首页 优秀范文 工艺流程论文

工艺流程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0 14:52:39

工艺流程论文

工艺流程论文第1篇

输油管线在线试漏流程见图1。在原输油管线阀门1和阀门4之间,加装阀门2、3,盲板1、2,压力表1、2,安全阀等管件,即可实现正常工作条件下的管线关阀试漏或加盲板试漏。试漏流程见图1中的虚线部分。安全阀定压为输油管线设计压力的80%,最低不得低于0.4MPa,阀门、管件、仪表的公称通径和公称压力要与原输油管线一致。

2操作流程

以图1为例分析说明。管线在线试漏应选择在在输油作业结束时段进行,此时管线内没有油气,充满油品,经阀门截断后,压力波动小,试漏准确性高。经改造的工艺管线可以实现不加盲板试漏流程和加盲板试漏流程:阀门1、阀门2组成阀门1组;阀门3、阀门4组成阀门2组。每组中有一个阀门密封完好,就可以进行不加盲板试漏,而有一组中2个阀门密封均不完好,就要进行加盲板试漏。不加盲板操作规程①加压。使用管线自身的输油泵进行加油,内压达到正常工作压力时,但最低不低于0.4MPa,关闭阀门组2和阀门组1。②保压。时间为30min,做好试漏记录,期间每5min记录一次压力表示值。③泄压。打开阀门组2和阀门组1,输油管线保持在不作业的常态。加盲板操作规程①加盲板2。关闭阀门组2,拆下垫片2,装上盲板2。②加压。使用管线自身的输油泵进行加油,但最低不低于0.4MPa,关闭阀门组1。③加盲板1。拆下垫片1,装上盲板1。④保压。时间为30min,做好试漏记录,期间每5min记录一次压力表示值。⑤拆盲板2。拆下盲板2,装上垫片2。⑥泄压。打开阀门组2。⑦拆盲板1。拆下盲板1,装上垫片1。⑧泄压。打开阀门组1,输油管线保持在不作业的常态。

3试漏记录及保压压力的判读

试漏记录主要内容试漏时间、管线管径、埋地长度、地上长度、油品牌号、油品体积、当日气温、当日风力、记录时间、压力数值、压力变化速率、泄压排出量,此外,还需注明记录人。保压压力的判读①管线无渗漏。管线内压力随油品温度变化而变化,符合pV=nRT的规律,即温度升高,压力也升高,反之亦然[7]。②管线有渗漏。管线内压力不稳定,随时间逐步下降,压力变化与温度关系不成比例。③确定管线有渗漏,应立即放空管线,停止使用,由专业人员进行查漏、堵漏处理。

4优势

鉴于常用检查方法的局限性,对现有埋地输油管线进行简单的工艺流程改造,可以实现在线试漏,其优势如下。利用原输送的油品,不必放空或置换油品;利用管线自身的输油泵作为试漏加压泵;试漏压力为正常工作压力或管线设计内压;可以即时发现管线是否存在渗漏;将非常规的检维修作业变成日常常规作业,消除了非常规作业风险。不需要检维修人员,司泵工就可以进行操作,便于日常管理。

5结束语

工艺流程论文第2篇

会议交流内容

1、设施园艺工程装备与技术,包括:设施结构优化与配套装备开发,温室覆盖材料(保温、耐寒)开发、温室节能新技术与新能源利用,多功能、小型化、实用型设施专用设备等;

2、设施园艺作物高效安全栽培技术,包括水肥高效利用、温光高效利用的株型调控技术等;

3、温室环境控制与数字化管理技术,设施作物与设施环境模拟模型;

4、非耕地日光温室建造技术、非耕地设施作物专用新品种及其安全、优质、高效产业化生产技术;

5、工厂化育苗技术与植物补光灯节能技术。

参加人员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园艺学会设施园艺分会理事、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以及论文代表和从事与设施园艺有关的科研、教学、生产、企业、管理、技术推广等有关人员。

有关事项

(一)会议时间与地点

1、会议时间:2014年7月(具体日期见第二轮通知)

2、会议地点:新疆乌鲁木齐市翼龙大酒店

(二)会议日程

第一天: 全天,参会代表报到。

第二天: 上午:大会开幕式及大会报告;

下午:论文(专题)报告及分组学术交流;

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

第三天: 上午:论文(专题)报告及分组学术交流;

下午: 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考察。

第四天: 吐鲁番规模化育苗基地考察

(三)论文征集

本次会议将征集与设施园艺相关的创新性学术研究论文与专题综述,主要内容为我国设施农业温室工程及高效生产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设施环境工程调控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产品。稿件经专家评审后,优秀论文将在《中国蔬菜》、《新疆农业科学》正刊刊发,其余合格论文将由《新疆农业科学》(增刊)刊发。来稿注意事项如下:

1、“专题综述”和“研究论文”撰写格式及注意事项参见《中国蔬菜》、《新疆农业科学》投稿指南的相关要求(附件1);

2、被《中国蔬菜》、《新疆农业科学》录用稿件按编辑部规定收取版面费;

3、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管理者、生产者、研究生等踊跃投稿,稿件请2014年1月15日前以word版格式发送至会务组电子邮箱(不接受纸质版论文)。

(四)报名及参会方式

1、因7月份为新疆旅游旺季,为保证会议与住宿安排,请与会者于2014年 4月1日前将会议回执表(附件2)、会议交流材料以及准备在会议上进行推广的新技术、新产品等有关材料以传真或Email方式发至会务组。

2、会务费待定,住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3、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展示。会务组联系方式:

马彩雯(0991-4550053,15999101958,)

张彩虹(13565822531,)

于秀针(18935922981,)

传真:0991-4500174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

工艺流程论文第3篇

从当前我国船舶制造业生产效率低下和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入手,对船舶曲型分段生产的工艺和技术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并提倡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的经验,走最适合我国船舶制造业的发展道路;科学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规范和优化生产工艺,建立完善的船舶曲型分段生产工艺体系,提高我国船舶制造业的整体生产水平,并从制造工艺和操作方式上全面指导相关企业的生产,使整个船舶建造业的生产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关键词:

船舶;曲型分段生产;计算机;工艺设计

在我国船舶建造和生产的过程中,曲型分段的建造非常关键。由于在进行曲型分段生产时,通常采用小规模、多种类的生产模式,因此,每一个单独的分段都具有不同的造型且曲面形态差别较大,这就增加了曲型分段的生产难度,同时也对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多数船舶制造商都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生产过程缺乏统一的理论指导,生产操作不规范,且生产成品的合格率较低。如果能够将先进、科学的制造技术引入船舶建造和生产阶段,那么就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现阶段,我国船舶制造业的生产水平参差不齐,急需加强技术指导。

1生产原理

1.1系统的构建一个完整的船舶曲型分段生产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的基本框架通常由以下五个板块构成:①信息录入板块。这一板块是系统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主要用来接收、录入零件和供应商的相关资源信息。②工艺流程的确认板块。该板块主要是用来记录整体的建造工艺流程。整体建造工艺流程包括主要工艺流程和辅工艺流程。③工艺和方法板块。这一板块主要用于记录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工艺和方法,以及建造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理论知识和原理。④动素操作板块。这一板块主要用于分解板块与板块间的制作工序。⑤输出板块。该板块主要用来输出数据信息,以规范相关的制作工艺。

1.2设计思路船舶曲型分段生产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与普通的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存在很大的区别,前者大致从制作工艺流程、工艺操作和模拟操作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设计。在生产工艺的选择上,要求设计人员对产品的结构、性能等非常熟悉,具体到每一道工序的细小环节,比如生产时间、工艺手段和操作方式等。这就要求相关企业必须制订完善的制作工艺章程,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能够加以指导和规范。此外,章程内容一定要清晰、明确,便于操作人员理解。

2工艺设计

2.1工艺流程制订并落实制作工艺章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按照规范性的工艺流程进行生产和制造,全面掌握各零部件的特性,实现船舶曲型分段的顺利生产。在具体的船舶制造过程中,可以将加工工序概括为重要工序和辅助工序两个类型。其中,主要工序包括产品零件的运输、定位、安装和焊接等。通常情况下,对各类组件进行加工和制造都会运用到主要工序。辅助工序主要包括零件的翻新和细节上的二次划分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上述两种加工工序前,要得到用户的肯定。加工完成后,如果用户不满意,还需要进行修改,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2.2工艺制作方式在船舶制造过程中,船舶制造工艺和方法更倾向于设计人员个人制造技术的应用。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的经验,以专业理论知识为指导,许多船舶制造企业决定采用设计工艺模式,并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积极扩展和优化原有的理论和技术。在具体的船舶生产过程中,可以按照已经制定好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先查阅与之相关的理论著作,然后结合实际优先选择最优的工艺决策;严格按照所选的工艺决策操作,完整地记录整个工艺流程和最终结论。这个流程就是所谓的“工艺规程”。

2.3人机工程学原理的运用对船舶制造工艺进行细致划分的目的是记录一些专用的模拟化操作流程,为今后的操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最基本的动素为符合人体操作和使用习惯的动作,比如抓取、移动、张开手臂等。为了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需将人机工程学原理应用于船舶设计和生产中。如果新的工艺标准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操作者就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如果只是某些环节相似,操作者可以对工艺进行细致的划分,尽可能地简化工艺流程,便于操作;如果基本不存在相似之处,操作者就要重新进行系统的录入,筛选出相应的工艺决策,然后依照工艺决策操作。

2.4工艺设计上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在应用船舶曲型分段生产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时,需将制造方式和规律转化为理论知识,作为储备,并将其录入系统的知识库中,以进行合理的推荐和分配,然后基于对具体部件特性和参数的分析,提供最适合的工艺方式。比如,在焊接工艺上,应着重考虑焊接的接头型号、材质等相关数据,然后将其录入知识库,以选择最适合的焊接加热方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阐述了船舶曲型分段生产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框架的建立原则和整体的工艺设计思路。通过论证,总结出船舶曲型分段生产的工艺流程,即构建设计思路、实施工艺制作决策和进行严格的操作,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工艺设计流程,并在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相关的工艺和操作决策。该工艺流程的应用不仅为我国船舶制造业实现标准化建造提供了指导,还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在船舶制造业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最终提升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在我国船舶建造中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璎,蒋祖华,江志斌.基于动素的船舶曲型分段生产CAPP研究和系统开发[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5(11):1277-1281.

[2]李川.基于虚拟流水线的船舶制造生产调度与建模技术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工艺流程论文第4篇

手工艺的发展应时而变,现代手工艺与传统手工艺的培养理念、策略、模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现代社会随着经济、信息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手工艺人才也不例外,现代手工艺的发展需要全方位的、多向度的、立体型的手工艺人才,才能更好的、更长远地服务于社会。立体型手工艺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厚度的积累、广度的拓展和高度的提升这几个方面来进行。

关键词:现代手工艺 立体型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J50-4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0-006-05

一、研究范围的界定

“立体”一次在汉语词典里的释义有两种:(1)(名)具有长、宽、厚的(物体)。(2)(名)即几何体,由平面或曲面围成的空间的有限的部分;如正方体、球体、多面体等。本文所要论述的“立体型手工艺人才”是从“厚度”、“广度”和“高度”这三点来展开的。从厚度的积累、广度的拓宽、高度的提升来进行塑造。本文所指的“立体型手工艺人”的培养主要是针对高等院校手工艺人才培养而进行的。本文将通过铺设丰厚的文化底蕴来积累厚度;通过培养手工艺人开阔的眼界和多向度思维来拓宽广度;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问题意识来提升高度。这些因素是培养立体型手工艺人才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社会的发展促进手工艺的发展。

二、传统型培养方式与立体型培养方式

立体型手工艺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在传统手工艺人培养的基础上发展的。传统型手工艺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家庭作坊或工艺厂进行集体技能培训的方式进行的,以师徒结对的形式,以学习技艺或技能为主要目的,对文化水准基本上没有什么要求,只要能熟练掌握制作技法、能够制作出产品即可。不可否认在传统手工艺的培养模式中出现了一批技艺水准很高的手工艺人,但是传统培养方式以专攻技法和技能为目的,站在手工艺发展的角度来看传统手工艺人培养的模式略显单一和平面,随着全球多元化发展的推展,略显单一的传统培养方式必然要突破原有的单一性、平面性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向立体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培养手工艺人才的模式自以后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从课程设置的逐步完善和培养目标与时代需要的接轨,人才培养方式逐渐朝立体化方向发展,时代的发展呼唤立体型手工艺人才,相应地亟待相关的院校对手工艺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三 、立体型手工艺人才的塑造

(一)积累厚度:铺设丰厚的文化底蕴。

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培养立体型手工艺人才的基础。此文化底蕴不仅仅是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拓展认知面,比如说广泛了解结构人类学、经济学、艺术哲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学习主动吸收世界文明史、技术史中的精华,使培养的人才目标从“单向度” 向“多维度”发展。站在理论指导实践的角度来看,铺设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助于手工艺技能的提升、优化和更好地发展,反之,手工艺技能的实践过程会使手工艺人逐步积累心得和经验,若把心得和经验的总结上升到“人与文化”有效融合的理论层面,定会进一步促进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发展和对多元文化的择优吸收。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是高校培养手工艺人所具备的优势,因为高校具备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还有容量庞大的图书馆来提供理论学习的补充。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既有大院图书馆,也有设计学院专门的小图书馆,图书馆还提供知网下载学习渠道,这些得力的资源配置为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和很好的保障。这一点与传统的手工艺人培养方式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传统手工艺人的培养大多是通过师傅的口传心教、言传身授的方式来进行的,学艺者(即徒弟)的文化水平起点参差不齐,大多数学艺者文化水平较低,更注重技艺和技法的传授和学习,他们或许可以练就一手好手艺,但是他们没有更多的条件去接受更为全面更专业的理论学习,这也就决定了传统手工艺人的认知的范围和视野的高度。应时而变,现代手工艺的发展需要在培养手工艺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学习、灵活学习来汲取理论知识的精华,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通过积累一定的厚度来支撑未来长远的发展。

(二)拓宽广度:培养开阔的眼界和“多向度”思维。

立体型手工艺人才除了要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还需要拓宽认知的广度和思考面的广度,也就是说要培养手工艺学习者开阔的眼界和思维。

首先,培养立体型手工艺人才需要人才培养者具备开放的教育理念与国际化视野。人才培养者的教育理念引导学艺者(学生)的思维,同样人才培养者的视野影响学生的眼界范围。所以人才培养者的教育理念和视野范围对培养人才的质量高低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知识交流的时代,作为这个社会中的任何人才培养单位和个人都需要积极主动地寻求学习、交流的机会,否则就会固步自封,作为手工艺人才的培养者也不例外。

以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为例,学院首先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法来拓宽师生的眼界和思维。“请进来”即邀请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学者、专家进入工作室进行教学交流,以示范、授课、开展讲座、作品展演等方式进行学习交流,使学生能够了解国际前沿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动态;“走出去”,即学院派教育者(人才培养者)出国访学,学习交流,在国外进行作品展出,把优秀的学生作品送入国际参赛、展览。这样使教育者国际化视野拓宽以后,认知和思维方式也颠覆性的变化,回国以后对个人的创作理念和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发展都起到积极影响的作用。近期,笔者访问了南京艺术学院陶瓷工作室的教育工作者蒋炎老师,她曾经两度作为访问学者出国交流学习,2003年的第一次出国访学,仅在材料的配制和使用方面就让她的认知和眼界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因为在国内的教学中使用的材料都是现成的商业材料(也就是拿过来直接可以使用的),以前未曾见过上课用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亲自动手配制,这一过程无疑对学生的认知和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配制材料的一次主题课程结束后,同一个老师指导成果(即学生的作品)所展现出来的面貌竟然各具特色、风格迥异。这也与我们国内的手工艺课程的成果所呈现出来的大同小异、无个人特色的效果差异甚大。这个实例说明培养开阔的眼界和多维度的思维对培养立体型手工艺人的重要性不可小觑。

其次学院积极注重对学生社会参与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田野考察,以获得生动而难忘的亲身体验和经验总结;要求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把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运用到社会生产环节中去。如设计学院陶瓷工作工作室的教育者们为学生联系企业单位进行实践,与宜兴陶瓷厂和高淳陶瓷厂的实践合作使学生见识了大型生产规模,通过与工厂师傅的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效地提升了专业技能水准和开阔的眼界与思维。为将来进入社会、有效地服务于社会奠定了良好的铺垫。

(三)提升高度:确立正确的问题意识和价值取向。

学生在具备积累厚度和扩展宽度的同时,教育者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高度,即如何确立正确的问题意识和价值取向。从物质到意识,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是促使问题意识生成的演变过程。学生要树立自觉的问题意识,从发现问题到处理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这个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形成经验认知,然后再上升到理论的归纳和总结。在实践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的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循环中,学生自身的高度也会得以逐步的提升。

在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的教授王琥的著作《设计史鉴》(文化篇)第二章第三节“设计文化与科学观”中写道:“科学观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武装起来的意识形态,科学观的社会接受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和文化高度的“风向标”。先进的科学观是先进价值观的主体,是“普世价值”的基本内容。”这段话可以总结出:先进的科学观是一种高级意识形态;先进的科学观是先进价值观的主体;先进的科学观可以促使思想意识演进到思潮观念。由此可以看出先进的科学观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意义是多么重要。“人的科学观的养成,就像是点一盏明灯、开一扇窗、登一处坡,越是视野开阔、胸怀宽广,我们便越觉得心眼明亮。” 先进科学观的形成需要以树立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前提,树立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便会使我们在处理问题(包括设计和实践)时站到了一定的至高点。

综上所述,时代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手工艺的发展,手工艺的发展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眼界、“多向度”的思维、正确的问题意识、科学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多面支撑的立体型人才,笔者认为立体型手工艺人才是现代手工艺人才培养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希望在手工艺人才培养的方向或目标方面能够为人才培养者(或教育者)提供一点借鉴性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王琥著q设计史鉴q文化篇[M]q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工艺流程论文第5篇

由国家曲艺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发起主办,苏州市评弹团承办的“首届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2007年7月4日至6日在江苏省苏州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40多个曲艺表演团体、曲艺教学机构、曲艺研究机构及部分省市曲艺家协会的代表共60多人参加了论坛。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于平、副司长蔺永钧,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能宪、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姜昆,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刁惠香,以及江苏省和苏州市等有关方面的领导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讲话祝贺。陕西省曲艺家协会等单位给论坛发来了贺信。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苏州市评弹团团长孙惕分别主持了论坛。参与论坛的代表根据“拓展曲艺研究学术视野,探讨曲艺创演经营实践,交流曲艺演出经验教训,强化曲艺行业协作意识”的宗旨要求,围绕“曲艺的传承与我们的责任”这个主题,交流了他们在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对曲艺表演艺术团体功能定位的新理解与新认识。论坛结束时,通过了《首届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苏州)宣言》,酝酿成立了以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为主席单位,与会各曲艺表演团体、曲艺教学和研究机构为理事单位,参与论坛的各地曲艺家协会代表为观察员的协作组织“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理事会”,为论坛的持续举办确立了必要的机制,搭建起相应的平台。这里刊发有关领导讲话和部分发言摘要,其间传达的信息值得我们关注。

――编 者

2006年7月4日至6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发起,全国30余个曲艺表演团体、曲艺教学机构、曲艺研究单位和部分地方曲协参与,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了旨在“拓展曲艺研究学术视野,探讨曲艺创演经营实践,交流曲艺演出经验教训,强化曲艺行业协作意识”,主题为“曲艺的传承与我们的责任”的“首届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

论坛的创办和首届会议的举行,是在世界范围因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刺激而奋起保护包括曲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历史语境下,基于强化各地各类曲艺表演艺术团体在传承曲艺艺术、保护曲艺文化、推动曲艺创演、繁荣曲艺市场和促进曲艺研究方面职能与责任的考虑,组织发起的。目的是通过论坛的形式,给曲艺文化的保护和曲艺事业的繁荣,提供一个持续强劲的思考交流平台和宣传舆论讲台。让各地的曲艺表演艺术团体不分规格与级别,平等参与,切磋研讨,通过工作交流和理论探讨,建立横向联合,加强行业协作,共谋发展繁荣。

首届论坛在有关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取得圆满成功,形成诸多共识。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曲艺表演艺术团体是传承曲艺艺术的专业大本营和繁荣曲艺创演的重要工作母机。在当今保护和弘扬包括曲艺在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潮流中,更是扮演着延续曲艺血脉、孵化曲艺人才、创演曲艺节目和传播曲艺文化的重要角色。要继续不断地巩固和加强曲艺表演艺术团体的这种核心地位,强化自身的专业身份和历史责任,充分发挥艺术重镇和业务中坚的功能作用,承担组织领导工作的曲艺团团长们,更是肩负着至为崇高而又艰巨的使命!同时保证:将通过自身的有效组织和努力工作,为曲艺文化的保护和曲艺艺术的繁荣,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会议认为,在当今曲艺文化的传承出现巨大困难和严峻挑战的情势下,加强研讨交流,凝聚理论共识,对于指导曲艺保护和繁荣曲艺创演至关重要。通过论坛交流,互相切磋启发,可以减少工作盲点,提升工作效能,是当前做好曲艺工作的有效手段。

与会代表密切联系曲艺事业在当前和今后的发展实际,紧紧围绕曲艺表演艺术团体的本身职能和行业责任,踊跃而又充分地交流了各自团体的生存状况与发展前景,热烈而又务实地讨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曲艺表演艺术团体传承保护曲艺艺术的艰巨任务与崇高使命。大家认为,新世纪新时期曲艺表演艺术团体的职能和作用,不再是仅仅通过创作和表演曲艺节目为社会和观众提供相应的精神食粮,在推动曲艺事业不断繁荣的过程中丰富和繁荣文化市场;而是同时担负着深刻传承曲艺艺术、不断孵化曲艺人才和广泛传播曲艺文化的多重任务。近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对于曲艺表演艺术团体的生存与发展给予了热情关怀和大力扶持,但由于全社会对曲艺表演艺术团体的功能认识和职责定位,还局限在过去传统的窠臼之中,没有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语境下重新确立其作为传承曲艺血脉和保护曲艺文化核心机构的全新地位。所以,才出现了现实中是完全被推向市场还是相应扶持保护的不同对待与两极思考,出现了是属事业发展中间还是产业发展对象的迷茫与尴尬。这些问题如果不从政策层面到实践环节都能够予以明确和厘清,则曲艺表演艺术团体的当展势必无法真正承担起传承曲艺血脉的核心重任。大家一致强调,曲艺要在当代持续健康繁荣,首先要本质地继承其艺术的传统,然后才能发展和创新,同时也才具有持续繁荣文化市场的资源与资本。尤其在当今时代,不立足于全面深刻地保护和传承其艺术血脉,仅仅靠着单纯地创作和表演曲艺节目,会使自身的文化生态更加恶化,会使艺术的创演之路失去依托乃至迷失方向。与会者呼吁,有关方面要全面研究和及时明确曲艺表演艺术团体在新形势下的这种新职能和新定位,尽快颁布和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为曲艺表演艺术团体在新时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作用提供保障。

会议注意到,一些曲艺表演艺术团体由于一味趋向产业化定位和市场化经营,在创作演出曲艺节目较难养活自己的情况下,不同程度地排演了一些不属于曲艺艺术形态的戏剧和歌舞节目。这对增加演出团体的经济收入、展示曲艺家一专多能的艺术风采并无不可,但对曲艺艺术的传承和曲艺文化的传播却很不利。许多采用曲艺手段创作演出的戏剧和歌舞节目,因为是“化我为他”而非“化他为我”,致使艺术活动的“手段”和“目的”在经济效益上实现了统一,却给艺术的认知带来了混乱,给曲艺团的发展蒙上了阴影。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稳住曲艺的创演阵脚,迫使曲艺团为了“养家糊口”纷纷改行经营,传承和保护曲艺的这些核心阵地就会逐渐“失守”。观众如想再去欣赏优秀地道的曲艺节目,就会成为一种无法实现的梦想。这种为短期的经济效益考虑而放弃自身经营本分并牺牲自身艺术传统的做法,对于当下的生存或许有益,但对曲艺的艺术传承和文化保护,却是十分不利的,有必要提起大家的注意。

工艺流程论文第6篇

[关键词]化工工艺设计;安全问题;控制

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280-01

在当前化工工艺设计中,工艺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化工行业的重视,因此在设计中安全环节的控制显得越来越重要。化工工艺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在实践运用上有许多必要条件,不仅要严格规范且正确执行相关的政府法律法规,而且还应该研究化工工艺设计的安全问题及控制方法,对化工工艺设计进行严格把关,促进化工工业的不断发展。

1 化工工艺设计理论概述

设备布置、工艺流程和管道布置是化工工艺设计的3个重要方面。化工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工艺计算绘制工艺流程图,提供给设备专业绘制设备图纸的相关参数,并提出工艺控制方面的参数供自控专业仪表选型,然后工艺专业根据工艺流程图完成初步的设备布置图,最后由管道专业结合设备布置图进行管道配管并完成最终的管道布置图纸。

化工工艺设计包括不同的种类,主要有概念设计、中试设计、基础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

这些不同种类的设计在化工工艺的实践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化工工艺设计本身具有很多特点,这些特点对化工设计的安全有很大的影响,也是引发化工工艺设计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安全问题主要有:设计的基础资料不完整,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不如常规装置;化工工艺设备种类繁多,规格特殊,对设备的设计和选用都提出了特殊要求;化工工艺设计工作量大,管道设计要作特殊考虑;设计周期短,为尽快占领市场,化工工艺设计往往边开发边设计,边建设边更改设计;规模大小不一,为节约投资,某些设计不可能完全按照规定去做。这些特点无疑会造成化工工艺设计的安全隐患。

2 化工工艺设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其控制

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安全问题主要指的是生产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隐患和损失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在化工工艺设计中要不断增强危险识别意识,积极控制事故隐患,尽量防止不安全技术,避免危险物品及设备的使用,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手段,提出预防、降低甚至消除危险性,提高工艺安全高效运转的措施及建议。

2.1 对工艺物料方面安全问题的控制

化工工艺生产中的原材料、半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产品以及贮存中的物质分别以不同的状态存在,即气、液、固态,这些物质都有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一定状态下会产生危险或危害。因此,对这些物质的危险特性进行了解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增强对这些物质稳定性、化学反应、毒性等的识别意识,进而做出评价和分析,防止或降低危害的发生。

2.2 化工工艺路线方面的安全问题与控制

化工设计中的一种反应往往会涉及几条工艺路线,在设计中要考虑采用哪条路线能使生产更安全或把危害降到最低。这个过程中对物料、生产条件、设备等的使用都要做出最完善的考虑。要尽量使用无害的或低危险性的物料;降低生产条件的苛刻程度来缓解反应的剧烈程度;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要减少三废(废气、废液、废固)排放,并积极实施三废的回收循环使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3 化工反应装置方面的安全问题与控制

化工反应是产品生产的核心,通过化工反应在获得所需产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安全性问题,甚至可能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因此反应装置的设计和选择都需要经过科学的分析和计算。化学反应的种类多样,在反应安全控制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在化工反应中也存在着反应失控的潜在危机,如何控制反应物的反应速度或热效应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工艺设计中采用减少进料量、控制某种物料的加热速度、加大冷却能力如外循环冷却器的方法或采用多级反应等措施来控制反应。在反应器的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容器超压而变形甚至遭到破坏的现象,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在容器上安装压力释放装置必不可少。

2.4 管道方面的安全问题与控制

通常管道输送的物料多属易燃、易爆甚至腐蚀性或毒性物品,如果管道中某些部分出现泄漏,各种有毒有害的物质就会漏出,这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对化工生产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管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管道的材料选择、布置和应力分析等可能造成管道泄漏的因素。例如管径、材质等的合理选择,尤其是注意管道连接处和拐弯处弯头的材料和管径选择,同时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管道都必须可靠地与地面连接。

3 促进化工工艺设计良性发展的建议

3.1 化工工艺设计要注重降低能源消耗量

能源成本是化工生产总成本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降低能源消耗量是化工工艺设计和研究的重要方面。首先要选用先进的生a技术及最优化的工艺流程,从源头上控制能源的消耗,其次在工艺设计上要求流程简练、设备选型合理、布置紧凑、能量利用合理,同时还应尽可能采取物物换热设计,实现能量的分级使用和回收,以节约能源的消耗,根据工艺参数选择最佳的流程和最适宜的管径,降低流体输送阻力损失,降低能耗。

3.2 积极改善生产环境

当前化工污染问题不可忽视,解决污染问题就要减少污染源并对废物进行回收利用。从工艺过程上要减少污染就必须重视现有装置的更新和污染物的终端处理两个问题。

针对这两种情况就要不断提高化学反应和能源分离效率,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转化率在生产过程中的损失,这不仅能增加产业效益而且能减少处理废物时的费用;积极应用HEN分析方法不断改进和更新装置,节约用水,并对废水进行再次回收利用,最大限度的节约水资源。

3.3 工艺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协调发展

当前工艺设计应用亟待拓展,这就需要将研究开发与设计建设联系起来综合发展,并积极开发新的工艺设计方式。新的工艺设计方式应该是开发一个带有能量平衡流程、热力学软件包及研究容器设备的一个简单经济模型,摒弃传统方式过于程序化且生产效率较低的发展方式。新的发展方式应更重视推测和估算,目的是将试验计划尽快涉及到工艺的关键技术和相关经济问题,并通过专门的试验成果不断更新工艺发展的模型。总之化工工艺设计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并与时代的最新发展技术相接轨从而发挥其巨大功效。

4 结语

本文对化工工艺的概念、特点及分类进行阐述,并分析化工工艺设计中工艺物料、工艺路线、反应装置、管道方面的安全问题及其控制,并提出通过降低能源消耗量、积极改善生产环境、工艺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协调发展等途径提高化工工艺生产的高效运转,促进化工工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工艺流程论文第7篇

关键词:工艺技术人员 能力提升 继续教育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工艺技术人员是制造业的宝贵财富,也是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新的任务形势下如何通过继续教育,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工艺技术人才,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我国制造水平和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本文以A企业为例,对工艺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途径进行了探析。

一、需求分析

1.企业业务特点与发展需要

A企业主要承担机械零部件制造、装配及其相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研发工作,在机械制造领域具有很强的实力。

随着企业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对工艺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随着“数字制造”理念的推广,工艺研究由“经验判断”走向“定量分析”,工艺技术也由手工画图、加工试验逐步演变为三维造型、计算机模拟。由此,对工艺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工艺技术人才,是提升企业核心能力、顺利完成生产任务的需要,是拓展业务领域、推进企业多元发展的需要,更是调整生产模式、建设现代化制造企业的需要。

2.企业工艺技术人员现状及培训潜力

A企业目前拥有工艺技术人员百余人,其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如图1所示。

由图1a的学历结构分析可知:A企业工艺技术人员绝大部分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普遍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为开展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而工艺工作是一个需要长期经验积累的技术性过程,各种新型产品不断出现,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还须在实践中进一步提炼和升华,不继续学习就很可能意味着今后不能完全胜任工艺工作,充实自身能力需求和工作的危机感促使企业技术人员对针对性强的继续教育有天然的渴望。

由图1b的年龄结构分析可知:A企业工艺技术人员普遍比较年轻,近40%为35岁以下工艺技术人员,工作年限短、经验积累不足。他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针对性不强,特别是高校扩招后入学的年轻工艺技术人员,受到国内高校教学改革的影响,课程学习的“面”宽了,但学习的“度”浅了,大学教育培养的仅仅是“工程师的毛坯”。工作后,为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迫切需要针对性强的专业继续教育。同时,年轻工艺技术人员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和上进心很强,正是实施继续教育的黄金年龄。45岁以上的工艺技术人员虽然数量不多,但基本上都是各个岗位的技术骨干,他们也希望能以继续教育这样一个平台,将自身的工作经验和技术能力尽可能地传承下去。

综上分析,高等教育不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学习的起点,继续教育成为一种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求。A企业有一大批高学历的年轻工艺技术人员需要尽快成长,现有工艺技术骨干也希望能将工作经验与技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因此,探索适合工艺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途径,提出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方案,是摆在A企业当前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二、实施方案

继续教育的途径主要有在职攻读学位、外派学习、工艺交流、举办培训班、自学等。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继续教育途径是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A企业工艺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方案以提升新任务形势下的技术水平和履职能力为目标,主要包括工艺技术交流、工艺岗位调整、设备操作培训与考证和举办在职培训班等多种途径,最大限度地实现继续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1.工艺技术交流

⑴交流对象。所有工艺技术人员,可采取不同层次的交流方式,如企业级交流主要是相关车间,基层单位交流的对象主要是班组、个人。

⑵交流内容与目标。通过工艺技术讲座、学术探讨、来访讲学、外出参会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工艺技术交流活动,促进不同岗位、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工艺人员的充分交流,达到分享技术经验、加速人才成长、提升履职能力的目标。

⑶实施计划。企业级工艺技术交流活动,由机关管理部门策划每两年举办一次。交流内容主要面向企业科研生产,以促进工艺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目的。主要包括工艺方法的传承与总结、工艺技术的创新与优化、工艺策划的体会与思考、新工艺的推广与应用等。基层单位工艺技术交流方面,交流内容主要针对科研生产中的实际案例,包括提高产品质量与效率的措施、工艺的改进与优化、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思路等。交流过程中要注重发挥老工艺人员的引领作用,鼓励他们传授经验、分享诀窍,促进年轻工艺技术人的成长。除内部交流外,还要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来企业讲学。利用“走出去”方式,选派工艺技术人员外出参会和考察。

2.工艺岗位调整

⑴调整对象。工作严谨、理论扎实,能力突出、发展潜力较大的年轻工艺技术骨干。

⑵调整内容与目标。根据A企业的科研生产规划和工艺技术人员实际表现,适时调整部分青年工艺技术骨干的岗位和职位,使他们在工作中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工艺方法,进而增强他们的环境适应性,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拓宽他们的职业发展道路,进一步培养人才,全面提升工艺人员的技术水平。

⑶实施计划。选拔一批业务水平高、工作态度好、发展潜力大的青年工艺技术骨干,这些青年骨干在原工艺技术岗位上已达到较高水平,能力提升空间有限。根据企业科研生产规划和发展需求,对这些青年工艺技术骨干的岗位、职位进行适当调整,给他们安排富有挑战性的新工作,使他们在新的环境中接触新设备、新产品、新材料和新工艺,从而不断产生学习知识、探索工艺的新动力,全面提升工艺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3.设备操作培训与取证

⑴培训对象。新进工艺技术人员。

⑵培训内容与目标。针对新进工艺技术人员对生产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编制的工艺规程缺乏科学性,限制了高性能数控设备的作用发挥。采取分期分批对新进工艺技术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培训,使其了解设备结构特点、掌握设备操作方法、具备数控编程能力,取得相应的上岗操作资格证书。通过培训,促使新进工艺人员熟悉生产流程、掌握设备能力,加强工艺规范的合理性,增加设备的使用效能,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促进新进工艺技术人员迅速成长,切实具备工艺技术岗位的履职能力。

⑶培训规划。根据新进工艺技术人员岗位性质,选择与其工作相关的典型设备,如数控车、加工中心、焊接设备、热处理设备、检测设备等,以技师以上资格的设备操作者为指导师傅,进行设备操作技能、维护保养和编程能力的培训。同时,针对高端设备和进口设备,要求新进工艺技术人员翻译设备说明书、学习设备编程与操作技巧、充分开发设备功能。

4.在职培训班

⑴培训对象。以35岁以下工艺技术人员为主。

⑵培训内容与目标。为避免形式主义,认真分析了年轻工艺人员的实际需求,力争做到缺什么补什么,拟开设《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编程与加工》等针对性较强的几门课程。通过系统学习刀具、夹具、机床、编程等相关工艺知识,结合A企业产品加工实例分析,使工艺技术人员掌握机械制造基本理论,熟悉企业机械制造过程特点,具备依据设计要求合理编制工艺文件的能力,可解决科研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工艺问题。

⑶课程规划。《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通过机械制造中常见的金属切削现象,围绕刀具和材料间的相互作用,详细讲解金属切削的原理、过程和规律。《机械制造工艺学》通过深入学习机械制造工艺系统分析、工艺规程制定、机床夹具设计、典型零件加工方法等内容,分析与探讨机械加工与装配过程中的共性规律。《数控编程与加工》以数控加工理论为引导,系统学习数控机床结构、数控设备操作、数控编程指令、常用数控程序及CAD/CAM应用等知识。刀具、工艺、程序三者在机械加工中密不可分,培训课程保持了较好的系统性和持续性,便于参培人员理解和记忆。同时,考虑到成人学习的特点,避免“填鸭式”教学,在培训过程中充分沟通和讨论,互相交流工作体会、心得,并安排到相关企业参观考察。具体课程设置如图2所示。

图2 在职培训班课程结构

三、方案初步实施效果

方案采取整体策划、分步实施的办法,通过近两年时间的实践,取得了以下效果。

第一,通过开展学术交流,全面总结和集中展示了A企业近年来的工艺技术经验、成果,促进工艺技术人员互相学习,实现了提升技术能力的效果。通过邀请企业外专家来讲学,工艺技术人员可以及时把握机械制造领域的发展动态,开阔科研视野。选派工艺技术人员进行外培,并通过再培训制度放大培训效果,有效提高工艺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

第二,通过岗位交流,使一定数量的青年工艺人员经过一到两年的新岗位锻炼,通过接触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促使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目前这些工艺人员的工艺技术知识更加全面,编制的工艺更加科学合理,明显提升了驾驭工艺的能力,充分发挥了人才潜力。

第三,通过深入地学习数控设备操作和数控编程知识,使新进工艺人员系统地掌握数控设备的操作技能,加深对产品制造中工艺的理解。在他们走上工艺技术岗位后,编制的工艺技术文件更加科学规范、经济合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第四,工艺技术人员通过在在职培训班的再次系统学习,弥补了不同大学、不同专业毕业的技术人员在各自岗位上对某些知识上的欠缺,提高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编制能力。

综上所述,继续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公认,然而很多继续教育的效果与收益并不明显,其重要原因是没有找到适合的继续教育途径和方法。本文提出的“制造业工艺人员继续教育方案”,从分析继续教育的需求入手,是不断探索适合工艺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途径的一种尝试。笔者以为,要真正把继续教育工作做好,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营造领导重视、职工积极的继续教育氛围,形成工艺技术人才能力建设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工艺流程论文第8篇

关键词:漆器;质量管理;生产链

一、漆器漆器现状分析

漆器距今有着约七千年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通过将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由于漆器具有耐湿、抗高温、不易被腐蚀等特点而受消费者的喜爱。漆器在中国有着较久的历史,漆器艺术它植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充满独特的中国传统特色,孕育着深刻的美学思想。

漆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漆器最早出现在7000多年,漆器匠人对传统漆艺进行借鉴,不断创造和发展着中国漆艺,并且形成了一套漆器制作的完整体系,中国漆器制造工艺在世界上始终处于领先水平。同时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重视精神生活的提高。漆器从古至今便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包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可以满足人们对于差异化物品的需求。漆器的发展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极高的收藏意义。

与此同时,漆器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挑战。漆器由于制作流程繁琐,原料价格昂贵,原料的特殊性也会使手工艺人在制作过程中出现过敏等原因,导致漆器价格普遍较高,多作为收藏品出现,其受众人群较少。同时中国传统漆器的创新性较低,漆器的生产缺乏新意,以生产仿古产品作为主要内容,所生产的产品无论是造型、功能、装饰、纹样、颜色、审美都很难满足人们现在的需求。此外,漆器制作流程复杂,制作周期长,其质量会受手工艺人的手艺、原材料和气候等因素影响,产品品质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同批量化生产商品相比,具有一定劣势。如若在制作过程中某一流程出现问题,会影响漆器的整体品质。由于漆器的制作周期长,工艺复杂,许多年轻人不愿学习漆器的制作与此同时,艺术类院校较少设置漆器工艺这一专业,使得漆器的传承受到挑战。低质量和假冒漆器产品在漆器市场盛行,也给漆器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但是中国政府近年《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相关政策详细提出对于传统工艺美术技术和传承的保护政策,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起到了引导和扶持的作用。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给漆器带来新的方式和手段,这也给漆器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二、质量管理在雕漆类漆器生产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漆器逐渐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同时手工匠人对传统漆艺进行借鉴不断创造,形成了一套漆器制作的完整体系,使漆器生产水平大幅提高。但目前漆器行业任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管理中质量管理的管理方式对漆器的设计、生产进行约束,对于保护中国的漆器文化并将其发扬十分关键。质量管理是指在产品设计生产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产品的质量目标和准则,并通过对流程相应环节进行一定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对于漆器制作而言,质量管理需要贯穿漆器设计制作的整个生产链中。对漆器生产进行质量管理,首先应该对漆器的生产流程进行制定,确定参与流程的主体及其活动。再运用规定、监督、考核等方式对每一项活动进行协调、合作与控制。

雕漆的制作流程十分繁琐,工程量也十分庞杂。本文主要选取:设计、制胎、光漆、画工、雕刻、烘干、磨光七个步骤进行论述。

三、雕漆制作质量管理案例

雕漆需要根据客户需要由设计者进行设计创作,客户需求对其的制作起到关键性的指导作用。雕漆设计可以分为造型设计、图案纹样设计、工艺设计三个部分。在雕漆设计阶段,首先应确定产品的造型,明确产品的使用功能和实用功能,并考虑产品的造型是否与其功能项匹配,运用人机工学等理论对漆器的造型进行评判。其次,对漆器的纹样设计进行质量管理,在设计时可以结合造型设计和纹样设计两方面展开,考虑雕漆造型同纹样是否搭配,避免文质不相符或画蛇添足的现象。最后,还对雕漆的制作进行整体设计、规划,对产品制作工序、制作工艺、所需资源进行详细规划。漆器在进行制作之前应进行漆器设计,在这一阶段需要对漆器的原材料和制作法进行预先设定,从而达到预想的艺术目的。此外还应设计清晰的雕漆制作流程图,实现对雕漆制作的质量管理。

在制胎过程中,需严格控制胎料的选择,雕漆胎料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胎料有不同特点。其次要对胎体的形状和制作工艺进行质量管理,是胎体的形状同类型相匹配。在雕漆光漆流程中应设定光漆标准,光漆制作流程周期较长,易出现工艺粗糙,阴干时间过短、漆器层次感弱等情况。针对不同的产品,对其漆料选择、光漆工艺、厚度控制、时间间隔和光漆的次数运用具体数据进行控制,从而避免工艺缺失和赶工等现象,并配监督和考核措施对光漆流程进行监控管理。在雕漆画工流程中,应当针对不同的画工手法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艺人们的制作方法和制作质量。并实行奖罚制度,防止赶工、怠工现象,有效的带动艺人制作积极性,从源头提高漆器的绘画质量。其次,在画工之前,应从漆器的用途和胎体的类型各方面考虑纹样的题材、尺寸,并对其进行规范和确定。最后,绘制完成后应对绘制作品进行检验和修改,特别一些较大批量生产的漆器采用制版复印的办法,在印制完成后应注意对画面缺失部分进行补画修改。

在雕刻环节中,应准备大小形状不同的雕刻刀,以便完成由浅至深的雕刻。其次,应制定相应的雕刻标准,规范雕刻艺人的雕刻行为,对作品的制作提出标准,并对艺人的制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在漆器的烘干和磨光阶段,针对漆器不同种类型而需要,在依靠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对烘干室标准、烘干时间、烘干方式进行制定。在漆器烘干前,应按标准对烘干环境进行检查,然后按进行烘干。在漆器的磨光阶段,应明确其流程,确定漆器的烘烤、磨砺、抛光、作里、擦拭、上光等一系列工序,防止工序的缺失和工序的倒置。此外还应制定漆器的磨光标准,以此保证其其表面的色泽和质地的光滑,使漆器能够将本身的美感展现出来。在漆器最终完成后,配备相应的座、架、盒等配套艺术,从而增加它的美观程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