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执法信息中心工作计划

执法信息中心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27 11:11:23

执法信息中心工作计划

执法信息中心工作计划第1篇

【关键词】生产计划执行率 项目计划 物料信息 生产

ERP系统作为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在集合工艺数据、供应链、企业资产、生产制造、质量管理、流程等企业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生产管理初放,生产效率低下,产能不能充分发挥,制造成本居高不下。

而生产计划执行率的高低,是计划指导生产,衡量系统应用效果的重要指标,提高生产计划的执行率就是要将生产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使生产变得更加顺畅和高效。

一、生产计划执行率

企业进行生产就要制定生产计划,来确定生产产品的名称、数量、完工日期、计划单位成本等预先的生产产品的相关要求,一般分为年度生产计划、月度生产计划和日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执行率就是企业生产线按照企业相关部门指定的生产计划,经过人为干预、调整后,在一定时期内,计划执行的结果与当初下达计划之间的比率。

生产计划执行率需要人工干预和调整,才能做到客观和切实可行。为什么要平衡和调整呢?因为从广义的范围来讲,ERP系统只是一个靠数据流来支撑的一个强大的数据库,采用的是基于无限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倒排的方法来确定物料需求计划,没有考虑能力占用的问题,因此,这样的计划是不能真正达到准时生产的。系统中“计划完成日期”是进行生产与负荷平衡后的日期,这个日期之下的物料需求计划是切实可行的计划。

二、影响生产计划执行率的因素

是什么在影响生产计划执行率呢?生产计划执行率是企业整个生产流程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产流程环环相扣,各部分需要协调和匹配,任何一个因素出现瓶颈就无法使生产计划执行率得以提高。

根据ERP原理,每年责任令任务等需求信息驱动项目计划,项目计划就是每一个具体的最终产品的生产进度计划。结合粗能力计划,人工进行干预和统筹安排,项目计划就变成了一份稳定、均衡的生产计划,它告诉我们生产什么、什么时候生产以及生产多少。库存信息表明已有什么,物料清单表明用到什么,计划员就是根据库存信息、物料清单、采购和生产情况计算出我们还缺什么、缺多少,这就是采购和生产计划信息。计划信息再由计划员进行能力与负荷平衡及修订后,产生真正的生产作业计划,之后就是采购和生产任务的具体执行。

从中可以看出,影响生产计划执行的因素有:

(1)预测的准确性较低。在实际生产中,面临大量突发和临时性的情况,军品生产受较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这给安排生产和采购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

(2)生产管理人员职能发挥不利。比如,计划员排计划过于理想化,对产能及瓶颈源计算不足,计划管理不严格,不能平衡各生产部门的进度,计划的调整过于频繁,这些因素都会严重影响到生产计划的执行。

(3)物料供应的问题。需要加强供应商管理,包括对供应商建立一套评估考核的体系,筛选高素质的供应商,淘汰质量体系等方面达不到要求的供应商,保证物料供应顺畅。

(4)BOM不完整准确。BOM错误导致大量的呆滞物料的产生,BOM没有及时更新造成物料信息滞后,这样造成生产部门的物料需求经常得不到及时的满足,并造成生产进度延误。物资采购部门核实物料信息的准确以及车间核实BPM信息,客观上延误了生产计划的执行。

(5)人员及内部管理的问题。执行者的意识、素质和操作熟练程度,包括部门主义,推诿扯皮,不按流程做,责任心不强,轻视交货期,违规操作等,都会最终导致计划和执行两张皮。现场管理不到位,生产现场混乱,工艺路线设置不合理,都会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下,影响车间实际产出。生产过程控制不到位,关键工序缺乏评审,检测、检验程序不完备,产成品经常返工,造成工时的严重浪费。

三、提高生产计划执行率的途径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提高生产计划执行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真正重视起来,通力协作,密切配合,需要从制度、流程甚至文化等方面加以规范和引导,保证生产计划的坚决贯彻和执行。

(1)把好源头,提高BOM表准确率和仓库帐物相符率。要建立物料表会审制度,采购、科研、生产部门共同参与,对新增的型号产品物料编码进行逐一核查,保证物料信息满足设计、工艺和生产的要求。在生产实践中,要不断优化BOM参数,基础数据准确无误,才能确保ERP运算结果的有效性。

仓库要加强保管员和记账员的教育和培训,配套相关奖惩措施,重点提高单据传递和单据录入系统的及时性,保证当天单据当天录入系统,做到单据不丢失、不遗漏、不错录、不重复录入。要建立定期盘点制度,不断提高库存准确率。在保证库存数据准确的同时,还要加强仓库现代管理制度建设,物品定置定位,确保发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影响库位不准的原因主要有:仓管员没按入库单上的库位上货架,搬运工没经仓管员同意随意移动,录单员没按入库单上的库位录入等等,要在实际中杜绝以上情况的发生。

(2)ERP要充分发挥生产与物流控制的核心职能,强势推进生产计划执行。生产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ERP对科研工作上的便利,宏观控制整个生产流程。更好地控制报废数、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完工拖期项数、减少物资处理天数,同时,要加强对生产计划合理性的评估,生产计划评估不能忽视产能的实际情况,以免给生产部门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通常,在负荷不能改变的情况下,调整能力的方法有:加班、增加人员及设备、提高工作效率、更改工艺路线、增加外协处理等。计划员要有一个统筹分析的能力和协调沟通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平衡产能、协调生产进度,保证生产的平稳、连续和高效。

计划就是命令,要维护计划的严肃性。生产计划具备准确性、稳定性、连续性、可执行性和异常防范性的特点。车间和物资部门对ERP下发的计划要切实重视起来,不能随意改动计划。在排计划后,ERP还要调动相关资源保证计划落实和按时到料,注重预防缺料的发生。可以用每周召开生产协调会,每周召开备料碰头会的形式,集中处理一些生产中的瓶颈问题。

(3)改善工艺流程和生产现场。在初样阶段,要注重提高工艺的预见性,对首件的投产要加强工艺过程记录,并摸索优化工艺流程的可行性。在生产制造环节,要注意加强设备特别是易损和关键设备的保养和维护,提高设备利用率,发挥最大产能。要积极倡导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建立激励机制,发挥一线技术工人的聪明才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要全面推行“6S”现场管理方法,通过加强现场管理来消除等待、寻找、传送、走动等不必要的浪费,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通过以上持续不断的改善,生产计划执行率将会逐步得到提高。企业库存周转加快,方便了仓库管理,系统数据质量大大提高,生a线物料不再堆积,没有了呆滞物料,生产现场变得宽敞、整齐,6S大有改观。总之,生产计划执行率的提高,使制造系统如同一颗动力强大的发动机,必将促进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的飞跃。

参考文献:

执法信息中心工作计划第2篇

关键词:ERP 生产计划 执行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烟机企业在拥有更多的机遇的同时,也受到国外同行企业的冲击,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提高烟机经营利润的关键点之一就是加强生产计划管理,使企业在竞争的过程中多一分赢的把握。生产计划管理就是要求调动企业内外部一切可用资源,快速、准确、高质量、低成本的完成任务。

目前烟机生产计划主要依靠ERP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以信息化为基础建立起来的ERP生产管理系统,将客户订单和市场预测转为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执行率的高低,是计划指导生产,衡量计划管理效果的重要指标。依靠ERP生成的计划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计划执行率低,生产效率低下、产能不能充分发挥,产品制造转型慢,不能快速满足市场客户需求。如何提高生产计划的执行率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那么,ERP系统生产计划执行率到底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ERP系统自动跑出来的计划经过人工干预、调整后,生产分厂百分之百按照这个计划确定的完工日期来完成生产任务,达到的比率就是生产计划执行率。为什么要平衡和调整呢?这是因为ERP采用的是基于无限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倒排的方法来确定物料需求计划,没有考虑能力占用的问题,因此这样的计划是不能真正达到准时生产的。

要了解ERP系统生产计划执行率,我们首先从ERP系统工作原理入手。根据ERP系统原理,生产计划大纲、独立需求订单和市场客户订单等需求信息驱动主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是每一个具体的最终产品的生产进度计划,根据生产大纲、预测和客户订单的输入来安排将来各周期中提供的产品种类和数量,结合粗能力计划,再由计划员进行能力与负荷平衡及修正后,将主生产计划转为物料需求和能力需求计划,在平衡了物料和能力的需要后,精确到时间、数量的详细进度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在主生产计划决定生产多少最终产品后,根据物料清单BOM,把整个要生产的产品的数量转变为所需生产零部件的数量,并对照现有库存量,可得到还需采购多少、生产多少、加工多少的最终数量。能力需求计划是在得出初步的物料需求计划之后,将所有工作中心的总工作负荷,与工作中心的能力平衡后产生的详细工作计划,用以确定生成的物料需求计划是否是企业生产能力上可行的需求计划。然后将生产作业排序,再进行分配到具体生产分厂的管理、作业监控。

1.由于ERP生产计划是基于无限能力的基础上依据设定参数来运算编制的随时间变化的静态作业计划,而企业生产的外部、内部条件在不断变化,导致实际生产也在随时调整。ERP虽然具有强大的运算优势,但不具备人的逻辑思维优势,无法对生产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处理。生产计划执行率的高低将受到整个生产流程中的人、机、料、法、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部分需要协调和匹配,任何一个因素出现瓶颈就无法使生产计划执行率得以提高。因此影响ERP生产计划执行的因素有:

1.1市场订单预测的准确性和订单的稳定性高低,临时订单或者临时变更的订单多少和频次,都会给ERP计划安排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也就是说,系统接到的信息准确度越高,变量越小,生成的计划信息就越准确。

1.2物料清单BOM不完整不准确也影响计划判断。BOM错误导致大量的呆滞物料的产生,BOM没有及时更新导致缺料,造成生产部门的物料经常得不到及时的满足,为了避免产销脱节,只有增加库存,增加领料,干扰了生产计划的执行。

1.3物料供应、库存信息不准影响ERP计划。企业物料管理处于粗放管理,库房存在数据反馈不及时,生产流程的中间数据难以掌握,材料损耗率难以控制,生产周期难以精确控制,供应链和采购难以管理,订单难以跟踪等诸多管理方面的难点问题,影响着ERP对需求信息的判断,导致对生产计划和物料配置不能进行科学计划。

1.4管理职能发挥不利。管理人员对本企业的装备和生产工艺流程熟悉度不高,计划员安排计划过于理想化,对企业内部产能及瓶颈资源计算不足,计划管理不严格,不能很好的平衡企业内部各生产分厂的进度,计划调整过于频繁,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ERP生产计划的执行。

1.5企业内部人员及现场管理的问题。管理者的意识、素质和操作熟练程度,都会最终导致计划和执行两张皮。现场管理不到位,生产混乱,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控制不到位,产成品经常返工,会造成严重浪费。

2.如何才能提高ERP生产计划执行率呢?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提高ERP系统生产计划执行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部门真正重视起来,通力协作,密切配合,需要企业高层从制度、流程甚至企业文化等方面加以规范和引导,才能保证生产计划的坚决贯彻和执行。

2.1控制ERP源头,提高订单的预测准确性,提高物料清单BOM准确率和仓库帐物相符率,确保信息源头清晰、准确、及时。ERP毕竟不是人脑,如果输入的是垃圾,那么生成的也将是垃圾。因此应建立实时走访客户制,及时了解客户当前需求和预计需求;建立库房盘点制度,提高库存准确率;建立物料清单BOM会审制度,采购、技术、生产部门共同参与,对进入ERP的物料BOM进行逐一核查。在生产实践中,要不断优化BOM参数,使基础数据精确,确保ERP运算结果的有效性。

2.2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控制、协调、监管的核心职能,强势推进ERP生产计划执行。加强对客户订单的评审,订单评审不能忽视产能的实际情况,交货期弹性不能太大,否则会给生产部门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计划员要有统筹分析和协调沟通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动态平衡产能、协调进度,保证生产的平稳、连续和高效。加强对物料供应的管理力度,对供应商建立一套评估考核体系,筛选高素质供应商,淘汰跟不上企业生产节奏和要求的供应商,保证物料供应顺畅。计划就是命令,要维护计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不能随意改动计划,按自己的意愿安排生产。

2.3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强化企业分配机制,改善生产现场。在设计研发工艺环节,注重提高零部件的通用性和标准化,及时修订工艺路线。在生产制造环节,加强设备的保养和维护,提高设备利用率,发挥最大产能。在企业分配机制环节,要发挥一线员工的聪明才智,积极倡导员工进行技术革新,建立激励机制,相信企业没有无能的员工,只有无能的管理者。员工的激情是企业最好的资源,不但要善于应用,更应该将其置于良好的机制当中,使员工激情源源不断的发挥。在现场管理环节,通过推行“6S”来消除不必要的浪费,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生产计划改善是永无止境,通过持续不断的改善, ERP生产计划执行率将会逐步得到提高,生产顺畅,效率提升,产能提高,企业员工不再疲于“救火”,工作将变得愉快和富有价值,国产烟机的市场占有率将会进一步加大。

参考文献:

执法信息中心工作计划第3篇

(1)用人单位办理用工登记备案情况;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履行和解除劳动合同情况,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情况和劳动合同三年行动工作计划执行情况;

(3)用人单位支付工资情况及执行工资支付制度、工资指导线和最低工资制度三项基本管理制度情况;

(4)用人单位参加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情况;

(5)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准入制度、执行职业资格培训制度情况;

(6)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

(7)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

(8)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情况;

(9)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二、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劳动保障政策法规为总抓手,通过实施劳动保障“一体执法”,全面整合执法资源,提高劳动保障执法效能,集中力量解决劳动保障领域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促进企业依法经营,健康发展。

三、一体执法计划安排

**年工作计划共安排四项执法检查:

(一)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检查时间:**年1月1日至2月28日,**年11月15日至12月31日。

(二)劳动保障一体执法综合检查。检查时间:**年2月20日至8月31日。

(三)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专项检查。检查时间:**年3月1日至3月31日。

(四)社会保险费征缴专项检查。检查时间:**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

四、工作要求

(一)充分认识一体执法计划的严肃性。劳动保障监察一体执法计划是根据国家、省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部署,围绕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中心任务制定的,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确保执法计划的严格实施,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或调整检查事项的,需由监察机构会同有关科室(单位)提出,报局长办公会同意后实施。

(二)加强对一体执法工作的组织领导。劳动保障一体执法工作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代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具体行使劳动保障检查监督职权,凡涉及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检查活动,均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统一组织实施,有关科室单位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配合。各县区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明确重点检查对象和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对由劳动保障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检查活动,要主动做好协调工作,建立联动机制,形成整体合力,共同做好执法检查活动。

执法信息中心工作计划第4篇

2011年,县人口计生局站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战略高度,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将人口计生工作纳入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进一步加强了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力度。根据年初召开的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县政府与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和重点企业签定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及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深化县乡村三级“三包”“两抓”和“一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武乡县城镇违法生育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武乡县县乡村“三级”创“三无”活动实施方案》和《武乡县开展计划生育站、所、室等级服务站所室活动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县人口和计生工作领导组和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建立人口计生信息通报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关于建立流动人口计生信息定期通报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关于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领导组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和《关于实行育龄妇女请销假制度的规定》等一系列制度,召开了全县员和国家工作人员违法生育查处行动暨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集中整顿动员大会,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集中整顿的方案》和《关于在全县员和国家工作人员计划生育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的方案》,研究制定了具体的落实措施,坚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重大事项监督范围,先后对全县人口计生工作进行了两次全面的督查,并对督查结果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通报,为全县人口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狠抓长效节育措施落实,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

落实长效节育措施和加强社会抚养费征收是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手段。为此,县人口计生局组织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定期不定期深入乡村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大力开展“三查两补一治疗”工作,加强孕前孕后管理,建立起落实长效节育措施、提供优质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全县查环查孕2974例,综合节育率达到88%。与此同时,县乡两级进一步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不断强化征收手段,征收兑现率明显提高,历史欠账明显减少。

三、创新体制机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五、严格执行政策法规,认真落实“一票否决”制度

六、采取有力措施,落实优先优惠政策

七、信息通报形成制度,形成部门合作齐抓共管

为了推进全县人口计生工作科学、有序地正常运行,根据县政府办下发的专门文件,我局积极协调县公安、卫生、民政、统计、工商、建设、人民法院、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建立了人口信息通报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综治、公安、工商、卫生、建设、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实施人口出生、引产、死亡统计监测、节育、婚姻登记等信息通报制度,与其同时,规定了各部门互相通报的具体时间和事项,出台了相关规定,集中解决全县人口计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呈现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综合治理的良好局面。

八、加大投入力度,提供可靠保障

九、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

十、加快计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十一、人口数据大集中工作进展顺利,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大集中工作是人口计生系统的一项重点工作。为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年初及时召开了包括县乡两级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计生助理员和微机管理人员参加的会议,出台了加强人口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对人口数据大集中工作进行了集中业务培训;投入经费30多万元,添置更新了设备,为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县人口计生局注重人口信息数据单机版的质量,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对源头数据进行了核对,确保数据库准确率达到了98%以上,数据信息按月及时变更,15个乡镇(区)全部更换了电脑和打印机,并按照省市要求联网并正常运行。

十二、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我局结合各地实际,积极协调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领导,狠抓措施落实,取得明显效果。在早期教育方面,根据中央《决定》中“关于大力普及婴幼儿抚养和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强化独生子女社会行为教育和培养”的精神,按照省市要求出台了《关于开展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试点项目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县开展早期教育试点工作,通过开展早期教育,对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婴幼儿心理素质和人格的健康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文明幸福家庭和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出生缺陷干预方面,责成县人口计生部门联合卫生、药监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出生缺陷干预实施方案,通过宣传普及出生缺陷科普知识,实行减少缺陷出生和缺陷儿治疗控制的“三级预防”,产前筛查、产后访视和产前b超检查率达到80%以上,最近还请市县医学专家在全县进行了“出生缺陷知识讲座”,有育龄妇女1200多人参加。同时向全县孕妇免费发放叶酸,使出生人口缺陷率明显下降,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方面,我们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任组长,人口计生、卫生、药检等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的打击“两非”领导组;二是加强制度建设。针对医药部门存在的问题,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人口计生、卫生、药检等部门协调配合,加大对医疗机构和医药市场监管力度,定期不定期对县乡医疗机构和药品零售网点进行专项检查;三是根据人口计生、卫生、药检三部门联合下发了《严格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通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四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开展以关爱女孩和社会性别平等为主体的宣传活动,对医务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对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全县人口出生性别比保持在106.8,属正常值范围;五是在孕前优生检测工作上,我县按照省市要求,出台了《关于开展免费孕前优生检测的实施方案》,人口计生、卫生、宣传、教育、工青妇等单位和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参与,依托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网络和医疗保健机构对育龄妇女进行孕前免费优生检测,全县孕前优生检测率达到70%以上,通过实施孕前优生免费检查,对高危目标人群采取了干预措施,对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三、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服务

一年来,通过全县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和全体人口计生专干的奋力拼搏,我县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收到了良好效果,但与省市要求、与先进市县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2011年的工作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执法信息中心工作计划第5篇

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奖励扶助、规划统计讲四点意见,供作参考。

一、以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为出发点,着力构建良好生育文化环境

人口和计划生育是一场长期的移风易俗的思想革命,是先进生育文化战胜陈腐生育文化的长期斗争过程。计划生育工作要坚持宣传教育为主,突出政治思想工作,着力转变群众落后的婚育观念,以其劝导力、说服力和新型生育文化的力量来影响和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道德觉悟和文明程度。经过坚持不懈的宣传教育,广大群众的婚育观念必将逐渐发生深刻而彻底的转变。、国家人口计生委等12个有关部委的社会团体,决定在2006——2010年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主要任务有五项:第一,建设新型生育文化,促进生育文明;第二,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第三,加强独生子女教育,提高人口素质;第四,普及生殖健康知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五,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社会文明进步。2006年主题活动:关爱女孩与社会性别平等。2007年主题活动:人口素质与独生子女教育。2008年主题活动:婚育道德与家庭幸福。2009年主题活动:生殖健康与生命质量。2010年主题活动:生育文明与和谐社会。为此,讲以下四点:

1、加强组织领导,保证“四个到位”

各地应该始终把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以人为本,提高群众家庭生活质量,促进群众生育观念转变,提升人口计生工作管理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来抓,做到常抓不懈,保证“四个到位”:一是组织到位。各镇街应调整充实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领导小组,相关部门明确分工,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党政一把手要坚持亲自抓,负总责,重大活动亲自参加,难点问题亲自解决,形成党委统揽、主管负责、主管主抓、部门配合、各司其职的工作运行机制。二是措施到位。把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作为考核指标,村、社评选表彰先进、衡量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做到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有婚育新风、关爱女孩指标;政治教育有婚育新风、关爱女孩内容;文化活动有婚育新风、关爱女孩节目;检查评比有婚育新风、关爱女孩开展情况。三是投入到位。按照“办公自动化、教育立体化、服务网络化”的要求,镇(街)人口计生办配备微机、摄像机、电视机、录像机等电教教学设施,满足开展工作的需要。四是落实到位。各镇(街)要补充完善《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的实施意见》,并在每年的工作中,都要把开展这两项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安排部署,做到年初有安排、阶段有检查、年底有考评,保证活动的落实。

2、健全宣教网络,发挥“四个功能”

为使人口计生宣教网络化,充分发挥舆论阵地的宣教功能。一是发挥镇人口学校的功能。每年对所属计生干部和村社干部进行一次人口理论知识培训,不断强化人口安全意识。二是发挥生殖健康服务站的教育功能。采取文字宣传与图片展览、播放录像与宣传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对育龄群众开展教育。三是发挥咨询热线的解惑功能。利用电话、闭路电视,开设人口访谈、生殖健康图片、青春期保健、避孕指南、优生优育优教等站点、栏目,及时为群众提供服务。四是发挥宣传载体的导向功能。举办计划生育知识竞赛,开展“五好家庭”活动评选,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注重宣传形式,体现“四个纳入”原创作品

一是把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纳入党委经常性宣传工作之中,同步规划。在具体工作上做好四个结合:即宣传教育与镇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宣传教育与群众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宣传教育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二是把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纳入部门、村、社的职责,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三是把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纳入争先创优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评选先进的条件之一。四是把宣传教育纳入基层社会文化活动范畴,传播婚育新风,倡导家庭美德,扩大社会影响。

4、满足群众需求,做到“四个到家”原创作品

各镇(街)要把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作为一个伟大而艰巨的奋斗目标来追求。对此,必须开展“四个到家”、“六进六比”活动。“四个到家”:一是把婚育新风吹到家;二是健康知识传到家;三是把技术服务做到家;四是把组织关爱送到家。“六进六比”:即思想教育进家庭,比思想觉悟;文化科技进家庭,比科学知识;法律法规进家庭,比遵纪守法;公民道德进家庭,比家风家貌;“五优”知识进家庭,比人口素质;家政知识进家庭,比家庭文明。

二、以贯彻落实《条例》为契机,全面整顿计划生育秩序

当前,我市人口计生工作形势不容乐观,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群众认为生育政策变了,可以敞开生了,生了就交罚款。二是法律法规不严密,给违法生育者规避处理以可乘之机,逃避户籍地计生行政部门处理。三是以人为本和严格依法行政在基层具体工作中不能完美结合,使依法行政工作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确保社会稳定面前软弱无力。四是计生行政执法程序制度不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形同虚设,使计生法律法规有法不依,违法难究,执法不严。以上问题如不重视和解决,将严重影响江津计生工作质量,如何贯彻落实好《条例》,整顿当前计生管理秩序,讲四点。

1、加大《条例》宣传力度原创作品

各镇(街)以宣传贯彻落实好《条例》为契机,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坚持把宣传《条例》与查处违法生育对象、征收社会抚养费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各种会议宣传、宣传车宣传、标语、墙报、板报宣传,集中赶场天宣传,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宣传,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大造声势,使法律、法规、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一个依法治育的良好氛围。

2、加大行政查处力度

全市集中三个月时间(3-5月)认真开展违法生育人员清理查处工作。重点是外流人员规避处理,跨区域低标准征收,处理未缴纳社会抚养费,历年违法生育尾欠案件,历史遗留案件,不符合再生育妊娠对象,拒不签订两个合同人员,违反胎儿性别鉴定案件和其它违反法律法规应接受处罚的案件。

3、加大强制执行力度

对历年违法生育人员不缴纳社会抚养费的,抓紧完善法律文书,文书规范性、执法主体正确性、执法内容客观真实性,执法秩序合法性、适用法律法规准确性、处理标准合法性是搞好强制执行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做好也必然要做的工作。其目的是:确保行政行为合法,杜绝错案,对符合条件的尽快申请执行,原已申请执行但被中止的,尽快申请恢复执行。以执行增大宣传声势,以执行增强法律威慑力,以执行促进群众自觉缴款,以执行推进工作。

4、加大领导力度

为期三个月的清理查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加强领导非常关键。各镇(街)分管领导要认真分析研究,增添工作举措,组织协调力量,及时听取汇报,全面掌握工作动态,切实解决行政执法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在查处工作中,要触及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对象户的个人利益,工作中肯定会遇到阻力,因此要求大家要注意社会稳定,人身安全,讲究方法,多做耐心细致工作,既要有急风暴雨,也要有和风细雨,既要雄得起,又要软得下,稳打稳扎,万无一失,不得出现恶性案件,不得出现群众上访。

三、以全面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1、奖扶宣传发动突出一个“广”字

首先,将《重庆市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实施方案》中的有关内容以公告的形式印制到村;其次,将有关重要内容印制发送到育龄群众手里,让群众随时了解政策;第三,利用村宣传栏,橱窗宣传阵地,张贴重要条款;第四,以宣传车的形式在各村巡回宣传;第五,发动村社干部深入院坝,和群众面对面座谈,宣传奖励政策,解答政策疑难。

2、政策培训突出一个“细”字

各镇(街)要加强村、社干部、驻村干部奖扶政策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能够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

3、调查摸底突出一个“实”字

为了做到不虚报、不瞒报、不漏报,镇街在摸底调查中始终坚持一个“实”字。一是充分发动群众及时申报,做到奖励对象不瞎报;二是由机关干部计生办工作人员、村、社干部入户调查,做到入户调查实打实;三是对所有申报奖励扶助的人员按其所在的行政村进行公示,做到公示工作有实效。

4、材料把关突出一个“严”字

为了在工作中充分体现奖励扶助政策的严肃性、公正性和公平性。镇(街)在材料把关这一环节上始终突出一个“严”字。在上报市里审核前,要抽调力量组织专人对奖扶申报对象材料严格审核,坚持宁严勿宽的原则,从严把关,保证奖扶政策的严肃性。

5、材料上报突出一个“快”字

各镇(街)必须按规定的时间上报、审核、录入,确保奖扶质量。

在抓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的同时,各地应加快建立和落实以“奖励、优待、扶助、保障”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政策体系,使其惠及更多的计划生育家庭,增强计划生育政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认真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奖励,优先、优惠政策,积极建立符合群众需求,有利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落实的运行规范、支撑体系和监督机制,确保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

四、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水平

信息化程序的高低决定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决定着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为全面推进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适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需要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从今年起,用三年时间完成市、镇(街)、村信息化网络建设,2006年,我委在信息化建设中将坚持“应用为主、面向基层,网络共建、资源共享,技术创新、加快发展”的指导方针,推进人口计生信息化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要求村(社区)达到全市总数的30%,其中一类镇(街)达40%,二、三类镇达20%。要达到上属要求,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1、抓好六个建立

一是建立PIS育龄妇女信息系统;二是建立奖励扶助数据库系统;三是市镇两级人口调查与监测评价系统;四是建立事业管理信息系统;五是建立内部办公系统;六是建立市级中心数据库。

2、搞好十个录入

一是育龄妇女个案信息基本情况录入;二是村级报告单变动数据录入;三是流动人口信息录入;四是行政处罚信息录入;五是“三结合”信息录入;六是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及奖励情况录入;七是优质服务、并发症、生殖健康检查及服务情况录入;八是计生宣传工作信息录入;九是总人口信息录入,十是奖励扶助信息录入。

3、做好五个阶段工作

一是准备阶段。2月15日——3月10日,名镇(街)人口计生办确定并上报试点村,确定人员,配置微机,并对统计员进行软件业务培训,组织力量对原已录入的已婚育龄妇女信息系统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清理,认真核实校对,收集资料,查漏补缺,准备录入。

二是录入阶段。3月11日——5月30日,数据由镇(街)统一组织集中录入,要求保证各项资料的及时、真实、准确和完善。

三是自查阶段。6月1日——6月20日,各镇(街)组织相关人员对信息化建设(含镇试点村)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自查,自查认定达标后申请市人口计生委进行检查验收。

四是验收阶段。6月21日——7月15日,由人口计生委统一组织力量,按照江津市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要求评估标准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五是总结表彰阶段。10月——12月,市人口计生委将根据检查验收得分情况,镇(街)、村、居凡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全部录入微机,能自动生成各种报表且项目齐全,效果好,能为人口计生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数据资料,育龄妇女信息系统运用良好的,给予单项表彰奖励。

4、提几点要求

一是选好镇(街)村微机操作人员,并保证专业技术人员的稳定。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对微机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面技术业务培训,争取用五年时间,全系统基本实现人人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形成相对稳定的技术队伍,完善信息化技术支持体系,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执法信息中心工作计划第6篇

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劳动保障政策法规为总抓手,通过实施劳动保障“一体执法”,全面整合执法资源,提高劳动保障执法效能,集中力量解决劳动保障领域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促进企业依法经营,健康发展。

二、一体执法计划安排

2009年共安排四项执法检查:

(一)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检查时间:2009年1月1日至2月28日,2009年11月15日至12月31日。

(二)劳动保障一体执法综合检查。检查时间:2009年2月20日至8月31日。

(三)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专项检查。检查时间:2009年3月1日至3月31日。

(四)社会保险费征缴专项检查。检查时间:2009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

三、一体执法检查的内容

(1)用人单位办理用工登记备案情况;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履行和解除劳动合同情况,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情况和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执行情况;

(3)用人单位支付工资情况及执行工资支付制度、工资指导线和最低工资制度三项基本管理制度情况;

(4)用人单位参加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情况;

(5)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准入制度、执行职业资格培训制度情况;

(6)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

(7)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

(8)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情况;

(9)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四、工作要求

(一)充分认识一体执法计划的严肃性。劳动保障监察一体执法计划是根据国家、省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部署,围绕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中心任务制定的,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确保执法计划的严格实施,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或调整检查事项的,需由监察机构会同有关科室(单位)提出,报局长办公会同意后实施。

(二)加强对一体执法工作的组织领导。劳动保障一体执法工作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代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具体行使劳动保障检查监督职权,凡涉及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检查活动,均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统一组织实施,有关科室单位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配合。各县区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明确重点检查对象和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对由劳动保障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检查活动,要主动做好协调工作,建立联动机制,形成整体合力,共同做好执法检查活动。

执法信息中心工作计划第7篇

1、认真组织实施“十二五”人口发展和人口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以争创省级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区)为抓手,强化统筹协调,推进人口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确保到“十二五”末,60%以上的县(区)创建为省级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区)。

2、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不动摇,切实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坚持对后进乡村实施重点管理、跟踪督查和“一票否决”制度。年内组织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流动人口服务均等化专项督查,进一步提高基层基础工作整体水平。

3、积极探索人口计生工作融入社会管理新思路、新举措,加快建立城市社区扁平化人口管理机制和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模式,促进人口计生网络转型和创新发展,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贯彻实施《省实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条例〉的办法》,开展省、市、县之间多层次的双向协作,提升区域协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推进流动人口“属地化管理、均等化服务”。县(区)建有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市、县世代服务机构设立流动人口免费服务快速通道。

二、拓展工作职能,着力提升人口计生服务水平

4、推进世代服务提质工程。以创建国家和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和示范站为动力,提升“世代服务”标准化建设水平。2012年,县(区)世代服务中心全部创建为国家和省级优质服务示范站,30%以上的乡镇(街道)创建为国家和省级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站。

5、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制度,对城乡计划怀孕夫妇提供优生健康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及随访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达80%以上。抓好项目技术团队和专职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严格执行“统一模式、统一标准、统一设备、统一试剂、统一流程、统一文本、统一宣传、统一咨询”的工作规范,加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质量管理,市、县、乡三级质控体系规范达标率达100%。

6、拓展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职能。推进“世代服务”机构向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转变,延伸人口计生优质服务链条,全面推进优生优育优教工程,为群众提供生殖健康、儿童早期发展促进、老年健康保健指导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人口综合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全覆盖。年内创建省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老年保健示范基地。

三、加强依法行政,深入推进“诚信阳光计生”行动

7、开展专项督查,规范社会抚养费征管。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征收主体、征收程序和征收票据,严禁乡、村擅自征收和截留、挪用社会抚养费,坚决查处基层工作人员乱收费、乱罚款等违规违纪行为。

8、创新“两诺双守”工作模式,推进“诚信计生”行动。开展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创建活动,完善计划生育奖扶政策,公开服务承诺,规范合同管理,80%的县(区)基本实现诚信计生。

9、建立“两议三公开”制度,深化“阳光计生”行动。深入开展全系统“六五”普法、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街道)创建活动,完善行政问责制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大力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村(居)公开、办事公开,加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大厅建设,推行计划生育便民服务制度,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活动。全市评选表彰10个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街道)。

10、深化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深入开展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加大对胎儿性别鉴定和人工终止妊娠的监管力度,建立出生人口实名登记制度,加强人口计生、卫生、药监等部门信息沟通,健全部门协作、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的长效管理工作机制,严肃查处和公开曝光“两非”案件,形成打击“两非”的持续高压态势。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助春蕾”行动,围绕关爱女孩行动主题开展宣传活动,努力营造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发展的政策导向和社会氛围。

11、重视做好工作,建设和谐计生。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领导干部接访、定期下访,把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的文件精神,建立计划生育查处和群众实名举报奖励制度,加大查处力度,及时化解矛盾问题,利用“网上信箱”、“网络问政”、政行风热线、“”阳光计生服务热线及视频接访等平台,进一步畅通计生和投诉渠道,确保结案率达100%。

12、强化党风行风建设。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首办问责制、办结承诺制、过错追究制等基本制度,深化政务公开,创新机关党建工作,推进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三型机关建设,扎实开展领导干部“三解三促”活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全系统深入开展政治纪律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及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整体推进惩防并举的各项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四、实施“幸福家庭建设工程”,全面落实生育关怀奖扶措施

13、加强新型人口文化建设。以幸福家庭建设为切入点,深化内涵,创新载体,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公益宣传、社会宣传和文化活动,推进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开展“幸福家庭、和谐家园”评选活动,建成一批省、市级人口文化园(区)示范基地。组织开展“画说计生”等宣传倡导创新项目评比观摩和户外宣传环境互查互评,优化人口宣传环境。

14、实施“新农村新家庭新三年计划”。以创建省、市新农村新家庭示范县(区)为抓手,以提高计划生育家庭创业致富能力为重点,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推动农村家庭特别是计划生育家庭的生育文明、健康促进、权利保障、能力发展和素质提升,全面开展“幸福家庭十大行动”和“新家庭建设五项工程”。召开新农村新家庭示范创建现场会,推进“百镇千村万户”创建活动,评选表彰10个示范镇、20个示范村、100个示范户。

15、建立完善利益导向机制。以深入开展生育关怀惠万家活动为抓手,落实农村奖励扶助制度、特别扶助制度和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休的城镇企业职工一次性奖励制度,全面实施三级以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特别扶助制度,进一步健全计划生育公益金制度,继续推进农村0-6周岁独生子女平安保险、计划生育手术保险和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免费检查等项目,提高人口计生工作的群众满意率。

五、实施“金人工程”,积极推进数字人口建设

16、加强人口数据库建设。依托国家和省“金人工程”,建立市级人口数据中心,全面推进综合信息平台升级版的应用,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建立人口发展预测情况、监测预报制度,开发人口信息决策支持、业务管理、便民服务三大系统,提高出生信息的准确率,建立部门定期信息交流制度,实现人口信息资源共享,为加强人口宏观调控与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17、实现信息终端建设“村村通”。加强计划生育统计人员和村级专干业务培训,推进村居信息服务终端建设,配齐村终端的数据管理设备和管理系统,在乡镇计生服务站建立人口信息村级终端采录中心,每个村终端设置独立VPDN账号,实现市、县、乡、村四级信息网络全覆盖,全市村(居)信息网络应用率达100%

18、加强世代服务数字站建设。探索实体机构与虚拟网络相结合的世代服务体系建设新模式,拓展“12356”呼叫中心和在线服务,加强县、乡世代服务数字站建设,提高数据质量,实现服务流程、督导评估、绩效管理的全面信息化管理。加快县(区)世代服务中心数字站建设,开发服务站业务管理系统,建立以避孕节育、优生优育为主要内容的生殖健康电子档案。

六、强化职业培训,切实加强人口计生队伍能力建设

19、加强行政管理队伍建设。调整充实人口计生行政管理队伍,配齐配强县、乡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行政管理人员,对“十二五”期间获得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区)荣誉称号的县(区)人口计生局予以表彰奖励。

20、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结合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开展乡镇以上服务机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一证三师”职业资格系列培训,85%以上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确保“十二五”末每个乡镇人口和家庭服务中心至少有一名具有助理职业医师资格人员。开展多层次多专业在职学历教育,特别是儿童早期发展指导、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老年健康服务等专题培训,积极探索建立乡镇计生服务中心主任“双向考核、以县为主”的管理制度。

执法信息中心工作计划第8篇

论文关键词:ERP,企业,预算

一、企业预算管理

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生产技术财务计划开始,企业的预算管理模式至今已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转变.即:生产

(一)生产技术财务

生产技术财务计划阶段的核心是生产计划。技术计划是对生产计划的保证,而财务计划是主产计划的附属品,生产和技术计划确定以后,产品、材料和人力的价格和数量也是

(二)目标利润—目标

在这一管理阶段,企业根据内部单位的经营状况,核定其收入、费用等指标,确定经营目标利润。在计划期开始之前签订经济责任状,到年终时,若管理责任人所负责的企业完成了责任书中明确的利润和成本指标,企业给予适当的奖励;反之,将针对未完

(三)初步全面预算

近年来,全面预算管理开始在我国企业中得到推广,预算管理逐渐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预算管理关注的重点也从经营

二、当前预算管理中

(一)预算编制过程中信息不集成,不能方便地存储和获取。一方面由于预算编制的周期较长,预算涉及的内容广、部门多、预算指标之间的钩稽关系复杂,致使预算编制工作往往被简化为一种在过去基础上的外推和追加的过程,常常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另一方面无法将历史

(二)缺乏 IT 环境的支持,预算执行和实时控制难度更大,当经济业务发生时,企业不能得到实时动态的实际数据,无法按照各部门、各个岗位、乃至个人的具体预算标准进行实

(三)对于预算的事后分析,一方面是收集信息费时费力,不仅需要编制许多分析报表,而且需要进行大量计算才

(四)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是薄弱环节,监督和考核管理手段还不先进,管理制度不完善,对预

三、预算管理与ERP系统的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系统化的管理平台。ERP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联接的供应链

(一)以财务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是ERP中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企业的主要目标是盈利,为达到这个目标需要通过预算分门别类、有层次地表达,包括销售、生产、成本、费用、收入和利润等,这些企业的总目标,通过预算被分解成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具体目标,体现在ERP上就是“事先计划”;其次,计划一经确定,就进入了实施阶段,管理上的重心转入控制,即设法使经济活

(二) ERP系统的基本框架与预算管理很相似。ERP系统将企业的基本流程联结在一起,各种资料通过会计、制造或材料管理系统,ERP系统可以自动记录、执行计划并产生报表财务管理论文,使企业能及时掌握内部资源运转的信息。ERP系统对于企业内部的信息能有效地即时整合,通过延伸的升级系统,可以联结

四、预算管理与ERP系统

(一)实现了企业经济业务、预算、会计控制与计算机的有机融合。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各项经济收支及资源耗费业务是企业经营财务管理的主要对象,预算是各项经济业务在执行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导向,会计通过对经济业务事中、事后的核算反映以及与预算目标的比较分析,发挥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业务的间接监控作用。因此,具体经济业务、预算、会计控制成为企业管理的三个重要环节。在目前的管理工作中,由于信息流转的时滞、管理执行人员观念的分歧等原因使得各职能部门在预算控制、业务执行和会计核算这三个环节很难协调一致。例如,预算编制严重滞后,在经济业

(二)使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基本管理制度得到真正实现。通过预算管理与ERP系统的融合,使得预算管理不再简单是企业经营的目标,而成为整个经营管理活动的起点,是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导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预算成为整个企业管理活动的起点。没有充足的预算余额,相关业务在申请环节即不可以获准通过,相应的管理行为也不会发生;其次,预算己成为引导、控制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标准。为了将企业发展战略在具体执行的层面上加以落实,将预算分别分为中长期、年度和月度预算,使得企业各项经济活动都能够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而展

(三)企业内部控制功能“自动”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基本要求,而日常的内部控制工作只集中在财务部门是远远不够的,这种事后控制只会加大财务部门的压力,不仅难以实现业务控制的目标,而且还人为地给企业财务上作带来很多矛盾,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困难重重。企业业务目标的达成有赖于以下三个内控层次的贯彻落实:第一,以条文形式规定各项经济业务及会计处理的制度、目标、职责分工和各种行为规范,它构成对业务的制度控制层次;第二,建立操作性强的经济业务及会计处理的办事程序,对业务的制度控制加以落实,形成程序控制层次;第三,会计人员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审核及处理,它构成了对经济业务的结果控制层次。实际上,如果前两个层次的控制能够切实有效的发挥作用,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进行监控的压力将大为减轻,内部控制的效果也可以得到充分

(四)实现了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统一。如何有效地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加以统一是长期以来困扰企业的棘手难题,这一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有效的实现“单轨制”核算的问题。长期以来,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双轨制”运行带来的巨大的核算工作量,也制约了管理会计作用的层次和范围。通过预算管理与ERP系统融合这种模式的建立和实施,基本上可以实现“单轨制”核算。首先,预算管理是业务处理的核心和导向。一方面,企业的财务核算是以预算为前提,细化分解后的预算项目与明细的会计科目具有相互对应的关系,预算编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会计核算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在业务的执行过程中,必须有相应的预算才能流转下去,任何可能的超支必须经过预算调整后才能进行,预算控制将深入到企业几乎所有可能的经济业务,对各责任中心的考核也是依据对预算执行的分析进行的。总之,以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考核为中心,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相关工作都围绕着它进行,实现了有机的统一。其次,在IT环境下,原始信息一经输入即可充分共享,使财务会计流程与经济业务流程形成有机融合,即当一项经济业务发生时,由业务相关部门的员工负责录入业务信息,当信息进入系统后,立即存储在指定的数据库,在业务流转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执行、审批信息以及流转结束后形成的核算信息也相应地在数据库予以记录,满足对外公布信息和内部管理相关要求,从而在信息共享方面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统一。

的保证。通过企业财务制度的制定,对企业的各种业务从政策法规、权限金额、标准流程、部门职责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并且将这些规定固化在软件程序中,解决了制度控制的问题核心期刊目录。对于企业的大多数业务,它们要受到预算的事前控制,在业务执行的过程中,申请的业务若超出预算,业务就无法继续流转,而立即被驳回;预算的调整也决不再是领导者同意即可,而要经历严格的预算调整程序,多级审核批准后才能实施;各项业务要依据权限金额,经主办部门、会办部门、总会计师或分管副经理、经理和财务部门的审核审批,绝对不可能跳越任何一个环节,从而可以避免越权处理情况的发生,解决了程序控制的问题。这种分层的控制方式经过一段时间实施后,企业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自然会树立起严格的内部控制观念,会自觉地提高自身对企业的管理工作包括内部控制的认识,这反过来又会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开,此外,在具体业务执行过程中,每一业务环节都要受到预算信息的引导和制约,它成为经济业务能否顺利流转的重要标准;最后,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考评成为协调企业各方关系的重要手段。整个预算管理过程是涉及企业各部门、各项具体业务的全面管理过程,它使得企业各部门职能协调行使,企业内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有机统一、合理作用,减少了因各部门工作不协调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损失。综上所述,预算己不再仅仅是一种管理的方法,而是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在管理流程再造和组织关系调整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主导作用。

务核算时预算才能编制出来,完全丧失了预算事前控制的作用;而会计核算只是经济业务执行结果的反映财务管理论文,信息流转的空间障碍削弱了会计信息的监控作用。强化管理功能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有效地协调这三个环节的职能活动,通过预算管理与ERP系统的融合不仅能有效协调业务、预算、会计三大职能,而且把这三大职能有机地整合于计算机软件系统中,成为具有互相配合、协调和组织功能的新型管理模式。概而言之,两者的融合将预算、具体经济业务、会计核算这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了计算机系统中,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职能部门整合为一体,实现信息的充分共享。

的融合优势

外部信息,使企业内外部信息相互调节,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及时的整合效益。相比而言,ERP系统不仅用于预算的编制过程,同时也将每日运营资源予以及时汇总整理,使管理者可以随时掌握企业的营运状况,以便于拟定适应竞争发展的经营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动按计划进行。ERP能在“事中”实时监控整个过程。控制过程包括经济活动状态的计量、实际状态和标准的比较,以及两者差异的确定和分析,采取措施调整经济活动等。预算是控制经济活动的依据和衡量其合理性的标准。当实际状态和预算有了较大差异时,要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通过ERP软件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结果可以作为业绩考核的依据。

,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充分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消除了企业原先各种的“信息孤岛”,形成了一个集成企业各种信息资源的,完全以市场为驱动、以主生产计划为起点的信息系统,其实质就是使企业信息化。

融合基础

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主要是每季度或半年一次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预算控制基本上是事后控制。

能得出实际发生额与预算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是由于数据收集的不足会导致分析结果出现较大的差异。

时控制。无法进行预算的及时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存在着信息难以集成与共享,不支持预算跟踪,协调性弱等,难以有效的做到“事中控制”等问题。

资料加总、存取和及时运用,对企业现有资料进行整合,信息之间是孤立的,难以融合应用,不能有效的对历史资料交互融合,预算编制只能对资金进行交换分配,缺乏建设性和发展性,使预算失去原有的实质内涵。因而无法动态及时地取得需要的数据,实现“事先计划”的思想。

存在的问题

成果延伸到经营过程,对强化企业管理,确保主要经营目标的实现,保证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管理阶段

成的部分相应扣减该单位的工资总额。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管理推动了企业效益的提高,但还是一种比较粗放的预算管理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注重的主要是总体的利润指标,而资金的使用效率、资产质量等方面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成本管理阶段

确定的,只要通过财务核算,成本和利润就可以确定。由于生产经营成果与职工没有直接厉害关系,因此存在成本效益观念淡薄、经济效益和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

计划管理阶段

技术财务计划模式、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和目前初具规模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模式的演进

参考文献

[1]陈晓红.决策支持系统理论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陈晓红,赵永强,朱霞.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资源计划,第七届海峡两岸资讯管理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2001

[3]谢松林.企业经营与财务概论.中国出版社,2000

[4]程控、革扬.MRPⅡ/ERP 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王玟.数字会说话—ERP 中的财务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曾垂壁、李慧敏.集成化ERP 管理模式,科研管理1999(5)

[7]胡小龙、华中生.ERP 的产生、发展和前景,华东经济管理,2001(6)

[8]王旗林.ERP 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计算机应用系统,1999(10)

[9]罗扬.关于我国企业选择ERP 系统的思考,商业研究,2001(6)

[10]秦荪涛.现代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系统构建研究,计算机应用系统,1999(1)

[11]罗鸿.ERP原理·设计·实施,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