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赏析八篇

时间:2022-06-27 18:34:16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第1篇

(一)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的安全形势

我国煤炭资源占已探明化石能源总量的96%以上,采煤量在同年,可以占到世界采煤量的40%左右,可以说,我国的煤炭企业为国民经济提供能源资源的同时,也在不断地高效发展过程中。然而与之对应的是,我国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形势在我国工业生产中又最为严峻,因为煤炭事故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第一产业的生产过程中,占据着主要的位置。

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我国煤炭企业安全事故共达1797起,死亡2668人。冰冷的数字背后代表着一个又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我国煤炭主要灾害包括瓦斯、火灾、水灾、坍塌等,其中瓦斯爆炸仍然是煤炭事故中最多发的灾害。另外还有煤尘灭害,由于原煤的开采,煤尘灭害比较严重,在井下作业的矿工肺部疾病多发等。

由此可见,我国煤炭企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二)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经济形势

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产能过剩,煤炭的价格浮动比较大。一方面是煤炭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是煤炭市场需求量减少,煤炭生产的供需不平衡,近些年来,受市场需求刺激,煤炭的需求量增加,煤炭的产量也在不断地增加,来满足市场的需求,煤炭企业看到市场需求,盲目地改进采煤工艺,扩大再生产,然后当这些新开采的煤炭释放到市场后,煤炭市场却提早迎来了饱和期,煤炭企业的产能过剩压力越来越大。煤炭市场供需不平衡,造成了煤炭市场的价格浮动变化大,煤炭价格呈过山车式的价格变化与浮动。

另外,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旦煤炭企业发生事故,煤炭企业将不得已进行停产整顿,直接影响了煤炭企业的生产规划,可见重视煤炭安全生产,可以有效地保障煤炭企业安全高效地发展。

二、加强煤炭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我国煤炭企业的安全形势和经济形势很严峻,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不断加强煤炭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有利于推动煤炭企业安全高效地,在逆境中不断地发展。

(一)树立安全生产理念,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关系煤炭企业生存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的“生命工程”和“民心工程”。煤炭企业的管理者要牢牢树立安全生产的理念,提高领导干部对于安全的重视,提高他们安全生产意识,并将安全生产的思想认知提升到企业发展的高度上来,深入组织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达标建设活动。根据煤炭生产的实际情况,成立安全生产标准化评级小组,由煤炭企业的管理者亲自挂帅指挥,评级小组负责不同岗位执行安全生产标准的评审工作,对于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部门要予以一定的处分与警示,激励他们重视安全生产,提高安全认知。同时煤炭企业管理者还应该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目标进行细化处理,根据目标的大小、难易程度等逐级进行处置,分批创建安全高效性矿井,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应推行分类指导

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分类指导工作,根据煤炭的类型等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要不断推进分类指导工作,重点加强煤炭企业的瓦斯爆炸、水火灾害、煤尘灭害等防治工作。对于一些大型煤炭而言,在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风险控制的措施和理念,将煤炭生产中有可能产生安全事故的风险进行控制与管理,并加强风险的评级处理,做好风险档案管理工作,在具体的操作中,还应该加强风险标记及风险交底工作,从而实现对风险的预控,全面提升煤炭企业的事故防治能力。对于一些小型煤炭而言,在执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及时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材料和开采工艺,根据自身实力,积极引进开采新工艺和新技术。

(三)重点防治关键环节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煤炭企业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应该抓住关键环节,从关键环节入手,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在执行过程中,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根据需要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同时要不断强化制度体系建设,用制度来约束各个岗位的职责与义务,充分落实煤矿负责人下井跟班带班制度,严格执行现场管理,对于执行不到位的部门主管或主要当事人,要给予一定的处分。强化考核晋升制度,通过制度来提升优胜劣汰和强化安全生产的落实。不断加强煤炭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将安全培训的实施进行细化处理,同时加强对培训效果的抽查检验效果。另外,还应该强化主管领导定期抽查与随机检验安全生产标准建设的制度,从而有效巩固煤炭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四)严格把关评级验收程序

煤炭企业在申请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前,需要进行全面自查,不断发现新问题,总结新问题,因为国家标准或者省市标准并未全面标准,因此这就要求煤炭企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标准缺漏,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经自查后,确认煤炭已严格执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可向当地煤炭局申请评级,煤炭局评级小组现场对煤炭的工业广场、劳动定员、运输机电等进行严格验收,当地煤炭局按照评级小组提交的结果进行复审,然后将结果汇报给上一级煤炭局进行验收备案。对于验收不符合的煤炭企业,要责令定期整改。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第2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煤炭工业发展道路。把煤矿安全生产始终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按照统筹煤炭工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矿山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实现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二)发展目标。从年起,用3—5年时间,建立规范的煤炭资源开发秩序,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煤矿安全基础条件有较大改善,煤矿瓦斯得到有效治理,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控制,煤炭法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再用5年左右时间,形成以合理保护、强化节约为重点的资源开发监管体系,以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的煤炭供给体系,以强化管理和投入为重点、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以煤炭加工转化、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山环境治理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为基础的法规政策调控体系。

(三)基本原则。坚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加快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中小型煤矿重组联合改造,另一方面继续依法关闭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煤矿。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着力解决影响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抓紧完善法规政策调控体系,提高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综合治理的原则,促使煤矿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等各项要素到位。坚持国家引导、扶持和企业自主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帮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又要尊重企业的自主发展权。坚持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推进煤炭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保障安全生产和促进健康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坚持煤炭开发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促进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相关产业的联合和煤炭就地转化,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强化规划和管理,完善煤炭资源开发监管体系

(四)加强对煤炭资源的规划管理。煤炭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要改进管理方式,实现由粗放开发型管理向科学合理开发、保护节约型管理的转变。依法科学合理划定煤炭资源国家规划矿区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严格按国家规划有序开发。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划定,由国土资源部研究提出,会同发展改革委共同审定并公布。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对特殊和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

(五)完善煤炭资源管理与生产开发的管理制度。各级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要综合运用煤炭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手段,加强对煤矿开发建设和煤炭生产的监督管理。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国务院行政法规,规范煤炭资源勘查、开采登记管理工作,纠正、制止一切越权审批和以招商引资为由越权配置煤炭资源的行为。煤炭开发规划和资源管理工作要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编制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矿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征求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为批准规划的重要依据。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编制煤炭资源勘查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时,必须征求同级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为批准煤炭资源勘查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重要依据。产煤地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落实煤炭行业管理职能部门,并充实和加强煤炭管理力量,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煤炭资源和生产开发管理。

(六)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加大煤炭资源勘探资金支持力度,研究建立煤炭地质勘探周转资金,增强煤炭资源保障能力。由国家投资完成煤炭资源的找煤、普查和必要的详查,统一管理煤炭资源一级探矿权市场,在此基础上编制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依据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实行煤炭资源二级探矿权和采矿权市场化转让,转让收入要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用于煤炭资源勘探投入,实现滚动发展。健全煤炭地质勘查市场准入制度,培育精干高效、装备精良的煤田地质勘探队伍。严格执行勘查技术规程,进一步完善储量评估制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勘探精度,保障地质勘查质量,为合理规划和开发煤炭资源奠定基础。

(七)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进一步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规范煤炭矿业权价款评估办法,逐步形成矿业权价款市场发现机制,实现矿业权资产化管理。煤炭矿业权资产化要与科学的生产规划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开发、一次置权、分期付款”的原则有序进行。严格矿业权审批,对国家规划矿区内的煤炭资源,凡未经国家批准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一律不得办理矿业权的设置。保障矿区井田的科学划分和合理开发,形成有利于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煤炭开发秩序。加快修订煤矿设计规范,严格开采顺序、开采方法和开发强度管理,禁止越层越界和私挖乱采。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开采难采煤层和极薄煤层。煤矿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必须按照隶属关系,依法取得同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审查批准,并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

(八)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修订煤炭生产矿井资源回采率标准和管理办法,凡设计回采率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煤炭开发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核准,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建立严格的煤炭资源利用监管制度,对煤炭资源回采率实行年度核查、动态监管,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煤矿,要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依法予以处罚,直至吊销采矿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加快完善煤炭资源税费计征办法,研究将煤炭资源税费以产量和销售收入为基数计征,改为以资源储量为基数计征的方案,并在条件成熟时实施;同时,要积极探索多种激励约束机制,促使煤炭生产企业节约煤炭资源。健全煤炭生产企业资源储量管理机构,落实储量管理责任,完善煤炭储量管理档案和制度,严格执行生产技术和管理规程。

三、加快结构调整,加强煤炭供应体系

(九)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按照煤炭发展规划和开局,选择资源条件好、具有发展潜力的矿区,以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为依托,加快神东、陕北、晋中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形成稳定可靠的商品煤供应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出口煤基地。国家继续从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或国债资金)中安排资金,以资本金注入等方式,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积极改进金融服务,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切实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煤炭开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煤炭企业上市融资,按照国家规定发行企业债券,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建设和发展。

(十)促进煤炭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要与煤炭外运和水资源等条件相衔接,与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要加大投资力度,改革铁路和港口投资体制,鼓励企业法人、非公有资本参股建设和管理,抓紧建设和改造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出煤通道和北方煤炭下水港口,提高煤炭运输能力,从根本上缓解交通运输对煤炭供给的制约。按照政府引导和企业自愿的原则,鼓励煤电一体化发展,加快大型坑口电站建设,缓解煤炭运输压力。鼓励大型煤炭企业与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企业联营。火力发电、煤焦化工、建材等产业发展布局,要优先安排依托煤炭矿区的项目,促进能源及相关产业布局的优化和煤炭产业与下游产业协调发展。

(十一)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加快培育和发展若干个亿吨级大型煤炭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优化煤炭工业结构、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平衡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和“走出去”开发国外煤炭、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资源开发由国有资本控股。鼓励发展煤炭、电力、铁路、港口等一体化经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到境外投资办矿,带动煤炭机械产品出口和技术、劳物输出,提高我国煤炭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十二)进一步改造整顿和规范小煤矿。各产煤地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中小型煤矿的整顿、改造和提高,整合煤炭资源,实行集约化开发经营。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改造中小型煤矿,鼓励资源储量可靠的中小型煤矿,通过资产重组实行联合改造。积极推进中小型煤矿采煤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规模以上煤矿必须做到壁式正规化开采。继续淘汰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标准、不符合环保要求和浪费资源的小煤矿,坚决取缔违法经营的小煤矿。

(十三)加快提升煤炭生产和设备制造技术水平。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与工艺,推动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大力推进中小型煤矿机械化,加快培育和发展面向小型煤矿的综合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通过关键技术引进、技贸结合、合作制造、市场换技术等多种方式,提高煤炭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促进重大装备制造国产化。加强企业、科研机构和各类院校的联合,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十四)规范煤炭市场秩序。深化煤炭流通体制改革,改革电煤价格形成机制,运用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法规,合理调整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的利益关系。继续推进煤炭订货方式改革,鼓励供需双方自主衔接、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加快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区域市场为补充,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自由交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严格煤炭经营企业资格审查,取缔无证非法经营活动,清理煤炭运销环节乱收费、乱罚款,依法打击掺杂使假和偷骗税款等不法行为。

四、坚持综合治理,强化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十五)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提高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强化煤矿安全执法检查。落实地方人民政府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地方人民政府领导分工联系本地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认真实行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强化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精简企业管理机构,加强一线管理力量;坚持煤炭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机构派驻制度,严格执行煤矿领导干部下井带班作业制度。严格外包工程队伍资质管理和现场管理。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

(十六)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按照企业负责、政府支持的原则,完善中央、地方和企业共同增加煤矿安全投入的机制。各类煤矿要按有关规定提取生产安全费用。国家继续从预算内基建投资(国债资金)中安排资金支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对国家支持的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地方财政要积极安排配套资金,专项列支,并与中央资金同时到位。各级财政、审计和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确保煤矿安全资金专款专用,安全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并发挥效用。

(十七)提高瓦斯防治技术水平。成立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设立国家瓦斯治理和利用(煤层气)工程研究中心,加强瓦斯防治科技攻关,立足于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从根本上扭转瓦斯事故多发的现状,加快瓦斯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瓦斯煤尘防爆、瓦斯抽采利用技术的研究。抓紧制订和实施全国煤矿瓦斯治理总体方案,尽快使煤矿瓦斯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财政、税

务部门要尽快制订实施办法,对瓦斯(煤层气)抽采和利用实行税收优惠。煤炭企业要严格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的管理,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技术体系、瓦斯抽采和监测监控体系、灾害预警救援体系,切实防范重特大瓦斯事故的发生。

(十八)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素质。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组织和引导企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特别是采掘工人的素质和安全生产技能。对煤矿负责人和主要工种依法实行强制性安全培训,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纪律等现象。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煤矿采煤等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实行职业准入,持证上岗,严格技术岗位人员配备标准。教育部门要加强与煤炭行业的合作,将煤炭行业有关专业纳入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要与大型煤炭企业合作,尽快恢复或设立一批煤炭职业技术学校。要引导有关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煤炭行业市场需求培养懂安全、有技术、会管理的煤炭专业人才。要通过设立煤炭专业奖学金、减免学费等措施,鼓励学生报考煤炭专业。

五、加强综合利用与环境治理,构建煤炭循环经济体系

(十九)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发展。发展改革委要制定规划,完善政策,组织建设示范工程,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推动洁净煤技术和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洗煤、配煤和型煤技术,提高煤炭洗选加工程度。积极开展液化、气化等用煤的资源评价,稳步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工程。加快低品位、难采矿的地下气化等示范工程建设,带动以煤炭为基础的新型能源化工产业发展。采用先进的燃煤和环保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二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按照高效、清洁、充分利用的原则,开展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矿井排放水以及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鼓励瓦斯抽采利用,变害为利,促进煤层气产业化发展。按照就近利用的原则,发展与资源总量相匹配的低热值煤发电、建材等产品的生产。修改制定配套法规、标准和管理办法,落实和完善财税优惠政策,鼓励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在煤炭生产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申报中,必须提出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并将其作为核准项目的条件之一。

(二十一)保护和治理矿区环境。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要严格实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矿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废弃物和采煤沉陷区治理。研究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明确企业和政府的治理责任,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逐步使矿区环境治理步入良性循环。对原中央国有重点煤矿历史形成的采煤沉陷等环境治理欠账,要制订专项规划,继续实施综合治理,中央政府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煤炭企业按规定安排配套资金。

(二十二)大力开展煤炭节约和有效利用。积极引导合理用煤、节约用煤和有效用煤,努力缓解当前煤炭供求紧张状况,解决煤炭产需长期矛盾。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抓紧完善产业政策和产品能耗标准,限制高耗能工业的发展。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鼓励发展新能源,努力减少和替代煤炭使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广先进的节煤设备、工艺和技术。强化科学管理,减少煤炭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损失和浪费。制定有利于节约用煤的经济政策、技术标准和法规,利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煤措施,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煤和合理用煤的良好环境。

六、制订和完善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健全煤炭工业法规政策调控体系

(二十三)加强煤炭法制建设。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完善配套法规,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煤炭法规体系。尽快修订煤炭产业政策,完善办矿审核制度,严格准入标准。制订严格的煤炭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标准,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推动煤炭产业升级。加强煤炭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规范煤炭市场秩序,为各类煤炭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煤炭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资源、环境、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技术政策和行业标准、规范,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技术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矿井设计、施工、技术改造、生产和加工利用等方面的行为,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二十四)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各地要根据国家关于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有关政策,加快分离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严格按照年国务院关于改革国有重点煤矿管理体制的规定,切实落实原中央财政对国有重点煤矿增值税定额返还和所得税返还政策。加快增值税改革步伐,落实对已公布取消的各类基金和收费项目的清理、整顿措施,减轻煤炭企业负担。

(二十五)促进煤炭企业接续发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有关规定,研究建立煤炭产业积累煤矿衰老期转产资金制度,筹集资金专项用于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完善煤炭成本核算制度,保障煤炭企业增加接续资源,开展资源勘查,保护和治理环境,发展接续产业。重视煤炭合理开发与矿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促进矿业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支持资源枯竭矿区经济转型。

(二十六)提高矿工劳动保障水平。加强煤矿质量标准化基础工作,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减轻矿工劳动强度。改革煤矿工作制度,将矿工入井时间缩短到八小时以内,并尽快实行四班六小时工作制。加强煤矿劳动保护用品的研发,煤炭企业必须为井下工人发放必需的劳动保护用品,不断提高劳动保护水平。加强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监督检查,做好煤矿尘肺病等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保护矿工身心健康。全面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煤炭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办法。各类煤炭企业都应为矿工办理工伤保险,切实维护矿工的合法权益。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第3篇

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建立在煤矿安全状况不断改善、从业人员安全保障和职业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在既要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又要获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基础上。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过于倚重煤炭,煤炭工业一直摆脱不了负重爬坡式发展模式,安全费用占比过低,安全投入存在很多历史欠账,造成安全问题较突出。2009年全国煤矿生产事故死亡2631人,百万吨死亡率为0.86,是美国的10倍。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好转,但重大事故仍有发生,特别是中小煤矿,安全问题较明显。现阶段,只有通过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以安全发展理念为主导,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加快煤矿安全技术装备的改造和升级换代,全面提高煤矿安全防范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煤矿的安全状况。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最重中之重就是抓好安全发展,煤炭经济安全发展是煤炭企业饯行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最重要内容,是煤炭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坚固根基,更是最终提升煤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牢靠保证。

二、依靠科技创新是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

实现煤矿现代化是发展煤炭先进生产力的根本方向,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科技进步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许多国有大中型煤矿在人员相对减少的情况下,产量却不断提高,无不得益于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科技进步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才有足够的发展后劲,必须树立“科技立矿”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要强化形成以煤炭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为中坚力量,社会广泛参与、国内外合作的“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机制。煤炭企业要认真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按照自主创新、发展引领的方针,加快煤炭科技创新建设,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煤炭科技整体实力。要不断学习、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向科学技术要效率,要效益。目前,煤炭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煤田地质高精度、数字勘探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不同地质条件下高产高效开采技术基本成熟,高参数、自动化、成套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能力明显增强,煤炭转化和煤化工、多联产等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得到推广,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煤炭清洁生产技术趋于成熟,煤炭气化、煤化工等技术已经从工业试验阶段向工业生产阶段转化。

三、紧抓国家煤炭资源规划的根本纲要,提高产业集中度,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是基础所在

国家根据煤炭供需关系和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煤炭资源开发的总体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控制产量规模,控制煤炭资源投放和煤矿建设核准数量,及时调控总体产量规模,控制煤矿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前我国中小煤矿企业过多,利用效率低,浪费大,煤炭资源配置还不趋于合理。国家只有严格把住煤矿准入关,提高办矿门槛,通过建设大型国家煤炭基地,优化煤矿结构和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才能达到资源配置更趋于合理。为此国家在“十一五”加快建设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的步伐,2010年,国家规划建设的神东、晋北、晋中、晋东、陕北、黄陇(华亭)、鲁西、两淮、河南、云贵、蒙东(东北)、宁东等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已达到22亿吨左右,占全国煤炭产量的85%左右。“十二五”国家还将继续加快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

四、紧抓国家煤炭资源整合的中心环节,积极培育扶持

发展一批大型、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是核心关键“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作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的主体,支持具有经济、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支持优势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有利于稳定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供给的大集团的核心保障能力,有利于稳定科学合理的煤炭市场秩序;有利于维护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的严肃性,提高执行力;有利于按照市场机制理念,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进小煤矿正规开采。按照市场机制,以资源整合与集中开发为目标,通过大型煤炭企业收购、兼并、重组改造一批;通过小煤矿联合重组,壮大发展一批;对不具备整合、改造条件的,关闭淘汰一批,提高规模化和集约化开发水平,促进煤炭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开采。“十一五”期间,我国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的煤炭企业有46家,其产量合计超过20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2%。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十二五”期间,煤炭企业重组的具体方向就是到2015年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全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千万吨级煤矿达到60处,形成10个亿吨级和10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煤为主,多业并举,充分实

现煤炭企业的集团化经营应成为煤炭经济发展和抵御市场风险的最终目标发展煤炭行业循环经济,不仅是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现实和长远需要,而且是加快煤炭行业发展方式转变、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煤炭作为基础能源,位于产业链最前端,具有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条件。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达到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的平衡。做到煤炭、煤伴生资源、煤矸石、矿井水、粉煤灰等物尽其用,鼓励企业依据自身的实力和资源状况,按照上下游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以资源、资产、市场等为纽带,加强与煤相关产业的联合、重组,形成以煤炭开发为龙头,大力发展煤电、煤焦、煤化工、煤建材、煤炭运输等多元产业为一体的集团化经营综合能源集团。大型煤炭企业要凭借资金、人才、技术实力,积极发展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产业联合,大力发展煤电、煤化工、煤建材、煤炭运输物流等相关的产业,延伸煤基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企业规模的同时,做实做优企业的循环多元化发展,真正实现煤炭企业的集团化经营,这样煤炭企业抵御单一市场风险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源源不竭。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第4篇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历来占70%左右。“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基本方略。4月19日 ,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会议指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和能源安全大局,要加快解决煤炭工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之尽快步入资源回收率高、安全有保障、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综观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优势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煤炭储量丰富、使用经济。中国是一个缺油、少气、富煤的国家。已探明煤炭资源量1万亿吨,居世界第三位。在化石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分别占94%、5.4%和0.6%。我国煤炭不但资源量大,而且品种齐全,主要有无烟煤、焦煤、肥煤、气煤、褐煤、贫煤、瘦煤等,应用广泛。目前,国际油价一路攀升,已超过每桶75美元。相比之下,煤炭价格低廉,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在很长段时期内,还要以煤炭为能源供应主体。

(三)以煤为主的煤化工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煤炭化工包括:用无烟煤或焦炭生产合成氨;用焦炭生产基本有机化工原料;或在炼焦过程中回收基本化工原料等。目前我国用于化工原料的煤炭消费量约为1亿吨,占煤炭消费总量5%左右。而且煤炭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液化实现清洁利用。高效洗选、烟气脱硫、煤炭液化、煤制油以及以煤炭化工等技术已日趋成熟,商业化生产后,污染少,效益高,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综合以上因素,能源发展的现状和前景、煤炭资源的可靠性、价格低廉性、燃烧可洁净性、煤炭产业链的可延长性等,决定了煤炭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是长期和稳固的,作用是突出的。要解决好中国的能源问题,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在顺应能源资源全球化趋势的同时,立足于发挥自身优势,重视和发展煤炭工业。

但我国煤炭工业由于长期负重爬坡所积累的诸多深层次问题,特别是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仍然很突出。在目前的煤炭总量中,约有7.5亿吨缺乏安全保障能力,其中约2.5亿吨是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生产的。2005年全国乡镇煤矿产量占全国总量的38%,但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事故总量的73.8%。这种数量型、速度型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如不能很好解决,势必影响我国煤炭长期稳定的供应能力。此外,在煤炭产业结构、科技发展水平、开发规划布局、大型煤炭集团和大基地建设,以及资源枯竭矿区和城市转型、煤炭教育、企业技术管理等方面,也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反映了煤炭工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种种不适应,最终也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科学管理来解决。

“十一五”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政府提出,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目标、思路和政策措施。“十一五”时期,我国煤炭产量将达到25亿吨,其中大中型煤矿产量将提高到72%以上;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培育发展和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明显加快;煤炭开采技术水平和职工素质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煤层气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都将得到长足发展。

二、 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把煤炭工业的发展建立在煤矿安全状况不断改善的基础上

煤矿生产活动具有资源开采型、作业场所移动型、高危风险性三大特点,呈现资源开采与安全生产一体化的特征,决定了煤矿安全生产任务十分艰巨。3月27日,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会时就抓好安全生产作了深刻精辟的阐述,对煤矿安全生产作了重点强调。总体上看,无论是在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还是在全社会安全生产的大格局中,煤矿安全都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煤矿安全生产作保证;实现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必须始终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负责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企业法人代表安全生产负责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强化地方各级政府煤矿安全监管主体责任,落实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安全生产负责制,把煤矿安全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内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得到加强。

(二)加大煤矿安全执法力度。严格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监管、监察,严肃查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严防企业超能力、超强度和超定员生产。健全完善地方政府统一领导、政府职能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共同参与的煤矿安全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无视法律、无视监管、无视生命的非法违法行为,严肃查处事故,依法追究事故责任。

(三)继续打好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生产矿井必须达到国家制定的抽放标准,新建矿井必须同时建设瓦斯抽放设施,强力推进“先抽后采”;所有煤矿全部装备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实施数字化监控联网;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加强源头治理;继续依法整顿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企业。

(四)加强煤矿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446号令《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建立健全事故防范体系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对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行为的,立即停止生产,排除隐患。整顿、改造煤矿安全设备、设施,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要求,提升煤矿安全装备水平。

(五)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煤矿安全生产投入机制。在2005年的基础上,国家今年再安排30亿元支持煤矿重大安全隐患治理和瓦斯抽放与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强化多层面的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深入推进煤矿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大力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活动,实现强基固本,建设本质安全型煤矿。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逐步把煤炭行业建设成为一个比较安全的行业,一个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行业。

三、 深化改革,标本兼治,扎实推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批准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从强化煤炭行业管理、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机制、深化煤炭企业改革、建立煤炭开采综合补偿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建立煤炭企业转产和煤炭城市转型发展有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抓好试点工作,必将对推进全国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套新模式,创出一条新路子。在这一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必须作为重点突出抓好。

(一)推动煤矿资源重组,加快大型煤炭企业、煤炭基地建设。2005年全国尚有2.1万个小煤矿,数量仍然过多。只有解决小煤矿的问题,煤炭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得到保证。到“十一五”期末,我国小煤矿数量要减少1万处左右。本着政府推动和企业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政府规划引导和强力推动的同时,鼓励国有大矿以资产为纽带,通过收购、控股等形式,兼并重组、改造提高中小煤矿。通过实施关闭整顿、资源重组和强化管理,提高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和总体发展水平。

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国家规划的以500处矿井、98个矿区为主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十一五”期末年产能力将达到13亿吨左右,约占全国同期生产能力的50%,将大大提高我国煤炭的长期稳定供应和保障能力。同时,鼓励煤炭企业向下游产业(电厂、铁路、港口)延伸,支持下游产业特别是电力企业开发建设煤矿,形成煤电一体的企业集团。发挥核心企业在人才、管理、市场和融资方面的优势,做强主业,延伸产业链,使大型煤炭集团真正成为优化煤炭工业结构的主体、煤炭基地开发建设的主体、平衡国内煤炭市场的主体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

在组建煤炭集团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一是做大与做强的关系。首先要做强,然后才能真正做大。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扶持政策,发挥集团公司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资本优势,加快煤电联合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使企业强势进入市场。而不是简单地把几个矿务局撮合起来,有形无神。二是增量资产和存量资产的关系。通过开发新矿区,发展新产业,来扩大增量、优化存量。增量部分创造的效益,可以补贴消化存量资产所造成的亏损。三是各级法人之间的关系。集团公司内部为层级法人结构,各级法人都是相对独立的法人实体,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不宜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煤炭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管理方式,不能人财物、产供销权限都上收。省集团公司要站在全国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局高度来进行统筹谋划,主要是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搞资本运作。

(二)发展洁净煤技术,调整优化煤炭产业结构。促进洁净煤技术的产业化。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介选煤、干法选煤等技术,提高煤炭洗选加工程度。学习借鉴国外成熟技术,推进煤炭气化、液化的示范工程,争取早日进入工业化生产。“十一五”期间煤炭间接液化应当全面启动,期末煤炭直接液化要达到年产300万吨的规模。

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实现“两个转变”,拉长“两条产业链”。“两个转变”是: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生产销售初级产品向综合开发利用转变。“两条产业链”,一是煤、电、高能耗产品产业链;二是煤、焦、化工产品产业链。特别是第二条产业链,发展前景很开阔。同时,要坚持限制排放与鼓励抽采利用相结合,加快煤层气产业发展;坚持量化、无害化、再利用原则,重点治理和利用煤矸石、矿井水、煤泥、粉煤灰,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

(三)加快实施“科教兴煤”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传统产业。瞄准煤炭发展的主攻方向,围绕制约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安全发展的重大基础课题,组织开展30项重点科研攻关和30项重点技术推广。30项重点攻关课题如:煤矿重大灾害危险源辨识、评估和分级标准,煤矿灾害连续监测、识别与数字传输技术,矿井瓦斯、突水、动力性灾害防控技术,低透气性高瓦斯松软煤层瓦斯抽放成套技术,矿井深部开采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煤尘爆炸自动抑爆技术,煤矿重大灾害救灾技术与装备等。“30推”如:高效节能小矿井主要通风机,局部瓦斯聚集处理技术和装备,采空区瓦斯自动抽放技术与装置,煤层长钻孔超前预抽技术,瓦斯、风、电闭锁装置,机掘、机采工作面防突措施和配套装备,突出危险预报仪等便携预测议器,矿井综合监控系统和小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等。这些已经列入“十一五”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要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以及煤炭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全力推动,争取使煤炭工业的科技面貌有较大变化。

针对煤炭行业工程技人员匮乏,职工队伍素质偏低的情况,要进一步加强煤炭教育。一是采取减免学费和发奖学金、定向招生、委托培养等政策扶持,鼓励报考矿业学院,发展矿业教育,解决目前采矿、安全等专业生源不足问题;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企业继续办好职业教育和安全培训,对职工进行培训;三是煤炭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办学,从煤矿采掘一线等选送优秀员工进行脱产培训和进修,结业后担任煤矿一线生产安全技术骨干;四是煤炭企业要研究相应的办法措施,适当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经济待遇,靠优惠的政策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培养人、选拔人、吸引人、留住人。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第5篇

(一)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我们在对煤炭进行开采的同时就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煤炭开采如果长期不对其污染进行有效的控制,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就会越来越恶化。长此以往,由煤炭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的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屡屡涌现出来。据有关数据统计,自2002年开始,中国煤炭消费和生产强度每年都在增加,煤炭开采所引起的环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化。就目前中国几个采煤大省来看,山西、陕西、内蒙古这三个地区的煤炭总量约占全国的80%左右,可以说给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我们主要以山西采煤大省为例,山西省内某矿区经济在享受煤炭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收益的同时,煤炭开采对全区环境的破坏也进一步加剧。统计显示,因开凿和采煤产生的废石和煤矸石量与原煤产量的比例接近于1∶1,其中原煤产量与煤矸石的比例接近为1∶0.2~0.3。当前中国煤炭产量的逐年快速增长,因此,每年排弃的固体废弃物也在大量增加,预计每年将达到6吨以上。这些固体废弃物,不仅对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对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更是致命的威胁。但从煤炭工业对环境的补偿力度方面看,开采原煤同时对环境的补偿费用却很少。因此,山西省的采空区的裂缝、地面的塌陷,大气烟尘污染等各种问题接踵而至,严重地阻碍了煤炭经济的发展。

(二)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且矿难不断就目前中国煤矿开采形势来看,中国煤矿分布点多面广,布局不合理,矿井的安全投入比较差,矿井安全隐患较多,有许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把要投入安全上的费用进行挪用,一些陈旧设备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导致安全隐患增加。有些煤矿一般不会成立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一些兼职的人才队伍安全素质低下,根本都不具备应有的安全意识,更谈不上接受安全教育培训了。以上的这些状况,如果矿井不及时处理均会引发煤矿安全隐患。

二、加快中国煤炭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要对煤炭经济进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产业链条从国家发展战略来看,中国“十二五”发展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对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越来越重视,因此,中国的煤炭消费速度有所减缓,这也是一种趋势。“十二五”期间的煤炭供给,由于晋陕蒙地区的煤炭铁路运输“瓶颈”逐步得到缓解,积蓄的煤炭产能将逐步释放出来,西煤东调能力将大幅度上升,全国煤炭供给能力呈现出逐步增强走势,煤炭市场逐步转向供给过剩。同时,在煤炭产品成本中,人力资源成本所占比重较大。“十一五”期间,虽然煤炭企业职工薪酬有所增长,但是大多数企业职工薪酬仍然偏低,“十二五”期间煤炭企业职工薪酬的增长速度将会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陆续出台资源税改革措施,提高资源税征收标准;研究出台环境税和碳税,加大煤炭开采损坏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力度。煤炭产品制造成本、期间费用和税收负担的增长速度会超过煤炭价格的增长速度,若不推动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煤炭产业,实施煤炭深加工,提高煤炭的附加值,将打破中国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走势,导致经济效益出现滑坡。

(二)要对煤炭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单产能力煤炭资源整合对于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加快煤炭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煤炭安全生产根本好转的必由之路,是煤炭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煤炭利用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

(三)以政府为主导,促进中国煤炭经济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煤炭产业是以中央和省级国资委管理的重点煤炭企业为主体的,加快中国煤炭经济发展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地方政府管理的各类煤矿原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5%左右,地方政府加大对煤炭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度,是煤炭经济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十二五”期间,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加大煤炭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和激励力度,明确煤炭产业升级的方向和支持政策,出台淘汰落后产能市场退出政策,加大煤炭企业在研发支出、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环境治理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增加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深化发展,促进全国煤炭产业结构和布局的整体优化升级。

三、结束语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第6篇

关键词:企业;煤炭工业;发展方式;兼并重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是许多产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推动煤炭企业的并购重组是推动煤炭产业尽快步入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煤炭产业规模化,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一、并购重组是煤炭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并购重组已经成为企业谋求扩张、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经常。从马克思经济学角度来看,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作为生产方式重要内容的企业组织形式与之发展要求相适应。从简单的协作到传统的工场手工业向工厂制企业发展,再由工厂制向公司制发展,必将通过并购、联合、重组等方式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因此,从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看,并购重组是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煤炭企业在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证。但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不断提高,煤炭工业也暴露出了产业集中度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科技水平低、安全事故多、资源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严重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要转变煤炭企业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实施兼并重组,实现煤炭企业规模化发展迫在眉睫。

从我国煤炭企业并购重组的历史可以看,尤其是2004以来,环保、高耗能等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对煤炭工业实施了“上大压小”的政策,加大了关闭小煤矿的力度,推动了煤矿企业并购重组步伐。为贯彻执行中央政府的煤炭产业政策,山西、河南、河北等主要产煤大省,分别提出了推进本辖区内煤炭企业并购重组的意见、方案和政策,如我省出台了《河南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到2010年年底,全省要力争建成3个年产5000万吨的特大型煤炭企业;省骨干煤炭企业控制的煤炭资源量占全省占用煤炭资源量的85%以上,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75%以上;单个矿井生产规模不低于15万吨/年。确定了中平能化集团、河南煤化集团、义煤集团、郑煤集团、神火集团、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等大型煤炭企业作为兼并重组主体,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实现规模化经营。

二、并购重组是煤炭依靠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企业规模化发展过程中,科技进步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企业要其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一般来讲,只有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或企业集团才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来支持科技研发,使用新的高科技设备,通过技术改造,实现集约化生产,获得市场话语权。由此可见,通过并购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是以科技进步为前提;反过来,企业规模扩大,企业竞争力增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又为科技进步提供了经济保障。因此,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日益发展的今天,企业并购重组必然发生。

我国煤炭企业在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一直成为发展的主导。从工艺上来讲,由炮采炮掘到综采综掘,再到联合自动化采掘;从装备上来讲,由坑木支护、人工运输到大型化、重型化设备。目前,国内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柱最大工作阻力已达到18000KN,采煤机最大装机功率已达到2550KW,运输机最大功率达到3000KW,最大运量达到4200T/h。同时,在依靠高新技术和先进生产技术的支持,实现煤矿综采装备大功率、重型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出现了日产达3万吨以上的综采工作面和年产达1000万吨以上的矿井,使煤炭生产不断向集约化、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三、兼并重组是实现煤炭企业安全发展的必要选择

我国煤炭埋藏深、地质构造复杂,大部分矿以井工开采为主,水、瓦斯、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严重,安全压力巨大。分析这些年煤矿安全形势变化,可以看出安全生产保障程度与矿井规模、管理水平、装备投入水平呈正比,也就是说,矿井规模越大,管理水平越高,装备投入越先进,矿井的安全保障程度就越高。单井规模小、技术工艺相对落后的小煤矿,其产量不足总产量的30%,但其事故死亡人数却占总人数的70%。实质上,这与煤炭产业的特性密不可分。只有当企业达到了一定规模,才能够有效采用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方法提高生产力,才有足够资金、技术和人才保障安全的投入。

大型煤炭企业规模大,具有较强资金实力,各项管理规范,装备较先进,矿井抗灾能力较强,安全保证程度相对较高。而小煤矿一方面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盈利仅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大多数小煤矿所有者受利益驱动和高额利润诱惑,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只想把赚来的钱装入口袋,而不愿意在安全生产上加大投入,使矿井抗灾能力减弱。2000年,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4.47。2008年,经过大规模的并购重组,百万吨死亡率降至1.182,下降了3.288个百分点。

因此,通过并购重组,实现矿井规模和企业规模的扩大,更好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善矿井生产条件,提高效率、效益和安全保障程度,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实现安全发展,是当前的必然选择。

四、兼并重组是煤炭企业实现集约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企业集约化发展,就要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因此,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增强大型煤炭企业的供给能力,是促进我国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初期,小煤矿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力地支撑了地方财政。但毋庸讳言,其总体发展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安全基础薄弱等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如果继续走广种薄收、全面开花式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无异于杀鸡取卵。

集中度的提升,增强了政府对基础能源的调控力。在2008年初抗击冰雪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各大型煤炭企业响应国家和政府号召,不放假、不涨价、顾大局、做奉献,实现了“确保安全生产、确保煤炭供应”的目标,证明了大型国有煤炭企业是我国煤炭工业重要的支撑力量。但是,目前我国由中央管理的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只有神华和中煤两大企业,2008年煤炭产量只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14.2%,由国家直接控制调度的煤炭供应量明显不足。分析这些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看出,在我国国有煤炭经济占主体地位的情况下,通过积极推进并购重组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实现煤炭企业节约化发展,对于增强政府加大基础能源调控力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五、兼并重组是煤炭企业实现资源节约发展的必要手段

煤炭企业的节约发展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煤炭资源的节约,尽可能地提高回采率,把地下的煤炭挖出来;另一方面,在开采过程中,尽量地减少其他能源消耗和材料消耗,实现清洁发展。

虽然我国煤炭资源较为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可供建井利用精查储量仅占尚未利用资源量的12%左右。因此,在加大勘探力度的同时,节约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回收率是我国煤炭企业发展的刚性目标。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7中国能源发展报告》披露,当前我国煤矿矿井资源回收率普遍偏低,约为30%。不足世界先进水平的一半。这主要和我国煤矿井型规模普遍偏小、不能使用或不能很好地使用先进技术有关。小煤矿的多点建井、边界煤柱、保护煤柱,都浪费了大量的可采资源;每个井的井田面积有限,可采资源有限,没有布局大采面、使用先进技术的可能性,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通过并购重组,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可以建立统一的开发主体,统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从源头上为大型煤炭企业运用先进技术提高回采率创造条件。

同时,由于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和特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其高耗能。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人力成本越来越低,能耗占比会越来越大。因此,节约能耗,从而降低煤炭生产成本的任务越来越重。据煤炭工业交给你个利用协会统计,2007年,我国煤炭行业耗能总量约为1.31亿吨标准煤,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平均为1.24吨标准煤,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造成我国煤炭行业总体能耗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小煤矿比重过高。一般来讲,小煤矿所用的设备吨煤电耗是新设备的3-4倍。大型煤炭企业具有较先进的技术优势和较强的资金优势,这些都为控制煤炭生产过程过高的能耗提供了保障。特别是近几年,多数大型煤炭企业已经把循环经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大了对矿井水、瓦斯、煤矸石的综合利用,不但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实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煤矿企业并购重组是践行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是一场艰苦而又具有积极意义的战役。目前,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炭企业并购重组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我们要讲政治、讲科学,重安全、重效益,顾大局、重实际,充分发挥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积极推动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实现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岳福斌.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第7篇

关键词:煤炭 跨越式发展 新疆 绿色开采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175-02

1 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紧跟时代步伐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坚持已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经过“十一五”的较快发展,新疆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在全国经济发展大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巩固,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内在动力增强。特别是新疆的煤炭产业在“十五”末的兼并重组、战略布局,到“十一五”的资源开发,蓄势发展。为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推动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重大战略部署,出台了许多政策,鼓励了引导各路资本在新疆投资建设,以推进新疆经济建设。未来10年是新疆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对诸多的风险挑战。

新疆煤炭产业发展也面临诸多的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是我国“十二五”经济发展的主线。而新疆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基础较薄弱,特别是煤炭深加工领域,比如煤制油领域,在全国的发展水平都处于工业化初期,新疆还没有起步,在这种情况下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度非常大。

水资源短缺是新疆经济发展必须面临的客观挑战,新疆水资源与丰富的矿产资源呈逆向分布,而水资源短缺成为煤炭产业发展和转型的制约因素。人才和资金也是制约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新疆远离内地,交通成本较高,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优秀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非常短缺。特别是煤炭及相关产业生产和生活条件艰苦,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由于产业基础刚刚开始培育,经济总量较小,没有成形成规模效益,引进人才、资金实力将是跨越式发展的必须解决的制约因素。

面对挑战,新疆煤炭产业发展也具有得天独厚无可替代的优势。新疆的煤炭资源非常富集,垂深1000m以浅的煤炭资源储量1.16万亿t,许多大型矿区远离城市、地处戈壁,有利于合理规划,合理布局,合理利用。“十一五”新疆煤炭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原煤产量增速达到21%,完全能满足新疆经济快速发展对煤炭能源的需求。新疆属于能源价格洼地,煤炭价格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将有利于煤炭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只有走煤炭转化之路,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根据国家发改委编制的《全国第十四个大型煤炭基地规划》,新疆准东矿区,以发展煤电为主,配合特高压输电,担负向东部地区输送电力的任务,适应发展煤化工。吐哈矿区以“疆煤东运”为主,根据水资源条件,适度发展煤电,配合电力外送需求。伊犁矿区以煤化工为主,根据地区需求适度发展煤电,实施煤炭就地转化。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良好的传统文化,有一大批专业熟悉煤炭开采的技术人才。随着十多年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国内有实力的企业纷纷进入新疆,特别是以能源行业的大企业加大在新疆的投资力度,依托煤炭开发,煤电建设、煤炭深加工等成为投资开发的主要领域。国内各在煤炭能源开发的人才源源不断的涌入新疆,在准东五彩湾矿区、大井矿区、西黑山、哈密大南湖、伊犁、哈密三道岭等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我们要抓住新疆“十二五”煤炭发展的有利时机,抓紧布局煤、电、煤化项目,走产业转型,产品调整之路。

2 文化引领创新,实现政治、经济、生产本质安全

煤炭企业要抓住西部大开发良好的战略机遇期外,更要加强自身管理能力提升。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管理的灵魂,这也是煤炭企业的软肋,煤炭企业要想抢抓机遇,实现跨越发展,必须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核心,实现政治本质安全,经济本质安全,生产本质安全,最终才能在克服各种困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煤炭企业。

公司的一切活动都是人的行为,而人的行为受控于人的价值观和思念。而企业文化建设正是通过营造一种企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思念,行为规范等,通过器物层、制度层、精神层,不断强化和规范人的行为,以实现人与企业、企业与社会、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企业文化是实现战略的核心因素,文化引领是企业管理提升更高一个台阶的必由之路。文化决定了战略,战略决定了规划,所以企业文化最终决定了企业走的更好,走的更远。

用文化建设引领政治本安建设。政治本安体系是政治、经济、生产三大本质安全体系的重大战略举措。政治本安主要是员工工作热情和企业与社区的和谐发展,是煤炭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煤炭企业往往历史欠账多,负担重,原本有的人才优势,由于待遇、工作环境、个人发展等问题,存在人才流失,技术薄弱,管理落后,创新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通过员工行为规范的建设,制订以“责任、变革、诚信、关爱、激情”等具有“正能量”行为规范,引导全体员工具有责任感、使命感、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的承担岗位责任,形成强大的团队力量,实现管理不平的提升。也只有通过文化引领的管理提升,才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才吸纳和培养高、精、尖人才,才有解决企业从传统的煤炭生产向煤炭电、油一体化发展的转变。

用文化建设引领经济本安建设。经济本安体系建设是实现“大安全”格局的必然要求,是管理提升、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途径;其次,经济本安体系建设是规范管理的必然要求,经济本安体系的建设重点是以资金的流动安全有效为核心内容,发挥资本的最大价值。经济本安建设首先就是对公司直接产生效益的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进行梳理,对资金流、物资流、产品流等进行风险辨识,制定标准实现管控。结合ERP流程再造,理顺关系,简化程序,通过信息化手段减少不必要的环节,确保资金安全、管理有效,经营高效。

用文化引领生产本安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指在存在安全隐患的环境条件下能够依靠内部人员、机器、环境、管理体系可靠运行保证长效安全生产,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恒久型安全目标。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生产流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通过让更多的人参与安全文化建设中来,从安全理念提出、讨论、确定等过程,让广一线工人直接参与安全文化的制订,从而更符合实际,更能接受的安全文化。通过推广5S工作法为抓手,提升公司生产安全工作。新疆煤炭企业分散较远,地质灾害较多,安全事故高发,企业必须在安全产生上实现管理提升,实现“力争零死亡,追求零伤害”的安全目标。

3 黑色煤炭,绿色开采,大力推进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用短短30多年年走过了先进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工业化对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迅速累积,大规模爆发,比如雾霾已严重影响大部分国民的健康生活。随着居民文化素养的提升,人们对良好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要求,对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也有了更高希望和要求,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等问题的敏感程度提高,环境危机事件极易演化成社会危机。北京雾霾天气和PM2.5超标事件等,既反映了环境保护形势的严峻性,推动了环境问题的治理、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煤炭做为高污染能源必将成为关注的焦点。

煤炭开采必须树立“黑色煤炭,绿色开发”的理念。煤炭不仅要在开采上实现“高产、高效、安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减少因开采资源对环境的破坏,及时恢复治理被破坏的环境。更要在煤炭能源利用上实现清洁高效利用,将煤转化为电、天然气等更清洁的能源形式,实现以“安全、高效、智能、绿色”为目标的“黑色煤炭,绿色开发”的理念。

“黑色煤炭,绿色开发”还包括煤炭的低碳开发利用的技术转变。就是要通过新技术,从传统的煤炭生产,到煤炭深加工的转型。拥有资源是前提,科学利用是根本,要大力推进煤电联营,煤制油、煤制气项目的落地。同时,积极关注全球煤炭开采新技术的革命,比如地下气化技术、煤液化技术、碳捕捉及固体封存技术等,将这些技术早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才能实现黑色煤炭,绿色开采,高碳行业,低碳发展,为社会提供清洁能源。

跨越不仅是量的跨越,更是质的飞越。

绿色开发是量的跨越。企业必须要做强做大,小煤窖式的开发建设已经被淘汰,煤炭企业必须规模化开发建设,煤炭产能应与矿区储量匹配,根据国家及新疆的总体规划看,井工矿的规模通常在100万t以上,有的达到上千万吨。露天矿通常在1000万t甚至是2000万t。在新的机遇下,煤炭企业要根据以煤炭开发为主,与煤电、煤化工等下游产业同步开发建设,要在煤炭产量增长,还要在煤炭转化上要有所突破,特别是煤电、煤制天然气、煤制油品等将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绿色开发更是质的跨越。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保障环境安全和发展循环经济,要建设“本质安全型、质量效益型、创新驱动型、节约环保型、和谐发展型”企业。以生产规模化、队伍专业化、技术现代化、管理信息化为切入点,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即“高危生产向本安生产转变,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变,粗放开采向集约开采转变,指标引领向标准引领转变,经验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煤炭企业必须要在管理提升上下功夫,将四个专业化,五个转变的发展目标,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将其上升为战略目标,最终实现公司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让我们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下,努力建设在新疆地区具有竞争力煤炭企业,推动变革,坚定信心,战略引领,实现新疆煤炭开发的跨越式发展,实现“黑色煤炭,绿色开发”。

参考文献

[1] 韩文秀.经济环境新变化和结构调整新动力[N].北京日报,2012-05-14.

[2] 方盛友.创新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工运,2010(5).

[3] 苑连霞,杨石柱,郭玮.简析如何基于战略管理角度来构建企业文化[J].中国商贸,2010(19):83-84.

[4]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J].中国环保产业,2013(1):4-18.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第8篇

煤炭矿产多处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工作环境非常艰苦,工作待遇和优惠政策也不高,这就很难吸引人才的加入,这也使得煤炭企业进行创新的能力不足[3]。而煤炭矿井所在的位置决定了煤炭企业经济技术活力,如果不提高煤炭企业的开采技术,就使得煤炭企业没有价格优势,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遭到破坏问题的出现。通过以上这些方面我们可以认识到,煤炭开采技术的科学性是多么的重要,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安全生产;提高资源采集率;保护周围环境;机械化开采提高开采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所以,煤炭企业要加强矿产采集工作,提高开采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以此来保证煤炭企业安全、健康地生产。

2实现煤炭产业科学开采的主要方面

2.1煤炭生产机械化

因为煤炭开采的工作环境主要位于井下,所以,证明煤炭朝着健康模式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机械化,实现煤炭开采机械化可以有效降低劳动的开采成本以及百万吨死亡率,在高度机械化的煤炭矿井中,煤炭开采的劳动成本仅占2%~3%,中等可达到12%~16%,机械化程度差的矿井劳动成本占到了30%以上。

2.2煤炭生产和环境保护

环境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资源,但是有些珍贵的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很长时间无法得到恢复。矿产资源与土地、水、植被等环境要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大规模地无节制采矿会对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当前中国煤炭开采主要对环境产生了以下几种破坏:

a)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煤炭开采井下作业时,容易造成地标塌陷,而露天开采,会产生直接挖损;

b)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人为地排水,这样就破坏了地下水资源,也容易造成水资源污染;

c)对大气的污染。这方面主要是因为矿井排放瓦斯和煤矿矸石山自燃而形成的废气。所以,针对环境污染的问题,煤炭企业就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治理煤炭开采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煤炭企业要采用保水开发的技术,对水资源进行充分地保护,这种模式对于中西部矿井更为重要;有计划地实施塌陷区的治理和土地的复垦,以此来保护煤炭开采地区的地表环境;充分地利用矸石,对矸石进行井下处理,保证矸石的有效利用,增加煤炭企业的来源;煤炭企业还要对瓦斯进行全面抽采,让煤炭和瓦斯共同开采,以此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2.3煤炭安全生产

煤炭安全状况是和中国煤层赋存状况息息相关的,中国的煤炭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水平都会在安全状况中有所体现,中国煤炭的产量占到了世界的三分之一,但是死亡人员却占到了全世界实亡人数的80%。煤层的赋存条件决定了煤炭开采时对安全控制的难易程度,而且采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影响安全状况的因素有很多,所以,提高煤炭开采的安全状况,是保证煤炭开采质量的重要环节。煤炭企业要开发相关的检测技术,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保证高效生产、安全生产。煤炭企业还要对地质复杂和生产环境复杂的矿井加强管理,加大对矿井的改造力度,只有这样,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能力才能进一步地增强。

2.4提高资源回收率

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这种资源。但是,当前中国煤炭开采中资源回收率比较低,资源回收率大约为30%,在乡镇的回收率更低,这样就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所以煤炭开采企业要不断提高资源有偿使用的力度,合理地制定有偿使用的价格,对安全控制的难易程度和环境的影响进行合理地控制,保证煤炭企业直接公平合理的竞争,我们还要建立相应的评级体系。提高资源回收高科技技术的利用,不断调整开采的方法,发展地下气化技术回收残留煤柱,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

3关于煤炭开采科学技术和管理的整体考虑

a)中国现在的能源主体还是煤炭,到2050年煤炭所占的比重还是有50%,所以面对煤炭产量和消费高速发展的形式,我们要根据煤炭产业的特点,提高煤炭开采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以此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煤炭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b)煤炭开采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煤炭企业主要是在自然界中获取产品,然后成为后续能源和加工制造业提供生产原料的第一次产业。而决定煤炭质量的主要是煤层的沉积状况和变质的过程。煤炭的开采技术主要体现在安全生产、提高资源开采率、保护环境等方面;

c)大型煤炭企业的中国煤炭产业发展的主体。中国煤层有着不一样的开采环境,所以,就应该采用高科技的手段来支持煤炭企业的现代化生产。所以,煤炭企业要根据自身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大对开采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煤炭开采水平与企业的发展相一致;d)要充分地认识到煤炭企业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行业,我们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摒弃以前落后的开采方式,大力发展开采新技术。同时要根据煤炭产业发展的特点,建立与开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来保证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