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舞蹈演出论文

舞蹈演出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9-26 16:44:13

舞蹈演出论文

舞蹈演出论文第1篇

【关键词】舞蹈传播 舞蹈媒介 舞蹈传承 舞蹈审美

传播是人类的信息沟通行为,有了传播人类才有了联结成社会的纽带,而舞蹈是以人的肢体语言作为传达、传播人内心情感信息符号的一种物质载体。从舞蹈学发展的角度来看,舞蹈传统的承续、舞蹈文化的交流必然要通过舞蹈传播,舞蹈传播方式的不断更新对舞蹈的传承发展和繁荣有着直接的影响及作用,给喜欢和热爱舞蹈的人带来了重要审美变化和影响。

一、舞蹈传播方式的历史传承

“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历史,其实也是传播媒介的演进历史。”①舞蹈之所以不曾中断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这是因为舞蹈传播方式的发展和舞蹈历史的发展是同步的。在舞蹈传播史上,每一种传播方式的出现都成为某个时代的象征,为舞蹈的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试从口传身授到网络传播(数字舞蹈)对舞蹈传播方式做以简要阐述。

(一)口传身授

《毛诗序》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②可以看出,从远古音乐起源的论述中就强调了舞蹈成为歌唱情感的进一步升华,舞蹈比语言更易于表达人们内心的思想感情。事实上“言、诗、歌作为人的内在生命情态的外化,以人的声态作为物质媒介。音乐、诗歌、舞蹈作为艺术符号其本质都是人的内在生命情态的符号表征。”③ 远古时期,人们是在音乐与舞蹈的传播中,通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舞蹈表演和模仿来表达他们自己的生活形态、思想感情和对世界的认识。

口传身授是舞蹈传播史上第一个发展阶段,同时也是舞蹈传播方式的原始形态,是在舞谱、电视等媒介传播诞生之前最为便捷、最为普遍的舞蹈传播方式,在舞蹈传播史上对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口传身授的舞蹈教学、舞蹈知识讲座、舞蹈欣赏活动等传播方式对传播舞蹈文化、普及舞蹈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口传身授传播方式也受到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不同限制,从而使得我国传统舞蹈的传承、传播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直到舞谱传播媒介的出现,这一问题才得到了彻底性的解决。

(二)舞谱传播

舞谱记录的出现标志着舞蹈传播进入了大众传播时期,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舞蹈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舞谱可以清晰准确地用文字和图形配合的方式来记录舞蹈动作,可以使流动着的舞蹈能以某种形式固定下来使之得到保留和传播。如我国古代的“敦煌舞谱”“德寿宫舞谱”用术语词汇来记录舞蹈动作,而“六代小舞谱”“灵星小舞谱”等则用文字和图形配合的方式来记录舞蹈动作。④

舞谱的出现和发展给原始舞蹈传播形态带来了更多变化:它克服了创作者在创作构思中的遗忘性,舞蹈就可以借助舞谱而较精确地固定下来;避免了舞蹈传播过程中的模糊性,可以较清晰、准确地记录舞蹈作品再传播给受传者。⑤舞谱记录也有它的特殊性,大多采用各种舞蹈符号、舞蹈动作图形、舞蹈队形移动线图、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图等再配以文字来记录舞蹈作品。⑥这种舞谱记录法对于舞蹈爱好者来说虽然简单易学,但是学习舞蹈技能、舞蹈风格和舞蹈韵律会较困难。然而,电视媒介传播的广泛普及,使得记录和保存舞蹈有了很大的突破,为舞蹈学习者、舞蹈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三)电视传播

电视舞蹈传播、舞蹈电视录像片等是舞蹈传播的最有效方式。电视舞蹈传播不仅体现它是以舞蹈、音乐与电视画面相结合成为一个有机体的电子传播媒介,而且还体现在它简易方便、形象准确、普及面广等。

自从电视传播普及以来,不仅使得舞蹈可以很好地记录和保存下来,也为舞蹈的广泛传播开辟了新天地。电视舞蹈传播是一种视听合一的大众传媒,“它同时可以利用声音、文字和形象,是所有媒介中最广泛和最普遍的”。⑦电视媒介传播使得各种电视舞蹈节目花样百出,例如:舞蹈、舞剧演出晚会和大型比赛、舞蹈专题、舞蹈文艺、舞蹈教学等节目的直播和录播。中央电视台在上世纪80年代末播放的《杨丽萍的舞蹈艺术》,是一部舞蹈艺术片。电视导演和杨丽萍所共同塑造的艺术形象,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具有强烈的精神鼓舞力量。⑧中央电视台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电视舞蹈大赛,这不仅为专业学习舞蹈者提供了学习和展示的舞台,也为热爱舞蹈艺术的人们学习和欣赏舞蹈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从而成为普及舞蹈文化、学习舞蹈的有力手段和有效工具。电视舞蹈传播是舞蹈艺术和电视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将音乐和舞蹈表演融合在一起,让观众能够欣赏到更加美妙的舞蹈画面。

(四)网络传播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网络传播为舞蹈文化的交流与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网络传播是传播舞蹈艺术的大众传播媒介,它与传统的舞蹈传播媒介有所不同:一方面,网络舞蹈传播是一种数字化的、虚拟的、双向互动式的传播方式,欣赏者主动参与其中;另一方面,网络舞蹈传播是以音乐与舞蹈表演同时发送信息,因此覆盖面广、欣赏便捷、信息获取方便。同时,人们还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舞蹈信息、录像资料进行下载、储存、整理、复制等。由此可见,网络舞蹈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有创作舞蹈、欣赏舞蹈作品的权利,使得欣赏者与舞蹈表演者之间的距离感大大缩小,同时给现代舞蹈传播方式提供了一种超越历史的灵感与走向大众的动力,也使得舞蹈传播可以跨越时空让人们尽情地领略和分享视觉艺术,心灵的审美体验也因感官的再一次解放而得到延伸和扩展。

从舞蹈传播方式的演变及革新来看,每一种舞蹈传播方式都将人类带进一个新的境界、新的时代。口传身授是人类最基本的舞蹈交流方式,使人类可以相互进行舞蹈交流、表达感情等;舞谱传播使得人类可以将所思、所闻用舞谱固定下来;电视舞蹈传播是记录和保存舞蹈的最好方法和手段;网络舞蹈传播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向人们进行反复传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将人类由工业时代带进了信息时代。可见,舞蹈传播方式的每一次革新不仅延续了舞蹈艺术的传承发展,而且使得人类对舞蹈文化的审美认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二、舞蹈传播方式的审美嬗变

舞蹈传播从最原始的口传身授发展到如今的大众传播(电视网络传播等),这不仅对舞蹈创作、舞蹈表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也为舞蹈欣赏、舞蹈审美观念带来了新的变化。舞蹈欣赏是舞蹈实践活动中最为普遍、最为多见的,也是观众最能直接接触舞蹈作品的基本方式。舞蹈传播方式的发展正在逐渐影响着人们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观念的转变。

(一)传统舞蹈传播方式的审美活动

传统舞蹈传播方式的审美活动包括口传身授的舞蹈教学、群众性的舞蹈活动、舞台和广场的舞蹈演出等。口传身授主要是以教学为主,特别是课堂教学,这是舞蹈教学与传播的重点,舞蹈教学最能直接使学生舞蹈知识和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目前,除了舞蹈院校与舞蹈团体开设了专业舞蹈课程外,其他艺术院校、音乐院校也开设了专业舞蹈训练班和知识讲座等,为了在群众中普及舞蹈,很多专业舞蹈学院的学生把舞蹈带到各大专院校进行演出和交流活动。群众性的舞蹈活动通过群众之间互教互学,通过舞蹈肢体语言与思想情感的交流,为人们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气息和精神风貌。舞台和广场的舞蹈演出是舞蹈者与欣赏者最为直接交流和传播的方式,它可以在演员和观众之间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和直接的信息反馈,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传统舞蹈传播方式的审美活动不仅比较系统地提高了人们的传统舞蹈文化和丰富的舞蹈技能,而且扩大了舞蹈传播的范围,培养了爱好舞蹈的观众,增强了舞蹈艺术的社会影响。传统舞蹈传播方式的审美活动使得表演者与欣赏者不仅面对面接触,可以更直接、更自然地互相交流情感,而且欣赏者会很专注表演从而进入角色,欣赏者的热情也使得舞蹈表演者更加投入到表演中。欣赏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舞蹈表演上,注重舞蹈作品与舞蹈表演者给予自己的感性印象,从而不会想到感性与表演之外的事物。

(二)媒介舞蹈传播方式的审美特性

媒介舞蹈传播方式的审美活动包括舞谱传播、电视网络传播、网站构建、舞蹈下载、网络论坛等。舞蹈艺术经历了从“舞姿、舞谱到舞蹈程序”⑨。人类最早的舞蹈形式得益于人的舞姿,然后舞谱的出现让舞蹈音乐以符号的形式便于传承。随着网络的发展,数字化的舞蹈取代了舞谱,这不仅使得舞蹈者更好地设计、表演、研究自己的舞蹈动作,而且也对舞蹈表演者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舞蹈传播方式是在现实空间的广场或剧场进行舞蹈交流与欣赏,而网络媒介下的舞蹈交流是在一个虚拟的空间中。现在网络上建立了很多专业的舞蹈网站,例如“舞蹈者之家”等,这些专业的舞蹈网站为舞蹈作品的传播、爱好舞蹈的欣赏者提供了丰富的舞蹈资源。⑩

媒介舞蹈传播方式的审美特性在于它以强大的科技力量为基础,以极高的效率和极广的空间跨度向人们提供舞蹈信息、娱乐节目等。它不仅拓展了人们的舞蹈审美观念,而且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活跃化、社会化;它不仅给舞蹈作品提供了一个从编创、表演直接抵达众多舞蹈欣赏者的路径,也为我们提供了各种舞蹈交流、舞蹈评论、无数的舞蹈视频资料等资源;它不仅对全民普及舞蹈、艺术审美共享和审美情感互相交流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也使得欣赏者获得舞蹈的审美感受是复合型的、多样化的,可以在任何一个产生冲动的地方,由欣赏者转变成舞蹈作品的破坏者或再创造者。

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舞蹈的不断发展,还将会出现更多更新的舞蹈传播方式,从而对舞蹈实践活动和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值得我们深思的是,网络媒介传播在对舞蹈欣赏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和虚拟冲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舞蹈欣赏的现场感、舞蹈审美的价值是否还需要和存在?人们的舞蹈审美观念和理想该如何发展?舞蹈文化该如何继承?如何以高尚的审美趣味提升全民的舞蹈素质?这对我们现在已经十分多样化的舞蹈欣赏和审美趣味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注释:

①李彬.传播学引论[M].新华出版社,2003:2.

②③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89.

④⑥⑧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425,425,434.

⑤曾遂今.音乐社会学[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267—268.

⑦邵培仁.艺术传播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7):235.

⑨黄汉华.音乐作品存在方式及意义之符号学思考[J].音乐研究,2005(4):71.

⑩郑志勇,贾淑华.舞蹈因科技而更有魅力——数字舞蹈初探[J].舞蹈,2004(4):2.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曾遂今.音乐社会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3]李彬.传播学引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4]邵培仁.艺术传播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舞蹈演出论文第2篇

对舞蹈艺术作全面、系统、历史的研究的一门科学。舞蹈学包括舞蹈理论、舞蹈历史和舞蹈鉴赏 3个主要部分。

舞蹈理论 重点研究舞蹈艺术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舞蹈艺术的特征、舞蹈艺术的发展规律等问题。舞蹈和其他艺术一样,都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舞蹈和其他艺术的主要区别在于艺术表现工具和表现手段的不同。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工具是人的身体,主要表现手段是人体的舞蹈动作。舞蹈是一种以人体的动态形象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起源于对生产劳动、战斗、社会生活动作的模拟再现,图腾崇拜和表现、交流思想感情的内在冲动。从简单的模拟再现,到复杂的概括表现,是舞蹈艺术发展的必然进程。从群众自娱性、社交性、礼仪性的抒发单一情绪的生活舞蹈,到表现繁复多样的社会生活内容,形成多种舞蹈形式和体裁的艺术舞蹈,是舞蹈艺术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在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中,舞蹈家们为了扩大表现生活题材的范围和丰富舞蹈艺术的表现能力,不断从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中汲取滋养,逐步形成高度发展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舞蹈源于生活,又对生活予以积极的作用和影响。舞蹈艺术具有认识、教育、审美、娱乐、交谊、健身等功能和作用。

舞蹈理论的研究又分为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两个主要门类。舞蹈基本理论主要包括:舞蹈和生活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舞蹈艺术的本质和特性、舞蹈的起源和发展、舞蹈的内容和形式、舞蹈的种类和体裁、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关系等基本问题。舞蹈应用理论主要包括:舞蹈创作理论(或称舞蹈编导理论)、舞蹈表演理论和舞蹈教育理论等。舞蹈创作理论主要研究舞蹈创作的一般规律和创作各类体裁舞蹈的特殊规律、舞蹈创作的过程、舞蹈的创作方法,以及舞蹈编导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巧。舞蹈表演理论主要研究舞蹈演员如何以自己身体为工具和手段,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深刻地反映和表现广阔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以使观众在舞蹈的审美活动中思想上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鼓舞、情感上受到陶冶和净化;以及舞蹈演员所应具备的条件、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能力。舞蹈教育理论主要研究训练和培养创作、表演、教学、理论研究等各种专业舞蹈人才的方法,必修的主要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大纲制定的原则等,通过对各种舞蹈人才的培养,以期达到在继承、保存、创造、发展、提高和普及舞蹈文化方面保持其科学性和系统性。由于舞蹈艺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由于各人研究方法和侧重面的不同,舞蹈理论的研究必然要向多方面发展,产生各种不同的新科目。如从社会学(包括民俗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来对舞蹈进行研究,就形成和发展起舞蹈社会学、舞蹈美学、舞蹈心理学、舞蹈解剖生理学等一些新的学科。进入80年代以来,中国有些舞蹈理论家已经开始从事这些学科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发表了一些学术论着,目前仍处于开创建设阶段。

舞蹈历史 这门学科既属于历史学的范畴,又是舞蹈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历史发展规律,并对历史上促进舞蹈艺术前进和发展的一些着名舞蹈家和舞蹈作品作出客观的历史的评价。任何时代的舞蹈艺术的存在和发展都受其社会的经济基础的制约,同时还受其社会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审美意识、文化艺术思潮等的影响。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舞蹈艺术从内容到形式的发展和当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以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舞蹈文化的交流活动,对促进舞蹈艺术的繁荣发展也是舞蹈历史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舞蹈历史,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研究,就要从舞蹈的历史现象出发,理出舞蹈的历史发展线索,展示出舞蹈历史的发展过程;从舞蹈学的角度来研究,就要求通过舞蹈历史的发展进程,进一步探索舞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其作出理论的说明,从而达到历史的研究和逻辑的研究相结合。研究过去舞蹈艺术的历史进程及其发展规律,就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今天舞蹈发展的现状,并从舞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中,预示出未来舞蹈艺术发展的方向。舞蹈艺术是人类极为丰富多样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研究它的历史,必须分类来进行。如以国家和地区来划分,就有国家、地区和整个世界的舞蹈史。例如中国舞蹈史、欧洲舞蹈史;世界舞蹈史等。如以舞蹈艺术的形式和体裁来划分,就有中国舞剧史、中国民间舞蹈史、世界芭蕾史、欧美现代派舞蹈史等。如以时代来划分,就有舞蹈通史、舞蹈断代史;中国舞蹈史则可分为中国舞蹈通史、中国古代舞蹈史、中国近现代舞蹈史等;再细分,中国古代舞蹈史还可分为唐代舞蹈史、宋代舞蹈史等。

舞蹈鉴赏 是舞蹈学中最活跃、最有群众性和社会性的一个方面,是研究舞蹈欣赏、舞蹈评论和舞蹈作品如何取得和加强其社会效果的一门科学,它和舞蹈编导、舞蹈演员的创作、表演以及广大群众舞蹈审美艺术实践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舞蹈欣赏主要研究舞蹈欣赏的性质和作用,舞蹈欣赏和舞蹈创作、舞蹈评论的关系,舞蹈欣赏活动所应具备的主客观条件,舞蹈欣赏中的共鸣现象以及心理特征等。舞蹈评论是对具体的舞蹈作品的创作和演出的评价活动。它的研究对象虽然应当以当代舞蹈艺术实践为重点,但同时也要对过去的舞蹈艺术给予历史的评价,总结它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给以理论上的说明。每个时代的舞蹈评论,都受那个时代人们的舞蹈历史观和舞蹈审美趣味的制约,因此舞蹈评论活动必然以一定的舞蹈理论和舞蹈历史观为基础,同时舞蹈评论又反过来影响舞蹈理论和舞蹈历史观的发展。舞蹈评论的主要任务是对具体的舞蹈作品(某个作品、几个性质相同或近似的作品、某个舞蹈家创作和表演的作品等)进行思想和艺术分析,作出客观的评价,指出成就与不足,从而影响 观众,提高观众对舞蹈艺术的欣赏和鉴别能力;同时又反映出观众的要求和呼声,使舞蹈编导和演员了解观众的爱憎、好恶、重视客观的社会效果,对以后的舞蹈艺术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舞蹈评论是舞蹈工作者和广大观众之间的桥梁,是发展和繁荣舞蹈创作重要的一环。

舞蹈演出论文第3篇

【关键词】舞蹈艺术;表演特色;舞蹈人员;特点;艺术性

舞蹈作为一项具有艺术性的活动,也是审美的一种艺术,他可以展示人们生活中的各种情怀。舞蹈表演是舞蹈抒感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众所周知,现在很多舞蹈类的节目层出不穷。这些节目不仅吸引大家的眼前,同时还能陶冶大家的情操。一些舞蹈人员将自己融合到舞蹈境界当中,让整个灵魂与舞蹈成为一体。然而在一些舞者当中却仍然存在很多怯场的现状,这些现状的存在让舞蹈的艺术美不能很好的展示出来,不能使舞蹈达到一定的境界,这样展示出来的舞蹈不是一个成功的舞蹈艺术,那么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将舞蹈艺术表达出来,让舞蹈成为一种至高的境界呢,舞蹈人员经过探讨对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1、根据舞者特点,择适合性舞蹈素材

舞蹈的舞台艺术效果是通过舞者的表现来完成的,所以选择和设计舞蹈要重视素材和题材,这是舞蹈效果的体现。要让一个非常好的舞蹈素材全面的展示出来,最重要的就是要选择适合该舞蹈素材的舞者。同时要全面考虑舞者的舞蹈特点。现在由于舞蹈种类比较多,一些舞蹈人员只是单一的舞者,所以面对这样的舞者就要考虑自身的特点,是否能将一个舞蹈素材表达出来,并且表达的透彻,让舞蹈达到巅峰状态。同时在选择舞蹈素材的时候也要结合舞者的展示度来考虑。每个舞蹈人员的自身特点是不一样的,一个非常优秀的舞蹈人员不一定能将一个好的素材达到灵魂境界,所以在双向选择上药全面考虑自身特点,这是舞蹈表演艺术的根本所在。

2、对舞蹈素材背景的熟知

舞蹈素材的背景应该算作理论素养的范畴,作为舞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通过对学生进行舞蹈素材背景的介绍,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表演素材以后,要求舞蹈人员要对这些素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每一个舞蹈的内涵和实质是不同的,它所要表达的艺术情感也是不一样的。舞蹈人员在拿到舞蹈素材的以后要全面掌握该舞蹈所要抒发的情感,例如一些民族舞蹈如汉族的《秧歌》、《狮舞》《龙舞》,藏族的《锅庄》,蒙族的《安代》、《查玛》,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芦笙舞》朝鲜族的《农乐舞》,壮族的《蟆拐舞》,满族的《太平鼓舞》,彝族的《跳左脚》等等。这些舞蹈形式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千百年来深深根植于社会生活中的各族民间歌舞,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繁衍生息传承发展要求舞者熟悉舞蹈的当地背景,包括舞蹈时候的神情。舞蹈表演艺术不仅要肢体协调,还要求表情丰富,不经能抒感,还能通过情感展示艺术灵魂。如果不能舞蹈素材展示好那么就很难让舞蹈演绎出艺术性,所以在舞蹈表演艺术上,熟悉舞蹈背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必修课。

3、练习基本功,促进舞蹈的升华

舞蹈这门艺术的练习要从基本功开始,舞蹈演员必须具有深厚的基本功,可以获得较高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这是教学的基础。笔者认为舞蹈表演艺术的根基离不开基本功。无论哪一种舞蹈都是基本功的重新演绎与结合,所以舞者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练习基本功,这是根本。只有将舞蹈的基本功练习扎实才能全面展示舞蹈魅力。要将舞蹈表演的具有艺术性,那么就要让舞蹈的每一动作标准,做出的每一个动作需要协调性以及柔润性。表演舞蹈是一门艺术。让舞蹈展示的淋漓尽致更是艺术的艺术。所以舞者要将自己的基本功练习扎实,让自己的灵魂与其融为一体,才能诠释舞蹈。

4、对表演环境的了解

舞蹈的表演艺术除了单一的靠舞蹈人员的演绎以外还要靠舞蹈外在环境的相互结合。环境是舞蹈表现的平台,具有优美的环境可以提升舞蹈的效果。适宜的场景可以提升舞蹈的价值,舞蹈和环境的有机结合才是舞蹈的最佳境界。只有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舞蹈艺术的升华。所以舞蹈人员将其熟练以后就要熟悉舞蹈环境即所要表演的外在环境,对场地、灯光以及各方面的了解以后,再加以练习才能更好地展示出舞蹈的魅力,舞蹈的表演非一朝一夕的练习才能成功,所以舞者熟悉自己表演形式以及表演风格以后还要对场地、环境的熟悉,完美的艺术结合才能达到高峰。舞台美术效果可以提高舞蹈的效果,是一个被大家都看重的问题,所以要重点研究舞蹈环境对舞蹈小国的提升作用。

5、反复练习,去粗取精

舞蹈是一个需要有很好和很高表现力的一门艺术,需要舞蹈者进行精心地准备和练习。一个舞蹈的表现力,是要在不断和反复地训练中得到提高,一个舞者在辛苦和反复的训练中不断地升华自己的技艺。一个好的舞者将舞蹈演绎的熟练以后不能认为成功,还要不断挑出瑕疵,可以视频回放,找到其中的不足,去粗取精,让舞蹈达到艺术魅力。为了让舞蹈演绎的更加完美,舞者可以邀请舞蹈老师或者有资历的教师来进行指导,点评,找出其中的不足点,经过大家的指点与总结以后,这样才有进步,只有这样才能让舞蹈表演的更加有艺术性。反复的练习才能找到其中的不足,反复的练习也可以让舞者更加进步,所以综合的练习才是根本。舞蹈表演不是做作业,完成就好,要从练习中找到舞蹈的真谛才最重要。

6、总结

综上所述,舞蹈表演具有非常深奥的艺术特色,它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所以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要将舞蹈演绎的更好就要不断的练习,不断的指点与纠正,正所谓台下十年功,台上三分钟。只有经过不断的勤学苦练才能更好的将舞蹈演绎与诠释。

【参考文献】

[1]张晶晶.儿童舞蹈创作的艺术特征[J].群文天地,2011(04).

[2]何静.浅议高校公共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3]吕翠.浅谈舞蹈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价值工程,2010(36).

舞蹈演出论文第4篇

关键词:舞蹈本科生 舞台艺术实践 舞蹈教学

舞台艺术实践是舞蹈本科生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舞台艺术实践是学生将其所学的艺术理论学以致用,实现自身价值的必要途径。舞台艺术实践能加快舞蹈本科生技能的提高和知识的转化。在日常的排练、演出和比赛中进行思维增强,需要靠不断的实践来充实和调节。舞蹈教学应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以培养综合能力为模式的教学新理念,使学生逐步成为具有实践能力的全面实用性人才。

一、舞台艺术实践与舞蹈本科教育

舞台艺术实践是对舞蹈本科生教育成果最重要的检验标准,是舞蹈本科生从课堂走向舞台艺术的演练和寻找舞蹈生命力的重要途径,是舞蹈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舞蹈本科教学包括基本理论、中外舞蹈史、舞蹈艺术、形体身韵、素质技巧、舞蹈剧目、芭蕾基础、各种舞蹈、舞蹈编导、专业实习、舞蹈艺术欣赏和分析和各种具体的舞台实践。舞蹈课堂教学为舞台艺术实践奠定了基础。而舞台艺术实践是舞蹈本科教育的检验。因此,舞台艺术实践与舞蹈本科教育是相互支撑相互依存的,二者并存并相互促进和提高。在舞台艺术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可以真正感受舞台表演的心理状况,开阔视野,提高临场的应变能力和现场的表现力,提高综合能力。

二、舞台艺术实践平台

舞台艺术实践是艺术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西北师大在教学上为学生搭建了许多实践平台,使得同学们学以致用,在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和演艺能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各种专业舞蹈比赛:全国舞蹈大赛,“桃李杯”舞蹈比赛三年一届,“荷花奖”舞蹈比赛两年一次,舞剧、舞蹈诗比赛三年举办一次,甘肃省“飞天杯”舞蹈大赛每三年一次,西北师大舞蹈学院从师技能大赛暨原创舞蹈大赛每年一次,宗旨是: 检阅舞蹈教学成果 总结交流教学及创作经验,提高教学品质和表演水平,繁荣舞蹈剧码创作,发现、选拔优秀人才。

2.大型文艺演出:甘肃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文艺演出,甘肃省“陇原名师”颁奖晚会,西北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晚会,甘肃省第二届中学生运动会开幕式文艺演出,中国?兰州桃花旅游节开幕式演出以及兰州各大舞剧院的实习演出等。艺术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对学生初步了解舞台有了一个提高,这种广阔的实践途径为舞蹈本科生的艺术实践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在相互促进、相互弥补的过程中,为舞蹈艺术发展的继续和延伸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3.实习基地的建立:西北师范大学青岛海泉湾艺术团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将在港中旅(珠海)海洋温泉有限公司建立第二个省外学生艺术实践基地。各大歌舞剧院实习以及学校的教学实习。

4.激情舞动中国梦——西北师大舞蹈学院舞蹈剧目展演活动的举办是学院推动师生舞蹈创作和提高舞蹈表演艺术水平,发现、鼓励优秀编创、表演人才的重要举措,为学院舞蹈表演和舞蹈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舞台艺术实践对舞蹈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

1.舞台艺术实践培养舞蹈本科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

通过舞台艺术实践,拓展教育空间,在参加艺术实践中增长才干,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大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多样化舞台艺术实践的形式使大学生对实践教学产生浓厚兴趣,促使学生将理论和专业知识转化为舞台生产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我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

2.舞台艺术实践促进舞蹈理论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应用技术技能的能力

舞台艺术实践与理论教学发展紧密相关,教育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理论教学在舞台艺术实践中寻找自己的发展,增强自己的艺术管理和自身价值,同时学校的社会地位和荣誉也有较大的提高。加强舞蹈校外舞台艺术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高校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技术技能的能力。

3.舞台艺术实践有助于舞蹈本科生艺术表现能力的提升,增强协作精神

大学生从学习,排练到舞台表演,是对舞蹈更深层次的探讨和学习,艺术表现力在不断提高。舞台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使大学生对舞蹈情感更准确地把握。舞台艺术实践是增强舞台表现力的重要手段,是艺术表现力提高最有效的途径。反复、长期的舞台艺术实践使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强,增强团队协作精神,为舞蹈优秀作品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舞台艺术实践促使舞蹈本科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锻炼和培养了组织能力,工作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舞台艺术实践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平时学习和表演之间的差别。在舞台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亲身面对各种挑战,认真对待表演在舞台上展现自已的良好风貌。大学生用发展的眼光要求自己,加强对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舞台艺术实践促使大学生充分运用自己所学去塑造鲜活的舞台艺术形象。舞台艺术实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进取创新的意识,锻炼和培养了组织能力,工作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5.舞台艺术实践提高舞蹈本科生的创作,表演,鉴赏,欣赏能力,锻炼综合艺术素养

舞台艺术实践增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舞蹈是一种通过人体艺术传达信息的情感语言,大家要伴随统一的节奏有规律地动作,自然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大学生的合作感、责任感 ,可以很好的提升大学生对社会的融入性,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舞台艺术实践可以激起大学生的审美情感,调动大学生的感知、想象和理解能力,从而产生审美感受。人脑在运动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思维能力,创作,表演,鉴赏,欣赏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

舞台艺术实践是推动舞蹈艺术发展的有利途径,只有舞台艺术实践与舞蹈教学有机结合,舞蹈学生才能够更好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舞台艺术实践将作为一门新的学习功课开拓出属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新特色,使学生逐步成为具有实践能力的全面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贾娟.浅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意义[J]群文天地,2011,16.

[2]何佳苡.浅谈舞蹈本科生实习的重要性[J]发展.2010,10..

[3]张娟娟.排练与表演齐飞 目标与演出共存[J]黄河之声2013,20.

[4]曹蓉蓉.大学舞蹈教学实践中表演意识的培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12.

舞蹈演出论文第5篇

摘 要 一位优秀的体育舞蹈演员,通过自身在排练过程中,对舞蹈作品产生独到的见解,加之一定的表演技巧和独有的表现形式,把已在头脑中形成的固定舞蹈动作以另一种生动形象的艺术形态表现出来,从而呈现给观众一种美的享受。

关键词 体育舞蹈演员 二度创作 重要性

一、什么是二度创作

二度创作是指舞者在演绎过程中保持舞蹈原有的基本形态,同时对舞蹈产生自己的理解和处理,准确揭示作品的内容与情感,塑造鲜明的舞蹈形象。在创作过程中,舞者要充分理解舞伴双方立体的身体在空间里产生不同形状的可能性以及如何将那些形状按照不同音乐结构加以组合,并且将自身的情感有效的与舞蹈进行结合,针对不同的情境将舞蹈作品进行深层次的二度创作。

对意象创作的把握。每一位舞者的脑海中都应有一个意象的仓库,无论是自然的风光,或是生活的情景,或文学、影视、音乐和其他艺术形象,都应该在脑海中形成一个鲜明的表现模式,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快速复制,可供自由地运用和创造。

个人风格的体现。对一名体育舞蹈演员来说,风格存在于两层意思当中,首先是舞蹈编排者在思想感情、艺术形象以及性格和动作上所创造出的独立特性。另外一层意思是舞者们通过他们对图像的感知显示创建一个特别的、充分展现出个性的舞蹈现象的理解,这是一个演员进行二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二度创作的目的及意义

一段精彩的舞蹈是需要两个方面完成的:第一个是编排者的创作(也就是一度创作);第二个方面是体育舞蹈演员的创作(也就是二度创作),只有二者共同存在并相互融合才会产生令人心动的舞蹈。体育舞蹈是永远也离不开表演艺术的。在表演中,演员自身多方面的舞蹈素质的好坏,对于一部作品是否真正可以实现并供观众欣赏起决定性的作用。想成为一位好的体育舞蹈演员,必须应具备良好的二度创作能力,这种能力让舞者在舞蹈的演绎过程中会有丰富的内在情感和超强的舞台带动力,而不是简单的去做一个舞蹈动作,是要为这部舞蹈作品注入生命力,充满的感情并进入角色的用内心去感受,这样的变现方式才能更加打动观众的心让观众为之震撼并从中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所在。

三、创作的原则与方法

二度创作并不是说舞者可以随意自由的发挥想象,任意进行无限制的创作,它还是有一个“度”的规范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体育舞蹈演员要忠实编导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其次,体育舞蹈演员在进行第二次创作时要将自己的专业水平权衡其中,量力而行,从而进行相宜的自身能力展示,最后舞伴双方的交流和配合更是必不可少的。

二度创作的方法存在于舞者个人对舞蹈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之上,想要有好的创作,首先要求演员必须具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及创造的热情。首先,时代的特征和舞蹈演员对相应文化背景的理解是一个演员在塑造角色形象的重要前提。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对力度和速度进行对比处理也是一种强烈而有效的方式。在舞蹈创作中结合舞蹈者自身的特点,使用自身适合作品的表现手法对作品进行处理会得更好的效果。另外也要注重表情与呼吸在舞蹈中的运用,这对于表演也是相当重要的艺术形式,舞者双方的眼神交流,动作的流畅都离不开双方的二度创作。

四、二度创作演员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体育舞蹈演员的舞蹈能力

一位优秀的体育舞蹈演员之所以能展现出优秀的舞蹈作品,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扎实的舞蹈基础,而扎实的舞蹈基础就来自于平时的艰苦训练。因此要想完美的表现出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基本功训练尤为重要。体育舞蹈演员是在编导创作完作品的基础之后进行排练和演绎,但一个好的舞蹈作品的产生并不是只要编导有个好的构思与想法就可以一气呵成的创作,而是要舞伴双方在排练过程中一起参与讨论,通过双方的意见和想法来完善和修改最初的构思。体育舞蹈演员对舞蹈作品的理解与想法对编导来说一样重要,这个过程才是真正把整部作品推向成熟的力量。

(二)加强体育舞蹈文化素养

在舞台上的舞者和在排练厅的舞者表演时是会有一定差别的,无论是灯光效果还是舞台设计的和力度以及个人心理素质的变化都会影响到舞者的发挥。有的时候会在一些硬件设施条件不佳的场地演出,迫使你原本一些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舞蹈动作不能很好的表演出来,这就需要舞伴双方有临危不乱的意识,甚至在舞台上的表演过程中就展开了新的二度创作,当然,这是需要演员有丰富的舞台经验才可以收放自如,懂得怎样去做变通使观众觉察不出亦认为合乎情理之中。二度创作不仅仅只存在于初期的创作与排练中,舞者每一次在舞台上的演出经历都是二度创作很重要的过程,在反复的排练表演一部舞蹈作品后,舞者身体的肌肉会逐渐对这种表演方式形成记忆。

(三)提高文学艺术的修养

体育舞蹈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它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生活中的、文学中的、音乐中的等等一系列的艺术类别。它要求舞者必须不仅有体育舞蹈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扩大到文学艺术的领域。舞蹈需要有情绪的积累,文学作为一个舞蹈演员的积淀,开辟了舞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帮助体育舞蹈演员去感受生活经历中无法涉足的某个领域,这对体育舞蹈演员来说,对加强整段舞蹈的控制力以及感染观众的情绪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王克.论舞蹈演员的二度创作感悟[J].大众文艺.2011(16):112.

舞蹈演出论文第6篇

关键词:文化馆;舞蹈教学;有效策略;探讨

文化馆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事业机构,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目前,我国各地区都设有文化馆,它们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文化使命。舞蹈是精神文化范畴中的一种艺术门类,是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能够从中获得巨大的精神享受。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舞蹈,因为它不仅可以强健身体、愉悦身心,同时还可以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舞蹈作为造型艺术是活的雕塑和动的绘画,需要用元素造型手段揭示艺术形象、精神、意境、美感。纵观人类社会的所有艺术,很少有其他艺术行为能够像舞蹈那样令人振奋和激动。舞蹈作为生命活力的一种形式体现,它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助益。正是由于舞蹈艺术表演具有其自身特殊的感染力、亲和力、渗透力和震撼力,因此,就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教育意义。在文化馆开展蹈教学时有一定难度,文化馆虽有专业的教师,但学员一般为中老年群体普遍没有舞蹈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由简入难,从营造特定的文化氛围入手。

1 文化馆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传递情感。舞蹈作品中一般都有性格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因此首先必须把握住人物鲜明的时代精神及其特定的舞蹈特征,想要塑造其完美的舞蹈形象,还要做到正确握人物的真情实感,从而得到观众的认可。所有的艺术表现中情感的真实性都是十分重要的,舞蹈表演也不例外,然而由于舞蹈表演对于音乐、节奏以及舞台上的位置等因素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使得演员不能够很好地处理相应的情感,但是作为一个优秀的演员就必须把所演绎的艺术形象表现的有血有肉、入木三分,结合舞蹈技巧来加强情感的真实性从而吸引观众的目光。

(二)有助于增加舞蹈表演的灵动性。熟练运用舞蹈技术可以烘托整个舞蹈氛围,熏染核心故事情节,增加舞蹈的灵动性。通过连贯而有力的肢体动作,加上情感的合理运用,舞蹈表演中合理运用舞蹈技术,可以更加鲜明的刻画出既定的人物形象,更加突出舞蹈表演的美感,传递出舞蹈表演的精神情感。懂得舞蹈技术的灵活运用可以将舞蹈与技巧相互融合,最终使整个舞蹈具有生动灵活的灵魂,传递给人们一定的心灵境界。

2 文化馆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落后,脱离实际。多年以来,文化馆的舞蹈表演大都片面强调技术、技巧难度,舞蹈艺术教学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过于落后,无法跟上时展的步伐。舞蹈教师通常的教学方法是口述与肢体动作相结合,学生所能做的便是对教师进行模仿,整个教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教学,不如说是在模仿。舞蹈艺术教学的课程形式往往是一群人共同学习,表演老师无法对学生做到一对一的针对性辅导,通常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素材上,从而忽略了实践性,学生不能通过接受舞蹈艺术表演教育,从中体验到舞蹈表演的真正涵义和行动规则。另外,大量舞蹈表演理论知识的传授也使得教学渐渐脱离实际。

(二)舞蹈教学设施不全面。文化馆舞蹈教学的发展是需要多方面努力的,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大部分专职文化馆还有一些制约因素,比如专业老师短缺,舞蹈教学设施匮乏等。在舞蹈艺术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文化馆艺术教育的发展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当前文化馆艺术表演教育主要存在着重视不足、艺术教育管理机制尚未理顺、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舞蹈艺术表演教育更是难以顺利进行。

3 提高文化馆舞蹈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要让舞蹈回归于群众。舞蹈艺术可以愉悦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情操,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舞蹈带来的乐趣。如果不从艺术角度来考虑,舞蹈在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我馆文化艺术表演的形势有多种,其中以广场文化演出和百姓大舞台为主。如由我馆自行编排、指导的《客家布娘》、《酒坊娘子》、《让我试试》、《泡泡澡》等舞蹈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晚上形形的人齐聚一堂,跳起自娱自乐的广场舞,吸引了大量围观者,场面热闹非凡,体现了一种愉悦的群众文化生活。群众舞蹈没有场地的限制,它取源于生活,可以说在生活中无处不见。作为一项具有生命力的艺术文化,要想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发挥独特的社会功效,就应该让它回到群众中去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精神生活成为人们一个新的需求点,所以让更多群众参与到舞蹈艺术中来,让他们用肢体消除心中的烦躁和疲惫,用肢体语言营造和谐、快乐的社区氛围,作为一名群众舞蹈老师,要把自身的工作职责与社会职责统一起来,让舞蹈教学变成有益于社会、皆大欢喜的乐事。

(二)增强舞蹈表演的形体表现力。由于舞蹈艺术表演主要通过人体语言传情达意,因此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强化艺术表现素养应当从生理的动作,即舞蹈的基本功训练抓起。形体训练是舞蹈训练的基础,其最终目标是使自然状态的形体趋于艺术的理想状态,因此它有助于提高形体素质,改善形体条件,规范形体动作。从认识上讲,只有通过形体训练才能真正理解正确、优雅、合理的形体语言,并融入到艺术表演当中,通过人体各部位的功能的配合来体现人的情感和本质,最终在表演上形成内、外的完美统一。

(三)创新舞蹈教育的艺术氛围。群众舞蹈形象的情景交融及艺术特写与描绘,让群众在一个不受限制的环境中得到艺术想象的空间,进而不断增强审美感受,并不断洗涤灵魂。舞蹈讲究意境,意境强就更容易使观众接受,进而在很多场合大量地使用或演出。因此,作为文化馆的舞蹈老师,不仅要教会学员舞蹈的基本动作,还要为其注入生命力,让他们能够在一种享受的氛围之中不断前进。舞蹈一旦有了生命力,观众的视觉将更加强烈。

参考文献

[1]陈玲.试析文化馆少儿舞蹈教学[J].大众文艺,2015,11:230.

[2]章淑莲.浅谈文化馆该如何开展有效的舞蹈教学[J].才智,2014,18:187.

[3]杨妙.浅谈文化馆舞蹈教学[J].大众文艺,2013,02:23.

[4]肖瑞泽.浅论文化馆的民族舞蹈教学[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2,01:70-73.

舞蹈演出论文第7篇

关键词:舞蹈感觉 ; 培养;

当我们着重思考舞蹈表演时,“舞蹈感觉”成为我们最直接和最常探讨的问题。作为舞蹈能力基本的因素之一,它与舞蹈表演、舞蹈教学及其他舞蹈门类关系如此密切,是舞者追寻的目标之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特别注重“舞蹈感觉”的培养。关于“舞蹈感觉”的分析和阐述,中外舞蹈家和舞蹈理论家包括艺术哲学者都有各自的论述。本文希望在此基础上,以一个舞者的实践角度,从纵向层面来解析“舞蹈感觉”及其培养。

一、舞蹈感觉的概念和分类

感觉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是由来自物质世界的一定刺激直接作用于有机体的一定感觉器官所引起。在舞蹈表演与教学中,我们常说:这个学员或演员的舞感很好!这个舞感即“舞蹈感觉”竟指的是什么?它又是指谁的感觉呢?

(一)舞蹈感觉的概念

毫无疑问,舞蹈感觉指的是学员或演员本身的感觉,而并非观众或教师的感觉,这是因为舞蹈是一门表演艺术,它不同于美术,画家创作的作品感觉很好,这个感觉指的是观众的感觉,因为美术作品本身是有它的特性的东西,无论它是怎样栩栩如生,它本身是不会产生感觉的。然而,一个舞蹈教师或编导所创作的任何作品,都是由活生生的人即演员来完成的。人即演员是有感觉的,这就是舞蹈感觉,这也是舞蹈艺术的特点。舞蹈演员在表演中的感觉,是演员在生活的基础上,根据作品的要求,经过艺术想象虚构的物质世界作用于演员的一定感官所引起。如对虚构的江河大海、花鸟鱼虫的视觉,是演员内心视象中江河大海、花鸟鱼虫的具体形象的刺激所引起,对虚拟的声音的听觉,是演员想象中具体的声音形象的刺激所引起;人物间的相互交流,虽然有人的实体,但同样需要经过演员的想象创造活动,才能产生人物关系的真实感、信念感。舞台上的实景,实声亦然。如果演员缺乏丰富的想象,不能在心中塑造出一个生动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内心视象、形象世界、情境世界,就谈不到对形象世界、情境世界的感觉,就会对作品所赋予的情境、意境无动于衷,就不能产生相应的舞蹈感觉。当然演员心中的这个形象世界、情境世界不是真正的特质世界,它是演员的想象虚约,是一种心灵的映像,因此,美好的舞蹈感觉,是演员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结果,在再创造的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心理感觉,就没有良好的形体感觉。只有当一个演员或学员拥有了良好的自我感觉或舞蹈感觉时,他才能引起良好的观众感觉。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缘”就是这个道理。

在舞蹈教学、比赛、展演的过程中,舞蹈感觉是一个成功的舞蹈者所必备的十分重要的舞蹈素质。凡是能站在舞蹈比赛领奖台上的舞蹈者中,无一不是凭借他们独有的舞蹈感觉;心灵深处的情感独白和他们的眼神、五官以及肢体告诉评委与观众,他们是用心灵去诉说、表现世界上的一切。在他们看来,肢体、长相(理想的舞蹈身材条件)并不是他们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用灵魂去塑造人物或形象才是舞蹈的质核。在比赛、展演中,他们时时刻刻极力地将自己的灵魂渗透到评委和观众的感知神经元中,用独特的舞蹈感觉去征服、感染、震撼评委和观众的心。

(二)舞蹈感觉的分类

舞蹈感觉是指舞蹈者对舞台环境及个人身心运动及状态的反映和体验,它包括从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或种类[3]。

1.舞台感觉

舞台感觉属于外部感觉,它是舞蹈者对舞台环境,舞伴和观众的感觉,其主要包括舞蹈者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

如:舞蹈《东方红》,舞蹈演员在舞台环境﹙包括布景、灯光、音响等﹚影响及作用下把舞蹈的神思表现得淋漓尽致,具体表现在当舞蹈进入高潮的那一霎那间,随着音乐、灯光、背景的逐渐加强,对舞者内心情感的刺激所反应出的强烈感情得到了完美、有机的结合,舞者情感的激发、澎湃以及观众抱以的热烈掌声,使台上、台下顿然间浑为一体,使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每一个的心中得以再现和升华!

2.身体感觉

身体感觉属于内部感觉,它自己身体运动、状态、方向和位置的感觉,其中主要包括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等,动觉是其主要内容并占有重要地位和较大比重,内脏感觉如对心脏跳动的感觉也是存在的,但它不是舞蹈身体感觉的主要内容。

3.自我感觉

这种感觉普通心理学没有涉及,但它正是舞蹈感觉的核心与灵魂,这个“自我”指的是个人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自我形象、自我意象和自我观念。因此,这个自我感觉就其性质来说,它是属于一种不同于内部感觉的内心感觉,即舞者对自己内心活动、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感觉,其本质乃是一种自我感觉和自我意识。如:舞蹈家于晓雪所表现的《一个扭秧歌的人》,舞者之所以把舞蹈作品演绎成为一个具有相当高的境界以及可以得到观众的认同水平,这与舞者本身对生活的感悟,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角色的理解及推敲和舞者所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他不仅舞出了一个老艺人的平凡人生,更舞出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执着的民族精神。因此,我认为自我感觉对于舞者本身来讲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由此可见,舞蹈感觉就是舞蹈者对舞台环境及自己身心运动的综合感觉,它不仅包括了心理学讲的外部感觉和身体感觉,而且它主要是指舞蹈者自己的主观感觉和自我感觉,这种对艺术想象、艺术情感和自我意象正是舞蹈感觉的灵魂与精髓,同时舞蹈感觉的产生和形成还与舞者自身的其它心理素质如气质、性格、观念、自信心和文化素质等因素有关,并深受其影响。

三、舞蹈感觉的培养

舞蹈艺术的魅力所在,是它在反映客观世界,揭示人的内心感受时,以优美的肢体语言表达人们对美的渴望和追求。而舞蹈感觉是指舞蹈演员在运用这种艺术传情达意、状物抒情时所表现出的艺术的美感。[1]舞蹈感觉是舞蹈演员对舞蹈的表现手段的掌握、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及情感抒发的一种能力。所以,通常它成为衡量一个演员优劣的标准。由此可见,舞蹈感觉是每个舞蹈人才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如何培养这种能力或素质,是舞蹈教育中要认真研究与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培养舞蹈感觉的先决条件

演员的素质高低是教师素质的外化,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所以教师是否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艺术造诣,会直接影响对舞蹈作品内涵的理解与把握,关系排演剧目的水平。例如对情感表达的准确性,对动作节奏的处理,对各种技术技巧问题的纠正与指导,语言是否简捷明了等,都对学生在表演中的舞蹈感觉有着重要作用。教师要有较好的示范能力,主要是以模仿教学和形象教学为基础形成,教师的示范和启发非常重要。准确的示范会使学生有直观的、形象的和准确的第一印象,使演员有一个规范的学习基础。因此说教师的素质如何,包括敬业精神,艺术造诣,都会直接影响演员专业水平以及对舞蹈感觉的理解与感受。

(二)提高演员的文化素质、文学修养,是培养舞蹈感觉的根基

舞蹈艺术同其它艺术门类一样都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它是在生活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并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来的。要表现富于个性的艺术形象,要揭示人物的内心感受,首先要对舞蹈的内涵准确的认识与把握,如在舞剧中对人物的认识与理解,表演中或悲或喜,或刚或柔,都要根据人物的不同性格来决定的。像《红色娘子军》中的党代表洪常青与大地主南霸天,虽然他们身在同一时代,但却各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和个性,所以无论舞姿、气质、体态或情感都要有所不同。作为编导更要对人物的不同背景、性格有更深的把握,才能把人物、情感、情绪的发展变化处理得恰到好处。民族民间舞也一样,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本民族文化及生活习俗的影响而有着不同的风格特征,体态、韵律、气质也各不相同。对这种种具体的艺术细节的分析、把握,都要受文化水平和文学修养的影响与制约。各种文学作品同舞蹈一样可以美化人的心灵,陶冶情操,启迪人的想象力、创造力、丰富人的情感。只有对生活有强烈的感受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塑造出充满生机的鲜活的舞蹈形象。因此说,文学修养是艺术创造和舞蹈表演的根基,舞蹈的美感也就是舞蹈感觉,是不能脱离对作品的分析理解和对风格特征的把握的。

(三)训练过硬的基本功,是培养舞蹈感觉的保证

舞蹈是人体的艺术,动作构成是舞蹈的最基本元素。舞蹈动作协调流畅,舞姿婀娜秀美,是好的舞蹈感觉的体现。而这一切是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做保证。无论对舞蹈作品的内涵理解多深刻,对生活感受有多深,表现欲望多么强烈,但表现舞蹈形式的手段基本功不过硬,那么舞蹈感觉还是找不到的。所以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基本功训练中必须严格规范,扎扎实实。现在舞台上经常用的各种加舞姿的旋转,都是中国古典舞蹈所独有的,技术难度很大,都必须有很好软开度做基础,稳定的重心,较强的腰背部力量和较强的暴发力以及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与灵活性,这都是要经过严格的千百次的艰苦磨练才能获得的。正是这些规范的优美的舞姿与技术技巧,使舞蹈的表现手段越来越丰富多彩,提高了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展示着表演者不俗的舞蹈感觉,向观众传达着舞蹈艺术美的体验与感受。只有过硬的基本功所展示的舞姿技巧才会充满艺术美的细胞,适应和满足观众对美的追求与渴望,才能使舞者在处理动作节奏、表现风格韵律、表达情感中游刃有余,进入表演的自由王国。

(四)音乐修养的提高,有助于舞蹈感觉的培养

音乐和舞蹈是声形相结合的统一体,音乐是舞蹈动作的灵魂,音乐节奏的强弱快慢所形成的有规律的音响,决定了舞蹈动作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对音乐作品的背景、内涵的了解、把握的程度会直接影响舞者的舞蹈感觉;音乐的旋律是音乐的抑扬顿挫决定了舞蹈的动作或抒情或激昂,或轻巧流畅或刚劲有力,二者的内涵和情感节奏必须地协调一致,相辅相成才能展示出舞蹈感觉的美。因此,对舞蹈演员来说,音乐修养的提高是培养舞蹈感觉的重要内容。

(五)加强电化教学,是培养舞蹈感觉重要环节

利用电教设备,为演员创造一个更加浓郁的艺术氛围,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演员的舞蹈感觉。这是现代舞蹈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今尽管还没有条件让每个演员都在计算机系统建立的舞蹈信息交流的平台上看到全世界的舞蹈发展动向,观看各种舞蹈表演、比赛,但利用现有的设备如摄相机、VCD,除了实习课必学的剧目之外,看到更多的其它院校乃至全省、全国的舞蹈比赛,接受舞蹈美感的熏陶,这对培养舞蹈感觉十分必要。除了教师的授课之外,让演员感觉更多的舞蹈形式的美,舞蹈感觉的美,体会对美的表达,建立自己心中的学习目标。还可以通过每学期考试学生录像的回放,找出自己的差距,自觉克服自身的不足,推动学生自觉学习,不断的自我完善。总之,舞蹈感觉是舞蹈表演的灵魂,缺乏舞蹈感觉的表演只能是外在的没有灵魂的千枯的肢体运动,没有生机与活力,缺乏感染力。因此,对舞蹈感觉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

(六)从形体训练到心理训练是培养舞蹈感觉的主要途径

现在看来,舞蹈艺术和舞蹈育既是一种形体训练,又是一种心理训练、感觉训练、思维训练和想象训练。形体训练是本体感觉和本体运动系统的训练,这是一个技术和技巧的问题,而心理训练才是属于真正的艺术问题。对于舞蹈来说,技术是艺术的基础和前提,没技术就没有舞蹈艺术。技术训练是属于技术课的内容和范畴,这是一个需要长期训练的问题,这里就不去多说了,然而在此谈谈如何通过心理训练来提高舞蹈感觉的问题却是重要和必要的。

心理训练是运用一些特殊方法来提高学员或演员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在表演和比赛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获得最高的心理能量储备,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最终实现个人潜能的正常发挥和超常发挥的内容和方法。也就是说,心理训练是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一个人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重要形式,也是提高舞蹈感觉的一条重要途径。

舞蹈演出论文第8篇

关键词:舞蹈;神韵;表现

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192-01

舞蹈是用动作来抒发人情感的表现手段,其运用舞蹈语言、舞蹈表情和舞蹈构图等一些要素来刻画舞蹈形象,除此之外神韵是舞蹈表达方式的基本要素,如何塑造出舞蹈神韵来表达人们的情感是舞蹈艺术的最高追求。

一、舞蹈的抒情性

来源于它们内在的本质属性和特殊的表现手段,舞蹈这一类表情艺术,难以摹拟或再现客观对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例如50年代著名的《红绸舞》和《花鼓舞》,就是通过男女演员手持飞舞的红绸或变化多端的击鼓舞姿,直接抒发出喜悦兴奋的时代情感。例如三人舞《金山战鼓》,取材于南宋女将梁红玉擂鼓战金山著名故事,作品不拘泥或局限于叙述故事,而是致力于表现梁红玉誓死抗金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激情,尤其是高潮时梁红玉一连串的翻身击鼓动作,以高难度的技巧动作和震撼人心的鼓声,起到了刻画人物,供托气氛,抒发激情的艺术效果,大大增强了这个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二、表演性

舞蹈在塑造艺术形象的时候,都必须经过表演这个环节才能完成。正是这一审美特征,使得它们同作家直接创造的文学形象和画家直接创造的绘画形象之间,有了明显的区别。

没有表演,也就没有音乐和舞蹈,波兰当代著名音乐理论家丽莎认为:“属于音乐的特殊性的,还有作品与听众之间的中间环节,即表演,它具有自己的历史发展规律,具有自己的美学价值,并在很大程度上服从于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改变着作品本身的面貌。构成音乐特殊性的这个因素同戏剧艺术和舞蹈艺术是共同的。”由于舞蹈是以人体的姿态、表情、造型,尤其是动作来表现思想情感,表演在塑造舞蹈形象时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德国现代舞蹈家玛丽,魏格曼指出:“舞蹈属于一种表演艺术。舞蹈的舞台现实,有赖于合格的解释者,即舞蹈表演家。”她认为舞蹈史就是由一批伟大的舞蹈设计家和舞蹈表演艺术家共同组成的。确实,同样是著名的民族舞蹈家,同样是演出以吉祥的孔雀为题材的傣族女子独舞,刀美兰演出的《金色的孔雀》和杨丽萍演出的《孔雀舞》各有自己不同的艺术风格。杨丽萍的表演既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又有鲜明的时代风韵,尤其是从生活的土壤中吸取了大量的丰富营养,创作出新颖的舞蹈语言和别致的艺术手法,使她的作品在这个题材领域中脱颖而出,具有非凡的艺术感染力。从这种意义上讲,对于舞蹈这类表演艺术,表演性对于突出舞蹈神韵美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三、形象性

同其他艺术种类一样,形象性是舞蹈艺术的最直接体现,然舞蹈艺术形象又具有自己的固有特点。其形象艺术的塑造完全靠舞蹈演员的人体动作来完成,如何表演的更加形象富有神韵舞蹈演员的表演性是基础例如,荣获一等奖的女子独舞《水》,编导长期深入傣族地区生活,从傣族妇女洗发、担水、戏水的生活细节中得到启发,结合傣族舞蹈“三道弯”这一形式神韵美的特点,加工提炼成舞台上的舞蹈形象,再通过演员精湛的表演,描绘出澜沧江畔、夕阳余辉,傣族少女江边汲水的优美意境,犹如田园抒情诗一样耐人寻味。总之,不论是塑造人物,还是表现意境,舞蹈形象都需要依靠动作和姿态来表现人物性格,创造情绪氛围,使得舞蹈形象总更具神韵特征。

四、节奏性

舞蹈节奏常常体现为人体动作的神韵美。我国著名舞蹈理论家吴晓邦曾经说过,舞蹈的基本要素是由表情、节奏和构图组成的。“舞蹈的表情,就是由人的内在感情所表达出来的各种姿态和动作。例如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这出舞剧最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从灿烂的敦煌壁画中吸取了大量艺术营养,以壁画上的舞姿为基础创作出新颖的舞蹈语汇,并且运用中国古典舞蹈的节奏和韵律,将舞蹈动作与静态造型完美地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尤其是剧中女主人公英娘的一段独舞,从“反弹琵琶”的造型开始,动作节奏由缓到急,动作幅度由小到大,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人物情感的起伏变化;呈现了完美的舞蹈形象。在这种情景交融的环境下,使观众享受了神韵兼备的舞蹈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