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社会科学

贵州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贵州社会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2-1005/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栏、别现代主义与艺术专栏、政治·哲学研究、历史研究、社会治理研究、教育研究、经济研究、乡村振兴研究

主管单位: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2-6924
国内刊号:52-1005/C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贵州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61
复合影响因子:1.21
总发文量:3736
总被引量:19895
H指数:43
引用半衰期:5.3415
立即指数:0.1039
期刊他引率:0.9815
平均引文率:11.7169
  •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经验

    作者:韩卉 刊期:2018年第12期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经验是:必须坚持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党的正确思想路线。这三者缺一不可,互为关联,共同构成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支柱。

  • 新时代人民美好休闲生活及意义

    作者:何志玉 刊期:2018年第12期

    在我国新时代,人民美好休闲生活的重要性会愈加凸显,这是因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必然要求凸显人民美好休闲生活的重要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必然要求凸显人民美好休闲生活的重要性;我国新时代的人民美好休闲生活具有绿色休闲理念越来越彰显、休闲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休闲文化建设越来越强化、休闲科技特色越来越突出等基本特...

  • 论正义实践主体的转向

    作者:韩璞庚; 张颖聪; 朱思颖 刊期:2018年第12期

    马克思正义观与当代西方正义理论的一个根本的区别在于,马克思以其改变世界的实践导向从现实资本主义社会正义问题产生的根源出发来批判正义问题本身,而非如一般正义论那般从一种规范性的正义理论出发来界定何为正义。现实正义实践的主体乃是资本主义政治国家,而这种政治国家的正义实践受制于其社会基本形态,因此其限度也仅仅在维护资本主义政治...

  • 基于“地方性知识”的科学文化反思

    作者:李宏伟; 刘杨 刊期:2018年第12期

    欧洲近代科学兴起并走向世界,不论是“内在主义”还是“外在主义”解释,都秉承了欧洲中心主义基本观点。“地方性知识”不仅是对于基础主义、普遍主义传统知识观的颠覆,也是对于西方中心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的批判。辩证认识“地方性知识”的当代价值,对于中国特色科学技术发展道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主体间性与规范的正当性——从哈贝马斯到弗斯特

    作者:朱彦瑾 刊期:2018年第12期

    伴随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新趋势,主体间性的哲学意义日益凸显,尤其在法兰克福学派中,主体间性与规范正当性密切相关。在哈贝马斯看来,主体间性是规范生效的前提,主体间的商谈及其共识是规范正当性的判定标准,而弗斯特认为,主体间的辩护是规范正当性的基础。在思想要点上,哈贝马斯的商谈强调规范正当性有赖于相关者的普遍同意,而弗斯特的辩护则提...

  • 民国时期词学批评中的“清词”之论

    作者:胡建次 刊期:2018年第12期

    民国时期词学批评中的“清词”之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清词复兴的不断标举;二是对清词演变发展历史的勾画梳理;三是对清词不足的多视点观照批评。其中,在第一个维面,清词“复兴”之论成为传统词学一以贯之的主体声音。在第二个维面,人们对由浙西派、阳羡派、常州派、临桂派等组构而成的衍化线索予以阶段性勾画,对清词流变大都予以三阶段...

  • 闻一多的新诗格律探索与英诗汉译

    作者:杨凯; 蔡新乐 刊期:2018年第12期

    闻一多的新诗格律探索与新格律英诗汉译互为阐发,共同构成其新诗格律的探索与实践体系。他的新诗格律探索立足中国古典诗歌格律,借镜西方诗歌理论,从比较诗学视角创制了以节奏为中心的新格律诗学体系。闻一多的新格律英诗汉译是其新诗格律探索的自然延伸,其核心就是“音尺”理论在译诗中的运用,他的十四行诗创作与翻译则集中体现了其新诗格律观...

  • 钟惺诗趣论探赜——以《古诗归》和《唐诗归》为中心

    作者:郑凯歌 刊期:2018年第12期

    钟惺提倡"趣"的诗歌审美,对前人的诗趣理论有继承更有发展和改造,其内涵较为集中地表现在《古诗归》和《唐诗归》,强调新异、雅远、灵奥以及与理的辩证关系。钟惺诗趣论纠正了"三袁"引领的肤浅、俚俗诗风,进一步消解"七子"倡导的复古模拟诗风,影响到晚明清初的诗歌创作和诗趣理论。

  • 罗马穷人的“罗马梦”

    作者:胡玉娟 刊期:2018年第12期

    古代罗马国家(respublica)是一个由门第、出身、财富、权力组成的等级金字塔型社会。共和时期主要表现为“贵族”(patricii)与“平民”(plebeii)的对立,在帝国时期转化为“上等人”(honestiones)与“下等人”(humiliores)的区隔。“下等人”与“平民”成为同义语。城乡平民由于生活方式不同,在罗马国家意识形态体系中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朴素清...

  • 南太平洋委员会演进的轨迹、动力及意义

    作者:曲升 刊期:2018年第12期

    南太平洋重要区域组织南太平洋委员会,成立于1947年,至1997年更名为太平洋共同体,经历了由早期殖民性、家长制区域组织,到太平洋岛国人民自主性、大家庭式区域组织的演变。这一演进的实质是组织主导权的和平转移,主要体现在南太平洋大会由附属机构演变为最高机构、组织宪章得以修订以及组织名称变更三大方面,这是在有利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下,...

  •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

    作者:王春玲 刊期:2018年第12期

    语言及方言是国家不可再生的、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构成文化多样性的前提条件。为了保护、开发和利用语言资源,我国制定了语言资源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并成立了多个研究机构,开展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等工作,对于即将消亡的语言,采取书面文字资料、文化艺术和影视典藏等保存方式,建设语言或方言博物馆;对于...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机理模型的当代构建

    作者:黄前程 刊期:2018年第12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机理模型的当代构建,就是在一定理论前提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背景下发生创造性转化的机理,即其主要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系统运行的原理,通过建构数学模型来进行揭示和描述。它包括三个重要步骤:一是援引基本理论,二是揭示重要机理,三是建立数学模型。文化生态理论是其基本理论,它包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

  • 脆弱性视野下的缅甸防灾减灾研究

    作者:李永祥 刊期:2018年第12期

    缅甸是自然灾害频发多发的国家,飓风、火灾、洪水、干旱、地震、泥石流等灾害给缅甸造成了重大损失。在缅甸所有的灾害中,火灾占灾害总数的71%,热带风暴和洪水分别占11%和10%,其他灾害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占8%。缅甸与中国山水相连,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又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缅甸灾害应急和防灾减灾经验对中国...

  • 灾后异地移民“家”的空间变迁、认同及调适——基于对四川省汶川县龙溪乡某移民村寨的调查

    作者:薛熙明 刊期:2018年第12期

    家是人类日常活动的社会空间单元。相关研究多将"家"视为一个整体,缺乏类型化和结构化的视角。通过对"5·12"地震后一个羌族移民村落的研究,可以发现在迁居后其"家"的居住空间、经济空间、社会交往空间和情感空间形态上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化,由此而导致居民对四个层面的"家"的空间产生了差异化的认同。其中,居住空间的认同度最高,社会交往空间...

  • 社会结构视野下牧区灾害与贫困研究——对内蒙古S旗布伦自然村灾害应对实践的调查分析

    作者:明亮 刊期:2018年第12期

    长期以来,受“救急不救贫”传统灾害救助观念影响的灾害救助逻辑加剧了自然灾害对边缘人群的致贫效应,即自然灾害加剧了村庄阶层的再生产过程,使多数牧民在村庄社会阶层等级序列中不断下滑。通过对内蒙古S旗布伦自然村雪、旱灾害影响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牧民应对自然灾害的行为逻辑差异与其在村庄社会阶层结构序列中所处的位置具有较强的重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