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社会科学

贵州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贵州社会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2-1005/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栏、别现代主义与艺术专栏、政治·哲学研究、历史研究、社会治理研究、教育研究、经济研究、乡村振兴研究

主管单位: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2-6924
国内刊号:52-1005/C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贵州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61
复合影响因子:1.21
总发文量:3736
总被引量:19895
H指数:43
引用半衰期:5.3415
立即指数:0.1039
期刊他引率:0.9815
平均引文率:11.7169
  • 生产力“促动效应”视角下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

    作者:于天宇 刊期:2018年第03期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认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生产力才可以破坏一个旧的社会形态,以及生产力必须达到一定的发展程度才有可能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形态。英国分析马克思主义者乔纳森·休斯将此归结为生产力发展中的"破坏效应"与"促动效应",二者并称为"革命性效应"。在生产力以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中的"一定程度"为指向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以生态关怀为前...

  • 对《德意志意识形态》“新约:‘我’”目录编排的再探讨——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原始手稿的重新考证

    作者:梁爽 刊期:2018年第03期

    在首次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中,其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是《圣麦克斯》章;作为《圣麦克斯》章的主体,《新约:"我"》部分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篇幅巨大,二是编排方式令人费解。其具体表现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3卷目录中有三个主要位置使人疑惑。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原始手稿的文献学技术考证,结合马克...

  • 回到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哈贝马斯与胡塞尔科学技术观比较研究

    作者:孙民; 齐承水 刊期:2018年第03期

    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哈贝马斯和胡塞尔既看到了科技的进步性方面,同时也对科技所带来的弊端进行了反思与批判。两位哲学家深受不同哲学传统的影响,对科技问题的深入反思,都是试图为自身所建构的哲学体系服务。很显然,哈贝马斯和胡塞尔对科学技术的阐释,都将生活世界引入进来,但是对生活世界的认识却不同。不难发现,两位哲学家的科学技术观,都是停...

  • 国家治理体系视阈下公共危机治理现代化研究

    作者:袁明旭 刊期:2018年第03期

    公共危机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公共危机治理主体构建和创新危机治理制度体系以及运用这些制度体系进行有效治理达到善治的过程和能力。公共危机从管理走向治理,表征着危机治理理念的升华和治理模式的转型,折射出危机治理的历史性发展,并通过危机治理的现代化实现善治。公共危机治理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理念由"控制"转向"预...

  • 个人、社会与学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三维审视

    作者:陈双泉; 吴琼; 热合木吐拉·艾山 刊期:2018年第03期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研究的观点可概括为三类:要素论、结构论和内生论,在这三类观点中,后者均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们既相互独立又充满争议。根据内容建构依据之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研究应是包含个人、社会和学科发展三个维度的融合研究,个人与社会两个维度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的内外动力,学科发展则规制了内容的范围。...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节庆文化的建构——基于广西百色市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的考察

    作者:毛巧晖 刊期:2018年第03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国全面启动至今已有十余年。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的新视野推动了学术发展,初起之时"非遗运动"的喧闹渐趋转入理性的学理分析与思考。民俗节庆作为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新的非遗语境中其研究面向超越了单向度与片面化。以广西百色市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为个案观照,阐释其在广西田阳这一古老地域兴起时在政府...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研究——以云南楚雄大、小花箐火把节为例

    作者:吴兴帜 刊期:2018年第03期

    "活态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根本性原则,在目前的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存在两种趋势,一是要求遗产按照传统的文化模式延续,强调遗产不变性;一是要求遗产按照消费社会的文化模式延续,强调遗产的可变性。两者的核心问题在于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的认知。通过对彝族火把节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自然与社会环境变迁的情景中,非物质...

  • 民间工艺驱动型传统村落活态保护研究——以贵州省雷山县控拜村为例

    作者:龚翔 刊期:2018年第03期

    传统村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再生、不可取代的重要资源。随着城镇化建设迅猛且快速地推进,数百年来形成的富有民族文化和鲜明特色的古老村落,正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危机、文化危机以及生存危机。以雷山县控拜"银匠村"为对象的调研,通过厘清传统村落活态保护的核心要素,分析当下控拜村面临的现实境遇,对当地保护与发展的可行性路径进行探索,认为...

  • 汉武帝晚年政治转向及对昭宣之政的影响探析

    作者:李峰 刊期:2018年第03期

    汉武帝时期,因长期内兴功利,外事四夷,导致内部政局动荡,危机四伏。为维护汉朝的统治,武帝晚年推行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将朝政的重心由此前的开边兴利向发展民生转移。武帝去世后,他的新政为霍光所继承,然而由于政局的复杂,使霍光主政期间曾复行严酷之政。宣帝主政后,"守文"之政得到全面推行,从而将汉朝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 从国家统一到语言权利:加拿大语言政策的历史考察

    作者:高欢; 丁见民 刊期:2018年第03期

    语言问题一直是加拿大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加拿大语言政策经历了从服务国家统一的现实需要到强调语言权利的巨大转变。从自治领成立之初到20世纪中期,加拿大语言政策具有明显的工具性特征,以推动联邦成立和维护国家统一为目标。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在外来移民源源不断涌入和魁北克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背景下,加拿大对语言政策进行了初步调整,...

  • 梁启超的语言思想及意义

    作者:张卫中 刊期:2018年第03期

    梁启超是晚清思想变革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同时他对中西文化和语言都有较深入的了解,这使他能够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入洞察语言变革中的关键问题。以往中国学界充分肯定了梁启超的新文体在语言变革实践中的示范作用,但是相对忽略了他的语言思想及对中国语言变革的意义。事实上,梁启超的新文体就是以其新的语言思想作为依托;另外,梁启超作为...

  • 汉语诗歌诗性问题的符号学解析

    作者:朱恒 刊期:2018年第03期

    诗性问题的核心是语言问题,从符号学的角度看,诗性语言是能指偏向型语言,诗性是由能指符号主导的。印欧语系的语言是第一能指主导的语言,第二能指无独立性,故其诗性主要表现为第一能指的诗性;汉语第一、第二能指都有一定独立性,均能生成诗性,汉语诗性较印欧语诗性为强。第一能指诗性生成方式主要是通过能指膨胀的方式达到的;第二能指则主要通过...

  • 全面开放新格局:内涵、路径及方略

    作者:戴翔; 张二震; 王原雪 刊期:2018年第03期

    基于对全球经济新形势的精准判断,以及对国内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的准确把握,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所谓全面开放新格局,实质上是开放发展的多维度拓展与深化。即空间维度要实现外部地理格局的拓展和内部区域布局的优化;领域维度上要实现制造业开放的深化和服务业开放范围的扩大;系统维度上要实现"引进来"的高质量提升和...

  • 中国在国际服务贸易规则演进中的角色变迁

    作者:张悦; 崔日明 刊期:2018年第03期

    随着多哈回合谈判受阻和世界服务贸易的不断发展,GATS对于全球服务贸易的治理陷入困境。新服务业态与传统规则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多边与区域性服务贸易规则之间冲突不断,区域经济合作逐渐成为推动服务贸易规则演进的重要场所。中国在加入WTO后的十余年,逐步实现了由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旁观者"向"参与者"和部分规则的"引领者...

  • 新时代我国共享发展制度体系构建的三重逻辑

    作者:刘晋祎 刊期:2018年第03期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对共享发展制度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构建共享发展制度体系首先需要明确其性质要求、内涵要求和目标要求。回答这三个基本问题就构成了新时代我国共享发展制度体系构建的三重逻辑:坚守本质属性、突出内涵结构、明晰功能导向。首先,新时代我国共享发展制度体系构建的性质要求集中体现为坚守社会主义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