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社会科学

贵州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贵州社会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2-1005/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栏、别现代主义与艺术专栏、政治·哲学研究、历史研究、社会治理研究、教育研究、经济研究、乡村振兴研究

主管单位: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2-6924
国内刊号:52-1005/C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贵州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61
复合影响因子:1.21
总发文量:3736
总被引量:19895
H指数:43
引用半衰期:5.3415
立即指数:0.1039
期刊他引率:0.9815
平均引文率:11.7169
  • 历史性自觉与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的奠基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人才思想述论

    作者:刘召峰 孙大伟 刊期:2015年第11期

    马克思以强烈的历史性自觉来考察人类才能的发展史和未来前景,指出了“人才问题”存在的历史暂时性质,指明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趋势,剖析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历史途径。在苏俄人才匮乏的特殊情况下,列宁提出了利用“旧专家”来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具有鲜明的历史阶段性特征的人才政策。“任人唯贤”的用人路线、“...

  • 行政监察和反腐:前现代中国和英国的比较

    作者:何平 刊期:2015年第11期

    中国古代建立了世界各国罕见的复杂行政分权和监督体制,许多理念和实践至今仍值得借鉴。英国有中央集权制倾向,但其地方政府的行政分权和治理社会的模式颇具匠心,尤其是其设立的议会专门委员会。影响一国行政廉洁度尚有其他因素,例如政治过程的透明度、政治决策的规则以及是否存在有效的社会监督等。

  • 外来传染性疾病与北美早期族群关系的变动

    作者:丁见民 刊期:2015年第11期

    外来传染性疾病是北美早期族群关系变动的重要参数之一。首先,它们导致印白关系开始朝着两个极端发展。一方面,土著传统政治权威的丧失,部落中更为年轻和激进的领导人开始重新考虑印白关系,对白人的敌视日益加剧。另一方面,随着疾病打击的加剧和殖民主义的推进,土著群体政治与经济依附性增强,很多印第安人部落开始依附于白人定居地。其次,疾病的...

  • 辽金女真的“家”与家庭形态——以《金史》用语为中心

    作者:孙昊 刊期:2015年第11期

    《金史》中记载的“家”是指女真的同居单位,其内部存在各异的家庭形态。从景祖乌古乃家庭演变的事例可知,女真的家庭形态是以两代同居的多偶家庭为主,兼具兄弟联合式家庭或者三代同居的主干家庭形态。通常显贵之家则是带有依附人口的复合式家庭。“家”承担基本的经济责任,由“家”构成的“族”则是社会与政治互助单位,这才是金代女真“兄弟虽...

  • 讽诵之法与两汉讽谏机制的失效

    作者:曹胜高 刊期:2015年第11期

    汉赋所形成的“劝百讽一”,其责不在赋家,而在于两汉文学的讽诵之法和讽谏机制。一是用于君臣交流的“讽”与“诵”在秦汉时期演化为诵读,其内在的讽喻性被削弱,逐渐成为一种语言技巧;二是讽诵之法为倡优习用,两汉赋家作赋时身份卑微,其所诵之赋只能被视为调笑之辞,却不被视为正式的政见之论;三是在两汉采用的五种劝谏机制中,讽谏最为含蓄委婉,...

  • 梅尧臣的七律诗风与北宋庆嘉诗坛

    作者:张立荣 刊期:2015年第11期

    作为诗新的中坚力量,梅尧臣在古体诗创作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但学界对其近体诗论之甚少,其实,在近体诗尤其是七律创作上可谓上承西昆,下启江西,具有典型的宋代近体诗转型意义。梅尧臣七律倾向于写一个淹蹇不遇文人的穷愁感愤之情,且善于抒写日常生活情事,使七律由宋初的馆阁走向了民间,其风格平淡拗峭、瘦硬生新;在创作技巧上,梅尧臣七律颇受后...

  • 蹇先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中的变迁

    作者:孙向阳 刊期:2015年第11期

    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对蹇先艾的书写各有不同,在1949年以前的文学史书写中以介绍为主并更多地纳入“乡土文学”的定位之中;20世纪50-70年代的文学史书写中,由于把“中国文学史”当成是“中国文艺思想斗争史”来写,对蹇先艾的书写也不免带上了“阶级意识”;20世纪80年代的蹇先艾书写,在“重写文学史”思想浪潮之下不断地被“重写”,蹇先艾的文学史...

  • 怎么来认识文化的“自信”与“自觉”?

    作者:徐圻 刊期:2015年第11期

    一百多年来,在解答中国文化何去何从的问题上,曾经出现过走马灯式的观念和实践。这些主张各不相同,甚至相互对立,但都怀抱着相同的文化情怀与担当,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甚至迫不及待地要构筑新的文化认同,要重塑文化的自信,要终结文化的危机,要实现文化的复兴。“文化自信”这件事一定要讲,但不必成天挂在嘴上讲,否则会造成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恰...

  • 文化的先进性及其“尺度”问题探析

    作者:李春华 刊期:2015年第11期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出发考察文化,必然认为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文化”思想的提出,不仅揭示了先进文化的内涵与特征,而且在逻辑上蕴涵着判断文化先进性的标准,为我们分析评价文化的先进性提供了基本原则。这就是:理性尺度、历史尺度、物质尺度、价值尺度。衡量文化先进性的几种标准是具体的、复杂的、辩证的统一的。依据这一基本原则,历...

  • 中国公共文化治理的本土化建构

    作者:李少惠 崔吉磊 刊期:2015年第11期

    随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目标的提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视野下,如何将治理论应用于其中,进行公共文化治理成为其应有之义。按照西方治理理论的逻辑,其理论及应用存在诸多现实约束条件。公共文化治理实践中如果也简单地套用或照搬这一理论,同样会在治理的本质、结构以及过程中出现诸多...

  • 论低碳文化的十大特征

    作者:余晓钟 杨林 杨洋 刊期:2015年第11期

    低碳文化是人类伴随低碳经济发展提出的一种先进文化,具有其自身的内涵和特性。低碳文化具有科学性、价值性、全面性、全民性、全程性、阶段性、动态性、复杂性、文明性、认同性十大特征。低碳文化特征为人类改变低碳心智模式、打造低碳文化场、全面实现低碳社会愿景,提供了全方位的系统思考。

  • 农村社会的分裂与价值体系的重建

    作者:邝良锋 刊期:2015年第11期

    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以及伴随而来的信息多元化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兴起,使中国农村陷入了社会分裂和核心价值观缺失的状态,这种分裂表现为:个人自我的分裂,只讲利益不信守道德;农村集体的分裂,即农村集体背离了集体的目标;个体与自然关系的分离则表现为个体对农村环境的严重破坏。解决分裂的途径是需要在农村重建权威价值,建立法律至上的价值体系,...

  • 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参与城市文化生态构建的路径选择

    作者:邢军 刊期:2015年第11期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将从传统的政治型、经济型城镇化转向文化型城镇化,文化型城镇化需要构建起良好的城市文化生态,必须引导农民工参与城市文化生态构建。农民工是“多样共生”的城市文化生态的构建主体,但在当前的城市社会结构中,农民工参与城市文化生态建设却面临城市管理者理念落后、制度设计缺陷及参与渠道不畅等障碍。政府作为...

  • 从自发到自觉:两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嬗变及应对

    作者:刘启营 刊期:2015年第11期

    当下,农民工代际间文化生活已悄然发生变化,正从“文化自发”转向“文化自觉”。新生代农民工对文化的渴求已上升到一个新阶段,已意识到自身文化素质已不能满足企业、城市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这是一种文化上的自省、自觉,也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必然要求。而新生代农民工的边缘化现状严重压抑了他们的文化自觉行为,其文化自觉行为面临文化资本短...

  • 社区居家养老为老服务模式探析

    作者:刘焕明 蒋艳 刊期:2015年第11期

    我国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初步形成“未富先老”的社会格局。家庭的“四二一”结构模式使得以子女赡养为主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退化,机构养老又存在着设施匮乏、专业护理人员缺失、管理不规范、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较缓慢等问题。社区居家养老是解决养老问题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辐射范围小、资源不足、为老服务设计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