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社会科学

贵州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贵州社会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2-1005/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栏、别现代主义与艺术专栏、政治·哲学研究、历史研究、社会治理研究、教育研究、经济研究、乡村振兴研究

主管单位: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2-6924
国内刊号:52-1005/C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贵州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61
复合影响因子:1.21
总发文量:3736
总被引量:19895
H指数:43
引用半衰期:5.3415
立即指数:0.1039
期刊他引率:0.9815
平均引文率:11.7169
  • 部门哲学——哲学研究的新方向

    作者:杨生平 刊期:2007年第02期

    自然科学的研究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不仅表现在哲学体系上,而且还表现在部门哲学的研究上。哲学体系是对世界的整体把握,而部门哲学则是对具体问题的研究,两者不能互相代替,却可以互相补充。当前,马克思主义部门哲学应该加强对语言哲学、价值哲学与知识哲学等问题的研究。

  • 实践技术观念辨析

    作者:马捷莎 刊期:2007年第02期

    人的观念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纯粹的理论观念,另一种是实践观念。纯粹理论观念和实践观念是就普遍关系而言的。而本文所谓的实践—技术观念则是面对生产力的。实践—技术观念是指在生产实践之前根据科学理论以及人们的需要这双重尺度,将生产的目的、原理、过程、流程、结果等等以计划、设计、方案、规划、模型的形式在思想中建构出来。实践—技...

  • “言意之辨”的形上学意义和中西哲学的分流与会通

    作者:余卫国 刊期:2007年第02期

    西方哲学在发展中所经历的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语言学”的转向和“本体论”哲学的“瓦解”与“形而上学”的“终结”及其所面临的困境和危机,既是对西方哲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同一性”理论和方法的解构和颠覆,也是对中国哲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非同一性”理论和方法的肯定与回归。而隐藏在“现象学”和“语言学转向”背后的真实蕴涵...

  • 论马克思哲学视阈中的正义

    作者:涂良川; 胡海波 刊期:2007年第02期

    马克思的正义理念既有对“形下”的不正义现象的现实批判,设想了实现正义的现实之路;又有对正义的“形上”研究,探寻正义的人性前提,论证正义原则的形上根据,设想正义的“形上”境界;包含于马克思政治观点中的正义理论,作为马克思在现实层面批判资本主义的武器,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正义的意识形态性,而且体现了马克思正义观的根本性特质。就根本...

  • 科技经济功能的系统哲学反思

    作者:杨骏; 蒋美仕 刊期:2007年第02期

    科技的经济功能寓于科技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及科技的社会功能之中。随着知识经济的凸现,经济功能日益成为科技社会功能的核心。从系统哲学视角反思,积极正面的科技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科技对经济运行环境的改善作用;对经济系统要素及其结构的优化作用;对经济运行机制的协同作用。

  • 《庄子》自然审美论

    作者:薛富兴 刊期:2007年第02期

    自然审美是《庄子》的重要内容,《庄子》明确肯定了大自然的审美价值,对天地自然有由衷的欣赏甚至崇拜之情,此乃其哲学观念之基础。《庄子》对后世中华自然审美的贡献在于:明确地提出了对大自然的审美态度;将自然审美从对象自然提升到环境自然层次,其推崇的天地境界成为中华自然审美极境;集中呈现天人间理性联系,凸显了自然审美理趣;突出了自然...

  • 实践·生命·审美智能——中国当代美学建构中的审美历史发生理论反思

    作者:单小曦 刊期:2007年第02期

    “旧实践美学”以笼统的“实践”作为审美历史发生的起点,“新实践美学”在实践与审美发生之间加入了具体环节,“后实践美学”把审美发生的起点转向了动物与人共有的“生命”。以实践和生命为起点的审美历史发生理论存在着对人类史实认证不完整、缺乏理论根据、研究不够具体细致等弱点。认知美学认为,在审美历史发生问题上,生命是前提,实践是基...

  • 游:中国式的审美沉醉

    作者:周甲辰 刊期:2007年第02期

    “游”这一理论范畴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产物,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文化精神,对中国古代文艺活动尤其是文艺鉴赏活动产生了全面而深远的影响。

  • “趣味”的特点——梁启超对“趣味”的审美阐释

    作者:方红梅 刊期:2007年第02期

    趣味一词虽流行于梁启超生活于其中的上世纪20年代,梁氏却赋予它独特的意义。最具梁氏风格的趣味之特点,首先表现在,这趣味是与责任结缡、与义务感相统一的趣味,其次,这趣味是动之趣,是作为创造动力的趣味,是积极参与现实事务的即事的趣味、勤动奋进的趣味。由此,不问世事而自放于个人小天地的适情闲逸式趣味被独特地关涉到现实事功和社会责任。...

  • 接受美学与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关联及互动

    作者:李兵 刊期:2007年第02期

    接受美学和巴赫金的对话理论都受到了希腊哲学中对话思想的影响,在许多方面有共通之处,具有同源性和家族相似特征。由此,两者还产生了互动,互文性的观点经过巴尔特的阐释,影响了尧斯。尧斯看到了巴赫金的“狂欢化”对审美快感的肯定作用,并以此超越了阿多诺的否定性美学。通过两者的互动,美学理论获得了转型的启示。

  • 近年来我国对社会整合问题的研究综述

    作者:李辽宁; 闻燕华 刊期:2007年第02期

    社会整合是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在我国社会转型期,新的矛盾和问题的凸现给社会整合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加强对社会整合问题的综合研究,对于促进社会稳定与繁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 从三维视角看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作者:马雪彬; 李丽 刊期:2007年第02期

    养老涉及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方面的内容。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以及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而出现的农村家庭规模小型化、文化多元化、家庭养老负担加重等,三维角度的农村家庭传统养老功能呈现弱化趋势。现阶段农村养老虽然仍应以家庭为主,但从发展趋势看,必须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养老和助老事业。

  •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发展历程及现实困境

    作者:康宇 刊期:2007年第02期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经历了行政型社区治理、合作型社区治理等模式的发展,正向着自治型社区治理过渡。然而,在城市社区治理日益走向现代化的今天,一些现实的困境也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社区多元主体博奕、社区失灵的出现、以及NGO在社区治理中应有作用尚未得到充分体现都是人们应关注的问题.在新形势下,找到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创新之路势在必行。

  • 英、法农村与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比较研究

    作者:王冰 刊期:2007年第02期

    英、法农村社会转型为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提供了借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转型以沿海地区土地资源利用型的农村工业化为主导。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新的农村社会转型模式将取代原有的模式。

  • 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联想

    作者:陈国恩 刊期:2007年第02期

    张爱玲小说的魅力,得益于她丰富的艺术联想。她喜欢联想到身边小事上去,能从平淡中发现新意,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写得饶有趣味。她小说中的艺术联想具有三重功能,一是制造一种类似于音乐主旋律那样的效果,为作品奠定基调;二是表示时间的流逝,简洁而富有诗意;三是表示空间的转换,通过空间转换所形成的反差,让人感到人生的无奈。与钱钟书艺术联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