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社会科学

甘肃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Gansu 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甘肃社会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2-1093/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社会、哲学、文化·文学、历史、经济、法学、学术论坛

主管单位:甘肃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甘肃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3-3637
国内刊号:62-1093/C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甘肃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14
复合影响因子:1.14
总被引量:29539
H指数:43
引用半衰期:4.9083
立即指数:0.0513
期刊他引率:0.9327
平均引文率:13.2949
  • 巴金研究:现状与问题——李存光学术访谈录

    作者:李存光; 邵宁宁 刊期:2005年第02期

  • 解“叙事性”——元小说写作对中国传统小说叙事观念的冲击

    作者:曾军 刊期:2005年第02期

    中国当代有自我意识的并形成潮流的元小说创作始于马原.元小说写作对中国以现实主义为主体的小说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传统小说叙事观念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以为,解"叙事性"是"马原式的叙事革命"的意义之所在.它通过叙述的自觉,实现小说从"写什么"向"怎么写"转变;通过写作小说的寓言,实现小说在"写怎么写"上的创新;通过互文性写作,实现小说...

  • 关于实践美学与舌实践美学论争(笔谈)——有关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思维方式的思考

    作者:孙盛涛 刊期:2005年第02期

    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在世纪末的交锋中更多体现为理论核心语词的更新或意义转换,后实践美学并未突破实践美学的命题限定,直面日益发展的社会现实,激烈的争论并未引发思维范式的重大变革。进入新世纪以来,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理论争鸣向思维方式变革深化,对超越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以及方法论的现代转型的思想吁求显示出双方在理论反...

  • 实践美学的再阐释

    作者:赵之昂 刊期:2005年第02期

    对西方文化固有矛盾有效调和的思想一个是实践的观点,另一个是现象学的观点.面对后实践美学的指责,实践美学以实践为基础,极力将两者结合起来.但完全的理论融合则是实践美学面临的艰难之路.

  • 生存美学的理论发展

    作者:许家竹 刊期:2005年第02期

    在与实践美学的论辩中,生存美学不断充实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它力图回应审美现代性的挑战,阐述了建立现代中国美学的现实意义;它以主体间性理论取代主体性理论,深化了自身的理论基础;它从认识论的阐释框架转向生存论的阐释框架,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方法论;它以生存的超越性逻辑不断拓展理论阐释空间,建构了自己的美学体系.但是,生存美学由于受到...

  • 实践美学观的产生及其引发的争论——从对立、排斥走向对话、汇通之一

    作者:李世涛 刊期:2005年第02期

    纵观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历史,实践美学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践美学的产生、发展和由此引发的论争,不仅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建设的实绩,也有助于反思当代美学发展的各种可能.此外,对实践美学的理解与反思也能够从美学的视角、"理论热"的视角召唤我们再次想象与重构这段历史,进而丰富、加深了我们对这段历史的记忆与认识.作为一个多少有...

  • 从抒情到反思——孙犁创作美学分析

    作者:刘东玲 刊期:2005年第02期

    本文对孙犁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进行审美解读,对其审美风格的变化进行界定,认为孙犁创作在美学追求上表现出由早期唯美浪漫主义风格向后期精粹现实主义风格转变的特征.基于风格改变的事实,探求转变的深层因素,认为其审美风格的转变是由作家精神气质的变化决定的,从影响其精神气质的三个主要因素:个人生活境遇、社会历史氛围、文化积累,阐述其精神...

  • 西部诗歌审美意识的超越——姚学礼诗歌印象

    作者:吴思敬 刊期:2005年第02期

    现实生活是具体的、堆积的、直线推进的,诗则是空灵的、跳动的、骤然腾升的.优秀的诗作总是来源于现实,但是又要超越现实.诗的超越性,实际是从有限进入无限,最终实现人的精神境界的自由.姚学礼对此深有体悟,他的创作,鲜明地表现为对传统的西部诗歌审美意识的超越,即对描写对象的实体性的超越和对现实时空关系的超越.他超越的步子还能迈多大,归根...

  • 周作人与中国现代趣味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赵海彦 刊期:2005年第02期

  • 貌似神异 各具特色——辛伯达与鲁滨逊形象比较

    作者:李晓卫 刊期:2005年第02期

  • 心理学视野中的齐灵窝斯——霍桑《红字》新解读

    作者:夏晓珍 刊期:2005年第02期

  • 从名士风流到文学侍从——王渔洋诗歌“三变”及其文化意蕴

    作者:李圣华 刊期:2005年第02期

    清初诗人王渔洋一生诗歌取向发生多次变化,本文不以诗人宗唐或宗宋的变化作为区分标准,而以作家文坛角色意识的转换为中心,提出渔洋诗歌'三变'说,考察渔洋从风流自尚到皇清诗人再到文学侍从的三次转变.康熙四年前,渔洋风流自尚,追求名士风范,无意政治功名;康熙六、七年后十余年,开始有意于'文治',皇清诗人角色意识突显;康熙十七年荣升侍读后,弘...

  • 论刘熙载文学思想的儒道互补

    作者:张维昭 刊期:2005年第02期

    刘熙载是位恪守传统伦理学说的清末学者.然即使是这样一位'粹然儒者',其文艺美学思想在吸取儒家学说的同时也渗透了道家的变易观念,并在某种程度上将诗艺引向了精微.刘氏之儒道互补的审美意识有力地佐证了'儒道互补是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学的主流'这一命题.本文主要探讨刘氏文学思想中儒道互补的契机、物化形式及意义,由此探究中国文化得以不断丰富...

  • 《金瓶梅》的佛教精神

    作者:成晓辉 刊期:2005年第02期

  • 禅宗心学对唐宋诗学的影响

    作者:周春宇 刊期:2005年第02期

    禅宗心学的要义可用"境"、"悟"、"空"三个范畴来概括,它们所包含的美学思想对唐宋诗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中唐初见端倪,从晚唐到宋末体现于对艺术创造与鉴赏的审美特性及规律的研究.这一研究展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心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