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Medicine and Nuclear Medicine

杂志简介:《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2-1381/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综述、文摘、专家论坛、国际学术会议报道、出国学术考察、报告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
国际刊号:1673-4114
国内刊号:12-1381/R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77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天津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71
复合影响因子:0.39
总发文量:1260
总被引量:3288
H指数:11
引用半衰期:4.3864
期刊他引率:0.9461
平均引文率:14.9135
  • 致读者

    刊期:2004年第01期

  • 与时俱进,开创新局面

    作者:樊飞跃 刊期:2004年第01期

    当这期杂志渗透着墨香奉献在您面前时,恰逢由卫生部主管的32种杂志正式划归为中华医学会主办。《国外医学·射医学核医学分册》作为中华医学会主办杂志之一,从本期起,将以改版后的崭新面貌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 ^18F—FDG代谢显像标准摄取值的影响因素

    作者:黄建敏; 付占立; 潘莉萍 刊期:2004年第01期

    ^18F—FDG(^18F—氟代脱氧葡萄糖)代谢显像在肿瘤、心肌存活及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诊断中有着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18F—FDG SUV(标准化摄取值)既能间接反映组织葡萄糖代谢率,又是一种简便快捷的临床常用影像半定量分析方法,但其影响因素众多,其中包括患者的身高、体重、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显像时间以及感兴趣区的设置等,因此,临...

  • 放射性核素细胞凋亡显像

    作者:张金山 刊期:2004年第01期

    放射性核素细胞凋亡显像具有直观、无创伤和实时在体观察细胞凋亡等特点,对于脑、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观察,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监测,肿瘤放疗和化疗效果的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良好,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 凋亡心肌核素显像的研究进展

    作者:段炼; 李险峰 刊期:2004年第01期

    细胞凋亡出现在许多心血管疾病中,如何测量和监测凋亡过程在临床决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就^99Tc^m标记的膜联蛋白V(annexin V)心肌凋亡核素显像在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及评价各种抑制凋亡药物的疗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18F—FDG PET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董爱生 刊期:2004年第01期

    ^18F—FDG PET在结直肠癌原发、复发及转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在结直肠癌的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结合CT、MRI和CEA(癌胚抗原)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同时,^18F—FDG PET在对结直肠癌的疗效监测以及评价手术效果方面也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 ^18F—FDG PET对原发性食管癌和复发性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峰 刊期:2004年第01期

    食管癌的预后较差,手术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术前正确分期对确定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PET是继CT、MRI、食管镜等常规检查的有益补充。受分辨率的影响,PET较难确定肿瘤的局部浸润程度,在局部淋巴结转移方面其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但对远处转移灶的诊断明显优于CT、MRI等常规检查,诊断复发性食管癌准确率较高,能有效鉴别手术疤痕和...

  • 脑肿瘤的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

    作者:陈洪雷; 张可领 刊期:2004年第01期

    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可提升脑肿瘤局部照射剂量,对于经过选择的原发和复发恶性脑胶质瘤及单发脑转移瘤患者,能提高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期,且无严重的放射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性治疗方法。

  • 用于肿瘤治疗的放射性药物

    作者:范我 刊期:2004年第01期

    由于恶性肿瘤靠单一治疗手段往往难以达到根治效果,目前,常采用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方法,其中,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的手段正逐渐受到重视。本文阐述了对放射性治疗药物的要求,对常用的肿瘤治疗放射性药物,包括一般化合物药物、放射性标记的胶体和颗粒,以及放射性导向治疗药物的种类和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 电离辐射损伤与DNA修复基因

    作者:张占春 刊期:2004年第01期

    DNA辐射损伤直接影响复制、转录和蛋白质合成,进而影响细胞遗传、发育、生长和代谢等生命活动。DNA损伤还是突变的重要原因,而严重的突变可造成细胞癌变,导致肿瘤的发生。然而,生物体内存在着DNA损伤修复系统,其中DNA修复基因起着重要的作用。

  • AL杂交细胞在放射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李蓉 刊期:2004年第01期

    AL杂交细胞是近年来研究负荷粒子致突变效应较理想的一种分析体系,可用于直接检测低剂量突变因子的效应。用此体系研究某些人类基因之间的连锁非常方便,体系灵敏度高,具有其他体系细胞所不具备的优势,在放射生物学中可作为研究致突变效应的一种很好的工具。

  • 辐射损伤与细胞周期

    作者:姚莉 刊期:2004年第01期

    辐射后的细胞可能发生恶性转化,可能死亡,另有一些细胞对辐射却产生适应性或抗性,最终长期存活下来。近年来研究发现,此差异与辐射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密切相关。辐射可阻断细胞周期活动及延长细胞周期,其中G1期、S期和G2/M期等细胞周期检查点(checkpoint)起决定作用,它们分别通过不同的信号途径对辐射所致的损伤进行调控,产生不同的辐射生...

  • 星形胶质细胞的电离辐射损伤及修复作用

    作者:高荣莲; 陈肖华 刊期:2004年第01期

    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t)是中枢神经系统内最多的胶质细胞。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电离辐射作用于神经系统后,可引起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化。照射后早期Ast即可发生反应,与脑组织损伤后的病理过程及损伤后修复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Ast在辐射损伤中的作用对于临床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 中枢神经系统辐射损伤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张燕; 陈肖华 刊期:2004年第01期

    了解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辐射损伤机制,对增强CNS的辐射耐受程度和治疗辐射引起的CNS损伤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从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脱髓鞘及血管系统等方面概述CNS辐射损伤的细胞机制,并简要介绍辐射诱导CNS的细胞凋亡信号转导及基因表达等分子机制。

  • DHEA及其代谢产物AED和AET的辐射防护作用

    作者:苏文娜; 蒋铭敏 刊期:2004年第01期

    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是人体内多种激素合成的前体,有研究表明,DHEA开辟了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抗致死性感染的途径,其代谢产物雄烯二醇(androstenediol-AED)和(androstenetriol,AET)具有更强的抗病毒和细菌感染的能力,降低机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