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当代物化社会的隐喻:法国兰斯喜剧院的《吝啬鬼》 【正文】

当代物化社会的隐喻:法国兰斯喜剧院的《吝啬鬼》

作者:郭斯嘉 复旦大学
物化   承认理论   舞台演出  

摘要:19世纪末西方戏剧开始现代性转型,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是"物"在文本与舞台中的功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逐渐由具象(对现实的模仿和再现)走向抽象(作为隐喻符号),即物由生活经验的再现媒介成为需要解密的符码,用以呈现主体性消解的人与客体世界之间玄妙幽深的关系。西方戏剧中"物"之功能的转变不仅表现在新的戏剧创作与演出中,也同样表现在对古典作品的再演绎中。当代导演在搬演古典作品时,往往通过对物的意义重建和创造性使用来重新阐释经典,使之具有当代性。法国兰斯喜剧院-国立戏剧中心于2014年对莫里哀的古典主义喜剧《吝啬鬼》的搬演就极具代表性。自1668年问世以来,《吝啬鬼》往往被视为讽刺极度贪吝之人性的性格喜剧。然而,在兰斯喜剧院的改编中,对人性中灵魂恶疾的探讨让位于对人与物的关系揭示。剧本中本来处于从属地位的"物",在此改编呈现中获得了与主体同等的地位,开始参与甚至隐秘地操控着舞台上的人,从而直观地解构和重塑了经典,传达出导演对当代物化社会以及生活在其中、遗忘了先行的承认关系、将他人物化的群体的深刻观察与关怀。本文将分析舞台上的物如何构筑出一个从经济环境到社会关系再到意识形态遭遇多重维度物化的当代社会及被物化思维遮蔽与奴役的人。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