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设计策略浅析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设计策略浅析

时间:2022-10-14 16:20:57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微课 设计 策略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中,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教师将教学的重难点、易错点、高频考点等用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制作成微课,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选择观看,借由微课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设计策略浅析

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大部分的教师都能够转变教学理念,在课堂中运用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就实际的教学现状来看,高中数学依然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现象,难以体现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不佳。因此,端正教师对微课的认知,提高微课设计能力,掌握微课教学策略,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相关概念

(一)微课

目前学术界对于微课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从大的方向来看,微课的概念都大同小异,即以某一个小的点为中心,以视频为主要表现方式,以短小精悍为特点,为学生提供线上教学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用微课,能够让学生接收到更加精准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微,微表现在时间短、容量小和教学内容少上,微课的时长一般在5~10分钟左右,容量在几十兆左右,教学的内容一般为1~2个知识点。学生能够通过在线观看或下载到设备上来进行学习,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来反复观看视频的内容,以提高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教师能够根据视频来进行教学反思,因此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微课的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教学内容也更加精简,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需求。微课有情景化的特点。微课中所呈现的教学内容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因此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微课的研发性特点。由于微课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少,而且微课制作的要求不高,所以几乎人人都能够成为课程的研发者。微课所面对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因此要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整合起来综合考虑,才能够达到微课教学的目的,微课的内容,应该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及时反馈特点。微课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学生进行集中教学,教学的精准性强,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身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来评估其教学的效果。

(三)微课教学设计过程

微课教学设计属于教学设计的一种,它是通过对于教学需求和教学问题的具体分析,确定使用微课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案。微课教学设计也属于教学计划,是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将教学思想转变为实际教学活动的一个过程,因此微课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同时微课教学设计是一项有计划的活动,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完成教学的目标,因此其设计要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目标,主要为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设计中要把教学中的每一个因素看作一个整体,全面分析各个因素,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微课教学设计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因此微课教学设计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教育技术的应用。

二、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教师对微课的认识不足

虽然大部分教师都能够认识到微课对于教育教学的推动作用,但是对于微课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制作的方法和应用认知还不够。教师基本都是在网上学习微课的制作方法,或者是直接在已有的微课资源中进行修改或者制作,再将其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只有少数的教师在运用微课进行教学之后会进行反思,并根据教学反馈对内容进行修改,以优化课堂教学。总体来看,目前的数学课堂中的微课结构不完整,且和实际教学情况相脱节,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微课的辅助教学作用。

(二)微课的使用面不高

目前数学微课运用的范围还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中,在课前或课后用的很少。由于教师对于微课和微视频概念的混淆不清,导致其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微课作为课件进行使用,让学生先看一遍微课的内容,然后根据教学的重点,重复播放视频内容,教师结合视频进行讲解和强调,虽然在形式上采用的是微课教学,但实质上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发挥出来,导致微课没有发挥出其教学的优势。

(三)制作技术欠缺

大部分数学教师在备课时,能够意识到微课的教学优势,但是其使用的微课大部分都来源于网上下载的现成资源,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动手制作微课的教师少之又少。高中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而微课制作又耗时耗力,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方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目前国内优质微课资源的缺乏,也阻碍了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四)缺乏系统教学设计

由于教师对于微课的认识不足,导致其在应用的过程中没有逃脱传统教学的禁锢,只是在形式上采用了微课教学,因此教学的设计缺乏科学和系统性。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使用微课的教学设计上和其之前的教学设计有何不同,不清楚教学设计到底应该如何去做。所以由于教师本身对于微课认识的不足,导致微课缺乏有效的设计,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高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一)设计原则

微原则。微课要保证其教学时间在5~10分钟之内,同时教学的内容要保持在1~2个知识点内,集中于重难点知识、易错点、高频考点等。在微课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筛选出合适的知识内容,将其展现在微课当中,防止因为教学时间过长,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学生主体原则。微课是翻转课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微课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微课的设计要以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灌输转为主动探索。因此在对微课进行设计时,教师要全面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认识基础等等,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微课设计,确保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下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交互性原则。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目前在学习中存在的短板,从而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在设计时,教师要注重体现出微课的交互性原则,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其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平等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数学微课设计

1.教学目标分析。高中数学的教学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其数学素养,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表现为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数学技能,加强概括、推理、运算、数据处理的能力,拥有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信心,能够正确认识数学的价值。2.教学内容。在选择微课的教学内容时,要选取有针对性的知识点,比如教学的重难点、高频考点、学生的易错点等等,要保持目标的专一性,同时设计的类型可以丰富多样,比如新知识讲授、例题和习题或者是总结拓展之类。选题切忌不能过大,范围不能广,要尽可能地短小精悍,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3.制定微课设计。微课不应仅仅只应用于课堂教学,因此在微课设计方面,除了微课视频的设计模板,还要有课前自主学习指导模板和微课教学设计模板的设计。设置自主学习教学模板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的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自我检测,了解自身在学习上的问题,做好查漏补缺。在录制微课视频前,教师要先做好相关的PPT课件,然后再制作出微课视频制作的流程表,依据流程表中的内容来完成视频录制,流程表要保证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出学生对微课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任务,从而保证微课教学的效果。

(三)微课的应用策略

1.课前。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将制作好的微课以及配套的练习上传到网络平台当中供学生下载,学生依据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学习。先观看微课视频,然后再完成练习题。教师设置的预习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保证学生要反复观看微课的内容才能够完成。预习完成后,记录下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带到课堂中进行讨论和解决。教师根据学生提交上来的作业情况总结出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为之后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2.课上。在讲授开始之前,教师先对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根据课前预习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情况,结合教学的内容设计出探索的主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探索和学习,教师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对学习结论进行归纳总结,推选组内的发言代表进行汇报。由师生共同对汇报的成果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到整体评价体系当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表现以及小组参与情况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3.课后。结合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学习上的薄弱环节,选取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学习,完成课后的作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帮助其复习和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

(四)微课教学设计评价

评价应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体现在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和课堂学习表现情况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结合多种评价方式来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从而为今后课堂教学的优化提供依据。

四、结束语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将全新的理念带入到课堂当中,积极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完善教学的结构,改善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打造出更加高效的数学教学,为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钟显添.“微课”小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6):46-47.

作者:顾夕陵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