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浅谈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08-01 09:29:11 关键词: 高校 音乐教育 现状 对策
摘要:当前茶文化与高校民族音乐舞蹈教育结合的现实动因在于高校艺术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要求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民族音乐舞蹈美学构建需要茶文化的想象力参与、跨文化交际时代民族音乐舞蹈的发展面临“文化乡愁”。茶文化与高校民族音乐舞蹈教育结合的路径建议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审美感官的结合,以茶文化为媒介培育新的民族舞蹈美学;二是视觉感官的结合,以茶艺为植入元素的民族音乐舞蹈教学;三是听觉感官的结合,以茶曲、茶乐等为背

浅谈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文化,一般指的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各种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符号的集合,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实践哲学产物。随着“文化强国”理念的提出,人们对于包括茶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愈加重视。我国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代表着我国传统社会的基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到今天,我国茶文化拥有了学科化的知识体系,它既是一种自然科学,又是一种人文社会科学,当然还可以作为一种艺术学而存在,因为它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艺术元素。将茶文化与高校民族音乐舞蹈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是我国茶文化传承、服务于教育现代化命题之内涵,另一方面又是民族音乐舞蹈教育师归传统、提高教学效果的内在要求,两者的结合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1当前茶文化与高校民族音乐舞蹈教育结合的现实动因

从概念上讲,“民族音乐舞蹈”是民族舞蹈学科下的一个子集概念,指的是一种将传统民族音乐与民族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代表着特定历史时期一个民族的艺术追求和艺术自觉,更是这个民族的生活情趣的仪式化反映。当前阶段,高校中的民族音乐舞蹈教育亟需与茶文化结合,以提高内在的教育品质:

1.1高校艺术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要求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高校艺术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高等教育序列中“美育养成”的重要责任。按照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思路,走向“内涵式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的发展动力转换是一条主道路,而内涵式发展的主要思路就是依靠“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学教育动力的转换、教育资源的精细化配置等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优化。对于艺术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来讲,克服教学中的“工具主义”,走向全新的艺术教育“内涵提升”和“人文提升”可谓是一个重要的维度。民族音乐舞蹈教学长期以来注重形体、忽视灵魂的教学亟需一场内涵式的供给侧改革,茶文化中蕴藏的相关文化素养为此提供了契机。

1.2民族音乐舞蹈美学构建需要茶文化的想象力参与

在我国民族舞蹈学学科的发展史上,20世纪80年代曾经掀起过一阵“舞蹈美学”的浪潮,主要的背景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美学研究的勃兴,在那个时候我国著名舞蹈美学家王元麟曾经指出“我们对舞蹈审美的自身认识,不能不首先从舞蹈动作开始。通常有一种看法,以为舞蹈动作只是舞蹈的形式,其实动作本身正是它美学的内容之所在”,这就为舞蹈美学的产生、发展和流变提供了较早的理论探索。发展到21世纪,随着高等教育序列中民族舞蹈学科不断走向成熟,舞蹈美学越来越成为业界人士提升文化想象力和艺术水准的一个思想领域。在这种背景下,我国茶文化长期以来所擅长的便是“文化美学”,尤其注重从人与人、人与艺术、人与自然的关系入手关注美的发展规律,在这一点上讲“茶文化”与“高校民族音乐舞蹈”的结合有助于民族舞蹈学科的发展。

1.3跨文化交际时代民族音乐舞蹈的发展面临“文化乡愁”

就高等教育中的民族音乐舞蹈而言,本土性、乡土性、地域性、民族性、小众性是其主要的艺术特点,在跨文化交际的时代这种小众艺术相对来讲面临的教育环境是全球教育资源、全球舞蹈艺术形式互相对话、互相交流的局面,这就造成了一种“乡土”遇到“高雅”的尴尬境地。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音乐舞蹈,一方面代表着“过去的中国”之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又肩负着“今日之中国”的文化传播任务,面对现代化生活中的学生受众而言,抓住人们的“乡愁情节”进行传播和跨文化交际是一个重要的渠道。茶文化可以从味觉记忆、视觉记忆、审美记忆、体验记忆等不同的感官为此提供文化乡愁的服务。

2茶文化与高校民族音乐舞蹈教育结合的路径探析

的文艺思想认为,一切文艺都要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期待,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最核心的价值立足点。对于文艺创新的基本立场,曾经在2014年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时指出,新时期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在我们看来,茶文化中蕴藏的诸多理念情怀、艺术表现力和视觉渗透力为当前高校民族音乐舞蹈教育创新提供了好的启发。

2.1审美感官的结合:以茶文化为媒介培育新的民族舞蹈美学

我国茶文化的审美观念集中表现在其“茶德”和“茶道”等文化元素当中,它主要是集合了我国传统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禅宗思想的精华而来,提倡“天人合一”的终极审美观念,即让人与茶的意境合二为一,从而实现审美的自我超越,达到一种身外物无、淡泊宁静的心灵体验,使人获得灵魂的净化和升华。我国民族音乐舞蹈更多地代表着一种具体的形而下层面的文化,在对应的审美方面缺乏一定的思想基础。对此,作为新型的一门学科,民族舞蹈美学在其研究、建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挖掘和借鉴茶文化中蕴含的“勤、和、简、静”之内涵,使之形成一种新的美学。

2.2视觉感官的结合:以茶艺为植入元素的民族音乐舞蹈教学

茶文化中的“茶艺”表现形式多样,比如有茶曲、斗茶、茶戏、采茶舞、采茶戏等,并且这些茶艺的流派和类型也因为地域性、民族性差异等具有非常多元的表现形式。在高校的艺术教学过程中,基于对特定民族音乐舞蹈的艺术规律之把握,例如以“霓裳羽衣舞”等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特定的技术要领和动作要旨,可以通过引入采茶舞、采茶戏、斗茶、茶道等动作来帮助学生掌握技术难点。从更为宏远的角度来看,民族音乐舞蹈的编排与创作也可以融入传统茶戏、茶舞的动作要领和形体要素、着装特征等,使两者结合成为一种更为具有传统文化属性的艺术。

2.3听觉感官的结合:以茶曲、茶乐等为背景音乐的教学策略

受禅宗“禅茶一味”的修炼式生活哲学之影响,我国传统的茶曲、茶乐等听觉艺术作品如《十面埋伏》、《高山流水》等均具有典型的慢节奏、平调式、意境美的艺术品质,而民族音乐舞蹈也具有此一特点,因此,在开展相关的舞蹈训练时,可以适当地切入茶乐、茶曲等听觉艺术,一方面可以塑造学生的美育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于这种音乐艺术的节奏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民族舞蹈音乐艺术的节奏适应性,为更好地掌握舞蹈要领、给舞蹈增加听觉美提供助益。

2.4生活化感官的结合:基于茶文化活动的民族音乐舞蹈教学推广

清幽茶韵是茶文化的内在品格,但是在市场化的环境下茶文化的这种品格的表现力是多元的。当前我国茶文化的传播重要形式之一便是茶文化节、茶文化博览会、茶文化艺术节、茶文化创意活动等,这些基于生活化和市场化的茶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当前高校中包括民族音乐舞蹈艺术教育在内的诸多教育内容(如德育、思政教育等)都面临着生活化教育的发展趋势,其内在的基本逻辑就是将教育教学活动嵌入到一定的生活化情境中展开,比如走向大自然、走向茶园生态园、走向生活化的社区等都是艺术教育创新的实践方式。因此,未来的民族音乐舞蹈教学也完全可以内嵌到诸如茶文化艺术活动节这种平台情境中去,使之成为一种相得益彰、互相促进、互相借鉴、互相繁荣的艺术对话方式,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社会阅历和文化敏感度,可谓是一种完全双赢的过程。同时,借助于民族音乐舞蹈教学这个重要的社会化过程的参与,我国茶文化也可以更好地走向现代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