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杂志 部级期刊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杂志简介:《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327/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地质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地质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地震研究、地震总结与短临预报实践、地震和地质灾害、观察与评述、信息化专栏、地震工程技术、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学术交流(2020)、地震目录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国际刊号:1003-3246
国内刊号:11-2327/P
全年订价:¥ 15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地质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43
复合影响因子:0.4
总发文量:2167
总被引量:8476
H指数:28
引用半衰期:5.2297
立即指数:0.0221
期刊他引率:0.6364
平均引文率:5.8088
  • 地电场观测方法与观测技术研究

    作者:席继楼 刊期:2019年第02期

    地电场是重要的地球物理场,以地球表层天然电场及其随时间变化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电磁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概要分析国内外地电场观测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20多年来地电场观测实践,对地电场观测对象、观测方法、观测技术和观测数据等要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分析和阐述;同时,对中国地电场观测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难点、制约未来发展的...

  • 豫鲁冀交界区S波分裂变化特征

    作者:何重阳; 邢康; 郑培玲; 郭少峰; 卞龙; 韩贞辉 刊期:2019年第02期

    选取豫鲁冀交界区17个数字化测震台站S波记录,对该区地震进行限定筛选,并对台站记录的地震波形进行严格仔细的参数测量与提取,分析地震波传播过程中S波分裂变化及与地震的关系,提取中等地震前S波分裂所表现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 2016年河北尚义M 4.0地震震源深度分析

    作者:赵韬; 王莹; 王平; 狄秀玲 刊期:2019年第02期

    基于河北数字地震台网宽频带地震记录,采用CAP波形反演法,计算得到2016年6月23日河北尚义M4.0地震的震源机制和深度,并利用sPL震相进一步测定震源深度。计算结果显示:采用CAP方法反演,得到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1km,采用sPL震相进行测定,得到震源深度为13km,可见采用2种方法确定的震源深度基本一致,分布范围为11—13km,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上地壳。

  • 库尔勒地震台远震体波震级偏差分析

    作者:李晓东; 李姗姗; 张小飞; 周远新; 刘青山; 段绍鑫 刊期:2019年第02期

    选取库尔勒地震台2008—2015年记录的数字地震资料,与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体波震级进行对比,从震级大小、震中距、震源深度以及震中方位,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可知,库尔勒地震台计算震级相对偏大,其中mb平均偏差为0.1455,mB平均偏差为0.1941;震源深度在0—96km时,mb和mB震级偏差接均值;当震源深度h>96km时,测定震级和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级基...

  • 云南地磁台地震前地磁谐波振幅比分析

    作者:郭明瑞; 胡久常; 王锡娇; 郑在壮; 马龙; 吴佳林; 王桂丹 刊期:2019年第02期

    采用云南永胜和通海地磁台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记录的地磁分钟值数据,计算谐波振幅比随时间的变化,分析发现:2014年8月3日鲁甸6.5级地震、2018年9月8日墨江5.9级地震前,谐波振幅比曲线有2次明显下降—转折—恢复异常,分别于第1次异常恢复上升过程和第2次异常转折过程中发震,异常持续时间分别为3年和2年多,持续时间越长,震级越高;距震中较近的...

  • 华北—东北地区震磁异常与日本强震对应关系

    作者:孙澎涛; 任俊峰; 焦成丽; 孙贵成; 张玉林 刊期:2019年第02期

    选取2009—2014年华北—东北地区发生的12次中等地震,对该区8个地磁台站记录的地磁Z分量日变幅进行小波分析及合成计算,与日本海沟同期发生的12次M≥6.5强震进行关联性分析,发现日本强震对中国华北—东北地区中等地震活动具有连带作用,表现在:①日本强震发生前后,华北或东北地区均有M4—5地震出现,频次一般为1—3,间隔几天至5个月左右;②2011年3...

  • 地磁、地电台网记录傅里叶频谱分析

    作者:周剑青; 郭建芳; 王利兵; 佟鑫; 张海博; 于春颂 刊期:2019年第02期

    依据FFT计算方法,选取中国地磁、地电台网各10个台站记录,对NS、EW分量进行10日频谱分析,结果发现,磁静日和磁扰日电、磁场数据具有不同特征。(1)磁静日数据:①电、磁场周期成分以12h为主,其次为24h、8h。在X分量(NS向)中,非显著周期成分,如4h、48h、6h,所占频次较大,Y分量只存在12h、24h、8h成分;②EW测向(或Y分量)电、磁场最大频谱值大于NS测...

  • 代县地电阻率降雨影响及数值模拟

    作者:郭文峰; 曹志勇; 王海龙 刊期:2019年第02期

    多年观测数据表明,代县地电阻率年变受降雨影响比较显著,通过褶积滤波法获取降雨量对视电阻率的影响值,定量分析降雨与视电阻率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利用代县地电阻率电测深数据及相关地质资料,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降雨对地电阻率的影响,进一步确定降雨对视电阻率影响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降雨是造成代县地电阻率年变的主要因素,且与视电...

  • 云南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分析

    作者:曹舸斌; 蔡明军; 李文涛; 程旭东; 马红虎; 党文杰 刊期:2019年第02期

    2018年1月云南省测震台网示范工程20个新增测震台建设完成,选取原有48个台以及新增20个台连续48小时数据记录,基于近震震级公式,计算并网前后云南省测震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对比测震台增加前后的地震监测能力,发现:云南省地震监测能力由ML 2.2提升到ML 1.6,局部地区由ML1.4提升到ML0.8。

  • 上海市强震动台站布设构想

    作者:刘峥; 赵鹏; 胡峻; 毛慧慧; 徐永林 刊期:2019年第02期

    根据日本强震布设的经验,在地震震级越小时,要得到对应烈度,要求观测记录强震台站布置网格间距越小。根据上海市地貌类型及地层特点,基于现有强震台分布,提出新增强震台站布设构想,为今后上海市强震观测点合理布设提供参考。

  • 红柳峡跨断层水准规律性变化分析

    作者:岳冲; 闫伟; 杨文; 宋治平 刊期:2019年第02期

    红柳峡跨断层水准多次出现由张性背景转为大幅压缩的规律性变化,基于青藏高原地区5级以上地震高频时空分布特征,与祁连山断裂带异常跨断层场地同步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①红柳峡跨断层水准与祁连山断裂带上其他跨断层异常场地变化时间一致性较好;②在红柳峡水准出现压性变化的1年内,青藏高原5级以上地震高频活动多发,且红柳峡水准出现压缩变化时...

  • 琼北GPS流动观测数据质量检核

    作者:王锡娇; 胡久常; 郭明瑞; 苏荣托雅; 王桂丹; 吴佳林 刊期:2019年第02期

    利用TEQC软件,对琼北GPS流动观测网7个测点2011—2018年8期数据进行质量检核,给出检核结果统计表,就数据有效率、多路径误差及观测值和周跳比等,综合分析测点周围观测环境、仪器稳定性是否发生变化,为测点及周围观测环境的维护及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 武汉及周边地区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质量分析

    作者:吕琳; 孙伶俐; 蒋玲霞; 解杨春; 陈慧杰 刊期:2019年第02期

    对武汉及周边地区2007—2016年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进行长期背景跟踪分析,认为形变观测资料的日均变化幅度、M2波潮汐因子均方差、长周期拟合相对噪声水平等指标变化稳定,资料可信度高,DSQ型水管倾斜仪观测精度与资料稳定性均优于SS-Y型铟瓦棒洞体应变仪。对武汉狮子山及黄石地震台形变观测数据典型变化进行系统总结与跟踪分析,发现主要受到人为...

  • 河北区域DSQ型水管倾斜仪端点一致性分析

    作者:任俊峰; 袁国旭; 孙澎涛; 郭亚亚; 李文军; 王嘉琦; 李万里 刊期:2019年第02期

    河北区域地震前兆台网6个地震台站配备DSQ型水管倾斜仪进行地倾斜观测,选取2009—2016年记录的观测数据,对水管倾斜仪两端点一致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台站水管倾斜仪同一分量2个端点的相关系数、方差及均值、潮汐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相关性较高,表征产出的数据稳定、可靠。

  • 水库库容变化对蓟县地震台DSQ型水管倾斜仪观测的影响

    作者:朱冰清; 赵黎明; 张磊; 闫伟; 黄金水; 李恩建; 徐诚; 李颖楠; 曹井泉 刊期:2019年第02期

    对比于桥水库库容变化与蓟县地震台DSQ型水管仪观测数据表明,水库容量对水管仪长周期趋势性变化影响不大,蓄水和泄水过程中库容量变化与水管仪观测数据不存在相关关系。根据近场三维不规则形状荷载模型,对于于桥水库3次蓄水和3次泄水过程,定量计算库容变化对蓟县地震台DSQ型水管倾斜仪观测影响的理论值,结果表明,库容变化引起的水管仪倾斜值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