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杂志 部级期刊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杂志简介:《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327/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地质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地质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地震研究、地震总结与短临预报实践、地震和地质灾害、观察与评述、信息化专栏、地震工程技术、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学术交流(2020)、地震目录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国际刊号:1003-3246
国内刊号:11-2327/P
全年订价:¥ 15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地质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43
复合影响因子:0.4
总发文量:2167
总被引量:8476
H指数:28
引用半衰期:5.2297
立即指数:0.0221
期刊他引率:0.6364
平均引文率:5.8088
  • 2015年11月22日广东徐闻ML4.2地震震源机制解及精定位分析

    作者:徐晓枫; 王惠琳; 胡久常; 宋秀青; 孙佩雯 刊期:2017年第02期

    基于海南地震台网数字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对2015年11月22日广东徐闻ML4.2地震反演震源机制解,计算得出节面Ⅰ参数:走向110°,倾角84°,滑动角-158°;节面Ⅱ参数:走向18°,倾角69°,滑动角-5°。推断为1次走滑为主兼有正断性质的破裂,与铺前—清澜断裂属于走滑正断的运动特征较为吻合。对2000年1月—2016年6月主震周边地区(19.3°—20.6°N...

  • 大庆地区地震精定位与震源机制解分析

    作者:张永刚; 康健; 张天雷 刊期:2017年第02期

    依托大庆城市活动断层探测项目,开展大庆区域地震活动性研究。筛选黑龙江省及周边662个地震事件的震相到时,修订研究区域走时模型。对研究区148个地震运用交切法和双差法重新定位,对比发现,双差定位后地震定位精度显著提高,地震空间分布更加集中,条带状更为明显,震源深度表明,研究区孕震层基本位于地壳中上部。利用震源机制解资料,对工...

  •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6.6地震序列精定位研究

    作者:梁姗姗; 徐志国; 杜广宝; 刘敬光; 张广伟 刊期:2017年第02期

    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交界地区M6.6地震及主震后48小时内388次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得到350个精定位地震数据。结果表明,余震优势展布以北东向较大倾角的铲状结构为特征,长约12km,以主震为中心两侧对称分布;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4—10km范围内,但余震震级由10km左右深度的3—4级向3km深度之上近地表的2—3级迁移变...

  • 2006年河北文安MW5.1地震震源机制

    作者:张小涛; 韩丽萍; 赵长红; 张双凤; 吴鹏 刊期:2017年第02期

    使用河北省测震台网7个宽频带地震台记录,采用CAP方法反演2006年7月4日文安MW5.1地震震源机制解,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讨论发震构造。结果显示,文安5.1级地震的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215°,倾角87°,滑动角-115°;节面Ⅱ走向118°,倾角25°,滑动角-8°,震源深度为15km,联合地质构造确定地震断层面为隐伏的NE向断裂带,为正断层兼走滑断层...

  • 地震速报中地震定位方法适用性分析

    作者:尹战军; 张建中; 郝美仙; 戴勇; 王鑫; 刘颖 刊期:2017年第02期

    选取2008—2014年内蒙古测震台网速报的内蒙古自治区内地震事件,对每一事件采用单纯型、LocSAT、HypoSAT、HYP2000定位方法进行重新定位,以定位结果中的定位残差大小为唯一判定指标,考察4种定位方法的适用性,对比发现,单纯型方法定位残差最小,可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地震速报的有效定位方法。

  • 2014年金寨震群震源深度测定

    作者:韩成成; 郁建芳; 杨波 刊期:2017年第02期

    以2014年金寨震群为研究对象,采用MSDP软件的单纯形定位、震源区流动台站直达波到时差、双差定位、PTD等方法测定震源深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TD法测定震源深度结果更为可靠,金寨震群震源深度在4—5km集中分布。

  • 2015年新疆皮山MS6.5地震序列震源深度测定

    作者:赵石柱; 陈向军; 张敏 刊期:2017年第02期

    采用震源深度测定的确定性方法(PTD)和HypoSAT方法,使用新疆地震台网记录的原始地震波形数据,计算2015年7月3日皮山MS6.5主震和余震序列震源深度。结果显示,对于主震,采用PTD方法得到震源深度为21km,采用HypoSAT方法得到震源深度为20km;对于地震序列,采用PTD方法得到的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15—35km,平均深度为23km,而采用HypoSAT方法...

  •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几次中等强度地震震源深度测定

    作者:张帆; 刘永梅; 郝美仙; 韩晓明; 李娟; 赵星; 候迪 刊期:2017年第02期

    震源深度对发震构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阿拉善地区近年来地震活动频繁,发生数次中强地震和大量中小地震。选取阿拉善地区8个中等强度地震,使用Pn、Pg联合测定深度方法(PTD)、sPn和Pn走时差方法和CAP方法测定震源深度,3种方法计算结果的一致,重新测定的震源深度范围为(18±7)km。

  • 河北地区地震波Q值与场地响应

    作者:蔡玲玲; 李冬圣; 王宁; 李雪英; 温超; 杨锐; 冯振玮 刊期:2017年第02期

    利用2009—2015年河北地震台网记录的156条地震波形数据,基于Atkinson方法,计算河北地区非弹性衰减系数随频率的幂函数,求得Q值。采用Moya方法,反演得到144个地震台站的场地响应。将地震台按台基类型分为5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类台基地震台场地响应随频率变化特征差异明显。

  • 唐山地区尾波Q值时空分布特征

    作者:陈婷; 董建辉; 王晓山 刊期:2017年第02期

    利用首都圈地震数字台网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Sato尾波单次散射模型,固定尾波窗长,计算唐山地区尾波Q值,时间和空间上分析Q值分布特征,结果显示,Q值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在较长孕震时间上呈现降低—升高—降低—发震的过程,且中强震易发生在Q值高低值交界区偏高值一侧,震群易发生在Q值相对较低...

  • 呼和浩特—包头盆地震源应力场状态分析

    作者:李娟; 韩晓明; 王晓山; 杨红樱; 张帆; 张晖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为了分析呼和浩特—包头盆地现今应力场状态,基于内蒙古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运用振幅比方法获取2000—2016年该盆地及周边ML≥2.7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计算其一致性参数,并反演区域应力场。结果表明,震源机制解特征主要表现为走滑特征,一致性参数空间分布处于低值状态,力轴方位基本与该区的应力场背景特征相符,即主压应力方位为北...

  • 上海及邻近地区Pb震相识别

    作者:孙冬军; 刘芳; 王鹏 刊期:2017年第02期

    收集2009年以来上海地区近震事件,并重新进行震相拾取。通过走时曲线、时频分析等识别震相的辅助手段,确认震相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地震的Pb波作为初至震相时,震中距约100km;初至震相是Pb波时,地震波形类似于正弦波且周期较大。

  • 基于线性回归分析的主余震相关关系

    作者:赵银刚; 刘庆杰; 王晨; 庞晶源 刊期:2017年第02期

    预防强震后可能发生的余震对于保护灾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对余震进行一定误差水平的快速判定,对主震与余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选取1970年1月1日—2009年9月30日全球范围5—10级地震进行预处理,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线性回归方法,对主震震级与最大余震震级关联关系、主震视应力与最大余震震级关联关系进行分析,并进行结果可视化。结果...

  • 人工爆破检验区域地震台网地震定位精度

    作者:黄文辉; 吕作勇; 康英; 叶春明 刊期:2017年第02期

    利用广东地震台网记录的2015年6月珠江口海陆联合地震构造探测项目人工爆破资料,采用MSDP地震分析软件提供的3种常用地震定位方法,对6次人工爆破事件进行分析,将定位结果与已知爆破位置进行对比,验证地震定位精度。结果表明,当地震定位数据满足台网分布方位均匀度ΔU≤0.35、次空隙角(Sgap)≤160°时,广东地区地震震中定位精度优于3km。

  • 吉林松原M≥5.0震群前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特征

    作者:刘长生; 赵谊; 张明东; 李继业; 马艳丽; 战玉明; 刘彦彬 刊期:2017年第02期

    以东北地区(40°—50°N,120°—130°E)为研究区域,利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地区地磁观测数据,进行谐波振幅比计算,对2013年10月31日至11月23日吉林松原接连发生的5个M≥5.0震群前该研究区地下电性结构进行分析,发现:①在该区域内显著地震发生前,望奎、通河、三岗、通化和铁岭地震台均出现下降—转折—恢复的异常变化特征,持续时间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