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杂志 部级期刊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杂志简介:《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327/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地质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地质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地震研究、地震总结与短临预报实践、地震和地质灾害、观察与评述、信息化专栏、地震工程技术、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学术交流(2020)、地震目录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国际刊号:1003-3246
国内刊号:11-2327/P
全年订价:¥ 15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地质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43
复合影响因子:0.4
总发文量:2167
总被引量:8476
H指数:28
引用半衰期:5.2297
立即指数:0.0221
期刊他引率:0.6364
平均引文率:5.8088
  • 鄂尔多斯北缘强震背景分析及未来地震趋势判断

    作者:韩晓明; 薛丁; 韩晓雷 刊期:2013年第05期

    基于鄂尔多斯块体的地质构造演变过程及历史强震活动规律,阐述南北地震带和龙门山断裂带强震时空分布规律对鄂尔多斯北缘的可能影响,对比分析鄂尔多斯其他3缘与北缘的地震活动.结果表明,青藏块体强震对鄂尔多斯北缘中强地震具有一定的触发作用;南北地震带中强以上地震的空间迁移特征表明,鄂尔多斯北缘将是未来中强以上地震的有利发震区域.2005年...

  • 汶川8.0级地震前发震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作者:魏娅玲; 蔡一川; 苏金蓉; 吴微微 刊期:2013年第05期

    设定两个不同研究区域,分别就汶川8.0级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至少在2008年5月11日之前的38年时间中,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出现M5.0以上地震空段,汶川巨大地震就发生在这一空段;②第一研究区域强震释放能量出现阶段性梯次减少现象;③至2008年初,估算出第一研究区域地应力积累量已达5.0136×1016J,相当于一次M7.9强震所能释放的...

  • 利用远震接收函数反演重庆地震台下方的速度结构

    作者:郭欣; 王小龙; 勾宪斌; 余国政 刊期:2013年第05期

    选取重庆地震台2010年至2012年记录的60个远震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采用频率域反褶积法获得台站的接收函数,采用H-Kappa叠加方法反演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作为台站下方波速反演的约束条件,以减少反演的非唯一性.计算结果显示,重庆地震台下方地壳厚度为42 km,与中国大陆中西部地区Moho面深度在38-45 km保持一致.该研究对增强该区的深部地质...

  • 用面波方法研究中国大陆中东部及海域壳幔速度结构

    作者:顾勤平; 康清清; 朱介寿; 李大虎 刊期:2013年第05期

    利用时频分析方法(FTAN)测量基阶Rayleigh面波群速度频散资料,在纯路径频散反演时,将方位各向异性计算在内,反演获得中国大陆中东部及海域地区(20°-45°N,110°-130°E)8-200 s共28个周期的Rayleigh面波群速度空间分布图像.研究表明,研究区域Rayleigh面波群速度分布与已有地质构造特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 南北地震带及邻近区域强震时空分布特征

    作者:李成帅; 杨建思; 郑钰; 田宝峰; 姜旭东; 徐志强 刊期:2013年第05期

    搜集整理南北地震带区域自史料记载(公元前193年)到2012年9月的强震(Ms≥6.0)资料,初步分析南北地震带及附近区域的地震发震构造活动性和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震一般发生在断层带上,具有空间分布的集群性特征和时间群集性质.研究发现,地震带南段发生6.0≤Ms≤7.9地震次数明显高于北段和中段,而发生Ms≥8.0地震的可能性较低,中段与南段较...

  • 山东及附近区域地震断层错动性质与地壳应力场特征

    作者:山长仑; 李霞; 范培乐; 赵淑华; 石玉燕 刊期:2013年第05期

    利用P、SH、SV波的初动及振幅比获得2001年4月至2012年8月山东及附近区域132次地震震源机制解,对该区域地震断层的错动性质及地壳应力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及附近区域地震断层错动的基本方向为北东向和北西向,错动方式以走向滑动为主,部分为斜向滑动.分区研究表明:聊考断裂带附近区域所受挤压作用相对较强,逆断型地震破裂较多;胶东半岛...

  •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地震前兆综合预测研究

    作者:杨柳 刊期:2013年第05期

    以实际震例的异常数据为样本,利用粗糙集理论的离散、约简和推理功能,对地震前兆异常属性进行约简,进而对地震震级进行推理分类.初步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找到异常数据与震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一种可行的地震前兆综合预测方法.

  • 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部地震S波走时异常初探

    作者:王九洋; 吴小平; 焦明若; 李广平 刊期:2013年第05期

    大连地震台在实测中,经常观测到来自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部一带的地震S波较理论到时提前约数秒到达.2002年至2011年,记录到该地区145例具有此种显著异常的震例.该现象与台基无关,全国地区均可观测到.震例分析发现,可观测到该现象与未观测到明显异常的台站在全球范围内大致呈四象限分布,造成该异常现象的原因可能与震源过程有关.

  • 地球自转对强震震中附近中小地震的影响

    作者:王恒信; 郭祥云; 李艳娥; 陈学忠; 侯海东 刊期:2013年第05期

    论述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地震和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地震前震中附近中小地震和地球自转季节性变化的关系,介绍1970年以来中国大陆其他14例M≥7.0地震震例.研究发现,在强震前几年时间内,震中附近地区的中小地震有偏向发生于地球自转速率季节性变化加速或者减速某一阶段的现象.该结果对深入认识地震与地球自转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启...

  • 高阶统计量及AIC方法在区域地震事件和直达P波初动识别中的应用

    作者:赵大鹏; 刘希强; 刘尧兴; 王志铄; 赵晖; 张亚琳 刊期:2013年第05期

    利用高阶统计量(偏斜度和峰度)与赤池信息量准则(简称AIC)相结合,进行区域地震事件实时检测和P波初至精细识别的新方法研究,通过处理山东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资料,结果表明:应用高阶统计量(偏斜度和峰度,尤其是峰度)能够有效识别地震事件,降低地震事件的错误报警率和漏报率;与人工识别震相到时结果相比,根据Ske-AIC、Kur-AIC震相自动识...

  • 帕米尔高原东缘中深源地震特征探讨

    作者:赵建中; 杨成荣 刊期:2013年第05期

    对帕米尔东缘区域中深源地震与浅源地震进行波形对比,并使用交切法和Hyposat地震定位方法进行地震定位对比,从不同角度探讨该区域中深源地震特征.

  • 海南及邻近区域地震活动性聚类分析

    作者:周雯; 焦晨; 苏荣托雅 刊期:2013年第05期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聚类分析,综合考虑地震区域、震级、深度等因素,对海南及邻近地区地震数据进行聚类,通过聚类结果,分析各类特征,可发现该区域呈现较为规律的地震分布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为探讨该区域地震趋势、中长期地震预测等提供应用前景.

  • 基于HHT变换的汾渭地震带中强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作者:邢西淳; 毛娟; 王平; 邵辉成 刊期:2013年第05期

    利用HHT方法,对汾渭地震带1965-2011年度最大地震时间序列进行逐级分解,得到4个本征模态函数(IMF)项和一个趋势项.分析各IMF分量不同周期成分,结果显示,汾渭地震带地震活动存在比较稳定的周期,具有一定的时变性.1965年以来,在IMF1-IMF4的时间尺度上汾渭地震带Ms≥4.0地震有5个活跃期,M≥4.0地震存在3年和7年左右的活动周期,还存在16年、23年、...

  • 红山地震台震相到时准确测定

    作者:李细顺; 王利兵; 王静; 胡秀娟; 罗娜; 畅国平; 陈晓燕 刊期:2013年第05期

    利用工具软件对选取的红山地震台波形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波形包含的频率成分特征上可以区分地脉动、干扰、地震;利用Fourier变换、滤波、复时谱分析、高斯小波分析、莫莱小波分析、DB小波分析等手段,综合分析处理可准确标注地震震相.

  • 山西地区中强地震数字记录特征分析

    作者:靳玉贞; 林木金; 孟彩菊; 赵春华; 吴昊昱; 杨世英 刊期:2013年第05期

    对山西地区4次Ms≥4.0地震震中距20-80 km的近台PG、SG波列进行频谱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震相的频谱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优势频段不一.并对山西大同Ms4.6、阳曲Ms4.6地震波列进行小波多分辨分解,结果显示,PG、SG波均表现为多组波列,且差异较大,可能与两次地震的破裂机制、所处构造部位不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