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杂志 部级期刊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杂志简介:《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327/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地质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地质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地震研究、地震总结与短临预报实践、地震和地质灾害、观察与评述、信息化专栏、地震工程技术、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学术交流(2020)、地震目录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国际刊号:1003-3246
国内刊号:11-2327/P
全年订价:¥ 15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地质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43
复合影响因子:0.4
总发文量:2167
总被引量:8476
H指数:28
引用半衰期:5.2297
立即指数:0.0221
期刊他引率:0.6364
平均引文率:5.8088
  • 川西北地区介质衰减特征研究

    作者:乔慧珍; 张永久; 程万正; 刘杰 刊期:2006年第04期

    根据成都数字地震台网8个台站记录的21个地震的波形记录,利用遗传算法,采用三段几何衰减模型拟合,得到川西北地区介质的几何衰减函数,非弹性衰减因子Q值随频率的关系为:Q(f)=334.4×f0.581,并将该文结果与其他地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 双差定位方法在山东地区的应用

    作者:李永红; 潘元生; 张坤; 周翠英 刊期:2006年第04期

    运用双差定位法和波形互相关技术,对2003年6月5日发生的青岛震群和1974年以来的潍坊(36°~37°N,118°~120°E)地区发生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同时使用多种震相,对深度进行控制。并对GENETIC遗传算法、交切法和双差定位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传统的定位方法得到的结果可能更切合实际,在山东地区的应用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 时频分析方法及在地震波谱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张帆; 钟羽云; 朱新运; 熊丹; 周昕 刊期:2006年第04期

    地震波是一种非平稳信号,傅立叶分析已不适合。时频分析能对非平稳信号进行分析,并给出地震波信号能量的时间-频率分布。但是在时频分析时,存在交叉干扰项,会带来一些错误的信息。本文讨论了波恩-约旦(Born—Jordan)时频分布、乔伊-威廉斯(Choi-Williams)时频分布、赵-阿特拉斯-马克斯(Zhao—Atlas-Marks)时频分布3者之间抑制和消除交...

  • 1999年9月24日福州震群活动与地震构造的关系

    作者:陈文明; 杨贵; 陈祥熊 刊期:2006年第04期

    使用双差地震定位法,重新确定了1999年9月24日发生于福州盆地,最大震级为ML3.8的震群序列的148次地震的震源位置,并结合福州市活断层探测的最新成果,探讨了该震群活动与福州盆地深部构造的关系。结果表明,此次震群的震源破裂过程可能主要受北西向断裂的控制,整个震群位于北西向断裂、南北向断裂与北东向断裂相互交汇的地区。

  • 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及邻区调制小震与强震震中预测

    作者:杨芬; 金明培; 石绍先; 赵家本 刊期:2006年第04期

    通过处理1990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云南省地震遥测台网记录的速报地震目录,分析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以下简称实验场)及邻区6级以上强震半年前到3个月3.0~3.9级调制小震活动图像,利用3.0~3.9级调制小震活动图像,提供6级以上强震的潜在危险区。

  • 覆盖层厚度对反应谱峰值的影响

    作者:李媛媛; 徐扬; 吴东 刊期:2006年第04期

    在研究多个工程场地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和构造了若干典型场地剖面,利用目前工程上广泛应用的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计算了各剖面在不同基底地震动输入的反应谱值及地表加速度峰值,分析了覆盖层厚度对反应谱峰值及峰值周期、地表加速度峰值和放大倍数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 地震人员伤亡快速评估

    作者:杨天青; 姜立新; 杨桂岭 刊期:2006年第04期

    根据2000-2004年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典型成灾性地震,统计实际人员伤亡数据与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数据的关系。结果表明,评估结果与实际数据之间误差很大。针对这一情况,笔者从建筑物易损性矩阵的地区差异性以及人口数据动态变化的角度,对当前地震人员伤亡快速评估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修正后的评估结果更加接近于实际死亡人数。

  • 动物习性异常作为地震前兆研究的历史与未来

    作者:黄赞 刊期:2006年第04期

    地震前动物习性异常在很早就有历史文献记录记载。动物习性异常是海城地震预报中重要的宏观前兆之一。此后动物习性异常作为地震前兆的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因为地震并不是动物习性异常的唯一原因,这一研究后来基本上被放弃。在生命科学的研究达到分子水平并进入基因层次以后,动物习性异常作为地震前兆的研究又重新开始。现在的研究试...

  • 佳木斯地震台DSQ水管倾斜仪对日本及日本海域地震的前兆反映

    作者:郑照福; 周德坚 刊期:2006年第04期

    大地震在主破裂前往往行成地壳变形,高应力作用下进入峰值后的变形阶段,常有大量介质破裂及裂隙间的粘滑产生,反映到地倾斜记录仪上,表现为固体潮形变异常。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发现,远场前兆往往出现在对应力、应变变化反应灵敏的特殊构造部位。佳木斯地震台可能处于这种特殊的构造部位,其前兆异常对1000km以外的日本及日本海域的地震有明显...

  • 宝鸡地震台地电阻率与水位变化关系的分析

    作者:董星宏; 马世虎; 张国强; 陈全智 刊期:2006年第04期

    针对宝鸡地震台地电阻率在每年的6~8月份出现明显变化的现象,在环境、气象等因素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水平介质模型反演该台电性分层结构,计算了地下水位变化对其视电阻率的影响,认为主要是6~8月份,该台站测区浅表水位的明显下降变化直接或间接造成了地电阻率的变化。

  • 地磁台站建设中磁测异常现象分析

    作者:吴乔木 刊期:2006年第04期

    地磁台建设磁性跟踪测试工作很重要,通过对跟踪磁测中发现的一个异常现象的分析,计算了不同重量、距离的铁磁性物质对磁房建筑场地磁场的影响,讨论了排除施工现场磁性干扰的一些办法,并得出各种重量铁磁性物质与磁房建筑物的安全距离,还讨论了地磁台部分建筑材料的选择问题。

  • 北京遥测地震台网数字记录与模拟记录在波形对比和震级对比方面的研究

    作者:郑秀芬; 张宏志; 孙静华; 黄媛; 王琳 刊期:2006年第04期

    利用“九五”期间北京遥测地震台网部分地震台站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并行的条件,通过开展模拟记录、数字记录与仿真处理记录在波形对比和震级对比方面的研究工作,我们认为可以实现区域地震台网从模拟记录系统到数字记录系统在常规数据处理方面的平稳过渡,建议在近震的数字记录中采用DD-1仿真震级。

  • 数字及模拟地震观测中的台基噪声评价指标

    作者:崔庆谷; 王俊; 蔡绍平 刊期:2006年第04期

    研究了模拟、数字地震观测中评价台基噪声的不同指标;提出用噪声包络幅度作为背景噪声的统计特征量;得到了位移、速度、加速度噪声的包络幅度与峰值放大倍率之间的对应关系;阐明了用数字记录的包络振幅估算峰值放大倍率的方法。

  • 地震计远程监控功能接口的实现

    作者:朱小毅; 张妍; 娄文宇; 叶鹏; 庄丹宁 刊期:2006年第04期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地震计远程监控功能接口的实现方式,扩充了地震数据采集器的应用。

  • 洛阳地震台数字与模拟地震记录对比分析

    作者:胡凤英; 刘晓峰; 王世昌; 裴宗厂; 雷栋; 陈蕊; 许孝法 刊期:2006年第04期

    对洛阳地震台数字与模拟地震记录并行观测27个月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数字观测具有记录频带宽、获取的地震信息量更丰富、地震波到时的量取更准确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数字记录的初至波早于模拟记录,且持续时间较长,大部分的数字地震震级比模拟记录、标准震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