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ilm Art

杂志简介:《电影艺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28/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策划·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与中国电影、实验电影研究专题、影艺观察、电影批评、访谈录、理论研究、视与听、影史影人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家协会
国际刊号:0257-0181
国内刊号:11-1528/J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58
复合影响因子:0.82
总发文量:2071
总被引量:13329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10.2813
立即指数:0.0529
期刊他引率:0.983
平均引文率:7.4706
  • 虚拟影像:中国早期电影媒介考古

    作者:唐宏峰 刊期:2018年第03期

    本文集中对晚清上海的幻灯与电影放映进行考察,通过大量报刊资料,仔细分析放映情况与观众的感官接受。本文对现代虚拟影像的考察,体现出媒介考古学的独特性,它打破线性史观,将媒介历史空间化,将媒介文化的新与旧、过去与现代并置压缩在一起,将媒介发展理解为一种再媒介,在历史地层沉积的缝隙中打捞同属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可能性。

  • “新物质主义”视野下的电影媒介考古学

    作者:杨北辰 刊期:2018年第03期

    媒介考古学作为近年来电影理论中最具生产力的研究方法,不断提示着媒介物质性问题的重要意义.电影作为一种视听媒介,长期以来其物质问题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讨论与分析。随着媒介考古学的兴起以及诸多以客体为导向哲学的盛行,电影亦面临着重新审视自身物质性的契机。本文,我引入了大量新物质主义的概念与新物质主义转向后的媒体考古学的方法论,希冀...

  • 电影遇到新媒体艺术

    作者:朱青生 刊期:2018年第03期

    本文探讨新媒体艺术之"新"的四个方面:新媒体艺术改变了与对象关系,将感觉的综合变为整合,根植于以计算机技术和材料科学为主导的发展,依赖互联网条件;追究了新媒体艺术所构成的对动态影像/电影的"替代"和"终结"。事实上新媒体艺术还处于由动态影像/电影的代孕阶段,依赖电影发育生长和脱离代孕母体实现新媒体中人的价值。新媒体作为电影...

  • 天空与深海之眼:动物影像的媒介考古

    作者:王洪喆 刊期:2018年第03期

    把近年来兴起的动物影像当作一种具有更为长久"前史"的视觉技术与社会实践加以考察,本文尝试提供一种理解动物化视觉经验生成逻辑的历史视角。文章集中梳理了20世纪早期、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到新世纪不同时段动物影像技术的社会应用史,揭示了对非人物种的工具性使用,早就内在于动物影像的生产与消费过程中,从而说明对其技术伦理议题的理解必须...

  • 景观、方法与主体文化表达:人类学与虚构电影的多元关系

    作者:朱靖江 刊期:2018年第03期

    影视人类学主张通过动态影像方法从事人类学研究与表达,但该学科与虚构电影的创作体系之间却极少学术往来,因为虚构通常被视为对事实的歪曲与编造。本文论述了这一学科所呈现的三种面向:作为类型电影景观渊源的人类学想象、作为实验性人类学研究方法的民族志虚构电影,以及作为族群主体文化表达方式的原住民电影,它们构成了人类学与虚构电影的多...

  • 表征再造现实:四部藏地影片的人类学分析

    作者:郑少雄 刊期:2018年第03期

    本文以社会人类学的视角,比较分析了代表藏文化内部不同地理文化单元的四部影片:《喜马拉雅天梯》《冬虫夏草》《金珠玛米》《冈仁波齐》。通过批判性反思,本文指出,尽管外界"想象西藏"的倾向左右了藏地影片的呈现内容和叙事方式,且并置出现的这些影视作品表明藏地不同区域在政治、市场和社会三个维度之相互关系上呈现不同的特征,但是藏文化...

  • 开拓与缺失——2017年华语电影剧作评议

    作者:林黎胜; 詹浩然 刊期:2018年第03期

    2017年华语故事片在类型创作探索和题材开拓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类型叙事寻找着中国观众的情感焦点,中小成本故事片也以人文关怀、艺术技巧赢得了喝彩。2017年内地院线故事片依旧存在着技术缺陷,本文以多部内地上映的华语电影剧作为切入,探寻2017年主流华语电影的功过得失。

  • 盛大狂欢中的平淡光影——2017年中国电影摄影创作述评

    作者:梁明; 邹京耀 刊期:2018年第03期

    2017年是中国电影丰收的一年,无论在影片票房、生产数量还是全国银幕总数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突破。然而,在这些振奋人心的数字背后,中国电影的整体质量和影像品质仍然不容乐观,特别是摄影造型水准总体呈倒退趋势。在数字技术发展的潮流中,有相当一部分影片利用电影数字化的较低门槛粗制滥造,失去了电影摄影的艺术表现力和影像的电影本体魅...

  • 2017年中国电影美术之全视觉创作

    作者:霍廷霄; 黄非 刊期:2018年第03期

    2017年是中国电影美术创作趋于成熟的一年,视觉艺术创作风格呈现多元化趋势,成绩十分显著。无论哪一类型电影,都有一到两部在美术创作方面表现不错的电影,获得国际、国内,业内业外的好评。当然也有缺乏美感、视觉效果呈现不佳的电影。"大美术-全视觉创作"是2017中国电影美术的总体创作风格。本文根据电影题材类型的不同,叙述这一创作风格在各...

  • 2017年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创作分析

    作者:张辉 刊期:2018年第03期

    2017年度,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创作更多行走在故事工具的惯性境遇基础上,亦有试图体现出解读生命、体现人性中本能与天性之美学参悟的苗头在发芽,践行与重视表演艺术创作在电影艺术中对人精神世界善恶美学的表达核心,是中国电影艺术发展获得价值尊严与艺术品位的突破口。

  • 《三块广告牌》:善恶之辨与暴力的功能

    作者:邓双林; 郝建 刊期:2018年第03期

    马丁·麦克唐纳的创作具有一些贯穿特征,可以将他作为"作者"来研究。《三块广告牌》的剧作结构设计精美、机巧,人物形象丰满立体,人物关系彼此推动。本片与文学文本和社会性文本之间具有非常丰富的泛文本关系,对惩恶和暴力主题做出了深刻的、不同俗见的思考。

  • 《水形物语》:白人男性经验的回归

    作者:徐小 刊期:2018年第03期

    弗洛伊德认为,被超我压抑的元素不会消失,而是保存在潜意识中,以无意识的、变形的形式回归,这就是"被压抑者的回归"。《水形物语》试图在意识形态上摒弃"白人男性经验",反而导致了白人男性经验的回归。如果"政治正确"逾越了鲜活的生命体验,矫枉过正的意识形态自然会颠覆"政治正确"自身。因此评论界无需为政治与艺术的分裂而过度焦虑,诚...

  • 《头号玩家》的体验悖谬:成功的数据库电影或失败的“未来预言”

    作者:范倍 刊期:2018年第03期

    作为资深游戏玩家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头号玩家》中,以VR作为叙事切入点,通过创造新玩法,试图打破电影、动漫和游戏之间的无形次元壁,确实成就了一部颇为有趣并引发观众热烈讨论的"数据库电影",并为电影的"游戏性"提供了可供参照的样本。

  • 《塬上》:西部镜像与生态问题的中国式讲述

    作者:张阿利; 李磊 刊期:2018年第03期

    获得第39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后,《塬上》成为近四年来在国际A类电影节上表现最为突出的华语中小成本电影。导演用质朴、克制的视听语言呈现出普遍存在于中国农村地区的环保生态问题和城乡差距下的人性悖论,其艺术品格和思想深度恰逢其时地触及了当下中国甚至整个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存困境,是对中国西部电影历史与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创新...

  • 钟惦棐与中国电影学派

    作者:饶曙光; 李国聪 刊期:2018年第03期

    当前中国日趋丰富复杂的电影产业实践、电影市场现象,不仅需要开放包容的建设性电影话语、电影观念,而且需要引领理论潮流的学术成果和大师级人物。其中,集理论家、革命家、思想家、评论家等于一身的钟惦棐先生,连同他对本民族电影事业的挚爱和自信,以及他所孜孜以求的构建中国电影美学的理想,成为新时代构建中国电影学派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石和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