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ilm Art

杂志简介:《电影艺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28/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策划·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与中国电影、实验电影研究专题、影艺观察、电影批评、访谈录、理论研究、视与听、影史影人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家协会
国际刊号:0257-0181
国内刊号:11-1528/J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58
复合影响因子:0.82
总发文量:2071
总被引量:13329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10.2813
立即指数:0.0529
期刊他引率:0.983
平均引文率:7.4706
  • 中国当代电影的工业和美学:1978~2008

    作者:陈犀禾 万传法 刊期:2008年第05期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电影无论在工业体制上还是在美学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中国电影的经济和市场体制的变化是具有决定作用的,它决定了中国当代电影的美学和创作面貌的变化。以此为线索,纵观改革开放三。年来中国电影的发展,戥可以把这个时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1987年以前),第二个阶段是转型...

  • 《赤壁》的一次“变脸”

    作者:徐浩峰 刊期:2008年第05期

    港片的阴面 吴宇森虽在好莱坞历练多年,但他的这部《赤壁》却不是一部好莱坞作品,而是一次港片素质的大爆发。

  • 中国?武侠?动画?

    作者:张颐武 刊期:2008年第05期

    《功夫熊猫》在全球的影响其实给中国人造成了最为复杂难解的感觉。它在中国放映的反应是极为特殊的:一面是赵半狄的激愤的呼号,另一面却是普通观众趋之若鹜和孩子们的热切的追捧。前卫艺术家诉诸民族感隋的热切却没有得到公众的正面的反应。这在关于西方电影对于中国的表现的反应上几乎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我们会发现好莱坞对于中国文化的...

  • 《电影艺术》征订启事

    刊期:2008年第05期

  • 《文雀》飞翔——联想与引申

    作者:罗卡 刊期:2008年第05期

    释名“文雀”此词广东以外甚少流行,遍查辞书,只《辞海》有“文鸟”一词,指“嘴圆锥形,淡红色,背部色苍灰,翼小色黑,脚赤色的鸣禽……嗜食谷粒及虫类。”未提到“扒手”的借喻。看来此词出自岭南的民间俚语,但今日粤人亦甚少使用。

  • 一次体育意义的“破冰”生产

    作者:戴莹莹 刊期:2008年第05期

    电影《破冰》是根据培养出杨扬、王蒙等多名短道速滑世界冠军的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著名教练员孟庆余的事迹创作的。尽管它获得了长春电影节的4项大奖,但不得不面临的尴尬是区区的10个拷贝与北京的影院第—个周末仅排了4场的发行命运。我与其他12名观众一起在周末的影院里难得安静地看完了影片。作为一部劳模式的体育人物传记片,《破冰》却让我意...

  • 《深海寻人》:一次“伪大片”的类型探索

    作者:刘辉 刊期:2008年第05期

    《深海寻人》是一部新鲜的电影。相较之《投名状》等以往国产商业大片以大场面、大投入的动作类型赢得市场,《深海寻人》显然走的是一条更显智慧的路线:以近千万美金的中等投入,配置一线的明星和导演,以日本与那国岛的深海王国作为视觉重点和商业卖点,并糅合心理分析、鬼、环保、爱情等多种类型元素,将一部中等投入的影片房生生打造出了—...

  • “跨国华语电影”研究的新视野鲁晓鹏访谈录

    作者:李凤亮 刊期:2008年第05期

    海外“中国电影”研究中出现的命名争议,反映出海外学者在研究立场、指涉范围、学术取向及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分歧。“华语电影”概念的出现,旨在“用一个以语言为标准的定义来统一、取代旧的地理划分与政治歧视”。“跨国华语电影”(translational Chinese cinema)的提出,提供了一个从国族、语言,文化、产业等多重角度重新研究的新视角。由...

  • 华语电影文化、美学与工业的跨地域理论思考——“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作者:陈犀禾 聂伟 刊期:2008年第05期

    “华语电影”学术概念的提出。呼应了全球化语境下华语文化圈电影工业制作与理论研究的客观现实。“全球化、地域性与跨地域性: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和工业”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为此组织了十余场专题学术讨论。与会学者围绕工业,历史。区域电影、类型制作,明星与媒介研究等话题展开讨论.旨在推动华语电影研究范式更新,促进学科专业知识积累...

  • 维权响应中的“法治”误读

    作者:王昶 刊期:2008年第05期

    2007-2008美国编剧协会大罢工对美国娱乐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随后,中国影视编剧受美国同仁鼓舞也开始了一系列具有争议性“维权”活动。本文第一部分较完整地梳理了美国编剧协会罢工过程。从法律专业层面进行了分析和评论;第二部分关注在跨文化误读语境中的中国编剧维权活动。指出了两国不同法律体系的“范式不可通约”。文章结论是:中国...

  • 华语大片的“文化斜视”——兼论华语电影制作中的混杂文化

    作者:杨俊蕾 刊期:2008年第05期

    当下华语大片古装动作类型居多,呈现或“西化”或“东洋”的“文化斜视”症候,与本民族传统文化严重疏离。在电影产业国际化的客观趋势下,需要加强文化反思意识。强化华语大片制作中的民族主体形象。与此同时。对其中的混杂文化形态也应保持清醒的理论判断。

  • 从《集结号》看大片时代精神价值的集体语失

    作者:刘誉 祝慧洁 刊期:2008年第05期

    从广义角度讲,符合社会大众道德及审美标准的电影都称为主流电影。为保证最大化的文化和商业利益,大投资、高成本的商业电影必定属于主流电影的范畴。没有任何一个投资者和创作者在面对市场压力时会用大投资的商业电影去颠覆社会的主流文化审美体系。

  • 性问题、性角色、性场正华语电影的新景观

    作者:颜纯钧 刊期:2008年第05期

    21世纪以来,华语电影的整体景气上升已渐成大势,各方面条件的整合逐步趋于良性,—些新要素的生成更带来进—步激活的力量。这其中,电影对性的涉及格外引人注目,又频频招惹是非。它既诱发创作与审查之间的反复博弈,又为媒介事件的制造提供了不少机会。从20多年前《红樱桃》女主角—个背部裸裎的镜头,到如今电影中的性成批量被生产,如此琳...

  • 是艺术,是文化,更是历史——写在2008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再发现第四代”专题文章前面

    作者:谢飞 刊期:2008年第05期

    去年以来,我参加了一些国际电影节,发现不少欧洲电影节开始把目光对准中国电影“第四代”的老片子。

  • 再发现第四代

    作者:谢枫 谢飞(翻译) 张庆艳(翻译) 滕继萌(翻译) 徐莹(翻译) 刊期:2008年第05期

    1978年,中国电影像它国家的许多方面一样,在经过十年的恶梦后,重新复活了。毛主义的红卫兵曾将国家投入到了动乱之中。无产阶级(1966-1976)波及和破坏了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电影。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电影就被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因为它是—个具有最大宣传价值的媒体。在“”开始的时候,电影制作完全停止。直到70年代,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