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新作

电影新作杂志 北大期刊

New Films

杂志简介:《电影新作》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145/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期关注·“新主流”与“新国潮”电影研究、明星研究、电影史研究、海上影谭、海上影谭

主管单位: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上海电影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东方《东方电影》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5-6777
国内刊号:31-1145/J
全年订价:¥ 220.8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
复合影响因子:0.24
总发文量:1611
总被引量:2143
H指数:12
立即指数:0.027
期刊他引率:1
  • 主持人语

    作者:饶曙光 刊期:2018年第02期

    当前,构建"中国电影学派"的提出以及热烈讨论,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机构的心血来潮,而是时展和社会进步使然,是中国电影繁荣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使然,更是长期电影界长期学术积累和演变发展的过程。1996年,黄会林先生在《中国影视美学建设刍议》中便提出要推进影视艺术的中国学派;2013年前后,笔者在多个学术会议上倡导要发挥电影理论批评对创作...

  • 建构中国电影思潮体系:描述与阐释

    作者:饶曙光; 李国聪 刊期:2018年第02期

    迥异于流派、社团或代际群体之说,电影思潮作为电影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影对自己的历史性的一种体认和明证。电影思潮作为规模性的电影运动,是其所属时代的审美理想在电影创作上的自觉呈现。事实上,思潮的相关研究离不开对某一阶段思想倾向、理论形态的反复思量和打磨。而探讨各种思潮在历史纵深发展脉络中的地位、功能、作用、联系及区别,或...

  • 历史、语境、学理与文化姿态——关于“中国电影学派”的若干思考

    作者:陈旭光 刊期:2018年第02期

    本文在历史渊源与当下现实语境的背景下,从学理与文化建设的意义与姿态等角度展开对"中国电影学派"的思考,梳理了20世纪中国文化思潮中"中国学派"思想的含义与来龙去脉,考察了当下文化发展的语境特点,借鉴了其他学科对相近问题的思考,肯定了重提"中国电影学派"顺应"现代性"反思潮流,呼应21世纪中国国势的强大与当下"逆全球化"思潮等重...

  • 中国电影学派:从电影哲学开始——以劳拉·穆尔维的《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等为案例

    作者:陈林侠 刊期:2018年第02期

    中国电影学派,归根结底是学术理论,是中国学者研究电影的理论流派。因此,理论必然成为中国电影学派的核心;电影哲学,关于电影本质及基本问题的研究,也就成为中国电影学派的思想高点。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文化研究兴起、通俗文化受到学术关注的背景下,电影在世界范围内进入大学教制,开始了学科化、学院化,这必然催生电影哲学的出现。目前,电影研...

  • 南洋对早期中国电影制片发展的介入与影响(1923-1949)

    作者:徐文明 刊期:2018年第02期

    从1923年中国电影大规模进入南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南洋积极参与中国电影制片发展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至1949年的中国通俗电影创作,影响了中国电影制片题材选择、类型发展、资金运作和演员阵容选择等诸多层面。南洋与中国电影制片发展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海外华侨对中国电影发展的积极参与和贡献,有助我们更...

  • 经验共享、道德训诫与“真实”追求:20世纪20年代阎瑞生故事的媒介呈现

    作者:李九如 刊期:2018年第02期

    本文从《一步之遥》中关于电影媒介的真实观出发,引出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围绕阎瑞生案件所展开的从印刷媒体、舞台到电影的媒介呈现,并将这种追求"真实"的呈现放置在都市现代性的视野之下予以观察,指出当时对"真实"的追求是服务于一个道德化的公共领域中的经验交流。

  • 眷念与反哺:黄宗霑与早期中国电影

    作者:王玉良 刊期:2018年第02期

    黄宗霑(1899-1976),20世纪上半叶好莱坞重要的华裔电影摄影师,也是黑色电影"低调摄影"(Low-key)技法和动态摄影的首创者。沉稳厚重的摄影风格奠定了他好莱坞大师的地位,并使他被誉为"带摄影机的诗人"。他曾两次回访祖国,无论是为了《骆驼祥子》的拍摄重归故土,还是在中国电影变革时期的传经送道,都为早期中国电影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助推...

  • “地方官营”制片机构缘起:国策、省政与西北影业公司

    作者:张丹 刊期:2018年第02期

    1935年,西北影业公司经阎锡山之手创立于太原,历经太原绥靖公署直辖到第二战区文化抗敌协会接办的历史沿革。作为民国时期"地方官营"制片机构的经典性标本,本文拟将之置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走向国家经营的背景之下,以及从中央到地方的现代化举措中予以探究。

  • 顾长卫电影诗性叙事的坚守与变奏

    作者:林进桃 刊期:2018年第02期

    从处女作《孔雀》到新作《遇见你真好》,十余年的时间里,顾长卫电影在保持其诗性叙事品格的同时,也发生了游移与偏离。顾长卫电影诗性叙事的坚守与变奏包括影片逐梦群像的形塑与诗性气质的消减、诗性段落的渲染与诗意光芒的隐退、诗化意象的彰显与诗性内涵的弱化。顾长卫电影的变化,与其创作主旨上从生活印记到炫酷想象,以及自我认同危机、自我...

  • 顾长卫的影像变奏:从新启蒙美学到关系美学

    作者:李飞 刊期:2018年第02期

    顾长卫在中国导演谱系中算是比较独特的导演,难以用准确代际去划分。他以青春/青年为电影关注点,在十多年导演实践中完成了影像风格的变奏,实现了从新启蒙美学向关系美学的转变。

  • 亮剑与突击:“新主流大片”对国家形象的建构

    作者:张新英 刊期:2018年第02期

    近年来,《湄公河行动》《建军大业》《战狼2》《红海行动》等"新主流大片"强势崛起,并通过对影片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的艺术处理,建构起一个和平强盛、刚柔并济、敢于"亮剑"和"突击"的国家形象。影片在建构国家形象方面的诸多变化,成为中国崛起的时代隐喻,折射出中国由一个"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蜕变的事实,并成功地获得了观众的认同...

  • 新主流大片中的国家形象分析

    作者:赵彬 刊期:2018年第02期

    当前以《湄公河行动》《战狼1、2》《空天猎》《红海行动》为代表的新主流大片在题材和叙事上有着较大的共性,它们立足当下,以广阔的国际视野、成熟的类型叙事、激烈的动作场面、强烈而直白的情感表述彰显出一个强大的、自信的、充满人道主义的大国形象,因而迥异于之前再述革命历史的主流电影,它们迎合着新的时代环境背景下国家和观众对于建构一...

  • 迷局的突围——2017年度香港电影的类型策略

    作者:康宁 刊期:2018年第02期

    CEPA之后的香港电影,像极了一个巨大迷局,在本土坚守与北上融合之间焦灼博弈着。2017年的香港电影,似乎为这个迷局找到了一个突围的出口,本土电影依靠传统类型的坚守及新类型的突破坚守"地气","北上"电影人借由类型元素"移植共生"拍摄"港式主旋律"影片实现两地文化共生。对于香港电影而言,2017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 贾樟柯电影中的纪实风格及其非现实元素——以《三峡好人》《山河故人》为例

    作者:徐春萍 刊期:2018年第02期

    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一直以来秉持着现实主义的纪实风格,即从长镜头的影像表达,到全面反映普通人的生活事;从大量启用非职业演员,到完全贴近小镇贫民、弱势群体。贾樟柯不仅践行着法国"新浪潮"电影纪实风格,更在此基础上创新了现实表达。除深刻的社会主题与无比真实的日常生活的表象外,导演更将诸多非现实意象散落于影片各处,当非现实元...

  • 从《遇见你真好》看网生代校园青春片的“后喻文化”

    作者:刘强 刊期:2018年第02期

    《遇见你真好》是第五代导演顾长卫对网生代青春片的一次勇敢尝试,一方面他极力避免与过往校园青春片的缺陷重合;另一方面,也积极地与网络年轻文艺创作者合作,吸收各式青年亚文化元素,尽量使影片丰满"接地气"。只是编剧与主题过于谨慎、保守,及顾长卫与"新生代"年轻人的文化代差依然使《遇见你真好》成了一部瑕瑜互见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