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新作

电影新作杂志 北大期刊

New Films

杂志简介:《电影新作》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145/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期关注·“新主流”与“新国潮”电影研究、明星研究、电影史研究、海上影谭、海上影谭

主管单位: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上海电影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东方《东方电影》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5-6777
国内刊号:31-1145/J
全年订价:¥ 220.8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
复合影响因子:0.24
总发文量:1611
总被引量:2143
H指数:12
立即指数:0.027
期刊他引率:1
  • 现实关爱、青春记忆和历史玄想:中国电影的美学呼唤

    作者:王志敏 刊期:2017年第06期

    在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上,2017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电影出现了一批题材各异、不同凡响的电影作品,如表现现实关爱精神的《战狼2》,表现青春记忆的文艺片《芳华》,表现历史玄想的《妖猫传》等等。与此同时,中国电影的评论和研究方面也有明显的跟进表现。总之,中国电影的创作界和研究界,都表现出了对于美学的迫切需求,这种需求表明,在...

  • 近十年我国影像身体研究的主要脉络

    作者:付筱茵; 王小萌 刊期:2017年第06期

    身体理论作为一种理论范式,包含身体叙事、身体消费、身体写作、身体美学、身体政治、身体社会学等研究领域。在日益视觉化、技术化的后现代消费语境中,"身体"在电影中的地位越来越被强化和凸显,国内对影像身体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本文对国内近十年电影身体研究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出了以下三个维度:一、身体美学研究。二、身体社会学...

  • 无法模仿的绘画:戈达尔《受难记》中的艺术史观

    作者:韩晓强 刊期:2017年第06期

    让·吕克·戈达尔拍摄于1982年的《受难记》可以视作他职业生涯中对电影艺术的一次反思。本文尝试以该片为案例,在后巴赞时代的理论视野中重新讨论电影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依靠对电影极限的探索,戈达尔的电影凸显了当代艺术中的一个典型的现象:即在相互模仿、彼此化约的同时触及彼此的不可化约性,它们最终指向的是现代美术馆这一集约化的空间。通...

  • 西安地区早期电影院的空间分布及原因探析

    作者:原文泰; 孙晓京 刊期:2017年第06期

    民国时期,西安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缓慢转型。电影院作为一种都市生活的代表,在20世纪30年代也开始出现在西安的生活圈。但西安电影院的建设与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反而较多地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呈现出较为复杂的面貌。因此,以西安早期电影院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发展脉络及特点,与历史史料进行相互参考,对西安的城市地图与文化生活加以读解,就凸...

  • 十七年电影中的山西农民形象建构——以《花好月圆》为例

    作者:杨亮; 李富忠 刊期:2017年第06期

    "十七年"时期出现了一批以山西农村建设为背景、以山西农民形象为主角的山西乡土电影,像《花好月圆》《汾水长流》等。这些电影的出现有其特殊的历史因素,并在创作过程中逐步地进入到脸谱化与模式化的范程,形成了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谱系,如农村基层干部、农民积极分子、党内落后分子、小农主义者或走资派等。

  • 从电影《妖猫传》看奇幻电影的在地性与中国传统文化原型的呈现

    作者:程波 刊期:2017年第06期

    奇幻电影作为外来电影类型,其"在地性"虽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奇幻元素参与到中国故事中呈现出的样态、传达的观念往往都是东方式的。如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中国式风格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奇幻电影既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愿景,也是一个现实的探索方向。《妖猫传》作为中国当代电影类型化过程中奇幻电影最为晚近的代表者,其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 陈凯歌的创作追求与《妖猫传》的美学高度

    作者:赵建中 刊期:2017年第06期

    电影《妖猫传》自上映后引起了诸多讨论,其根源就在于导演陈凯歌的人文书写与奇幻类型电影的视觉化、娱乐化呈现。无论是在人文情怀深化思想底蕴、浪漫主义表达方面,还是在工匠精神的追求上,该片呈现出强烈的创新与人文诉求,对于今后类似题材的国产电影创作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 世界电影制作中心建设的八个设想

    作者:刘汉文; 陈萌 刊期:2017年第06期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离"世界电影制作中心"的目标越来越近。但与此同时,面对新时代的要求和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电影业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精品力作还不够多,电影企业还不够强,国际影响还不够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证电影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成为"世界电影制作中心"的目标,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制定电影行业发展...

  • 2017年度中国电影后期制作产业发展分析

    作者:康婕 刊期:2017年第06期

    2017年,中国电影后期制作产业稳步发展,基于PC的计算技术正逐渐占据影视后期制作领域主流,摄制手段多元,制作门槛降低。随着科技进步与制作规模升级,"电影大制作"趋势明显。虚拟拍摄、后期前置等新技术与新观念正在改变中国电影的制作方式。在整合制作功能,优化制作流程,实现电影业整体提质升级的过程中,中国电影后期制作产业仍有很多问题亟待...

  • 国产IP电影的观念转型与价值深耕

    作者:李国聪 刊期:2017年第06期

    近两年,国产IP电影热潮过后尽显市场颓势,各路资本拥趸下的"概念炒作"加剧了IP电影泡沫危机,内容和品质成为IP电影升级的瓶颈和短板。面对市场压力和消费诉求,探求提升质量的方法论成为IP电影走向主流的关键路径。若要真正意义上实现升级换代,不仅需要秉承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积极更新电影观念,以产业的工业化逻辑可持续推进IP电影系列化、平...

  • 新常态下电影产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作者:崔健东; 崔玉峰 刊期:2017年第06期

    电影产业作为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层,其发展建设对国家文化产业中的其他细化的相关产业亦有重要的相辅相成的促进和提升作用,如在动漫游戏产业方面、在书籍出版方面,乃至在主题旅游等方面,都形成了相辅相成、相互融合、互促互进,颇为显著的影响。

  • 《脸庞,村庄》:阿涅斯·瓦尔达式“在场”的建构与表达

    作者:牛光夏; 刘倩杰 刊期:2017年第06期

    《脸庞,村庄》有着典型的阿涅斯·瓦尔达式风格,既延续了其纪录影片随性参与的纪录形态,又在典型的、参与式纪录片的叙事中进行"在场"的建构,并通过装置艺术实现对现实的介入和改造,完成女性视角下对普通个体的关注和尊重,以及链接过去与现在两个时空,彰显出其一以贯之的非凡创意与自由表达。

  • 阐释风格的红色中国形象建构——纪录片《新中国的上海》的考证及美学概述

    作者:余娟 刊期:2017年第06期

    摄于1973年的纪录片《新中国的上海》近日与沪上观众首次见面。影片以格里尔逊式的解说贯穿始末,是典型的阐释风格作品。在20世纪60年代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美学运动的共同影响下,影片亦出现了较为精彩的访问片段和同期声记录现场,由此,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城市风貌得以真实呈现。该片以平和的观点阐释和多角度的纪实拍摄构成了一份珍贵的红色中国...

  • 被消解的“诗意与远方”——影片《诗人出差了》中的现代中国与流浪叙事

    作者:李彬 刊期:2017年第06期

    《诗人出差了》《路边野餐》《长江图》这三部影片先后获奖,三部影片都不约而同地运用了诗歌作为传递影片内在精神的重要手段,将叙事与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相连接,并进行意象化结构,与当下中国的现实境遇与乡愁情结形成"互文"。《诗人出差了》与后两部影片创作者对于故乡的深情款款全然不同,导演雎安奇用间离感非常强烈的黑白影像,构建起家乡新...

  • 家庭想象与新生代话语——论当代青年导演的家庭情节剧电影创作

    作者:陆嘉宁 刊期:2017年第06期

    与好莱坞、日本等盛产家庭剧的产业基地不同,当下在中国主流商业电影的舞台上,家庭叙事已经被边缘化许久,在奇观汇集成的海市蜃楼之间,难觅普通市井人家、平凡生活的影子。此时青年导演屡屡描述家庭,多半浸透着个人自传的色彩,成为商业片千篇一律景观中的异色;同时,家庭空间与其中的人物经他们的镜头过滤,折射出的是个体成长的微观轨迹,也偶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