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新作

电影新作杂志 北大期刊

New Films

杂志简介:《电影新作》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145/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期关注·“新主流”与“新国潮”电影研究、明星研究、电影史研究、海上影谭、海上影谭

主管单位: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上海电影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东方《东方电影》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5-6777
国内刊号:31-1145/J
全年订价:¥ 220.8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
复合影响因子:0.24
总发文量:1611
总被引量:2143
H指数:12
立即指数:0.027
期刊他引率:1
  • 此生不虚——致桑楚老厂长

    作者:任仲伦 刊期:2016年第04期

    春暖花开,我们在这里举行徐桑楚同志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主题词是“老厂长,我们怀念您”。这不仅想表达我们发自内心的情感和追思,更想表达一种历史性的敬意。

  • 试论媒介融合时代出现的新物种——网络大电影

    作者:蒋为民 刊期:2016年第04期

    互联网时代以来,媒介消费者的需求和选择一直在变化,信息和文化的消费需求逐步由单一转化为多元,由接受转化为选择,传媒的大众传播时代逐步过渡为分众传播时代,消费者正从“受众”角色演变为“用户”角色。网络大电影和媒介融合理论之间的关联,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如下现象:产业界限的打破导致网络大电影创作倾向的特定化;投资主体的变化导...

  • 从电影艺术到媒介素养——人工智能对电影教育的功能性改变

    作者:杨文火 刊期:2016年第04期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的一切,电影教育也毫无例外地受到影响。本文集中探讨人工智能是如何对电影艺术进行功能性改变,并且影响电影教育的功能从单纯的艺术教育转换为一种媒介素养。

  • 战后重新崛起的上海国产片公司及其对外竞争策略(1945—1946)

    作者:蔡春芳 刊期:2016年第04期

    战后初期,尽管海运未通,好莱坞新片无法输入,但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而存沪的好莱坞旧片和从战时的陪都重庆运来救急的美国片长驱直入上海,几乎完全占领上海首轮影院。国产片业在兵临城下的关头冲破重重阻力,出品了《忠义之家》《天字第一号》等十多部影片。尽管在与海量的好莱坞排片量对比中显得微不足道,但正是这为数不多的十几部影片所争...

  • 电影“学科”学论纲

    作者:赵正阳 刊期:2016年第04期

    本文按照从一般到个别,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线索,层层递进,描述了一个理想中的电影学学科的基本框架,并且提出了一种从学科视界研究电影学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将是《电影“学科”学》的雏形。全文将电影学学科建设宏观问题条分缕析为“学科概念生成”“学科成立条件”“学科分化规律”“电影学跨学科现状”“学科区域形成”“学科矩阵生成”...

  • 当下草原题材影视剧的症候分析

    作者:郭培筠 刊期:2016年第04期

    与繁华喧嚣的国产影视剧相比较,草原民族(包括其他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的创作现状令人堪忧。要想突破草原题材影视剧创作的瓶颈状态,必须从作品内容方面进行深刻反思。就当下草原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内容来看,主要存在着将草原民族独异的民俗影像奇观等同于民族特性;以草原民族性格的“刻板化印象”取代了个体人物鲜活的生命与丰富的性格内核...

  • 文化产业语境下中国电影批评的产业价值转型思考

    作者:贾森; 陈丹 刊期:2016年第04期

    进入到文化产业时代,中国电影在产业市场和文化艺术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作为电影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电影批评,在进入产业时代后无论是批评的主体、分类和影响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促成电影批评的价值功能得到拓展和延伸。产业价值、反馈价值、商业伦理价值成为电影批评在文化产业时代的新要求。

  • 从“方寸之间”到“孤岛之上”——论电影中的“封闭空间”

    作者:孙建业 刊期:2016年第04期

    “封闭空间”是电影创作中经常运用的一种特殊的影像空间类型。其作为影片中标志性的视觉符号,往往超越电影所固有的叙事惯例,形成某种具有图像志式的“空间惯例”。电影中常见的“封闭空间”可归纳为四种较为典型的空间意象,分别为“密室”、“孤岛”、“迷宫”、“驿车”,每一种空间意象在影片中都具有独特的视觉呈现及类型特征。

  • 回溯青春与想象重构:青春片的叙事动力与文化逻辑

    作者:赵宜 刊期:2016年第04期

    近年来,大陆青春片的集中出现成为一种突出的银幕现象,而将“怀旧”作为叙事特征成为这一电影类型的票房保证,但也受到了来自主流话语的一致批评,认为消费化的青春文化替代了理想主义的青年文化。然而,大陆青春片中的怀旧叙事并非是单纯对特定时间的审美想象,而是以一种“折尺型”的回溯发展轨迹,试图从个体的回忆重构一代青年的成长历史...

  • 国产青春片的“青春消费”与叙事特点

    作者:曹荣荣 刊期:2016年第04期

    在当下中国电影市场中,青春片已成为一种现象,其有别于传统的青春题材电影,呈现出类型化制作的特征。国产青春片发展于当下消费需求主导的电影产业环境。青春片中的“青春消费”本质及其构成要素充分彰显了当下青春片的受众导向与消费主义取向,影片在形态上以“拟仿”的手法放大了影像的消费性与娱乐性,带有体验性效果与修复性功能。在叙事...

  • 近期国产电影的青年文化表达策略

    作者:杜梁 刊期:2016年第04期

    青年群体构成了国内电影市场的主流观众,如何在银幕上建构青年形象、表达青年文化是电影创作难以避免的重要命题。代际间的文化隔膜与社会的结构性问题是青年文化形成的重要动因,而青年文化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就是通过犯规来试探主流文化的底线何在。按照青年文化的叙事功能性,及其与支配性文化、父辈文化间的不同关系,可以在2015年国产电影...

  • 双重形塑:早期火车电影、铁路空间和镍币影院中的女性

    作者:王尔晴; 陈涛 刊期:2016年第04期

    火车电影,以及由火车电影串连起的铁路空间和镍币影院,不仅都属于现代公共空间的表现形式,且在女性形象塑造和女性与公共空间的关系上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女性主义地理学认为女性和公共空间的关系是多元的:一方面,女性在公共空间中的自由权利往往受限;另一方面,公共空间也帮助女性逃避男性支配和现代社会规范。分析思路,本文主要从19...

  • 第四代导演中女性导演的性别表达

    作者:任璇宇 刊期:2016年第04期

    中国第四代导演中女导演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影片质量上都位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和女性意识都在经历着重大的变革。本文将分两方面探讨中国第四代导演中女性导演是如何在影片中体现作为女导演的性别意识。第一是历史大环境中第四代女导演的女性意识。第二是在视听语言上,第四代女导演逐渐出现的性别表达。

  • “时间框架”下的起源叙事与历史呈现——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探析

    作者:张莹 刊期:2016年第04期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本质上是在“时间框架”下展开革命起源的叙述与革命历史的呈现,即在已知的历史结果之下,革命历史如何(被)言说?我们发现螺旋式上升的时间观、首尾呼应的起源叙事以及建立与革命精神对话的历史意识,是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三大“标志”。辩证地对待这三个“标志”,重新确立革命历史的当代价值,传递它在新时代环境...

  • 导演身份与台湾电影的城乡二元写作

    作者:黄钟军 刊期:2016年第04期

    城乡二元对立是台湾电影几十年来发展的一条明显的叙事脉络,其背后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将导演身份作为研究视角,选取李行、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四位不同世代的台湾导演来探讨台湾电影中关于城乡书写的面貌、立场、态度与导演个体身份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更加辩证地看待台湾电影创作中的价值立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