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

大气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杂志简介:《大气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768/O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环境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环境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论文、研究简报、专题评述、会议报道、书刊评介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学会
国际刊号:1006-9895
国内刊号:11-1768/O4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1976
所属类别:环境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69
复合影响因子:2.11
总发文量:1167
总被引量:45191
H指数:93
引用半衰期:6.5071
立即指数:0.2321
期刊他引率:0.8695
平均引文率:22.8036
  •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变性阶段强度变化的比较研究

    作者:应俊 陈光华 黄荣辉 曹杰 刊期:2013年第04期

    选取西北太平洋上两个生命史中发生变性的热带气旋Yagi和Francisco,前者变性后有一个24小时的再增强过程,而后者则继续减弱直至消亡.利用日本气象厅提供的热带气旋资料和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的FNL全球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两个TC在变性阶段的形势场,发现两者在高低层的环境场均具有明显的差异:Yagi在变性阶段其高空槽较强且在低层有一个...

  • 钟形地形动力抬升和重力波传播与地形云和降水形成关系研究

    作者:郭欣 郭学良 付丹红 牛生杰 刊期:2013年第04期

    地形云和降水过程在区域水循环、水资源、生态环境及气候变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数值模拟试验,以及通过引入表示大气层流速度、层结稳定度和地形特征的关系参数——湿Froude数(Fw),研究了北京2009年5月1日湿条件不稳定大气层结下,地形云和降水形成过程与地形动力抬升和地形重力波传播之间的关系及形成机理.研究表...

  • 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极端降水事件与天气尺度瞬变波活动的可能联系

    作者:陈海山 朱月佳 刘蕾 刊期:2013年第04期

    利用ERA40、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长江中下游地区85站逐日降水资料,从大气内部天气尺度瞬变波的角度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降水事件进行了成因分析.研究发现瞬变波活动与极端降水的发生关系密切;冬季在两支急流并存的欧亚大陆上空存在南北两支瞬变波活跃带.南支瞬变波在冬季极端降水频发、少发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总体而言,极端降水频发年,...

  • 一种新的El Ni(n)o海气耦合指数

    作者:陈圣劼 何金海 吴志伟 刊期:2013年第04期

    利用1980~2010年月平均Hadley中心海表温度、美国全球海洋资料同化系统(GODAS)海洋温度和NCEP/NCAR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通过对2个海洋要素(海表温度SST、上层热含量HC)和5个大气要素(海平面气压SLP、850 hPa风场、200hPa速度势和对外长波辐射OLR)的多变量经验正交函数展开(multivariate EOF,简称MV-EOF)探讨了热带太平洋的主要海气耦合...

  • 对流层低层偏东风对北京局地暴雨的作用

    作者:张文龙 崔晓鹏 王迎春 李青春 黄荣 刊期:2013年第04期

    本文利用风廓线仪、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及NCAR/NCEP 1°×1°分析资料等,对北京地区两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的对流层低层偏东风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重点分析了浅薄和深厚两次偏东风的形成机制、偏东风的垂直结构特征和温、湿特性,以及偏东风在北京局地暴雨中的作用等.主要结论如下:(1)浅薄偏东风活动在距地面高度500m以下,水平尺度约250km,时间尺...

  • CoLM模拟土壤温度和湿度最敏感参数的研究

    作者:李剑铎 段青云 戴永久 叶爱中 缪驰远 狄振华 甘衍军 刊期:2013年第04期

    合理的参数估计是提高陆面模式模拟能力的关键,而其过高的维数极大地增加了合理估计的难度.参数的敏感性分析,旨在针对目标变量找出最敏感的参数,从而实现在有限计算机资源条件下,对参数进行合理估计.本文以Common Land Model (CoLM)为研究对象,利用Morris方法定性地从40个参数中筛选出影响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敏感参数,并通过Sobol’方法从...

  • 阴阳网格上质量守恒计算性能分析

    作者:李江浩 彭新东 刊期:2013年第04期

    质量守恒数值计算是球面准均匀阴阳网格构造全球大气环流模式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阴阳网格应用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针对通量形式平流方程,在球面坐标上采用多种理想数值试验对阴阳网格上的三种守恒计算方案和边界插值非守恒计算方案进行了比较检验.发现,质量守恒方案不仅对全球数值积分重要,还影响数值计算精度,满足局地守恒条件的全球强迫...

  • 2011~2012年冬季欧亚大陆低温严寒事件与平流层北极涛动异常下传的影响

    作者:兰晓青 陈文 刊期:2013年第04期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1~2012年冬季发生在欧亚大陆的一次异常低温严寒事件的大气环流演变过程以及可能的成因.这次低温事件,主要出现在2012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持续大约3周左右,非常强的低温异常覆盖了几乎整个欧洲以及东亚的西伯利亚、蒙古国和我国东北、华北等地.这次低温事件的演变与对流层北极涛动(AO)由正位相转变为负位相...

  • FY-2C高时间分辨率扫描数据在强对流云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健 蒋建莹 刊期:2013年第04期

    利用我国首次获取的静止气象卫星平均10分钟观测间隔的高时间分辨率数据对2011年6月28日~29日发生的一次强对流云团特征进行分析.Hovmǒ11er分析图清晰地展示出在高时间分辨率观测条件下云团中心冷核的演变特征.高时间分辨率卫星资料与地面降水量进行联合分析,可推知对流云团中冷核的演变与地面小时降水量大值的落区间有很好的一致性;10分钟雨...

  • 东亚副热带急流的空间结构及其与中国冬季气温的关系

    作者:姚慧茹 李栋梁 刊期:2013年第04期

    本文利用1950~2012年NCEP/NCAR逐月再分析风场资料和中国542个台站逐日观测资料研究东亚副热带急流(EAJ)的空间结构及其与中国冬季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东亚副热带急流在空间呈不规则管状结构,冬季急流体积最大,垂直厚度范围自500hPa至100 hPa;夏季急流体积最小,仅存在于200 hPa附近.急流管在秋、冬、春季略呈西南-东北走向,在夏季呈西-东走...

  • 干、湿环境下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的环流背景和地面特征分析

    作者:郑淋淋 孙建华 刊期:2013年第04期

    对2007~2010年暖季(6~9月)发生在江淮和黄淮流域46个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和地面特征进行了统计研究.根据整层可降水量小于或大于等于50 mm将这些个例发生的环境分成干环境(10个个例)和湿环境(36个个例).干环境下发生强对流的天气形势可以分为槽后型和副高边缘型,湿环境下的天气形势可分为槽前型、副高边缘型和槽后型,湿环境下有明显...

  • 北京层状云人工增雨数值模拟试验和机理研究

    作者:何晖 高茜 李宏宇 刊期:2013年第04期

    在中尺度WRF模式的Morrison双参数方案中引入了AgI粒子与云相互作用的过程,在WRF模式中实现了催化功能.利用加入了催化方案的中尺度模式对2008年3月20~21日环北京地区一次层状云系降水过程进行模拟和催化试验.模拟自然降水与实测结果一致,分析微物理特征并在所得分析基础上进行催化试验.研究在不同催化剂量、高度和时刻进行试验对降水的影响.结...

  • 长江下游梅汛期中尺度涡旋特征分析

    作者:沈杭锋 翟国庆 尹金方 张文滨 查贲 刊期:2013年第04期

    利用2006~2009年日本再分析资料对长江下游地区梅汛期间(5~7月)边界层内中尺度涡旋进行普查,并分类统计分析了边界层内中尺度涡旋与暴雨、低空急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每年的5~7月该地区经常在对流层低层或(和)边界层内出现中尺度扰动涡旋,根据中尺度涡旋最初生成的高度不同,可划分为边界层中尺度涡旋、对流层低层中尺度涡旋和对流层低...

  • 青藏高原大地形对华南持续性暴雨影响的数值试验

    作者:何钰 李国平 刊期:2013年第04期

    利用新一代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3.2及NCEP/NCAR逐日4次1°×1°的FNL再分析资料,通过有、无青藏高原以及将高原高度降低到临界高度的数值试验,研究了青藏高原大地形对我国华南地区2010年5月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原大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显著,随着高原高度的升高,降水增多,高原以东地区的雨带也由北向南移动;高原地形的机械阻...

  • 延伸期天气过程预报的一种新方法——低频天气图

    作者:孙国武 李震坤 信飞 何金海 刊期:2013年第04期

    本文主要介绍低频天气图延伸期预报方法.低频天气图是一种不同于统计学预报方法、数值预报方法和天气学预报方法的延伸期天气过程预报的新方法,可以用于延伸期(10~30天)天气过程预报.低频天气图的技术要点是大气低频系统(低频气旋和低频反气旋)及其相应的低频气流.低频天气图的天气学意义是能反映造成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的生消、维持和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