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杂志 部级期刊

Journal of Electrical & Electronic Education

杂志简介:《电气电子教学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487/T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电子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电子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教学方法、电气工程、电子信息、实践教学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科电工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东南大学
国际刊号:1008-0686
国内刊号:32-1487/TN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电子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1.01
复合影响因子:0.69
总发文量:2993
总被引量:14031
H指数:37
引用半衰期:5.3176
立即指数:0.0706
期刊他引率:0.883
平均引文率:3.6617
  • 适应全球能源互联网需求的人才培养框架建议

    作者:张恒旭; 袁振华; 刘玉田 刊期:2017年第03期

    本文对我国电气学科人才培养现状进行总结,分析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对于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新需求,提出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体系、四个抓手”电气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并且以山东大学为具体案例,提出了以“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师资建设”为核心的改革措施。希望这些探索对于培养适应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电气学科人才具...

  • “电路原理”MOOC资源的多种应用形式实践

    作者:朱桂萍; 于歆杰 刊期:2017年第03期

    我校“电路原理”MOOC课程自2013年在edx和学堂在线同时上线以来,学习者规模和覆盖程度在全国同类课程中已有来自近16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3万名学生选修了该慕课;应用该慕课资源改善课堂教学质量的学校已接近20所。本文介绍了“电路原理”MOOC资源在我校教学中的三种形式:小规模的完全翻转课堂教学、小规模的以线上学习为主的混合式学习和基于...

  • “模拟电子学基础”课程讨论教学环节设计

    作者:易婷; 尹建君 刊期:2017年第03期

    本文在“模拟电子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线上讨论和线下分组讨论并拍摄视频的教学环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教学实践表明上述教学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的知识以及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 构建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作者:田晓华; 王新兵; 钱良; 刘涛 刊期:2017年第03期

    本文分析了我校目前已有的主要实践类课程对于本科生培养科研能力所起的不同作用,包括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PRP项目以及科研类暑期实习等。针对不同实践课程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使得它们相互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教学体系的构建。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三自主”教学模式

    作者:王中杰; 张志恒; 薛太林; 任淑萍 刊期:2017年第03期

    以往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具有创新潜能的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本文在深刻认识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主课程学习、自主项目研究、自主考核评价”的“三自主”教学模式,并在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该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应用型电气人才培养

    作者:肖根福; 旷虚波; 郑大腾; 杨元模 刊期:2017年第03期

    本文介绍我校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引导,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针对该专业定位模糊、软硬件条件差、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采取了明确专业特色、设立电气创新必修课、建立科技社团等措施,逐渐使电气工程专业找到了发展道路,取得r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 静磁场交界面条件应用教学研究

    作者:谢宝昌 刊期:2017年第03期

    交界面条件是“电磁场”教材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静磁场交界面条件应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具有非光滑边界同轴问题,深入探讨交界面上磁介质产生的磁化面电流分布,提出交界面条件只适用于交界面光滑的场合。非光滑交界面问题需要全面检验交界面条件,只有满足麦克斯韦方程组和边界条件时才能利用矢量场唯一性定理说明解是正确的。

  •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PMSM控制教学研究

    作者:周华伟; 刘国海; 张多; 毛彦欣 刊期:2017年第03期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培养学生具备运用综合知识解决本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本文以永磁同步电机(PMSM)控制为例,以电动汽车驱动为工程背景,从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一般性方法和规律出发,建立电机模型,设计控制策略,并且进行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该教学方法能丰富教学内容,达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标。

  • 电路分析及其思维推演的特征

    作者:余琼蓉 刊期:2017年第03期

    本文以单个二极管电路进行频谱变换分析为例,指出了电路分析的目的、方法和详细步骤,给出其思维推演过程。电路分析过程中思维的推演是在物理领域、数学领域和工程领域等多种思维领域中频繁切换且各领域中的思维又高度融合,形成了一种综合思维过程,掌握综合思维方法可以使复杂的电路分析变得简单有序,从而使电子线路课程中教与学的难度大幅...

  • 互相关分析中有偏估计与无偏估计的比较

    作者:舒张平; 徐科军 刊期:2017年第03期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Matlab仿真得出。周期信号需采用有偏估计,且要求延迟时间小于信号周期;非周期信号中,对于局部峰值点和周期变化较小的一类准周期信号,有偏估计要求延迟时间小于信号近似周期,无偏估计对延迟时间的大小没有要求,但抗干扰能力较差。对于冲击信号,有偏估计和无偏估计均能满足要求,且对延迟时间的大小没有限制。

  • 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证对比

    作者:宋彩霞; 陈龙猛; 曹美荣 刊期:2017年第03期

    为检验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对其与传统课堂进行了实证对比研究。采用数字电路作为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包括:课程内容涵盖率、学生成绩、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认识看法。研究发现,比起传统的授课方式,翻转课堂可以涵盖更多的知识面;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尤其是在一些设计性问题上;学生对翻转课堂模式接受很快,发现它是一种令人满意与有效的方式。

  • 镜像问题新的教学方法研究

    作者:谢宝昌 刊期:2017年第03期

    本文利用静态场基本特性提出镜像问题新的教学方法:空间场量利用场源积分获得,未知场源根据交界面衔接条件确定,避免了镜像场源位置的假设和矢量场唯一性定理的验证,教学过程突出了场量的物理特性,更加直观,便于学生理解。

  • 放大电路中反馈类型的教学方法探讨

    作者:任英玉 刊期:2017年第03期

    反馈是电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反馈的内容丰富,教学中涉及的知识点广泛。本文结合具体实例电路,对反馈放大电路中存在的却不常提及的反馈类型提出了分析处理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全面完整地理解反馈的概念行之有效。

  • 专业基础课的起承转合-以“微波技术"课程为例

    作者:全绍辉 刊期:2017年第03期

    完整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应包括起、承、转、合四要素。对“微波技术”课程而言,“起”是开篇或引论,指通过说明课程名称含义、发展历史及与其他课程关系,引出本课程将要学习的特色内容。“承”是继承和发展,指在先修课基础上,对课程主题进行分层次的阐述和讲解。“转”是转折或转换,指对后续课程和相关内容的学习展望和说明。“合”是结果或...

  • 正/负频率和频率响应概念的三维揭示

    作者:吴宪祥; 郭宝龙; 闫允一; 朱娟娟; 盂繁杰 刊期:2017年第03期

    频谱是“信号与系统”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其中,“负频率”的概念非常抽象和难以理解。本文借助Matlab工具对正、负频率分量的物理意义在三维空间进行揭示,并讨论频率响应函数的物理内涵,以此加深学生对频谱概念和频域分析的理解,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