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电气设计难点

电气设计难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14 16:35:10

电气设计难点

第1篇

【关键词】继电保护;自动化;功能

在变电站的运行中,出现的各种故障会严重影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因此需要配置继电保护装置,将可能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近几年随着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广泛使用,变电站中各种智能设备的数量逐渐增加,当前的微机型二次设备主要替代以往设备,导致很多设备独立运行,无法充分利用设备采集到的信息,本文主要分析电气综合化继电保护系统。

1.电气综合化继电保护系统概述

电力系统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一旦某一设备或者是电路出现故障,就会在短时间内波及到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因此需要才需要继电保护设备器切除故障设备,当前很多变电站发电机以及变压器等都非常繁杂,需要配置各种不同的继电保护装置,减少故障对电力系统造成的损害。

从电气综合化继电保护系统获取信息的途径分析,从调度中心获得地电网结构以及参数,通过EMS系统实时获得一次设备的与运行状态以及输送潮流,微机保护装置中得到保护装置故障,检测系统获取现场执行情况。电气综合化继电保护系统具有维护方面、选择性、可靠性以及灵敏性等的特点,微机保护硬件的设计能够实现各种复杂功能,只要软件程序和设计相同,就能试验设备的完好性。继电保护的选择性是指在故障发生时仅仅切断故障设备,非故障设备正常运行。当前依照我国相关要求,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度在1.1~2.0之间。速动性是指在系统出现短路后,继电保护能够在短时间内切断,减少故障的损坏程度,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2.功能分析

电气综合继电保护装置主要包括测量部分、执行部分以及逻辑部分等,电气综合化继电保护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提高可靠性、判断故障位置、和状态检修功能等。

电网继电保护计算值是非常复杂的,在传统的继电保护中需要预先整定,需要考虑到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采用电气综合继电保护系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EMS系统能够记录系统的运行状态,判断继电保护装置整定值的可靠平行,如果发现异常能够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若是需要调整,可以从服务器端下达命令实现调整,这个繁琐的过程均是通过计算分析功能就能实现,解决了可靠性和选择性矛盾的问题。在电气综合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中,为提高可靠性,采用了自适应和调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计算分析,事先安排定值的调整 ,提高继电保护的安全水平。

电气综合继电保护系统的应用能够实现故障的准确定位,当前故障定位的方法包括行波法和故障分析法,行波法主要是针对故障行波不确定问题采取的一种方法,想要进行故障定位,还需要分析相邻线运行方式等信息,很难以实现,仅仅依靠分析手段往往难以判断,而且得到的故障信息越多,判断更加困难,采用电气综合继电保护系统能够准确定位故障。调度端数据库保存了设备参数以及互感情况等信息,能够通过EMS系统共享获得故障运行状态,准确的判断故障所在。

电气综合化继电保护系统的应用能够分析以往的统计数据设计,导致继电保护装置误动作的原因主要是设计缺陷、二次回路问题以及质量问题,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具有自检功能,还具备了存储故障的能力,因此电气综合化继电保护系统能够实现继电保护的状态检修功能,延长定期检修周期,保证保护装置在良好的状态下工作。电气综合化继电保护系统的应用能够分析线路纵联保护退出引起的系统问题,随着我国变电站逐渐向着高电压、大机组发展,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要求故障能够快速切除,这个要求也要求线路纵联保护有很大投入,电气综合化继电保护系统的使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电气综合化继电保护系统的使用能够可靠地分析系统运行的继电保护装置,电气综合化继电保护系统通过与管理信息系统交换保护装置、服役时间等信息,实现可靠性分析继电保护装置,尤其是保护设备以及保护信号传输设备出现问题,能够快速可靠的分析,切断设备的运行,减少变电站运行对设备的依赖,防止出现类保护的拒动。

除了以上几种功能之外,电气综合化继电保护系统的使用能够减少人员造成的误动作,提高维护管理水平。

3.系统难点分析

电气综合继电保护系统的实现难点有很多,集中体现在了管理问题和安全性方面中。

单从电气综合化继电保护系统设计的技术角度分析,我国电网实现电气综合化继电保护系统条件已经比较成熟,无论是信息的网络传输技术、EMS系统共享数据的信息技术、保护信息的搜取,还是故障稳定分析计算等技术都能够解决。主要的技术难度实施集中在通信、变电站自动化、综合继电保护、方式等方面,由于涉及到了很多的运行设备和专业,因此必须做好管理工作,才能保证电气综合化继电保护系统的建立和应用。目前我国变电站电气综合化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中可以把客户机搜集信息也纳入其中,使系统更加完善,但是在管理界面的划分中,运行单位希望能够实现独立搜集信息功能,这就可能出现资源的分割以及浪费情况,对于以后系统的扩展也是极其的不利,因此在电气综合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中需要明确规定这类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投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电气综合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中,安全性问题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电气综合继电保护系统运行的好坏将会直接受到安全性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硬件的安全,要求调度端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方式,客户端在通过远方修改保护定值时,需要通过加密的数字签名提高可信度,这个设计要求不影响保护的正常功能,这些安全性问题方面的考虑还有很多。

除了以上几种难点之外,规约问题也是需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电气综合化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有效的把故障滤波器和所有的微机保护装置联系在一起,若是没有信息的录取以及传输规定,必然会造成电网设计的混乱,导致信息无法实现分享,因此国内还需要尽快完善继电保护信息组织规约,为电气综合化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提供帮助。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电气综合化继电保护系统。我国电力系统向着高电压、大机组发展,继电保护系统的重要性更加显著,电气综合继电保护系统的实现将会极大地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随着科技的不但发展,电气综合继电保护系统将会逐渐实现自动化,这些还需要更多的人努力去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慧芳,陈梦骁,许巍,等. 广域继电保护系统研究综述[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01:145-155.

第2篇

民用高层建筑相对于一般的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因为其在高度上的差异,导致其在具体的设计和施工中也必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电气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对于高层民用建筑来说,其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高,这种高度上的特殊性也就决定着在具体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困难也必然会在电气设计过程中得到相应的体现,即对于民用高层建筑的设计应该重点注意其高度的问题,确保其设计能够在这种高度下进行落实,避免因为设计的不当,导致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不能够准确落实的问题;(2)其次,在民用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涉及到的电气设备比较多,因为民用高层建筑涉及到的建筑规模比较大,所以其内部的电气设备必然也就比较多,并且随着当前电气设备的不断发展和更新,越来越多的电气设备出现在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这些电气设备的出现虽然说在较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但是也会给相应的电气设计带来较大的困扰,提高了民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难度,影响其设计的准确性和精度;(3)最后,从民用高层建筑使用人群的角度来看,随着当前人们对于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具体的电气设备应用上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必须要切实加强电气设备安装的有效性,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要求,因此,基于这一点来说,在今后的民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就应该重点提升其设计的准确性,保障其设计能够有效地为后续的施工安装阶段提供有效的支持,这种设计要求上的提高也是当前民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所体现出来的一个主要特点。

2民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要点

2.1注重民用高层建筑避雷系统的设计

从民用高层建筑的特点上来看,因为其高度比较突出,所以当面临较为明显的雷雨天气时,就会很容易出现一些雷电危险,针对这种因为雷电带来的危险来说,切实做好相应的避雷设计是比较关键的,对于当前民用高层建筑的避雷系统设计来说,其最为常用的一种途径就是合理的运用民用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来进行避雷防护,把其主体结构内部的钢筋作为一种关键的避雷设施,然后引入地下,进而达到相应的防雷目的,当然,在民用高层建筑的顶部安装相应的避雷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对于这种避雷系统的设计来说,还应该把该系统和相应的电力系统结合在一起,通过避雷系统和弱电机房以及相关电力控制系统的连接,来提升其避雷的有效性,充分的保障其整个电气系统的安全,尤其是要对于一些外漏的导体进行恰当的设计,避免其出现避雷风险。

2.2注重民用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设计

在民用高层建筑电气系统的设计中,消防系统是极为关键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这类人员比较密集的民用高层建筑来说,这种消防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毕竟关系到较大人群的安全,所以,更应该保障其消防系统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体来说,对于民用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设计应该重点关注以下三点内容:(1)首先准备充足的消防系统设备,并且还应该保障这些设备的质量,只有采用高质量的消防设备才能够保障其消防系统设计的可靠性;(2)另外,还应该重点针对消防系统的相关控制进行严格的设计,保障其控制的高效性和可行性,尤其是要重点加强反应的灵敏性,确保其整个民用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3)最后,还应该重点针对相应的报警系统进行严格的设计,保障其设计的有效性,确保其能够根据相应的状况做出最为准确的反应。

2.3注重民用高层建筑照明系统的设计

对于民用高层建筑来说,照明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在具体的电气设计中也应该作为一个要点内容进行把握,对于民用高层建筑照明系统的设计来说,其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应高保障其能够为后期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充足的支持,避免影响到后期生活使用,并且在具体的设计中,还应该特别注意其设计应该分为两个单独的方面进行设计,即针对正常使用的照明系统和应急照明系统必须要进行区分,保障其应急照明系统的供电可靠性,确保其在发生故障时安全照明也能够正常工作。

2.4注重民用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的设计

对于整个民用高层建筑电气系统的设计来说,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仍然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只有确保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合理性,才能够保障其整个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可以说,供配电系统是整个民用高层建筑电气系统的基础所在,对于这种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来说,除了要重点加强其相关配电室的安置以及相应变压器等关键设备的选择之外,还应该重点真恶对其整个供配电线路进行明确,保障其线路的清晰,确保其能够为整个的民用高层建筑提供有效可靠地电力支持。

2.5注重电气设计中节能效果的体现

针对当前我国民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来说,在相应的节能方面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贡献,这也是当前我国电气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电力供配电线路中减少电力能源的损耗,并且在具体的电力系统使用中提升其使用的效率都是节能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3结束语

第3篇

比如说配电设计,里面包括了所需要的负荷,选用什么型号的变压器,选择什么样的保护管。只有这样设计才能给对上下级的元件进行保护,保证出现最大和最小短路电流的时候能给分断开来,而且还能够保证启动和运行时候的电压达到规范的要求。这个软件还能够在动态设计的时候进行模糊操作,设计师在操作大概的目标位置的时候是可以自动转变成准确的绘图位置,这样就可以避免设计师需要时时刻刻看屏幕的状况。设计图形数据库是开放的,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来进行修改。EES当中还有相当准确的材料计算功能,使用的是动态的数据库,这样就可以保证图形和型号一致。TElec是天正工软件公司开发的一款电气软件,侧重的是建筑上面的电气设计。它本来就有绘图和计算功能,现在还增加了配电绘图和避雷计算功能。这款软件的技术特点是电气设计绘图和信息的统计查询集合在一起。

2计算机辅助在电气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和一般的CAD软件比较起来,电气CAD软件能够满足电气设计人员的需要,优势十分明显。正是因为这样,这款软件受到了专业人员的喜爱。

2.1计算机辅助电力系统的设计

在电力系统设计的过程当中,变电站的设计和线路的设计是比较难的,这主要是因为变电站和输送电路的设计容易受到实际情况的影响。输电线路会经过复杂的环境,塔杆的设计需要考虑牢固性等安全因素。电力设计不仅要客服一些实际的困难,还需要去遵守一些规范。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可以保证设计出来的图纸当中含有所需要的信息,还能够包含一些建设过程当中所需要的材料。在设计完成之后,只需要对图纸进行保存,工程上面所需要的信息也会被一并保存,这样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进行调用。电气CAD软件能够起到的作用有很多,主要有下面的几大类:材料统计、实时查询、实时帮助、电力通道实时查询,符合规范。

2.2计算机辅助建筑电气设计

和电力系统当中的电力设计不一样,计算机在辅助建筑进行电气设计的时候,更多的是需要和建筑相集合,所有建筑电气设计一般是在CAD制图软件和设计数据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这样就可以大大方便了设计人员随着调用所需要的参数,而且还能够对设计过程当中和建筑设计上面发生的冲突进行提升。建筑设计和电气设计结合在一起,就能够保证了电气设计不会脱离建筑的主体,不会出现一些线路偏移,能够保证设计的完美。在实际过程当中,电气设计人员只负责电气部分,而这个部分是需要在建筑主体完成之后才能够进行完善。

3计算机负责电力设计的优势和问题

一般的电气设计师在图纸上面进行的,但是因为工作量比较大,而且设计的周期也是比较长的,质量就的得不到保障了。电气CAD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这样的情况,使得设计的质量提升很大。专业的电气CAD软件是在常用的软件上面发展起来的,它的优势是设计方便简单,设计所需要的时间变短。软件里面附带的表格填写方便,而且还有自动统计功能。然而,计算机辅助电气设计虽然比较简单,但是也是存在不足地方的。比如说软件变得越来越庞大,不同软件的差别也变大,习惯了一种软件再去学习使用另外一种就变得有点困难了。除了这个,电气设计还需要协调合作,现在的技术还只限于平面和单人操作,在操作的过程当中还比较容易出现冲突,有时候会达不到设计人员的要求。

4结语

第4篇

【关键词】城市地铁;消防安全;火灾预防;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由于地铁在运行过程中,人员比较密集,空气流通又较慢,且由于地铁的运行范围具有空间限制性,所以一旦有安全问题如火灾产生时,便会由于地铁的空间局限性的特点,导致排烟慢困难,散热慢,且气温升高迅速,容易在短时间内产生高温高热的燃烧,这对于人员的疏散以及火灾的扑救,都带来了比较严重的障碍。为了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本文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与分析,旨在从根本上杜绝火灾,以及将损失减小到最少。

二.地铁火灾原因分析

分析地铁火灾原因有重大意义,找出地铁火灾原因将有助于指导地铁的科学施工和科学管理;有助于相关设计和施工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有的放矢地进行科学预防和早期报警,开展性能化设计和危险性评估等工作。地铁的火灾危险和火灾原因大部分是由电气故障和人为因素所致。如,因电气设备故障、工作人员违章操作、生产生活中用火、用电不慎引燃车站的可燃物;行车隧道施工维修中进行焊接切割作业、工作人员吸烟用火不慎以及列车运行时产生的电弧引燃隧道内的可燃物;隧道内安装的电缆和电气设备因潮湿、鼠害、老化、过载、维修使用不当发生故障;乘客违反安全乘车规定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客在车上吸烟用火;车上电气设备故障、镇流器污垢氧化导电性能降低以及接触不良;人为纵火等原因。一般火灾事故发生频率随隧道长度和交通量增加而增加。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地铁工程电力、电气设备和电缆较多,很容易由于电气故障引发火灾。统计表明,这类火灾比例占地铁火灾的大部分。

根据设在沈阳消防研究所的公安部消防局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中心的统计资料,电气火灾大部分是由电气线路的短路、过负荷、漏电、电气设备的违章使用等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电气火灾具有三个特征:一是有一定隐蔽性,由于通常漏电和短路都发生在电器设备及穿线管的内部,一般情况下电气起火的最初部位是看不到的,传统的感烟探测器也很难对电气火灾实现早期报警,只有当火灾已经形成并发展成大火后才能发现并报警,但此时火势已大,已错过扑救的最佳时机;二是燃烧快,电线着火时,火焰沿着电线燃烧得非常迅速,原因是处于短路或过流时的电线温度特别高;三是扑救难,电线或电器设备着火时一般看不到起火点,且不能用水扑救,所以电线着火时不易扑救。因此,开展地铁电力系统研究,有利于通过合理电气结构设计和电气布线预防电气火灾发生,通过采用新技术实现超早期探测电气火灾,有效降低地铁电气火灾发生的几率,减少火灾危险性。

三.地铁火灾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排烟困难,散热慢

地下建筑内失火,与地上建筑失火情况完全不同,地上建筑失火时,可以开启门窗,进行散热和排烟。地下建筑为厚的钢筋混凝土衬砌和岩土介质包围,出入口较少且空间有限,排烟困难,而人员出入口就是喷烟口,烟迅速聚集和在工事内的扩散,热烟运动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一致。通常烟的扩散速度比人群疏散速度快得多,致使人员无法逃脱烟气流危害。浓烟使空间可见度下降,造成人们心理恐慌,增加人员疏散的难度。地铁火灾人员的最初伤亡大部分是由于缺氧窒息,中毒昏倒死亡。浓烟特别是含有毒性粉尘的烟雾,增加了消防人员接近火场的难度。

2.高温高热全面燃烧

在地下建筑封闭空间内,一旦发生火灾,大量可燃物燃烧,室内温度升高较快,伴随室内瞬时全面燃烧,巨大能量释放,温度随时间迅速上升。温度升高快,对人体危害大。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热量不易散失,室内温度可达800e以上,火焰的本身或火焰产生的高温,能把人烧死烧伤。我国地下建筑先后发生过几十次火灾,都出现高温现象。

3.安全疏散困难

地铁建筑内可燃物质燃烧时产生的大量烟气和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其他有毒气体),不仅严重遮挡视线,使能见度大大降低,还会使人中毒窒息,危害极大。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室内正常照明电源切断,一片漆黑。如,地下工程内不装设事故照明和紧急疏散标志指示灯,地下建筑内无任何自然光源,加上浓烟滚滚,疏散距离长,路径复杂,人员根本无法逃离火场。

4.扑救困难

地下建筑的火灾比地面建筑火灾扑救要困难得多。国外一个消防专家把扑救地下工程火灾的

难度,看作与扑救超高层建筑最顶层的难度相当。地下工程火灾扑救困难在于探测火情困难,不易探测火点;接近火场困难,高温、浓烟、毒气使消防人员无法接近火场;通讯指挥困难,地下火场灾情只能靠人传递息,速度慢、差错多;缺少地下工程报警消防专门器材。

5.人员密集,易造成群死群伤

地铁是特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工具,单向高峰每小时载运30000~90000人次。一旦发生事故,人员恐慌发生拥挤,极易发生死伤。

6.经济损失巨大,社会影响严重

地铁承载城市交通的重任,投资巨大,发生重大火灾事故,不仅个人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受到损害,而且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甚至引发市民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后果严重。

四.地铁工程火灾的防护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建筑科技的长足进步, 新型建筑的大量出现使性能化防火设计成为一种新型的防火设计方法。因为传统的方式设计已经不能满足新型建筑的防火需要。但在地铁防火设计中,性能化防火设计采用的还很少。

地铁工程火灾的防护应严格执行地下工程防火规范, 贯彻“ 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 的方针, 进一步完善人防工程防火设计及施工规范, 尽快组织专家编写地下工程的消防设计规范和施工技术规范。我国地铁工程现有的消防设施系统主要有消火栓灭火系统, 化学灭火设施, 自动报警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防火防烟分区, 防排烟系统, 安全疏散和结构耐火的设计。而现在“ 消” 方面在隧道区间主要采用的仍是比较传统的自动报警+ 消火栓灭火系统, 只有在设有商业网点的车站站厅才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车站管理用房和设备用房内,因其设备的特殊性通常采用化学灭火设施。

1.消火栓灭火系统: 消火栓灭火系统目前仍是地铁消防设计中采用的主要灭火工具, 因其价格便宜, 安装方便而被普遍采用。消火栓用水量按全线同一时间发生一次火灾考虑, 消火栓的布置要保证任何位置失火, 都能同时有两股水柱到达。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具有很高的灭火、控火率, 且不污染环境, 应该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在地铁工程消防的设计中应用的很少, 只有在设有商业网点开发的车站才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原因是多方面的。不采用的原因经济上是因为费用太高, 在灭火效果上的原因是认为使用自动喷水会使烟气层高度降低, 扰乱烟气层的流动规律, 不利于排烟和疏散。但是, 自动喷水也有很多优点:

(一)可扑灭初期火灾, 消火栓灭火系统灭火要经历发现火灾、报警、然后消防员去救火。等到消防员赶到出事地点时可能火灾已经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错失了灭火的良机。而且地铁内着火外部很难发现具体的着火点, 又给扑救带来了困难。

(二)采用细水雾, 可降低烟气浓度, 且用水量少。

(三)可靠性更高。

(四)因地铁建设费用本来就很高,90 年代建成的广州的两条地铁线, 其综合平均造价为6-8亿元/ km, 此项所占费用比例很小,据统计: 日本的地铁建设中, 环境、防火防灾及安全对策加起来才占9 %, 而采用之可以大大提高地铁运行的安全性。故目前已有很多人在研究地铁工程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可行性。

3.防火分区和防排烟系统: 车站每一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使用面积不大于时, 采用水幕保护的防火卷帘。防烟分区面积最大为7 50 。发生火灾时,人员的伤亡绝大多数是被烟气熏倒、中毒、窒息所致。因此, 地铁工程中的防排烟系统就特别重要。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从对地铁火灾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地铁火灾具有的几个特征,如排烟困难,散热慢、安全疏散困难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解决地铁火灾发生的控制及解决措施,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应用,以及化学灭火设施和自动报警系统等,旨在从根本上杜绝地铁火灾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邓艳丽,谭志光《地铁火灾研究现状综述》安防科技. 2008(01)

[2] 邓艳丽,谭志光《地铁消防安全的研究》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8(03)

[3] 丁杰《地铁火灾特点及预防措施探讨》科技信息. 2011(01)

[4] 崔泽艳《城市地铁火灾的特点及防护措施》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 2007(06)

第5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特点;消防防火系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减少,城市人口不断增多,高层建筑迅猛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工作也越来越重要,不仅要在设计初消除火灾的隐患,还要在思想上提高预防火灾的意识,遏制及杜绝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不要让悲剧一次次重演。

1 当代高层建筑突出的火灾特点

1.l 火势蔓延较快:高层建筑的楼梯间、风道、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等竖向井道比较多,如果防火分隔区处理不好,发生火灾时就如一座座高耸的烟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主途径,尤其是一些高级宾馆、综合楼及图书馆、办公楼等高层建筑,一般其室内可燃物比较多,一旦起火燃烧猛烈,蔓延迅速。据专家测定,在火灾初期,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烟气的扩做速度为每秒0.3米。在火灾燃烧猛烈阶段,各管井的烟气扩散速度能够达到每秒3~4米,也就是说如果一座高100米的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在无阻挡情况下,半分钟左右烟气就能顺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其扩散速度极快,大概是水平方向的十倍以上。

1.2 疏散相对困难:高层建筑的特点:一、层数多,垂直距离长。其疏散到地面或者其它安全场所所需时间长;二、人员较为集中;三、发生火灾时,由于各竖井的空气流动较为畅通,火势与烟雾向上蔓延的速度很快。这就增加了疏散的难度,而且我国大多数有高层建筑的城市尚无登高消防车,即使有很多的高度也不能满足安全疏散与扑救工作的需要。普通电梯在火灾时因不防烟火或停电等原因无法使用,而我国多数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主要靠楼梯,但是楼梯间内一旦窜人烟气,就会严重影响疏散工作的进行。这些都属于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进行疏散工作的不利条件。

1.3 扑救工作难度很大:高层建筑高达数十米,有些甚至达数百米。一旦发生火灾,从室外进行扑救工作相当困难。一般主要立足于自救工作,即主要靠室内的消防设施。但由于当前我国经济技术等条件的限制,高层建筑内部消防设施还不是很完善,尤其是二类高层建筑中仍以消火栓系统扑救为主。所以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往往遇到较大困难。比如:热辐射强、火势蔓延速度、高层建筑的消防用水量不足等。而近年来,随着建筑技术发展,建筑物高度也在不断增加。这些超高层建筑,尤其是4O层以上建筑本身就具有较大火灾危险性,即使完全照相关规范规定进行防火设计,也会出现一些与建筑安全使用、有效救援相左的问题,需要我们在防火设计的概念上有所调整。

2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总平面设计难以满足消防车实际操作需要。很多高层建筑的工程四周设有环形消防车道,建筑施救面为分段设计,不具备连续性。建筑外墙很多采用玻璃幕墙,施救场地设在地下车库的顶板。消防车道虽然完全按照“高规”规定来设计,但从灭火救援与消防装备的实际考虑,这样的设计根本无法满足大型消防登高车的操作需要。根据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在超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设计进行时,必须结合当地消防部门的装备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只有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调查研究、合理设计,才能有效发挥消防装备的最大功效。

高层建筑避难层设置位置合理性问题。“高规”规定,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该设有避难层,自高层建筑的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者两个避难层之间距离不宜超过15层。此规定目的是,发生火灾时聚集在第一避难层的避难人员不能再经楼梯疏散,可通过消防登高车把人员疏散下来。当前,很多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总不管建筑的使用功能是什么,层高是多少,实际高度有多高,都把规范要求的15层作为两避难层的分水岭。我们认为,避难层的设置不仅要考虑人员安全疏散的时间,还要考虑消防登高车能够进行施救的有效高度,尤其是第一避难层,更要考虑当地的消防装备实际水平,设置在消防登高车可以进行施救的有效高度内。

高层建筑是否考虑利用电梯进行人员的快速疏散是一般高层建筑将楼梯作为人员疏散的首选。根据“高规”规定,高层建筑的电梯有两种运行方式,一是在火灾时客梯迫降至电梯首层,并停止使用。二是消防队员要通过消防电梯进入着火层,实施扑救与人员的救援工作。在今天,利用电梯进行辅助的疏散已成为一项研究内容,高层建筑中的大量疏散人群及烟气垂直蔓延迅速使得人员疏散问题格外凸出。特别是对残障人员的疏散工作。实际上之所以禁止利用电梯进行疏散,有两个原因,一是电梯本身的安全性,包括火灾时电梯电气的线路、部件的防火安全及电梯机械部件是否受热失效等;二是电梯运行环境的安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由于轿厢的“活塞效应”及井道的“烟囱效应”极易将楼宇的烟气吸入电梯井道,危及到电梯内乘客的生命安全。因此,如果不解决这两方面问题,再加上进行合理的逻辑控制方式,高层建筑利用电梯进行火灾的疏散是不可能的。

第一,根据建筑火灾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建议只有火灾发生初期阶段才能利用电梯疏散,因为这阶段火灾燃烧面积不大,对电梯运行影响较小,可以保证电梯疏散可靠性,因此,如何控制电梯的运行是关键。第二,电梯本身的安全性。如果普通客梯以消防电梯的标准来要求,其防火安全性能就能够大大提高。第三,电梯的运行环境可以通过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来防止火灾烟气蔓延到电梯前室或者电梯竖井,大大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另外,在已建成的高层建筑中一般都会根据楼层数多少对竖向电梯的布局进行分区。这样进行分区能够提高电梯运载能力和运行速度,减少人员在轿厢内每留时间,对于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快速疏散非常有利。

所谓高层建筑的安全特征,指的是按相关的规范进行设与和施工的安全设施、设备,包括一部分针对建筑自身特点做出的特殊防火设计。危急情况下将楼内人员安全疏散是高层建筑应急响应的核心任务,而要完成这任务,事先要组建一支应急响应队伍较为关键。应急响应队伍组织结构要根据建筑物可能发生危机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来确定,即根据确定的建筑物危机级别来成立危机应变小组,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应急响应预案还必须明确可利用的外部支援力量,一旦发生大规模危机事件,能够召集其协助大楼救援工作。

第6篇

【关键词】110kV;线路设计;基础设计;防雷设计

引言

110kV此段送电线路为本市主要送电线路工程之一,电压等级为110kV,单回路架设。线路全长14.6km,采用导线LGJX-300/40,地线GJX-50。该工程沿线地形、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运用人工抬运距离较远,施工难度大,工期要求也紧,使设计具有较大的难度和意义。

1、路径选择和边坡稳定处理

由于该线路地质条件复杂,选择合理的线路路径为该工程设计最重要的问题。设计选择路径要考虑施工和运行的方便,又要保证塔位安全,路径经济合理。所选塔位应尽量避开不良地质段;当线路的地势需要交叉时,尽量平缓通过;选择塔位时应同时确定基础形式,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和水土流失的措施,从而降低铁塔施工对环境的破坏影响。

因铁塔根开较大,设计中采用全方位不等高腿与保坎护坡相结合,尽量减少对原始地貌的破坏,并严格规定施工弃土堆放位置,避免因弃土跨塌引起塔基下侧浅层滑坡,为此设计提出了严格的施工要求和处理措施。

在现场定位过程中,设计人员针对塔位地形情况,充分考虑了塔基周边排水系统的设置,并对接地沟槽开挖布置方向也作了明确要求,避免接地沟槽形成汇水沟冲刷塔基。对个别塔位采取在保坎外侧局部(2m~4m)用素混凝土封面,以有效保护塔基下侧坡面不被冲刷而垮塌。

2、气象条件确定

线路设计中气象条件的选择是保证线路安全运行的关键之一,收集准确的气象数据,合理划分气象区对线路的技术经济指标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初勘阶段,设计人员实地了解了所经线路,收集了沿线的气候情况和与工程有关的气象条件参数,经调查数据显示,沿线地区极低温度均在零度以下,因此合理确定该线路的覆冰情况是设计中的难点和重点。

确定覆冰情况主要由沿线的调查记录资料所反映的该地段凝冻天气出现的基本规律,以及通过对沿线已运行的其它电力线路和通信线路覆冰情况和风害的调查了解,并对线路经过点的大量居民的调查访问来确定该线路的覆冰值取值,其它气象参数根据收集气象数据,经综合论证和计算确定出该线路设计气象参数。在施工图设计的外业终勘阶段,对沿线作了进一步调查访问,并注意对个别易形成严重微气象条件地形的调查,在设计中采取了加强措施。

3、防雷设计

此段输电线路由于档距较大,杆塔所处地势偏高,因此,此段输电线路易遭受雷击,设计尽量采用必要防雷措施以减少线路的跳闸率。该工程设计主要采取了以下防雷措施:

3.1 在选择高压送电线路路径时,尽量避开了雷电多发区或对防雷不利的地方;设计尽量减少大档距段的使用和在规程允许的范围内降低塔高。

3.2 全线架设双避雷线。为了提高避雷线对导线的屏蔽效果,减小绕击率,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应做得小一些,根据《110kV~500kV送电线路设计规程》规定110kV送电线路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一般采用20°~30°,该线路属山坡送电线路,考虑到线路雷暴日较多,该工程所选用杆塔防雷保护角均小于20°。

3.3 提高线路的绝缘水平。高压送电线路的绝缘水平与耐雷水平成正比,加强零值绝缘子的检测,保证高压送电线路有足够的绝缘强度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的重要因素。在设计时,充分比较各种绝缘子的性能,分析其特性,认为玻璃绝缘子有较好的耐电弧和不易老化的优点,并且绝缘子本身具有自洁性能良好和零值自爆的特点。特别是玻璃是熔融体,质地均匀,烧伤后的新表面仍是光滑的玻璃体,仍具有足够的绝缘性能,该工程设计中耐张串采用玻璃绝缘子。

3.4 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高压送电线路的接地电阻与耐雷水平成反比,根据各基杆塔的土壤电阻率的情况,尽可能地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这是提高高压送电线路耐雷水平的基础,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4、大高差档的杆塔定位问题

大高差档是指两杆位之间档距、高差之比H/L>0.25,在山坡线路设计中,大高差档有时出现的,做好大高差档设计是山坡送电线路设计难点所在,也是重点所在。该工程有2处为大高差档,对此从以下两方面作重点考虑:

4.1 对于大高差档要求勘测人员测量更精细,对每个控制点都必须测量清楚,并在图上逐一标明。应力弧垂计算采用斜抛物线方程,选用大模板,用模板绘制切地线后,再按斜抛物线方程人工计算出各控点处导线弧垂和对地距离以作校验,避免出现在控制点处漏设杆塔,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2 对于大高差档设计,导线悬点应力是否满足要求,设计时也予以重视。规程规定导线悬点应力不得超过导线最大设计应力的110%,否则应对该档作导地线张力放松设计。该工程设计时对两处大高差档均进行了放松计算。

根据笔者对送电线路设计的经验,认为遇到大档距大高差情况时,必须使用大高差模板,如有可能尽量考虑在档内较适合立杆塔位处,增加一或二基杆塔。既可减少杆塔的档距和高差,调整导线弧垂,保证导线对地距离要求,又能满足导线悬点应力的要求,更增加了线路的安全可靠性。从长远经济效益来看,是完全值得的、必要的。

5、山区线路基础设计环境保护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环境保护越来越得到重视,山区线路基础设计环境保护显得尤其重要。设计时我们以“创建环保型送电线路”为目标,设计重点考虑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设计时通过采用铁塔全方位长短接腿、调节基础主柱高度、进行基面的综合治理和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等措施要求施工时尽量不开挖或少开挖施工基面,基坑直接下挖,基面挖方按规定要求放坡、基面排水、护坡、护面及人工植被等,此外还可以因地制宜采取一些有效的治理措施,如个别特殊塔位出现较多的余土堆填时,需作砌挡土墙或余土外运处理等。基坑直接下挖是对位于山地的塔位,在保证塔腿露出地面的前提下,要求基坑开挖时尽量不开挖或少开挖施工基面,基坑直接下挖,保留原有的地形和植被。基面排水也是基面的综合治理的一种主要方法。通畅良好的基面排水,有利于基面挖方边直通主基础保护范围外临空面的土体稳定。为防止上山坡侧的雨水、山洪及其它地表水对基面的冲刷影响,均需在塔位上坡侧(如果基面有降基挖方,距挖方坡顶水平距离≥4m外)依山势设置环关排洪沟,以拦截和排除周围山坡汇水面内的地表水。同时,要求基面开挖周边排水沟,并引向实土区排水。

第7篇

关键词 新时期 汽车结构 发展和完善

伴随经济进展,汽车性能特有的水准在渐渐提升。车体设计时,更注重寻找出高层级的架构搭配。唯有如此,才能延展市场之中的占有概率,提升整车性能。增添动力特性、增添车体原有的经济特性,与环保及节能特有的指引相吻合。新时期之中,注重轻量化框架下的车体设计,拟定新颖结构,是未来时段的进展走向。

一、气门及化油器

(一)车体必备气门

布设气门数目,从早先的双重气门渐渐拓展至现有的多重气门。搭配多个气门,适应了不同态势下的荷载需要、排气进气需求。在气缸之上,布设了镶嵌式特有的气门底座。缸体配件及衔接着的气门小孔,彼此并不接触。若气门被损毁,或者没能顺畅排出气体,那么重设新的这类气门即可。[1]这种多重气门,节省气门耗费,创设了成套架构下的新式发动机。

(二)配套的化油器

汽车搭配的化油器,混同了空气及燃油,依照拟定好的比值来混同二者。它含有冷起动必备的装置、怠速及过渡装置、对应的加速装置、负荷偏低的经济装置、负荷偏大的加浓装置。新式这类化油器添加了成套的环保装置:含有电控特性的油针、配套冷热补偿、滑行情形下的断油调整。真实工作之中,化油器特有的空燃比,会随着各时段的温度负荷、转速大小而变更。

初期设计时,人们就尝试去融会燃油及空气,二者充分混同。这类探究进展,代表着燃油雾化、燃油蒸发进程。早期化油器可被看成某种灯芯,下侧被浸泡于汽油,上侧沿着气流来布置。汽油随同经由的气流被快速吸进装置。被吸进的燃油,总量不断变更,很难有序管控二者的比值。在这以后,孔喷雾架构下的中量化油器被设计出来,替换常见灯芯。

化油器细分出来的类别,含有上部吸入、下部吸入、边缘吸入方式。为了适应工况,又渐渐摸索了多样特性的这种化油器。[2]车体配有的化油器,含有供油体系、配套怠速体系、起动及全负荷情形下的加油、车体加速喷油。伴随性能提升,化油器渐渐被替换成电子特性的燃油喷射管控。这类管控装置,严格查验了燃烧比例,装置更为精准。

二、搭配点火体系

对于内燃机,点火方式被归类为必备技术,构成关键难点。为了解决疑难,迪塞尔采纳了压缩气流得来的热能,摸索压缩着火必备的根本机理。调研成功后,制备出了柴油发动装置。早先点火方式,常用烧球点火。在这以后,断电特性的点火配件渐渐出现。凸轮管控着断电器:若压缩冲程特有的上侧端点衔接着活塞,凸轮会分离这样的触点。触点产生高压,产生跳跃火花,以便引燃工质。

点火必备的火花塞,获取了凸显的飞跃。磁电机密切结合着火花塞,增添点火安全。初期采纳火花塞时,点火装置常常依托线圈来配置气缸必备的电压输出。断电点火密切衔接着附带的电容装置。上世纪末期,点火装置省掉了惯用的触点,制冷发生器替换了固有的断电触点。经由二极管,点火线圈可被随时查验及控制,管控它的衔接,火花塞产生跳火。现存这类技术正被广泛采纳。

三、及冷却体系

(一)发动体系

发动机搭配着的装置,可把机油运送给零配件,以便进行。这种状态下,机油浪费很多。现代车体架构变更了这种流程,变为压力,延展了装置年限。最近几年,加工及钻孔特有的步骤被改进,连杆及曲轴都添加了必备的油路,依托多重的路径来运送油。机油被运送至体系内的主轴承、轴承内的连杆、车体活塞小孔。

(二)车体冷却体系

内燃机配有的冷却体系,布设了单一路径下的汽缸环绕,增添了大水套。在水套之中,可以添加水分。启用发动以后,沸腾缩减了原有的水量,带走冗余热量。上世纪初期,芯式散热装置被制备出来,同时快速进展,改善冷却实效。

早期车体上,汽缸直至散热器存留着的冷却水,都是依托对流及温差来传递的。冷却水体下降、偏热水体上升,彼此交换湿度。强制情形下的冷却循环,包含水束循环,它改善了固有的冷却效能。这种循环规避了蒸发带来的偏大损失,提升冷却沸点。汽车行驶上坡,规避了开锅状态。零配件减小损伤,确保平稳行进。

(三)更新轴承配件

早期建造时,发动机衔接着的轴承常常采纳浇注合金来制备。这类装配偏复杂,同时不够精准。20世纪早期,设计出了可被替换的新轴承。可替换的轴承凸显了独有的优势:若连杆被损毁,或主体轴承磨损,可以便捷替换。这就改善了平日内的轴承装配成效,节省多余劳动。现有设计中,薄壁轴承融会了合金层、偏薄及偏软的新式合金。改善表层特性,让轴承变得更为可靠。

四、汽车配套电气

初始设计出来的多样汽车,并没能搭配着适宜的电气装置。最近几年,磁电机被快速更新,运用于汽车上,出现了电点火;在这以后,又摸索出了感应特性的点火线圈。起动机配有的照明装置,即戴尔科体系。直流发电机衔接着的调节器被创造出来,它依照测得的蓄电情形来管控输出的这类直流电,改善损毁程度。60年代,交流架构下的发电机产生,在任何路段内,蓄电池都可维持住最适宜的电能。

电气体系拟定了12V特有的统一电压,提升可靠特性,也提升了成效。信息电气特有的产业被拓展,进展速率变快,同时变得完善。初始的照明线路、后来的收录机、成套家用电气都布设了电气体系。技术快速进展,造福平日生活。布设了电气体系以后,乘客更会觉得舒适,车体本身更为安全。

电子技术进展,它被广泛布设于发动机、自动特性的变速装置、配套制动配件。分散态势下的控制系统,渐渐变得集中,聚集为统一框架下的整车电控。它整合了微处理器、执行配件及传感器。[3]90年代后,原有领域融会了细化的模型、电源必备体系、多路径的信息互通。汽车搭配着软件,自动诊断辨识故障。

五、发动增压装置

发动机搭配着的增压装置,在汽缸之外即可预先去压缩工质。这种压缩步骤,增添了运送进来的气体压力,增添工质密度。这类配套增压,含有机械增压、涡轮废气增压、常用气波增压。现动机内,常常采纳柴油机配有的涡轮增压。它凸显了最优的增压实效,化解污染疑难、排放噪声难题。

技术进展之中,柴油机原有的转速被提快,噪音也被减小。柴油机常被布设在多样的轻型车之中,渐渐替换汽油机。

六、结语

在新时段内,汽车固有的结构被不断变更。这种变更倾向,吻合了增添总体载荷、延展汽车寿命这一根本目的。设计汽车结构,应能考量平日内的运行情形,辨识路面状态。依照载荷解析,验算得来最适宜的车体寿命。行驶条件变更,若缺失了初始的荷载运算,设计出来的车体很难去稳定运行。完善汽车结构,要综合辨别多样的要素及影响;在这种根基上,摸索更适宜的新颖结构。

(作者单位为江苏省常州市人大办公室)

参考文献

[1] 吴玉宏.新时期汽车结构的发展和完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6):21.

第8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 消防电气 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代城市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平地而起,并且还处于一直上升的趋势。高层建筑从生活上和工作上都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是高层建筑也有着它自身的缺点,就是发生灾难的时候,人员不好疏散,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那么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关于这个问题不光要从设备等措施上解决,在施工过程中,工程设计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高层建筑设计中,要正确处理消防问题。

一、高层建筑中火灾的特点和消防的内容

无数高层建筑火灾的案例都表明,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时候,对人员和对财产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其主要的特点是:火势蔓延快;人员疏散困难;补救难度大;安全隐患多;还有在建筑的过程中有的企业偷工减料,这就留下了很大的隐患。所以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必须遵循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针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立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要争取做到防范于未然,在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中要考虑到失火时内部人员的疏散和灭火的要求,设计的方案要立足建筑本身的自防和自救的能力上。高层建筑的消防系统要根据建筑的结构、材料、电气等因素去进行系统性的设计。目前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设计应遵循的规范主要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及《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前两部是国家标准,后者是国家建设部的行业标准。三部规范对高层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置与要求总体来讲是一致的但也各有侧重,有所区别。对设计者来说,国标是强制性的,必须严格遵守,部标或行业标准应服从国标。

二、消防电源等级确定及供电方式

当发生火灾时,要及时灭火就要依靠高层建筑具备的消防设施来进行,而消防设施正常工作必须有可靠的电源,若电源得不到保障,报警、灭火就不能顺利进行,必会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负荷等级的确定非常重要。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防用电一定要遵循相关原则:高层建筑的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漏电火灾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电动的防火门、窗、卷帘、阀门等消防用电,一类高层建筑应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二类高层建筑应按二级负荷要求供电。

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在实际操作当中,采用两个电源进线 ,并且电源是从不同的变电所获得的,变电所的 10(6)kV 电源又是从不同的35kV 区域的变电站或者发电厂来获得的,消防供电方式是由两回路电源进线备用自投这两种形式,这样基本到达到一级负荷供电的可靠持续性。除此之外,对于应急电源来说,因为地区大电力网在主网电压上部是并联形式,严格意义上说有关部门是无法得到两个独立电源的,所以因为电力网的故障而导致所有的电源进线都失去电源,从而停电,因此应由独立的,与电网不并列的应急电源来进行供电,而相对容量大的负荷备用电源就要采用柴油发电机组来供电。而对于小容量的负荷,可采用蓄电池作为应急电源。

二级负荷的供电系统,宜由两回线路供电。在负荷较小或地区供电条件困难时,二级负荷可由一回路6kV及以上专用的架空线路或电缆供电。当采用架空线时,可为一回路架空线供电;当采用电缆线路时,应采用两根电缆组成的线路供电,其每根电缆应能承受100%的二级负荷。在实际操作中,也可采用一路市电加一路柴油发电机(相对容量大的负荷)或蓄电池(相对容量小的负荷)的供电方式。

三、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设计

1、系统组成及保护等级确定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形式应根据具体设计对象来确定,设计者必须先搞清设计对象的建筑形式、规模、分类等诸多因数,再根据这些因数来确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图的形式。

首先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第3.1.1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民用建筑为特级,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一类高层高层民用建筑为一级,

2、消防联动及控制要求

当任意一处发生火灾时,由消防控制室接收火警信号,并经确认后,联动相关设备:启动喷淋泵,消火栓泵,送、排烟风机;关闭失火区防火卷帘门;打开送风口、排烟口;切断火灾区非消防电源;接通声光报警器、疏散标志灯;消防电梯自动返回首层;消防控制室接收设备动作返回信号。消防控制室设置消防水池、水箱水位显示和消防水泵供电电源信号显示;在消火栓箱内设置消火栓直接启泵按钮;重要消防设备除采用总线模块联动外,另设多线直接手动控制。

3、消防报警系统线路选型及敷设方式

信号传输干线采用 ZR-RVS,电源干线采用 ZR-BV-4 ,电源支线采用 ZR-BV-2.5 ,电话线采用 ZR-RVS ,广播线采用ZR-RVS。传输干线采用防火金属线槽在弱电间、吊顶内明敷,支线采用穿钢管或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料管保护暗敷于不然烧体的结构层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由顶板接线盒至消防设备一段线路穿金属耐火(阻燃)波纹管。

4、消防设施电源供给及接地

消防设施由变电所及发电机配电屏分别提供电源,采用双电源末级配电箱自动切换供电,报警系统另配备UPS后备电源。消防系统接地与建筑其它接地共享接地体,接地电阻R

4、结束语

现代社会在高层建筑的消防系统的电气设计中,随着电气设备性能的不断完善和微型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就使得消防报警系统越来越智能化,同时供电电源具备高可靠性,这样不但能有效的保证人员和材料的安全,在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就能有效的制止,还能减少隐患。

参考文献:

【1】李国军.浅谈高层消防电气的设计[J].中国消防,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