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研究

地震研究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Seismological Research

杂志简介:《地震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3-1062/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地质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地质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探索与争鸣、地震预报、地震学、地震地质、工程地震

主管单位:云南省地震局
主办单位:云南省地震局
国际刊号:1000-0666
国内刊号:53-1062/P
全年订价:¥ 140.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地质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云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3
复合影响因子:0.91
总发文量:1036
总被引量:9304
H指数:31
引用半衰期:5.6176
立即指数:0.1519
期刊他引率:0.7676
平均引文率:10.3924
  • 宾川地震信号发射台的选址、建设及初步观测结果

    作者:王彬 吴国华 苏有锦 王宝善 葛洪魁 金明培 杨军 张启明 李涛 刘继武 刊期:2015年第01期

    详细记述了宾川地震信号发射台的选址和建设过程,总结了多年来对台址所处区域的地震活动性、地震地质和地壳结构等的观测和研究结果,为今后主动源探测的研究和观测提供一些基础资料。此外,还介绍了发射台工作情况和取得的一些初步成果,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思考。

  • 利用主动震源直达波互相关时延检测技术监测小江断裂带浅层地震波波速变化

    作者:徐荟 刘学军 王彬 王宝善 刊期:2015年第01期

    为了监测云南小江断裂带附近地震波波速的连续变化,2006年4月在小江断裂带以西10 km布置了一条长235 m的主动震源浅勘测线,进行为期1个月的连续观测实验。采用前后互相关技术对直达波进行了高精度波速变化测量,分析得到以下结果和结论:(1)实验期间,实验点地下介质存在相对波速变化δv/v≈10^-3~10^-2;(2)波速变化随震中距增加迅速减小,这可...

  •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壳一维P波速度结构

    作者:王小娜 于湘伟 章文波 王思琳 刊期:2015年第01期

    基于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5月6日四川地震台网、重庆地震台网记录的龙门山断裂带南段587个地震的5 012个P波到时数据,利用最小一维速度模型方法反演了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壳一维P波速度模型及台站校正值,并将其应用到龙门山地区地震重定位中。结果表明,台站校正值表征出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表速度结构的横向不均匀性,青藏高原的彭灌杂岩体及宝兴杂...

  • 精密控制机械震源在地下介质变化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作者:杨微 王宝善 葛洪魁 袁松湧 贾玉华 段家杨 刊期:2015年第01期

    阐述了精密控制机械震源(ACROSS)的工作原理、发展历程、工作模式及信号检测等,介绍了国际上利用ACROSS开展观测实验的研究现状,并针对地震危险区域,提出可利用ACROSS进行地下精细结构探测及其动态变化监测研究,增强孕震环境和发震机理的认识水平,为地震物理预报研究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技术途径。

  • 江苏及邻近地区地震视应力特征研究

    作者:孙业君 刘红桂 江昊琳 詹小艳 居海华 杨云 刊期:2015年第01期

    采用江苏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利用震源位移谱低频水平与拐角频率计算了2000~2010年江苏及邻近地区561个ML≥1.5中小地震视应力值。结果显示,江苏及邻近地区的地震视应力平均值为0.91 MPa,与中国大陆的平均水平相当。视应力与震级无明显的线性关系,在震级相对较大时表现出一定的高震级对应高视应力的特点。视应力高值地区主要集中...

  • 注水诱发地震的谱振幅相关系数及视应力研究

    作者:张致伟 乔慧珍 吴朋 宫悦 赵小艳 刊期:2015年第01期

    以四川自贡和长宁两个注水地区为例,基于区域测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和观测报告,分析注水诱发地震的谱振幅相关系数特征及其与当地加压注水数据的关系,并结合表征绝对应力水平的视应力综合分析研究自贡和长宁地区的应力状态。结果表明,自贡和长宁地区注水诱发地震的谱振幅相关系数均在高值波动,其均值分别为0.89和0.90,且变化过程与加压...

  • 利用小震震源机制解研究宁夏南部及邻区构造应力场

    作者:曾宪伟 莘海亮 陈春梅 蔡新华 刊期:2015年第01期

    利用垂直向Pg和Sg波振幅比方法计算了2003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宁夏南部及邻区的40个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然后对计算所得的40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进行系统聚类及应力场分析,利用格点尝试法研究灵武—吴忠地区(I区)和宁夏南部地区(II区)的平均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该区域主要受北东东向压应力作用而形成右旋走滑型断层,同时又带有张性分量;...

  •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附近强震对滇西南地区断层的影响研究

    作者:孟令媛 史海霞 周龙泉 刊期:2015年第01期

    以在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发生的2000年6月7日缅甸MS6.9地震、2011年3月24日缅甸MS7.2地震和2012年11月11日缅甸MS7.0地震作为主要破裂源,计算3次地震震后周围应力的空间变化,给出其对滇西南地区断层造成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的时间影响范围。结果表明:3次地震对滇西南地区活动断层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主要为负值,即受到应力卸载的影响,其中包括大盈江断...

  • 云南大姚、姚安及附近地区地震活动与潮汐应力的触发关系

    作者:熊子瑶 解朝娣 雷兴林 付虹 马青波 刊期:2015年第01期

    以云南大姚、姚安及其附近地区8个M〉5.0地震序列为研究对象,计算了主震震源断层上的潮汐应力,并通过Schuster潮汐相位角统计检验,分析了该地区地震活动与潮汐应力的触发相关性,进一步确认两者的潮汐应力触发关系。结果显示,7个地震序列的P值小于5%,6个地震序列的潮汐库仑破裂应力为正值。考虑到震源参数的不确定性,8个M〉5.0地震序列中,至少5个...

  • 利用GNSS连续观测资料获取高精度动态速度场的研究

    作者:张风霜 占伟 刊期:2015年第01期

    基于计算获取的ITRF2005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GNSS连续观测站1999~2013年的站坐标时间序列结果,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和加权最小二乘法评定顾及周期性非构造运动和不同噪声影响的GNSS连续观测站的月时段、半年时段、年时段速度估值和精度,探讨利用GNSS连续观测时间序列获取稳定速度场与时间序列时段长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剔除年周期和半...

  • 利用InSAR技术研究滇西南镇康—永德地区现今地壳形变特征

    作者:季灵运 刘立炜 郝明 刊期:2015年第01期

    基于12景ALOS PALSAR卫星影像,利用InSAR的前沿技术,提取了2007~2010年滇西南镇康—永德一带的平均地壳形变速率和形变时间序列,并结合不同时段的水准和GPS监测结果,从三维角度研究了该区域现今的地壳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水准资料显示的镇康—永德一带异常隆起区位于南汀河断裂带附近,范围沿北东—南西方向呈近椭圆形展布。这一地壳形变异常...

  • 灰色关联分析在跨断层形变异常干扰因素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王宁 张四新 曹娟 刊期:2015年第01期

    采用跨断层场地垂直形变观测数据和气象站气象数据等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适于本类数据的灰色关联模型,对影响因素与形变值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同时提出了一个关联度评价模型用于计算关联度阈值,将计算所得的关联度与阈值进行比较来筛选干扰因素。通过对窝子滩场地和大泉口场地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定...

  • F子夜均值逐日差空间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作者:张素琴 胡秀娟 何宇飞 杨冬梅 刊期:2015年第01期

    利用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我国地磁台网100多个台站的地磁总强度F子夜均值数据,逐一分析了F子夜均值逐日差的空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此期间有18次小区域的异常变化,其中16次异常与其后几天到半年时间内该区域发生的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另外两次新近的异常有待后续进一步验证。我国西北部地区地磁台站稀疏,布局不合理,限制了对新疆、...

  • 用块体应变能预测强震位置与震级的研究

    作者:陈立军 许峻 陈晓逢 邵磊 吴霞 许昭永 刊期:2015年第01期

    综合地质构造、岩体力学性质、应力应变状态及其演化历史等各种因素将其统归为应变能积累特征对强震活动进行研究。对利用形变空间特征变化判断强震震源区位置的方法进行了讨论并确认其可行性,提出估算块体应变能的方法。由新构造划分块体边界、地壳测深确定底面进而确定块体体积、形变测量确定年平均应变速率、地壳速度构造确定弹性常数、历史...

  • 2010.0年代蒙古地区岩石磁异常

    作者:陈斌 袁洁浩 王雷 徐如刚 倪喆 顾左文 冯丽丽 刊期:2015年第01期

    采用2011~2012年期间在蒙古国境内地磁测量得到的119点地磁数据,利用以球冠谐和和曲面样条方法得到的蒙古地区地磁场数值为基础数据,获得了2010.0年代蒙古地区岩石磁异常的空间分布,对蒙古地区岩石磁异常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蒙古地区的岩石磁异常表现出东西差异,异常幅度在西部较大东部较小。蒙古西部南边界处表现为类弧形结构和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