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地理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杂志简介:《地理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3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856/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综述、气候变化与植被生态、土地利用与地表过程、学术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
国际刊号:0375-5444
国内刊号:11-1856/P
全年订价:¥ 1440.00
创刊时间:1934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7.26
复合影响因子:4.72
总发文量:2275
总被引量:133781
H指数:170
引用半衰期:5.3561
立即指数:0.1412
期刊他引率:0.9451
平均引文率:25.5989
  • 中国温带昼夜增温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对植被动态的影响

    作者:赵杰; 杜自强; 武志涛; 张红; 郭娜; 马志婷; 刘雪佳 刊期:2018年第03期

    结合1982-2015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类型和气象数据,分别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和二阶偏相关分析方法,揭示了中国温带地区的生长季不同季节昼夜增温的时空格局以及昼夜增温的不对称性对各类型植被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34年来中国温带大部分地区季节性昼夜气温都存在显著的上升趋势;生长季昼夜增温速率呈现出不对称性,春季、夏季白...

  • 基于情景的1951-2011年中国极端降水风险评估

    作者:尹占娥; 田鹏飞; 迟潇潇 刊期:2018年第03期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降水的风险评估研究成为学界和各国政府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中国极端降水的风险评估研究可以为中国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从灾害风险评估视角,依据国际减灾战略(ISDR)的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开展了中国极端降水的风险评估研究。首先,利用1951-2011年全国各站点逐日降水数据,采用Pearson-III方法,模拟不同重现期情...

  • 中国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

    作者:王少剑; 苏泳娴; 赵亚博 刊期:2018年第03期

    基于1992-2013年中国城市遥感模拟反演碳排放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空间马尔科夫矩阵和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在同时考虑碳排放的时空滞后效应和不同地理经济空间权重矩阵的条件下,对城市碳排放的演化路径和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识别和减排政策探讨。研究表明,中国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区域差异正逐步缩小,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高排放俱乐部集聚...

  •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变化与保护成效评估——以海南岛中部山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例

    作者:侯鹏; 翟俊; 曹巍; 杨旻; 蔡明勇; 李静 刊期:2018年第03期

    自2000年提出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概念以来,历时17年不断探索和发展完善,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相关配套政策,成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重要依据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的主要组成,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海南岛中部山区在2001年成为国家生态功能保护区试点,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较...

  • 基于消费责任制的碳排放核算及全球环境压力

    作者:钟章奇; 姜磊; 何凌云; 王铮; 柏玲 刊期:2018年第03期

    因区域间贸易而转移的碳排放对于全球各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碳排放核算及其减排责任划分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通过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和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本文核算了全球39个主要国家基于消费责任制的碳排放,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全球环境压力的影响因素问题。研究发现:首先,从以净流出为主的中国和俄罗斯来看,尽管贸易给这些地...

  • 北京市甲型H1N1流感对气象因子的时空响应

    作者:杨斯棋; 邢潇月; 董卫华; 李帅朋; 詹智成; 王全意; 杨鹏; 张奕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为研究北京市甲型H1N1流感对气象因子的时空响应规律,本文结合地理探测器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北京市甲型H1N1流感的时空分布情况,基于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建立北京市甲型H1N1流感与平均风速、降雨量、平均湿度以及平均温度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降雨量对流感传播的影响不显著,平均风速与流感的传播主要呈现正相关,平均相对湿度与...

  • 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遗址规模的分布特征

    作者:陈瑞; 李凤全; 王天阳; 朱丽东; 叶玮; 周国成 刊期:2018年第03期

    运用Arc GIS软件建立了长江中游地区9.0~4.0 ka BP文化遗址的空间数据库,采用叠加分析和统计学方法,对文化遗址的规模、海拔分布、坡度、距河流远近等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由新石器时代早期到晚期,遗址的数量、规模和分布范围等均呈现增长或扩大趋势,叠置型遗址个数增加;(2)遗址一般具有低海拔、平缓地形和距河流较近的选址倾...

  • 中国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3-2013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

    作者:王亚辉; 李秀彬; 辛良杰; 谈明洪; 蒋敏 刊期:2018年第03期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必经之路,理解土地流转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3-2013年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的169511个住户样本,本文揭示了中国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并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识别土地流转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旨在为促进土地流转提供科学参考。结果发现:(1)2003-2013年间,土地流转率从17.09%上升到2...

  • 中国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解析

    作者:张佰林; 高江波; 高阳; 蔡为民; 张凤荣 刊期:2018年第03期

    山区土地开发及其导致的资源环境问题是农业社会人地关系紧张的体现,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转移减轻了山区农村土地的人为扰动,由此驱动土地利用发生转型,引发一系列自然和社会经济效应。按照"土地利用转型—驱动力—效应—响应"的分析框架,剖析中国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的特征和规律,提出山区农村土地整治的响应措施。研究表明:(1)山...

  • 黄淮海平原耕地功能演变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作者:张英男; 龙花楼; 戈大专; 屠爽爽; 曲艺 刊期:2018年第03期

    本文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从经济、社会及生态三个维度构建了耕地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黄淮海平原耕地功能演化的时空特征,利用耦合动态度模型探讨了耕地功能间耦合关系的演变。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耕地功能演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间,冀中南及豫东地区部分欠发达县市耕地经济功能明显增强...

  • 水平衡下黄淮海平原区耕地可持续生产能力测算

    作者:雷鸣; 孔祥斌; 王佳宁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为缓解黄淮海平原区地下水水位的持续下降,国家提出耕地资源休养生息的战略,而实施耕地资源休养生息的关键,是确保水平衡下的耕地资源可持续生产能力。本文从可持续理论和水平衡的条件出发,将黄淮海划分成12个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相对均一的农业生态区,采用不同农业生态区代表实验站限水高产的产量和管理经验,以水定产并逐步修正,得到了黄淮...

  • 民国时期江西省城市用地与城市化水平

    作者:万智巍; 贾玉连; 蒋梅鑫; 刘影; 洪祎君; 卢成芳 刊期:2018年第03期

    定量重建历史时期城市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城市化水平数据集有助于更好地模拟土地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根据日本侵华战争军事地形图资料,在Arc GIS平台定量重建民国时期江西省范围内县级以上城市用地规模和结构,取得了一套可用于历史时期土地利用模型的城垣周长、城市用地面积、城垣内非建设用地、城垣外建设用地情况的综合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

  • 基于土地集约利用的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供需仿真模拟

    作者:熊鹰; 陈云; 李静芝; 阎晓静 刊期:2018年第03期

    土地集约利用反映了土地利用的综合状态,是协调土地供需平衡的重要指标。运用系统动力学(SD)构建城市建设用地供需反馈关系回路以及指标变量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供需系统模型,仿真模拟低土地集约利用度、中等土地集约利用度、高土地集约利用度三种不同状态条件下,2016-2030年区域的建设用地、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供需变化...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推动下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

    作者:黄耿志; 冷疏影 刊期:2018年第03期

    选取土地利用、城市体系、经济全球化、气候变化、社会文化地理5个研究议题,以1986-2017年所有相关的人文地理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为研究样本,对每个项目的研究主题、研究内容、研究队伍、主要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认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自由开展基础研究、服务国...

  • 大数据时代的地理学——全球变化数据出版与共享百校传播第四场在青海师范大学举行

    作者:陈琼; 刘峰贵; 刊期:2018年第03期

    从1946年全球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存储和信息技术已成为人类越来越为依赖的重要资源,全球信息化产生的海量数据,使人类面临巨大挑战。而与计算机发展时代同步,地理学研究经历了从描述到建模、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尤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凭借地理学在区域性和综合性上的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