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3 11:15:18

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第1篇

关键词: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247-02

一、指导思想

认真钻研和把握一轮复习的现状和期末考试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服从学校的整体统筹安排,在教学安排上进行调整,继续钻研考试说明,把握考点要求,紧扣教材,帮助学生熟悉知识结构体系,能够进行较强的知识迁移和知识库的灵活调用。同时,结合各地模拟试题,创编复习学案,加强热点提示和时政材料的导入,进行多角度命题与变式,讲练背相结合,提高学生能力。继续研究和实施轻负高效的课堂,强化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少讲精讲,优化教学过程,注重答题策略和技巧的培养以提高复习效率。提高复习效率,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良好成绩。

二、基本思路

1.对已经结束的第一轮复习进行查漏补缺,继续夯实基础,把握重点,过关考点,注重复习的质量与效率。

2.结合学生的实际与总体教学时间的分配与安排进行第二轮复习。二轮复习主要进行专题复习,以课本为主,以考试大纲为标准;打破教材的原有体系,将所有有本质联系的知识进行划分形成专题,将知识和理论热点进行结合;理论和实际进行联系,发现热点和理论的结合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训练学生规范答题和答题技巧,提高学生的答题效率和得分率。期间穿行各地期末试题、一模试题和二模试题的训练,从中把握各地高考命题的方向与走势。

3.积极参加校际的高三教学研究与交流,研究与吸收各方经验,及时调整和掌握最新高考资源、信息和教学策略。

4.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备考点、备知识网、备易混点、备设题角度、备思维和方法。精心上好每一节课,注重让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在新材料、新情景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强化能力提高的训练:(1)注重有针对性的训练,重视对解题思路的梳理,提高训练的效率。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即针对“增分点”和“弱点”进行训练。可采用多角度思考的方式对一些重点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梳理。在训练过程中,对评价和总结要及时关注,总结有关的内容思考以及对问题进行判断和解答的规律。(2)加强客观题和主观题训练,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3)重点训练“三多”。高考命题的主要特点是“一题多问,层层递进”。复习过程中,对“多问题”反复练,对“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分解训练进行加强,多做发散性总结的训练。(4)加强训练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三、复习策略

1.第一阶段:知识专题复习(2015年2月底―2015年3月底)。

本阶段的主要目标任务是整合知识、构建网络,同时兼顾查漏补缺、巩固知识。通过专项的整理复习,对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情况进行分析指正,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按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文化生活四大板块的理论知识,将其分为十二个专项,引导学生学会梳理基础知识的把握、对知识点归纳,将原理和知识重新整理,总结考点中类似、相近或相关的知识点,构建知识小板块,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科内部的交叉联系、考点与时政热点的联系,力求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所学知识,进而使其条理化、网络化、系统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具体做法:(1)每个专题安排两节课,课堂上老师讲5~10分钟,留下30~35分钟让学生思考。课上对规律、技巧、方法、思路进行讲解,达到高质量教学。教学并不是教材上的内容简单叙述,而是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一过程的解决。在学生自主把握的时间里要引导学生复习整理,对错误及时改正,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通过自己所写、自己所思、自己所做来对知识进行掌握,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2)建立主干网络,扎实基础知识。检验专题复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是知识是否过关。要重视课本知识,着重构建基础、主干、盲点知识结构,重点强调各学科的特点,注重知识的转化、迁移和运用,要注意总结近五年来高考的高频高点和冷点,让学生明白各课各单元高考主要考什么,自己应该记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另外,二轮复习中我们仍然要脚踏实地地抓好双基落实,指导学生对“主干知识网络”进行构建。因为对主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高考考核的重中之重,指导学生建成自己的主干知识网络就可以在学生心中建立一个“网”,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全方位地进行全面思考。(3)精选训练题目,提高训练效率。二轮复习的效果与考试训练题的质量以及训练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树立通过检测来强化课本知识的巩固和落实的理念,重视每周的午测、周考,这就要求教师切实抓好选题、组题、评讲的工作。各地来的高考模拟题一定要认真整合、精选,定时定量按照高考的考试要求和原则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适应高考对基础知识、解题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检验。

2.第二阶段:题型专题复习(2015年4月初―2015年4月中旬)。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学习方法加强指导,提高学生对信息进行有效选择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对不同题型进行归类整理并总结,专门对事例型、引文型、图表型、漫画寓意型、计算型选择题专项讲解和训练,同时更要加强对体现类、启示类、意义类、原因类、依据类、措施类等主观性题目的训练,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是问题要求的训练,要仔细审阅相关材料和问题的要求,对问题的规定性条件要更加注意。二是选择信息的训练,要找出准确的关键词,关键词是解题的重要依据和切入点。三是训练寻找和试题有关联的知识点,这是答题的基础。四是训练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要用合适的专业术语,有条理有逻辑地对自己对问题的知识进行表达。五是注重训练学生答题的速度,合理对时间进行安排。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训练,要达到下面的目的:1.有规律地答题,在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某一类型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时,要结合对训练的检验和评价。2.规范性地解题。对待练习题要像对待高考题一样,作答时要严格根据各种试题的标准,规范性地使用政治术语。3.训练的纠正性。有针对性地对某一方面进行训练,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缺点进行弥补和纠正。

3.第三阶段:时政专题复习(2015年4月中旬―2015年4月底)。

本阶段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是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从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从多方面、多层次地对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寻找,对社会上的热点话题进行分析评价,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热点事件的发生过程,集合有关联的教材理论知识,将热点事件与对知识点的复习过程进行融合,运用知识对热点进行分析,利用热点复习知识,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对热点的讲解不需要讲的太多太详细,可以通过多次的练习进行掌握。还要尽量把简明的热点专题资料发给学生,通过几个要点把主要问题准确地表达出来即可,这大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要积极落实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关键词语,并指导学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4.第四阶段:回归课本,查缺补漏,综合模拟训练(2015年5月初―2014年6月初)。

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知识进行检验补充,努力克服对难点知识的学习,对重点知识进行加强补充,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加强训练解题方法。要以2015年的《考试大纲》中所提到的考点为标准,对经常考的知识点进行明确,加强必考点的学习。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学习,并且有目的地对重点知识进行模拟练习。在这个阶段,有大量的考试和外来信息。所以,对复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仔细总结归纳,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精心选择模拟试题进行专项训练,但必须告诫学生不能毫无目标地做题,更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这一阶段的复习,注重的是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提高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

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第2篇

【关键词】中考数学;总复习;方法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初等数学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第一,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知识打基础、做准备;第二,掌握必要的数学方法,用以解决自然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简单的数量化问题及逻辑推理问题;第三,进行严密的思维训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如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第四,提供一种观念,倡导一种精神,做到胸中有数,说理有据。数学中考复习,不仅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要加深对数学知识及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因此必须在复习中不断巩固和扩充知识,提高掌握知识的水平,发展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的关键在于复习,发展思维的关键在于训练。中考数学复习,应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和创新,谋求策略和方法,教师才能适应学生发展和时展的要求。 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注重中考数学总复习的策略

策略一:教师认真研读《课标》和《考试说明》,首先认真解读考试说明,理清知识点,领会考试的指导思想、考试方式、考试范围、考试内容和试卷结构,特别是考试内容、题型、权重以及难度和比例。通过学习,明确考试的方向,复习中能把握重点,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落实到位。制定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复习的方向。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及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的主动参与。

策略二;形成知识网络,帮助学生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初中数学总复习前,学生的知识体系大多是鼓励的、单一的,不具备系统性。总复习阶段,教师的重点是从知识的系统性、网络化、整体性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将数学的概念、公式、规律、方法等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框架图或分类列表等形式把知识点串起来,之后形成星状式网络知识体系。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顺藤摸瓜,运用类比、归纳、比较等方法发现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系统的理解、掌握初中数学知识。

策略三:在复习阶段学生开始往往出现了“高原现象”。什么是“高原现象”?例如,一名射手在进行一系列射击训练后,开始成绩逐步上升,但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成绩却不再上升,甚至下降,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高原现象。高原现象在数学复习阶段表现得十分明显。平时授新课,新鲜有趣;复习阶段,有的同学会觉得单调、枯燥无味,导致成绩提高缓慢,甚至下降。这时候教师注意少搞题海战术,多进行典型例题精练,尽量避免多次重复性练习,要教会学生做题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有效的复习课,一定要精选典型的例题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并及时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并适当的插入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常识知识点,以提高题目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注重学法指导,纠正不良习惯,树立“四种意识”

学生失分的原因,除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失分是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所致。针对这种情况吗,在复习训练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把学法指导及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作为重点来抓。同时教师要有以下“四种意识”:

合作意识:教师之间毫无保留地交流经验,充分整合,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和谐意识:与其它科目任课教师互相协调,做到同舟共济,以减少学生的压力;责任意识: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完成规定的课时计划,还要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关爱意识:每一棵小草都有它生存的权利,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进取的一面。阳光奋力穿过云层,总会留下动人的温暖。此时此刻只要我们关爱学生多一分,他们就会热爱数学多一分。即使成绩再差的学生,也能把最佳竞技状态带进考场,穿越云层,释放异彩。

三、关注热点问题,把握中考命题方向

社会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人们所用的数学知识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数学中考代表了数学教学发展的方向,所以数学中考年年都有许多新的变化,都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近几年中考数学题目创新有以下特点:

(1)应用性问题形式多样化。数学应用性问题注重关注社会上的热点、焦点问题,关注地方人文特点和地理特点等。

(2)开放性试题内容多样化。开放题对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探索思维与创新思维等方面都发挥着有益的作用。

(3)动手操作题类型多样化。动手操作题既可以是过去常用的作图题、画图题,也可以是剪贴等其它形式的题目,还可以是通过测量、折叠、旋转、平移等动手操作后的解答题等。

(4)计算问题相对减弱,如对二次根式的计算、解方程等不易太复杂和过难,不必像前几年样深化拓展。数理统计等应用性问题逐步增加,要加强信息搜集和处理等能力方面的训练。相似、圆等的证明难度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降低,但运动、变化、求范围等探索性题目,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与类比、反证法的思想等要有所加强。选学内容、课题学习会作为升学考试内容。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选学内容,要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课题学习等实践活动之中去。

针对以上命题特点,在总复习时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通过观察、推理、计算等让学生来体验一些具体的东西;二要在梳理知识时,要注重对知识的理解、知道公式及结论的推理方法和过程;三要关注题目的改装,关注课本上的实例来深化知识,来应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四要关注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相互渗透,拓展知识面;五是设计适度开放性试题,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来应对热点问题。

四、薄弱环节专题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第3篇

地理学科在文科综合中,是一门比较接近理科的科目,既需要人文学科的广博,也应有理科学习的思维,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地理的复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的复习方法一、提高整体梳理地理知识的能力

在第一阶段复习时,知识点落实到章节,用的时间较长,是以单元为单位重点讲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回归课本防止知识遗忘的同时,应该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类工作,对高中地理重点和主干知识进行归类,可得出几种类型。

(1)影响因素类。如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等温线弯曲变化的因素、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因素等。

(2)区位因素类。如工农业的区位因素、人口分布和迁移的区位因素、交通(铁路、港口等)建设的区位因素等。

(3)措施和意义类。如减少水土流失的措施、减少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措施、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措施等;修建铁路的作用和意义、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的作用和意义等。

二、提高地图的解读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因此绝大部分高考题都以地图为载体考查考生从图中提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地理中的图片本质都是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数量关系、逻辑关系等),因此在复习时应注意对图表进行分类整理,抓住其共性,总结读图规律,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一)掌握好读图的基本步骤

(1)先看所给地图的图名。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题内容。例如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图,不仅表明了地图所示区域是中国,还表明了地图所示内容是中国工业布局的时空变化。

(2)细辨图中图例。当地图上出现多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首先可从图例中找出各项地理事物的名称,然后分门别类地分辨识别它们的分布特点。

(3)重视图中分界线。地理分界线是判断地理事物分布的重要依据,如洲界线、国界线、日界线、晨昏线等。

(4)注意空间位置或形象特征。可通过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形象特征来认识其分布。如深圳位于珠江口东岸,而珠海位于西岸;法国的轮廓近似六边形,智利的轮廓像长剑。通过阅读较熟悉的或有一定意义的地理事物,如城市、铁路、公路、河流等,然后再沿某一方向顺序去读图。

(5)分析判断。在地图上了解某一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时,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作层层分析,找出规律,最后作进一步分析成因。

(6)勿漏辅图。有些地图配有辅图,如课本中的洋流图,就配有一幅北印度洋夏季洋流辅图,我国的地图往往配有一幅南海诸岛的辅图。辅图有时有很重要的信息,读图时更需注意主图与辅图的关系及相对应的位置,不可忽视。

(二)应加强图图、图文转换训练

要让学生知道,大部分地理知识都可在图上直观地反映出来,而且教材表明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联系在图上可以显示得更为紧密和清晰。复习时要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并加上图文转化、图图转化训练。如将局部图转化为全部图,将从某一角度绘制的图转换成从一个比较熟悉的角度去看,将试题中的图转化为课本上的图或文字等,使之转换到自己比较熟悉的知识体系中,从而方便解题。也可以根据课本中的文字等信息,将其转化为各种形式的图表,以了解图像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增强自己的判读能力和绘制图表的能力。

三、提高地理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要全面思考,对比分析。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环境中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及其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知识注意进行对比分析:可纵向对比分析,如按时间顺序比较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影响。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如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地区分布;再如比较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主要特征等,可采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过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等等。认清相似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实质内容,排除干扰因素,形成正确概念。

要多角度进行训练,促进知识迁移。对于一些可从多角度去思考的地理问题,要整体把握,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学习中注重加强对一因多果、一果多因问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研究各种可能造成知识负迁移的因素,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如给出一组等值线图,可以从多个方面变换条件进行思维训练:如假定为等高线图,判断山脊、山谷;如假定为等压线图,判断高压脊、低压槽;如假定为等温线图,判断是何种洋流影响所致,或是何种地形影响所致等。

要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高考试题的一大特点就是注重联系实际,把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巧妙地与当前热点、焦点问题联系起来,以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平时要关注热点和重大问题,如全球变暖、北京奥运会、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城市化、人口问题、能源的开发利用、新农村建设、建设节约型社会、生态文明等。但不应盲目追逐热点,要善于用地理的眼光看待问题,从中发掘所涉及的原理和规律。这样不仅使地理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扩展,而且有助于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地理高效的复习方法口诀法

在地理学习中,我们会发现,如果把许多地理规律总结简化成一些简单的口诀,会使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简化。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描述极点俯视图中南北半球自转方向,可以总结为"北逆南顺";概括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的流向可以用"夏顺冬逆";可以用"凸高为低,凸低为高",来总结等值线图中弯曲部位与两侧数值的高低差别。

总结归纳法

在考试中,会发现许多学生都会错在一些难记忆的知识点上,并且这种错误反复出现。那么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觉得难记的重要知识点及相应图表专门摘录在笔记本上,时常查阅,反复熟悉。常见的,比如,冬春小麦的种植和收割季节,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简图,有关两分两至日的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规律,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对比,此外,在区域地理中需要摘录的知识点更多,这需要学生自己在平时及时的整理归纳。

专题练习法

许多学生在复习中总是一味埋头看书,记忆知识点,不愿意做题,结果每次考试都很不理想。复习中通过各种方法掌握知识点,最终都是为了学以致用,能够解答问题。实际上,做题是巩固和检测所复习知识点的一种最好方式。在每复习一个考点之后进行相应的专题训练,运用刚复习到的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复习巩固了知识点,又培养了解题能力,提高了整体综合素质。并且这种解题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中。

图像图形记忆法

在复习中,常常发现这么一个现象,老师安排学生自己看书,往往学生就是把教材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结果,考试中考查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比如"宇宙空间的特点为辽阔、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大部分学生却总是选择错误的选项。这说明学生看书后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掌握了。那么,这就需要学生在看完每一章节后,合上书本,仔细回顾一下,所看过的主要内容,自我检测,如果不大清楚,则需要再次查阅。并且,地理知识点多的这一特点也需要学生有一个好的知识点检测方式。

比较法

比如,复习气候类型时,可以把各类型气候的分布、成因、特点做比较;复习天气系统时,我们可以把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图形、符号、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等做比较;复习区域地理时候,可以把岛国英国和日本的一系列地理特征做比较。还有,把东南亚、非洲、中美洲的热带作物做比较。总之,只要善于挖掘,总会发现有许多相似的地理事物。通过各项特征的比较,我们能够更好的把握比较对象的相同特征与不同特征,从而达到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的目的。

自我检测法

在地理这门学科中,地图是大量地理信息的载体。并且,地图是非常形象化和直观化的地理知识。我们通过地理图像图形,可以很好的掌握许多的地理知识点。比如,亚洲季风包括很多的知识点,但我们只需要记住亚洲季风的冬夏季风两幅图,就很容易的掌握冬夏季风的各自成因、源地、风向、性质、影响地区等。地质构造对于许多同学来说也是个难点,特别是背斜和向斜,实际上一幅褶皱示意图就能解决两者概念问题。还有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也可以通过一幅"马鞍型"图来掌握。图形记忆能够很好的简化地理知识点,减少我们的记忆强度。

摘录法

在复习过程中,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地理知识更具价值。

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推理、分类、总结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总结归纳常常采取的方式是绘制知识结构图。比如,高一上册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主要知识点可以归纳成如下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提高地理成绩的方法一、手脑并用,图文并茂

学习地理最要紧的是在头脑中要有两张图,一张世界地图、一张中国地图。首先搞清楚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各个省份的具体位置、形状、地理特征等。除此之外,还要学会画图,如气旋与反气旋、地形剖面图、折线图等。经常练习画图,不仅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够加深对于图样的精确理解,在遇到类似题的时候,就可以很好的作答。

二、梳理脉络,突出重点

学地理不能单靠死记硬背。背只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在记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才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在解题时,一定要对题意进行合理的分析,对所问的问题要切中要点,切忌答非所问。地理是文科中很有特色的一门功课:类文似理、识记与计算并重,理解与熟稔同在,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方法的得当,内容上要合理的取舍,熟记重点,主攻难点,清楚考点,方能取得制高点。

三、夯实基础,方法得当

复习地理知识,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把自然地理的底子打好,做到乱熟于胸的地步,透彻的自然地理知识是复习人文地理的基石,而且人文地理很多题目都是从自然地理中衍化出来的。自然地理知识很容易与历史的某些地域联系起来,综合的可能性很高,因此,有了扎实的自然地理知识作铺垫,再去复习人文地理时就有事半功倍之效,在解答具体的地理习题时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注重积累,强化理解

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第4篇

一、课前认真预习

预习是在课前,独立地阅读教材,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预习未讲授的新课,首先把新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则要抓住其核心,以及与其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对已学过的知识,如果忘了,课前预习时可及时补上,这样,上课时就不会感到困难重重了。然后再纵观新课的内容,找出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掌握知识的脉络,绘出知识结构简图。同时还要阅读有关典型的例题并尝试解答,把解答书后习题作为阅读效果的检查,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适当阅读相关内容的课外书籍。

二、主动提高效率的听课

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也可以作进一步的质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听完课,不仅能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而且能更好地掌握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定期整理学习笔记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对照预习笔记、听课笔记、作业、达标检测、教科书和参考书等材料加以补充、归纳,使所学的知识达到系统、完整和高度概括的水平。学习笔记要简明、易看、一目了然,符合自己的特点。做到定期按知识本身的体系加以归类,整理出总结性的学习笔记,以求知识系统化。把这些思考的成果及时保存下来,以后再复习时,就能迅速地回到自己曾经达到的高度。在学习时如果轻信自己的记忆力,不做笔记,则往往会在该使用时却想不起来了,很可惜的!

四、及时做作业

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在平时的预习中,用书上的习题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课后作业时多进行一题多解及分析最优解法练习。在章节复习中精选课外习题自我测验,及时反馈信息。因此,认真做好作业,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而去有意识地加强它,逐步培养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五、复结提高

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第5篇

1.把握复习要点

1.1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物理课程内容都是从生活出发,解答生活中出现的现象.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就要把握这样的思想,因为考题往往就是那些最常见的生活现象。例如:剪刀的杠杆、自行车的力学等等都可以作为考题的素材。通过这几年的中考题目就可以总结出这些题目的出处、以及解答技巧。通过平时的积累,多观察、多思考。这样一来就可以把握这样的题目要点,将实际问题转化成自己熟悉的物理知识,并作出准确的解答。

1.2把握开放性的题目。现在越来越多的能力拓展题都是针对学生开放性解题思路的训练。首先学生应当不要对这类的题目产生惧怕心理。仔细的分析和观察,在平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来分析解答问题,这样在中考的考试当中就不会手足无措了。

1.3将知识总结联系起来。在复习的时候,很多教师都会进行模块的复习,这样会让学生记了这一块忘了那一块,复习效果欠佳。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应当把知识点总结成专题,然后将前后的知识充分串连起来,寻求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将物理知识编织成一个知识点网,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掌握每一部分的知识,不会有盲点。

2.关注热点问题

这几年各地的中考试卷都还是包含很多现阶段的热点问题,从这些问题入手,进行物理知识的梳理和分析,可以有效押题,通过对这些热点问题的分析和总结,让学生不至于在考试的时候无从入手。同时,平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的思考能力,根据试卷上给的内容和材料,可以自己分析得到试题涉及的知识点,近几年的热点问题仍旧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最新的科学技术现状,例如:嫦娥一号奔月实验、磁悬浮列车等等。

(2)时事新闻当中出现的奇闻奇事。

(3)通过一张图片或者漫画,让学生从中找到涉及的物理知识,并作出相应的解答。

3.分析题型结构

只要把握题型结构,学会分析,就可以掌握。中考比较困难的题型就是简答题,这样的题目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并不是用公式等作出解答就可以的,而是要求学生从概念的分析和理解出发进行解答,这样一来,学生往往不容易抓住重点,很容易跑偏,导致失分,所以,在复习这样的题型的时候就不要总是想着要死套概念和公式,要掌握解答的要领,灵活地解出答案。

4.注意复习中的误区

4.1不要盲目地使用复习资料。很多学生都会喜欢在考前买一大堆的复习资料,这样虽然可以大量的练习,但是却有着很大的缺陷:很多资料的内容和题型都不是最新的,学生没有判断能力,这样复习的结果就是找不到真正考试的重点。所以学生一定要在教师的帮助下选择好的复习资料,准备好与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相对应的习题册。

4.2不要总是做新题。很多学生都觉得物理跟数学一样只要不断地做题就可以考高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物理题目一定要做得精,掌握每一道}目的解题方法往往比做了十道题更有效果。

5.搞好集备,探讨学案

5.1加强集备,集思广益。为了减轻学生负担,不能让学生扎入“题海”,盲目做题,这就要求教师跳入“题海”,又能跳出“题海”,从中精选习题,提质减负。如果教师各自为营,单独行动,既加重教师的负担,又难免有所疏漏,那么怎样既能使学生提质减负,又能使教师减负,方法就是集备。我在学校组织的集备活动中与其同年级物理教师协作,发挥群体优势,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扎扎实实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率,积极探讨“学案导学”课堂模式。

5.2注重导学案合理使用。导学案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结合其中的基础知识测试梳理本章知识网络,对其中的“巩固练习题”,“达标测试题”和“能力提高题”中的题目,根据教学需要以及学生具体情况有目的增删,尽量达到学案使用最佳效果。

6.广收信息,精选素材

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各省市中考题并根据我市中考要求加以取舍,另外以物理复习导学案为组织复习课的模具,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略、取舍或补充,学生自己可精选一种有较高水平的教辅用书也是复习教学的有益补充。

7.深挖教材,典型示例

7.1深挖教材。由于大多数中考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所以要深入挖掘教材重点知识、例题、习题的潜力。

7.2例题精讲。在讲解课本上的例题或习题时,要注意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会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适时地利用教材例题,寻求其他解法,对巩固已学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开拓思路将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7.3.注重对例题变式和反思。通过变式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揭示知识的本质和内涵,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灵活性、深刻性,再通过解后的反思及时归纳,总结方法和规律,使经验得到积累和延续,领会到“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

8.强化对应训练,及时反馈补救

8.1精选习题,提质减负。为了巩固复习重点可精选习题进行训练,这就要求习题,既要全面覆盖,又要突出重点,明确中考的特点与方向,体现例题的示范性,习题的对应性。这样既能巩固复习中易忘易混的知识,重要疑难,又能对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补救,提高复习效果。

8.2跟踪讲评,查缺补漏。对学生平常的测试或局部模拟试卷要认真批改,认真分析学生考卷或作业,明确错因:知识缺漏、方法不当、综合能力差、书写因素、粗心因素等做典型化讲评,讲评时宜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加强辩析,归因分析,展示命题意图,分析答题心理。如想考什么,怎样考,障碍的设置,解答的简单问题复杂化,隐含问题表象化,紧张期望值过高.帮助学生弄清错因和正确解法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题目的关键词语和思路的突破口,通过多解或变式、引申拓宽学生思维。

9.重视实验复习,提高实验能力

据根中考的命题方向,加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以及中考进行实验操作考试实验过程中既要学生会做,又需注意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做到如下几点:

9.1提高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

9.2动手动脑,加强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9.3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从而使学生通过实验复习既会动手操作,明察现象,总结结论,又能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10.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复习效果

指导学法也是复习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把“授之以渔”重于“授之以鱼”具体做法如下:

10.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真诚的鼓励和热情的期待,使学生树立克服学习困难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10.2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课前主动预习,课堂上善于听讲,课后勤于总结和反思,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第6篇

关键词:高三政治;总复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7-086-1

一、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和制定高考总复习计划

首先,在高考总复习之前,教师要认真做好三项准备工作:一是要对上一年的高考考试说明进行认真研究,把握高考考点和学科主干知识;二是要对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进行认真分析,把握高考命题特点和命题趋势;三是要认真选择一套高考总复习配套用书(包括一套配套训练)和一套时政热点复习配套用书,数量不宜多,但质量要精。

其次,教师要认真制定高考总复习计划。政治高考总复习一般可分三至四轮进行:第一轮是基础知识复习;第二轮是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第三轮是高考考试说明解读和回归课本;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在第一轮与第二轮之间安排一轮系统知识复习,但时间不宜长,大约三周。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从高三下学期开始,要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的训练与检测,并在五月份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训练与检测。

二、要扎实做好高考总复习中的各轮复习教学

政治高考总复习应坚持“先死后活,死去活来”的原则。所谓“死”是指课本的基础知识该记要记,该背的要背,该理解的要理解,能将整个课本知识在头脑中象翻书一样翻过去,能将整个课本的主干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所谓“活”是指对课本的基础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相互联系、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能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分析社会问题和时政热点,并能提出一些有意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笔者在政治高考总复习中拟采取三轮进行复习。

政治高考第一轮复习是基础知识复习。高考第一轮复习是整个高考总复习的基础和核心,现在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能力立意,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学科主干知识的理解、把握和运用,注重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近几年来,高考命题不仅如此,而且更有回归教材之势。所以,在高考复习中,教师要用比较长的时间进行第一轮复习,扎扎实实地搞好基础知识关,既不宜过紧,追赶教学进度,也不宜过松,要确保教学进度。

首先,第一轮复习要坚持以课本结构为基线,以高考考点为着力点,以夯实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为目标。在第一轮的课时复习中,教学可分为四个步骤:知识结构、重难点突破、热点链接、典型练习。

其次,第一轮复习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点”。“一个中心”是指复习教学要坚持以知识梳理、把握知识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体系为中心,这是夯实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的必然要求。“两个基点”是指复习教学中,一是要注重适度拓展知识,即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对课本知识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既要补充一些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贯通知识,又要补充一些科技和人文方面的新知识,特别是党和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二是要有针对性训练,即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紧密结合相关的时政热点、社会现实,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去思考、去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第一轮复习中,对于一些学生易错、易混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并通过比较分析,把它讲通、讲透。

第三,第一轮复习要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一轮复习是基础知识复习,学生往往不够重视,效果也怎么好。所以,在高考复习第一轮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高考第一轮的复习效果,也直接关系到高考成效。笔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这个问题,尝试了一些方法,但效果还不太明显。一是教师在复习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些问题,或者创设一些话题,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演绎,尽量为学生创造表现的舞台;二是对学生“晓之以利、动之以情、督之以行”。

政治高考第二轮复习是时政热点专题复习。时政热点专题复习是政治高考总复习的关键和升华,现在高考命题越来越关注社会现实、民生问题和人文精神,特别是政治命题更是如此。近些年来,政治命题都坚持以时政热点、社会现实等问题作为话题,然后以话题为切入点,多角度、多层次地去设计综合问题。可以说,搞好时政热点专题复习,是考好政治科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政治高考复习中,教师应该用比较多的时间,精心搞好时政热点专题复习。教师可以从时政热点、社会现实等问题入手,从政治、经济、社会、对外关系等方面设计十五到十七个话题。

首先,时政热点专题复习要坚持以话题为基线,以结合教材知识分析为着力点,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坚持每一话题复习一课时(重要内容可两课时),每一话题训练一课时,三至五个话题一检测。在时政热点专题复习中,教学可分为三个步骤:热点聚焦、知识链接、典型例题,其中知识链接是重点。

其次,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同样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点”。“一个中心”是指热点复习教学中要坚持以结合教材知识分析、一个问题多角度分析、重点问题深入全面分析为中心,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必然要求。“两个基点”是指热点复习教学中,一是要注重知识的联系和综合;二是要注重典型例题的分析,着重解决一些重点、热点问题。

第三,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同样要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要是教师要结合热点信息材料,精心创设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分析、去思考、去讨论,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第7篇

关键词:“三校生”高考 总复习 教学策略

“三校生”高考总复习,要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采取良好的复习方法。复习既要抓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既要提高理论素养又要增强考试能力,既要归纳总结又要强化模拟训练。下面,笔者就自己组织中职生应对“三校生”高考的数学总复习方法谈点粗浅的心得体会。

一.坚持回顾、筑网和演练有机结合

1.回顾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总复习,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温故”,就是将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在大脑中不断再现,以便强化记忆,巩固学习效果。回顾知识是开展总复习的最基本环节。当学生面对一道数学习题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回顾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当学生回忆不起时,要指导他们打开课本或总复习资料书的目录,通过看目录回忆、查找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做到由一个知识点的回忆带动一个单元的回忆,以一个单元的回忆带动相关几个单元的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开展讨论交流,之后复述归纳,这样可以系统全面地回顾所学内容。

2.构筑数学知识网络,理清解题方法和技巧。在回顾所学数学知识基础上,构筑数学知识网络,是应对“三校生”数学高考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梳理、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理清知识线索,弄清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要在回顾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提纲挈领的总结,以点连线,以线结网,以网筑面,做到以典型的例题之点带动一线知识的掌握,再以线带面,强化知识间横向纵向的联系和对比,构筑知识网络。

3.强化数学习题的演练。学生的数学能力最终还得体现在解题能力和水平上。因此,强化数学习题的演练是中职生应对“三校生”高考不可缺少的环节。本环节的主要做法是:对过去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回顾、筑网的基础上,选取典型习题和适量题目进行课内外训练,以巩固和掌握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

二.做到总结归纳、理论习题化

1.总结归纳,提高解题速度和能力。数学总复习时强调总结归纳,目的不在于机械地重复和死记硬背,而在于深化认识、扩展知识、掌握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认识和遵循数学学习规律,真正形成条理化、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同时,将总结归纳知识和解题训练相结合,以总结归纳推动解题速度和能力提升,以解题深化总结归纳的落实。通过训练适当适量的习题,达到熟能生巧、触类旁通的目的。做一道习题,就应该认识到是在训练某一类题型,总结归纳一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就要马上联想到与这一类题型相关的知识点、定理及公式等。

2.使数学理论习题化。数学理论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有数学概念、相关性质判定、推理及数学公式等。数学理论的复习不是简单重复和死记硬背,而是要建立数学理论之间以及理论系统内部的有机联系,使数学知识系统化,并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如,中职数学中涉及到“集合”、“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概念,涉及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等性质判定,还涉及“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等数学公式,教师要针对这些概念、性质判定和公式,要求学生训练一些相关题型,熟悉这些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

3.使数学知识系统化

开展“三校生”高考数学总复习的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这样,就既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能让学生牢记零散的知识而不至于被轻易遗忘。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归纳总结所学内容。例如,通过写总结笔记、列表、画知识结构图等来理清所学知识。

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第8篇

一、考核方法改革

综合性全程跟踪考核法,把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量化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实现考核方式全程化,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从量变的积累达到质变的飞跃。学生在每一节课,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表现都与学习成绩的考核有关。综合性全程跟踪考核法用考试这个杠杆来制约、调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何把考核量化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首先需要缜密地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使考核方案既能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考核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基本素质的提高程度。我在物理专业三个课堂、两门课程中改革了考核方法,实行了综合性全程跟踪考核,收到了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

1.转变了学风,改善了考风

考核方案结束了只凭期末一张试卷定高低的状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了过去学生平时不努力,靠期末临时突击通过考试的现象,转变了学风。时刻督促学生把学习时间放在平时,在一点一滴中下功夫,在知识的积累过程中,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同时也减少了平时不努力,到期末靠投机取巧通过考试的概率,改善了考风。

2.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考核方案中的创意分旨在鼓励学生自主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考核方案中对课程论文的考核,也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创意分和课程论文的成绩上不封顶的方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一个学期的教学改革的实践印证了这一考核方案的设计初衷。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他们敢于对教材、对习题提出质疑;他们写出了有自己见地的论文;他们开始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大自然。 他们被十几年的应试教育磨灭了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又重新焕发出来。

3.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概括能力和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了整合知识、升华知识

考核方案中的5次章总结和1次课程总结,虽然分值不高,1次章总结满分为2分,1次课程总结满分为5分,但这个考核环节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概括能力和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整合知识,升华知识,大有益处。学生由不会写总结、不得不写总结到写出了有自己见解的总结、爱上了写总结,是一章章的总结的量的积累,使学生发生了这样的质的变化。学生在写总结过程得到的锻炼与提高是其他教学环节所无法替代的。

4.提高了学生课堂听课的效率

考核方案将平时成绩与学生的课堂表现联系起来,这使得学生更加重视课堂的听课状态,学生上课听课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被动地听,而是主动地听、主动地想,思维一直跟着老师,与老师的思路共进退,甚至超前老师的思维。大大减少了学生上课走神,人在课堂,心不在课堂的现象。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基本上在课堂解决当堂所学习的内容,提高了课堂听课效率。

二、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与学的目的而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切方式方法的总和。对传统的考试方式作出了改革,相应地也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课堂要求学生积极发言,首先要求教师能提出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先给学生提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知识载体。教学方法要与考核方法相适应。

1.研究型教学法

高水平的教学是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以创新的教学理念调动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既是研究型教学法的出发点,又是研究型教学法的落脚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又可以运用不同方式的研究型教学法,如回归式研究型教学法、融入式研究型教学法、辐射式研究型教学法。

(1)融入式研究型教学法

融入式研究型教学法是将研究性课题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挖掘传统教学内容蕴涵的创新性思维的知识载体,将学科的热点、有争议点的研究课题,将教师的科研课题适时地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哪些问题是值得去思考,容易产生新观点的问题,为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埋下伏笔,为学生产生创新思维提供研究课题。

(2)辐射式研究型教学法

科学是发展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会发现传统内容的错误或陈旧部分,提出或补充正确的、新的内容,使教材更好地符合科学发展的真实过程,是教师的职责,有机地加入新内容是必须的。对于新内容的加入,必须首先经历“寻根”的过程,即要找到前沿内容在基础层次上的“根”。在讲授有关基础内容时,把前沿内容辐射出去。这就是辐射式研究型教学法的内涵。

2.整合教学法

知识点可分为孤立知识点和可整合知识点。整合教学法的要点是对可整合知识点进行整合,打破章与章、节与节的界限,以整合后的知识点为载体,表达一定的思想,特别是研究者的思想、语言和方法,也包括教师的理解。

3.师生互动教学法

师生互动教学法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把结论直截了当地呈现给学生,启发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实验数据、实验曲线、已知的理论等把结论归纳、总结、概括出来。这种教学方法我几乎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运用。师生互动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