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3 11:14:07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第1篇

一、从专题复习的实效上下功夫

要想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当然,我在平时的复习中也注意结合中考的题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从专题形成的途径来看有两种,一种是以中考考查内容与要求为依据,提炼概括而成。例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一种是由国家、社会生活中的时政热点归类聚焦而成。例如:完善食品安全体制,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九十年风雨,九十载辉煌等。无论专题形成的途径如何,专题复习的实质是重点复习。这里的重点既包括对所学的重点知识的巩固,也包括对时政热点的把握,更在于对能力培养侧重点的强化。专题复习就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专题复习时,一定要杜绝走入两个误区,一是只认识时政等背景材料本身,不对其反映的学科理论知识加以分析;二是侧重于对背景材料所反映的学科理论知识的认识,忽略或淡化对背景材料的解读。这两种现象是理论与实际两张皮的典型表现。

时政专题是强化思想品德学科理论复习的依托和载体,思想品德学科理论是深化对时政等背景材料认识的有力武器。从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专题复习的实质与特点等角度,都要求我们实施专题复习必须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统一起来,借时政等背景材料之力,夯实学科知识,强化学科能力,使理论的掌握建构在对时政等背景材料解读分析的过程中。以学科知识为指导解读认识背景材料,使时政等背景材料具有学科价值。

二、从专题复习的侧重点上下功夫

从科学复习观的角度来看,每一复习阶段必须科学地制定复习目标和复习计划,并配给合理的复习时间。专题复习也一样,确定内容、重难点、复习时间,专题由热点材料、理论观点两个基本要素构成。那么,专题复习就必须体现出对其基本要素的科学合理组合与落实。专题复习是在中考复习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复习之上的对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巩固强化,是对国家、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的再认识。因此,对专题复习,务必重视。第一,要重视以专题为核心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网络体系的形成与把握;第二,要重视以时政热点等为载体,强化运用与该专题相关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第三,要重视运用与该专题相关的知识,解读分析时政热点等国家、社会生活实际问题。

三、从专题训练习题设计上下功夫

中考复习必然要做大量的练习,专题复习是中考总复习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有其不同于其他复习环节的特殊性,也有复习教学的共性,即以练习检测为手段,验证复习效果。为此,专题复习练习题的编选、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的开启与训练是专题复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涉及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有哪些具体的内容,自己是否掌握,通过练习发现自己知识的盲区、思维的误区、方法的弱区。要注意专题复习练习后的反思。每次专题复习练习后适当的回味与反思。要对一些通性、通法进行不断总结和提炼,并提升为自己的解题能力。注意实际应用专题复习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改革开放的评价问题、党的领导在新时期的作用和体现问题、建党90年所展示的实力等一系列问题,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白如何对待困难与挫折、顺境与逆境、理想与现实等问题,给自己增添了前进的信心和动力。学会从材料的情景、问题中去联系理论。

四、从专题复习点与面的关系上下功夫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第2篇

关键词:学习能力;听课;看书;记忆;解题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100-02

新课程理念提到:最好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才能为终生学习奠定必备的技能。高一是高中阶段的起点,高中思想政治的知识、要求、方法与初中都有较大的区别,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思想政治老师就有必要在培养学习能力上多下功夫。本文结合笔者个人的教学实践,针对高一学生的实际,从听课、看书、记忆、训练四个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①课堂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意识很淡薄。初中思想品德是等级考试,进一类院校只要B就可以了,对这样的要求学生比较容易达到。高一新生大部分都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不用认真听,考试都能过关。在高一上学期刚开学的一个星期里,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听课就是拿着笔等着老师给他们划书,不爱思考案例中的问题,也不大会做笔记。②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差。高一新生不懂得怎么看书、看题,总是抓不住主干,要么一字一字从头看到尾,要么走马观花地看。③死记硬背知识,记忆效率低下。初中思想品德是开卷考试,学生不习惯也不懂得怎么背诵政治知识了;光背题目,不看书本,题目是记住了,但不会用。④解题跟着感觉走。做选择题全凭个人的感觉,一些很简单的错误项都排除不了。主观题则是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基本不会用政治术语。逻辑混乱,表达书写也不规范,没有分点罗列,答主观题就像写作文,写了很多,但基本没有答到点上。上述问题的存在将阻碍高中思想政治三维目标的实现和学生成绩的提高。为了扫平障碍,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加强高一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生有节奏地听课

课堂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关键、是主阵地。会听课的学生往往学的轻松,成绩出色。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知识容量大,内容抽象,而且每个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听课时过分紧张容易疲劳,与过分随意都是不可取的。为此,要教学生有节奏地听课,即分清什么课应该认真听,什么课应该简单听。一般来说,老师课堂上说的这块知识同学熟悉即可,对于这样的知识同学们简单把握就好,但要听懂该知识点。而这节课的重点原理、分析思路及其应用要特别认真听,老师要引导学生做到眼、耳、心、手并用。第一,要用眼睛看板书。板书是教材内容的简要再现,把重点知识做出记号,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整体,重点也了然于心,做到有准备地去听课。第二,要用“心”去倾听老师的分析和同学对问题的回答。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当老师分析思路、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原理的运用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边听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同时积极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参与时政热点讨论,融入课堂;有疑问或者听不明白的地方要在书上做个记号,以便课后解决。对于同学的回答,可以跟自己的理解对照一下,从中找出自己思考问题的优点与不足,便于自我总结。第三,有意识地做好笔记。“好的记性不如烂的笔头”,要把关键原理划清楚,标明序号;补充或者特别要注意的关键词句要有特殊的标记,便于以后复习时用;不要为了记笔记而不听老师的讲解,要在听明白的前提下再落笔书写,片面追求每个字都和老师说的一样是不明智的做法。

二、教学生将泛读与精读相结合,学会看书

学会看书不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有效信息,从而提高预习、课堂和解题的效率,而且可以增进自学能力,是终身学习的一项必备技能。第一,带着问题去泛读。把本框标题作为问题,以目标题为单位,掌握“是什么,为什么或者怎么样”,从宏观上快速把握本框结构,把主干找出来;再以段落为单位,逐段抓中心,把中心串起来,会发现段落之间的关系是总分还是递进。泛读的做法对于学生回答好宏观题有帮助。第二,抓关键词句来精读。虽然现在淡化概念本身的考试,但理解好概念是掌握原理的重要一环。对于高中思想政治的概念,不是用笔划下来就完事了,而是要引导学生采用分解法,圈出关键词,用心揣摩关键词的内涵。

三、教学生记忆的技巧

生命在于运动,人的各项机能必须锻炼,才能逐渐增强,否则就会慢慢退化。书本上的知识是解题的“源头”,能力是建立在知识记忆的基础上的,即先死后活,才能死去活来,所以必须指导学生如何记忆。第一,要有选择地记忆。把书从头背到尾,什么都背反而什么都记不住,到时头脑就会像浆糊一样,理不清。把每一框中要背和要熟悉、理解即可的知识恰当的分开,背诵本框的主要问题,其他看书理解。第二,理解性记忆。知识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地记住它。如果是一块知识,就要去理解这块知识的结构即内在联系,就像放电影一样把它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如果是单个问题,先看这个问题是从哪些角度来讲,看明白每个角度的意思,记住每个角度的关键词;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试着把要点表达出来;如果忘了,要尝试着去回忆,不要直接就翻书去背,把背诵和尝试回忆相结合。第三,要适当“回首”。背诵了一部分内容后,要回过头来整理一下大脑中已存的知识,因为经过自己整理的知识印象会特别深刻。

四、教学生科学的训练

学以致用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科学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第一,要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步骤与方法。对于选择题,按照材料—题干—选择项的步骤来做。先是快速阅读了解材料的中心意思;接着读懂题干的意思,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如原因是、说明了、必须、错误的是等;最后用排除法排除错误项和无关项。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依据课本知识,把错误项的错误地方标注出来,对于表达正确的选项则要运用找对应关系的办法,如材料中讲的是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而选项里表述的却是价格与供求的关系,这种选项就要排除掉。对于主观题,按照审设问—读材料—回归课本—表达的步骤来做。先审清题目的范围、主语、题型、对象和分值;接着带着问题去看材料,这样比较“经济”,阅读材料时要找中心,分层次,圈出关键词句,提取与设问有关系的信息;再把材料相关信息转变成教材中的术语;最后组织答案,要做到分点罗列,道理表述在前,后面紧跟分析。第二,认真对待讲评,学会订正。自己做得正确的题,看看和老师所讲的思路是否一致,当成巩固;自己做错的及时订正,该做记号的做记号,知道错在哪里。第三,训练良好的心理素质。把平时的练习小测验当成是大考,养成认真审题,规范表达的习惯,日积月累,才能把大考当成平时的练习,从容应对。

凡事贵在坚持,高一教学要稳扎稳打,把上述做法渗透到每一节课中。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当学生学会了听课、看书、记忆、练习,学习能力就在习惯中慢慢提升了,师生都能从中受益。

参考资料:

[1]新课程改革及新课程理念(精简版)[EB/OL].2011-01-10.

[2]邓大优.浅谈高一学生良好政治学习习惯的培养[EB/OL].江西瑞金市第三中学,2012-10-27.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第3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重点把握;重点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051-02

很多人认为思想品德课没有什么好复习的,记一记、背一背就行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记硬背法,很多学生也是这样认为,但是为什么同样是背诵,为什么有些同学可以倒背如流,一字不差,而有些同学却绞尽脑汁也不会背一个字呢?所以光依靠死记硬背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尤其对于期末这种综合性的复习,所以有必要采取多种方式来复习,只有灵活运用,综合探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具体措施,以下建议可供大家参考:

1、重点把握,重点复习

通过一个学期的大考小考,也发现了不少试卷出题规律,对于一些知识点基本上是逢考必考,例如第三课关于人格尊严这个问题,基本上不管是月考还是期中考试都考到了,也就意味着这个问题是重点,也是热点,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关于这个问题要重点复习与强调,最好做到每个同学都会,每个同学都过关。

2、题题攻关,脚踏实地

由于知识点比较多,我整理的知识点就有两张试卷那么多,所以在上课复习的过程中,如果单纯地让学生在那识记,学生可能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为了达到最好效果,我采取“背书接龙”的方式,“背书接龙”,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一个一个的背,一题一题的背,一条一条的背,比如一个知识点总共有四条,我让学生在两分钟内快速识记,到时间时马上检查,随机点学生来背,可能让他把这个知识点全部背完,也可能让他背其中两到三点,剩下的,找其他同学接着背,一定让学生背诵时流利、快速,不能停顿,而且专点那些上课不认真的同学来背,让他措手不及,从而让他认真复习。

3、抽样检查,查漏补缺

毕竟教的学生太多,所以一个一个检查背诵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为了达到最佳效果,上课时要带一张班级的单科成绩单,对于成绩在后十名的同学,基本上要逐个过关,但是也不意味着成绩好的同学就不检查,随机抽取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检查,既能达到检查的目的,又能给成绩靠后的同学做个榜样,激励他们好好学习,认真复习。

4、抓住关键,顺理成章

关于知识点的识记,切记不能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同时还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对于知识点较长的问题,要学会抓住关键词,把每一点的关键词抓住,然后把关键词串起来,识记起来就容易多了。而且还要很多识记方法值得参考,例如:多种感官并用法、联想记忆法、目标记忆法、歌诀记忆法、归类记忆法、有效复习法等等。

5.联系生活,回归教材

我们思想品德课和生活联系非常密切,但是在识记知识点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就是单纯地识记,或者就是在那死记硬背,如果把所学的知识点与生活识记相联系,可能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做题的过程中,面对一些生活热点问题,要学会把问题联系到所学的内容上去,要把灵活的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点,也就是要回归教材,只有这样,复习才有效果,考试才会出成绩。

6、复习课的课前预习

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的复习。我的教学进度早就告诉学生,每周一本书,我们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一共五本书,进而第一轮复习的时间定为5周时间。而我们也定制了复习资料《中考开卷一本全》, 学生人手一本,所以要求学生每天大约花10分钟去读书,整合知识点,每一单元、每一课、每一框所讲的知识点必须在头脑里有清楚的认识。这样既有利于我们开卷考试迅速的查找知识点,也避免了学生混淆知识点、张冠李戴。从而在自学的同时也夯实了基础知识。

第二轮复习,专题热点问题的复习。我早就要求学生每天晚上在家要看新闻联播,关注国家大事,并学会用我们所学的政治知识去分析社会热点,从理性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同时我们也定了《书奇制胜》来配合本轮复习,每节课讲一个专题,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就要进行预习,可以采取上网查询的方式来了解本节热点材料,并标注可以与热点对接的课本中的知识点有哪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让他们了解了可能要考的热点问题有哪些,并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备考效率的迎考策略

1、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

在中考政治复习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将重点放在《考试大纲》对课本有关内容的学习上,对考点全面复习,掌握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不厚此薄彼。只有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方可保证基础题不丢分,中档题少丢分,较难题争取多得分。

2、第二轮复习——关注时政

中考试题大都以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及最新材料为背景,从不同角度紧密联系国际、国内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问题,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时,我们要积极关注国家建设、科技、社会发展中与初中学生实际生活贴近、与考点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并注意找出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针对热点问题试着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并组织答案。对每个热点问题能结合自身实际谈感想、启示等,做到知识的活学活用。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第4篇

一、建立知识结构图。

在每本书学完后,画一个知识结构图,这个看似挺累人挺无趣的作业,确实让你动脑筋想每个知识点隶属于哪一块。这个大的知识点底下又有哪些小的知识点。这一来一去的,所有知识就被串联到一块了。

二、背基础,死去活来地背。

背书来说,政治是我天天死记硬背的学科。尤其是经济那一块……当时高三老师要每天默写知识点,所以必须天天背,一天都不能落下。这种强迫性的让我天天都能完成任务。说明还是能背下来的,不过背完之后忘性挺大。后来我就边背边拿张纸在旁边,一个个知识点,按照这课的知识层次写下来,重点写关键词,标好序号,这么下来,一课能记住的还是比原来多了些。

但是要想全记住,还是靠后来写大题了。后来大题写多了,看到题目,想到知识点,那些知识点就直接一句句从脑子里冒出来,我就一句句给写上去,最后也能达到八九不离十的效果。

三、学会做题。

1、读懂题意。

一要全面理解题意。题干是一个完整的内容,审清题干,就要全面、仔细、正确地理解题干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弄清题干的中心思想。二要准确地把握"题眼",即找出关键词语。因为它确定了题干内容的特殊规定性。养成搜索关键词和关键句的习惯,才能准确理解材料的意思,使思路迅速地进入到试题中去。例题,商店里的货品有标价,如一支钢笔标价为6元。在这里,货币执行的是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该题的关键词,即"题眼"是"标价"、"货币"、"职能"。从这些词知道,本题是考查货币的职能,选项必然与此有关。而"标价"进一步说明了考查的是货币的哪一个职能。故答案选A。三要明确题意所指的方向。题意所指的方向规定了答案的选择。如有的要求选对的,有的要求选错的;有的要求选原因,有的要求选结果;有的要求选本质,有的要求选现象等。

2.、清楚各个选项的确切含义

认真、准确地理解每一个选项,搞清楚各个选项的确切含义,直至掌握各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判断每一个选项本身的说法是否正确。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选项本身说法错误,可先直接排除(逆向选择题除外)。只有这样,才能依据题干的规定性对各个选项进行正确的鉴别。

例题,中国有13亿人口,多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目。这个"乘除法"表明: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B.有了量变就有质变

C.中国的改革、发展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D.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该题B选项"有了量变就有质变"是不符合哲学逻辑,本身就是错误的。所以,可首先直接排除,A选项尽管本身正确,但与题干不相干,D选项是C选项的具体表现之一,A、D均应排除。正确答案C。

四、多做高考真题

在政治学习上,不止学生包括很多老师都存在错误思想,政治学习只需要背背就可以了,没必要做题练习。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引导下,导致学生平常练习极少,尤其是主观题的练习少之又少,即使有些练习很多学生也是应付而已,根本就不重视。致使到了考试中,碰到主观题,就成了一个分水岭。对材料题要进行“归纳”和“分解”,在“归纳”和“分解”的过程中,把握材料的层次划分以及有用信息。尤其在做原因类和措施类的题目时,特别要对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因此,在政治学习中,平常一定不能轻视练习这一关。当然政治练习又和其它科目有所不同,政治练习不讲究数量,而讲究质量。能够通过一套题的练习,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检验和补充、完善,并能在题目中找出一些相同点,也就是能够针对同类题目总结出一般规律,多做高考真题,多训练。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第5篇

如何抓好高中历史学习呢?下面就我多年的教学所得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夯实基础,抓好基础知识的掌握

我们都知道,要想盖好一座漂亮坚实的大楼,必须有一个坚实的楼基。同样,我们的学习,也必须牢牢掌握基础知识,离开基础知识,一切免谈。有个学生曾问我,在复习之前能不能先讲整个历史的大知识结构,然后再复习基础知识?我随即回答,我做不到你们也学不到,你们只有对历史上的每一时期、每一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每一条基本线索完整掌握了,先形成小的局部的知识结构(即某一阶段或某一时期的知识结构),你才能理解历史,而大历史结构则水到渠成。因此,在我们的第一轮复习中,要全面复习,所有重要的概念、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现象,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等内容都应该学习掌握,其中要特别重视阶段特征的掌握。对基础知识要记忆牢固、理解准确。在全面复习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方法,看书一定要细、要全,又要注意前引后联,注重从宏观上把握知识,要读透、读懂;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要记牢、记死,对照考纲写出相关的内容;做适当的练习,注重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要及时反思、纵横联系,适时拓展思路。切忌急功近利、心存浮躁,否则将一无所获。

二、端正态度,从心理上克服背书的恐怖感

学文科的学生都知道,到了高三需要背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什么政治、地理、历史,甚至还有语文等等,而且今天背了,明天就忘,老师一提问什么也想起来。学生都非常苦恼,进而导致一些学生认为背书无用,不愿意背书,而这恰恰正是文科复习的大忌,基础知识不背你能掌握吗?其实我看这里面和学生的记忆能力有关,也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素质有关。在每次文理分科时,我都对文科学生说,你们既然报了文科,就是背书的“命”,必须准备好死记硬背,打好这场艰苦的战役,要日日背、月月背、年年背,直至背会为止。当然,作为文科老师必须科学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树立文科学习的正确观念和态度,同时教给学生正确的记忆方法,并使学生认识到,背基础知识是学好文科知识的基本方法。比如,我经常训练学生对所要背的知识要学会提取“关键词”,通过对关键词的局部掌握以达到整体知识的掌握。例如:新课标必修一专题四第二课《历史伟大的转折》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让学生提炼出“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经济路线”等四个关键词,就很容易掌握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三、循序渐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今天我们都在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那可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老师要注意运用一切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技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前面我所说的背书,那不是傻背,不是从头到尾不假思索一字不落而背,那样我们付出的代价也就太大了,弄不好什么也记不住。这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先理解,即梳理要点,分层次分解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同时,老师要注重解题思路、方法、答题的规范要求等方面的讲解,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还要充分利用教辅资料上的“拓展阐释”、“特别提醒”、“例题剖析”等诸如此类的内容,来提高学生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分析解答历史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我的观点是:学生能理解的,自己去理解掌握,我只讲书上需要补充的,或者学生反馈不懂的问题,借此来帮助学生形成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者,可让学生建立一个纠错本。每次历史考试结束后,不少学生往往在不该出错的地方屡屡出错,针对这种情况,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纠正错误的笔记本,在每次老师讲评完试卷后,让学生在纠错本上列出自己所犯的“错误”,最好简要列出错误的原因,以便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对这个纠错本,老师应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认真、细致、准确的良好习惯,这将大大有益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四、加强训练,强化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古语云:“温故而知新。”老师要时不时地选择一些练习,来帮助学生检查自己已学知识的遗忘程度,同时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技巧。要特别注意非选择题答卷的规范化训练,提高答题技巧,做到:

一是“条理化”,指所需要回答的每一个问题,在书面表达时都要自成一个段落,使段落分明、条理清晰。

二是“要点化”,指回答问题时注意简洁、突出要点。在平时训练时,要注意归纳概括、锤炼语句,一般要注意语言简明、史论结合。

三是“序号化”、指回答问题的各个并列要点之间用①、②……分隔,使层次清晰、一目了然。

四是“整洁化”,指卷面美观、整齐洁净。卷面书写要工整,仔细认真,标点齐全,不涂抹、不画箭头、不加小注,勿将答案内容写入密封线内;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第6篇

怎样背历史事件是众多学子一直非常困扰的事情,也成为了学不好历史,历史分数不高的重要原因,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怎样提高记历史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样提高记历史的方法要想背好历史事件,先要学会总结事件中包含我们需要背的信息。比如:先找出每个历史事件的名称、地点、人物内容及历史意义,在根据以上信息找出相似的历史事件总结在一起并列出表格,如某某事件名称相似,那么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便于记忆

记忆历史事件,记忆时间也是记忆中的重中之中,对于准备复习备考的同学,我们可以选择将历史事件的时间打印下来并贴到随处可见的地方比如家里的书桌上,电脑,电视旁边等等,利用一切的空闲时间记忆,提高记忆效率!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通常需要一些学习工具书,在历史学习中也有相同的道理,很多书店都有知识点全面,总结的好的迷你书,可以随身携带,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记忆

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忆,我们可以大声朗读并保存下某某事件的信息,在没事的时候可以拿出来播放,并顺着播放的声音背诵,看看自己是否背的下来,若背的下来,那么你就成功了,背不下来在跟着读几遍就记忆下来了,而且这种方法记忆下来的东西不会轻易忘记,这是我自己的经验

要想学好历史,提高历史成绩,主要看学习者本身对于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否浓厚,若学习者本身不愿意学,不想背,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记忆,那么在怎么努力背的效率也不如其他人的高,所以说,要想学好历史,首先要培养学习者对历史的兴趣,才能让学习者自己去学,更好的去提高历史成绩,做到这些的时候,记忆历史事件也就不难了!

历史提分用什么方法好一、学会考试答题

答题一定要让学生读懂题目,明确题目的意图,考的是哪部分的知识点,不要盲目做答。

做选择题时,要找背景、定史实,明确问题;看是否、删无关,全面准确。做材料题时,一要明确步骤:先看问题再读材料,这样就有的放矢。

读问题一定要把问题读准,学会分析读题,分折到点,逐点作答;读材料时一定要读全,段、句、标点符号、关键词、出处、题头都要认真读。

二要明确设问形式:一般有三类,运用所学知识作答类,直接用课本知识回答即可,根据材料作答的,要依据材料;

围绕问题,分析作答,依据材料结合实际作答的,要围绕材料主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实际作答。

二、课后及时复习巩固

复习之前,先把教材系统认真地看一遍,包括课文的正文、注释、插图、大事年表等。注意前后朕系、中外联系,把同一时期的事件归纳在一起。

这样做,大脑中会形成一个整块的历史轮廓。然后再做本课或本节的练习题。

三、多记重点、难点

凡是老师强调的重点难点、考点,都要着重记忆,什么地方考试几率小或者不考试,就当作识记部分,了解一下,节省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四、多看课本

让学生每天都要抽时间看课本,不要想着是在看书,可以把它当作故事,当故事看有趣味性,不知不觉中东西就记住了。

五、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成绩不及格,多数与对历史学科没兴趣有关。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家长可以从搜集一些有趣的历史小故事做起,多引导、多激发孩子学习历史的兴趣。

六、多看辅导资料书,多做配套练习题

每年都有关于中招历史复习的资料类图书,建议学生根据老师的推荐,买两本诸如历史中考秘诀、历史复习大全,开卷考试的,买本历史考场速查即可。

另外,与课本配套的基础训练类书也要买一本。总之,提高历史成绩要多读多背,掌握方法,围绕问题,按要点作答。

怎么复习历史的方法1.回归课本、逐一梳理必修强化记忆两遍,选修强化记忆一遍,能力必然提升,你将战无不胜。

建议同学们复习时,调动所有的感官,脑、眼、口、手并用,会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会有助于落实消化,会有助于提高效率。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罗列知识点考点。

2.抓住主体,罗列事件历史的主体比较好确立,一般来说每一个章节都是主体,围绕这个主体都产生一些事件。

如“改革开放30年”是一个主体。十一届三中全是相关事件,进而延伸至: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整理错题、分类整理历史的复习并不能依赖大量做题,我们应该把以往做过的题本、月考试卷、各区模拟考题等中当时做错的部分重新审视一遍,避免历史的错误重演。

4.尝试规范答题过程高考文综测试时,历史是和政治、地理三个学科试卷同时下发,在150分钟里一并完成。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第7篇

一、命题指导思想创新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升学考试改革应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有利于中小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两年来的中考思想政治命题逐步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淡化机械记忆,明确提出“让死记硬背者得不到分”,从考查能力的角度命题,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突出了对考生理解、分析、综合运用以及表述能力的考核。这一转化显然十分必要:死记硬背,它只能让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背离了政治课教学的初衷,甚至阻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事实表明,能背并不等于学生真正理解了,而当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时,也就意味着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了它。

同时,命题的立意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试题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大导行力度。这样的立意作用就在于加强导行。事实上,“知行脱节”的现象如果不扭转,政治课的教育目标就无法实现。

二、试题表现形式新颖

这两年来本市中考试题一改以往的僵化刻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图文并茂。图表题着重考查学生解读图表、分析图表,运用所学知识来回答图表反映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能力的平台,对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题材新颖,时代感强

两年来的试题一般都以当年度发生的重大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例2004年中考卷,“修改宪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可持续发展、关注三农问题、、神五飞天”等重大时政相应入题。2005年中考,“科学发展观、中部崛起、和谐社会、《千手观音》、科教兴国”等重大时政相应入题。取材时政化,可以使思想政治课紧密联系重大的社会生活实际,沟通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做到学以致用。

四、评价机制创新

具体表现为试卷考评标准方面,出现了以下变化:一是由采点给分向采意给分转变。采点给分,迫使学生死记硬背,压抑学生思维,而采意给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二是答案由一元向多元转变,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回答所提问题,只要言之有理,都可给分。三是增设激励分,允许学生个性的张扬,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标在变,考标在变,若还是停留在以往的“上课讲条条――下课背条条――考试默条条”的老路上,肯定是行不通的,新的考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复习中要有新的对策。

(一)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中考以考查能力为主,但能力来源于对基础知识扎实、灵活、熟练的掌握。试题的形式万变不离其宗,最后都要回归到教材的基础知识。因此,对教材中的基本观点、概念、原理只有通过理解记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自如,才能对某些社会现象或时政热点进行说理、分析。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重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储存、运用能力,不但做到理解透彻,还要能融会贯通相关知识。

(二)抓住主干知识,突出能力培养

在短时间内既要完成新课,又要准备中考,任务重、时间紧,因此在教学、复习中,要抓主干、抓重点。突出能力培养,而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倡启发式教学,创设情境教学,以问题导学为中心,引导学生关注知识产生,发展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提供结论,课堂教学必须要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创新。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第8篇

[关键词] 新形势 高三 政治复习

高三政治复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时间紧,内容多,要求高。十个月的时间,五本书,要求再认再现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分析、比较和解释社会经济政治现象,并能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恰当地安排好复习进度、节奏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下面,笔者就高三政治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老师的讲与学生的学

有的老师上课非常敬业,将每一个知识点的方方面面,每一个方方面面可能遇到的若干问题都讲得非常透彻,时间不够,就课前占一点,课后拖一点,将45分钟的课上成一个小时,学生要做的就是上课记笔记,课后背笔记,考试套笔记。老师讲得身体疲劳,学生学得心理疲劳。一旦考试却又发现,老师讲的与试卷上考的很多对不上号,对上号的运用上去也得不上高分。结果是考分高的是学得不太认真的,学得最认真的是考不到高分的。于是,老师说学生的素质差,讲过的题目也考不好;学生说学政治听老师讲没用。

由于近年来高考试题和答案的编制都贴近教材,突出考查双基,使得我们的复习宜细不宜粗。而且,学生由于年龄、心理条件的限制,自学得来的知识总是凌乱而不够系统,分析问题流于现象而不够深入,偏激而不够全面,这些都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应对政治科考试时,不能撒手不管,而应该有引导,有启发,有检查,有监督,必要时,必须作重点讲解。

但复习得细,不代表必须讲得细,由于政治试题的编制以能力立意为主,加之社会经济、政治现象复杂多变,使得死记硬背失去了市场。高考知识点是有限的,但可编制出的试题是无限的,任何一个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为学生想出所谓的万全之策,即使真的想出来,也没有实际的指导作用。作为一个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点做到融会贯通,引导学生运用有限的知识点去解无限的题目,提高知识的生成能力,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宁可省掉学生的笔记,不可省掉学生的思维。

当然,实际教学中,讲课的粗与细不可绝对,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领悟能力来决定。但无论面对怎样的学生都不可不讲,也不可因教师的讲而扼杀学生的思维,一切应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被激发,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为依据。

二、教学起点的设置

有的老师习惯用高考的思维来教学,对刚升入高三的学生,一讲知识点,便有学科间的联系,一联系实际,就有政治、经济、哲学的多角度分析,一讲习题,便用高考题来示范。学生感叹于老师知识的渊博,同时也听得稀里糊涂,不知所云;而面对第一次练习,便是高考难度的试题,选择题只好去猜,主观性试题只好罗列知识点或是胡说八道,得分自然很低。学生成功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渐渐地失去了学习政治的信心和兴趣,把精力转移到其他学科中去,甚至对政治老师产生对立情绪。而老师则慨叹学生的素质一年不如一年。

也有的老师将毕业班教学完全等同与基础年级的教学,教学偏重于知识点本身的讲解、分析,疏于知识点间的联系,甚而照本宣科;联系实际只是为学生提供认知基础,或是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活跃课堂气氛,缺乏理性的分析,更没有举一反三;平时练习以基础题来充斥,上不了难度;讲解习题,习惯于就事论事,甚至报答案,缺乏迁移变通。学生认为学习政治只要背背就行,不愿意也不会去多角度、深层次地去思考,面对高考试卷只能是一败涂地。

高三政治的教学起点不宜过高,一般来说,学文科的同学基础本来就不是太好,设置学生不易达到的起点,只能让学生失去学好政治的信心,抑制学习政治的兴趣,在教学中形成恶性循环。要知道,信心的保持除了内心的信念外,不可缺少的是成功的体验。

高三政治的教学起点又不宜过低,因为高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近几年的试题难度虽有所下降,但仍然考查了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辨证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并不是死记硬背就行的。而且,过分容易的试题并不会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增添学习的动力。要知道,不需要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是无法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的。

起点的高与低同样不是绝对的,要以学生的素质和接受程度来具体把握。但不管是高还是低,都要有层次、有梯度,都要以学生的实际为基点,以高考试题为目标。

三、高考复习的轮次与策略

近几年各地普遍盛行的是三轮复习法,一轮复习以教材为顺序,二轮复习以考点为单位,三轮复习以时政材料为背景,从而构建立体式的知识网络。但在教学实践中,各地取得的成效大不一样。而有的学校只有一轮复习,却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里面有学生素质的不同,但更有对复习思想的理解有高下之分。

高三政治复习的总体策略应该是在回顾中加深记忆,在运用中深化理解,在练习中找出不足。高考政治知识点内容多而复杂,要求学生学习一遍就全部掌握是不现实的,经常出现的问题是遗忘和混淆,所以最起码要通过四遍的记忆方能达成目标,所以,必须经常回顾;而要防止混淆的最好办法就是经常比较,找出易错点、易混点、关结点,通过多次练习,加强矫正。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和活力之所在,关注社会热点也是政治高考的方向和重点。所以,不管是几轮复习都要体现上述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