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评论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杂志简介:《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04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当代文学观察、中国当代文学再评价、“新生代”写作30年、穆涛散文评论小辑、作家作品评论、国际文学视野、史料研究

主管单位:辽宁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辽宁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2-1809
国内刊号:21-1046/I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4
复合影响因子:0.41
总发文量:2113
总被引量:10928
H指数:45
引用半衰期:9.3
立即指数:0.0939
期刊他引率:0.8933
平均引文率:4.1823
  • “中国故事”与文学民族化理论自觉

    作者:丁琪 刊期:2019年第05期

    “中国故事”从初始用来强调文学叙事的民族主体性到逐渐凝聚特定的思想内涵成为民族立场、思想和方法的综合载体,它已经超越了单一概念、类型范畴,发展成为新世纪以来影响力颇为深广的文艺思潮和文艺现象。它从文艺界蔓延到新闻传播、公共外交等领域,被看作是“国家形象”与“国际舆论”之间良性互动的重要话语媒介,是提升国际话语权并推动人类...

  • 论“寻找小说”

    作者:张伯存 刊期:2019年第05期

    加拿大著名文艺理论家诺思罗普·弗莱认为,各种各类文学作品表现了人类集体的共通的文学想象,有着数量不多且不断重复的模式或程式,构成人类整体文学经验的一些最基本的要素,在文学作品中总是反复出现的,以各种变形、衍生的形式改头换面地延续着,这就是原型。一些所谓主要原型浓缩了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经验、情感和梦想。〔加拿大〕诺思罗普·弗莱...

  • “重返八十年代”:语境、方法、问题与可能性

    作者:陈林 刊期:2019年第05期

    一新世纪以来,1980年代一度成为引人热议的话题,或出于某种怀旧心理追忆那个消逝的“黄金时代”,或在研究和反思工作中呼声鹊起、应者云集。“重返八十年代”一时蔚为思潮,广受关注。“重返八十年代”侧重对1980年代的知识清理和观念批判,不同于一般性的研究,也迥异于1990年代兴起的怀旧热。这项工作持续至今,成果可观,是对1980年代文学研究的一...

  • 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新历史书写”——以新世纪前后中国历史科幻创作为例

    作者:汪晓慧 刊期:2019年第05期

    作为21世纪中国文学中最有潜力的文类之一,科幻文学逐渐发展壮大,并吸收了不同元素以拓宽其想象力边界。新世纪以降,一些科幻作家对历史素材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历史神话和太空歌剧、赛博朋克、人工智能等经典科幻题材一道成为了中国科幻小说关注和书写的重要内容,并形成了较为引人注目的分支,即历史科幻小说。在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看新世纪中国历史...

  •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下沉期”

    作者:程光炜 刊期:2019年第05期

    一今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70年,是整整一个历史单元。因为有了历史长度,我认为当代文学史研究开始进入“下沉期”。什么是“下沉期”?它指的是一个评论对象变成了研究对象,它的位置下沉到了能够做历史研究的状态,比如“十七年”文学。在这个领域,洪子诚的《材料与阐释》,黄发有的“十七年”文学传媒研究,张均的“十七年”报刊史研究,王秀涛的“第...

  • 重构传统:台湾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化选择

    作者:苏珊 刊期:2019年第05期

    20世纪80年代后,台湾少数民族文学与台湾主流文学互相采撷与交融。台湾少数民族文学从“台湾少数民族运动”的助力推手转向回归部落重建民族文化,台湾少数民族文学以文学书写促进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转型,对民族文化传统的重构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认同再到文化自信,其中的困境和悖论是两岸各少数民族文学发展普遍遇到的问题,其得出的经验总结和辩...

  • 论郭澄清文学创作兼及“十七年”文学的“当代性”

    作者:妥东; 张丽军 刊期:2019年第05期

    在"十七年"文学中,郭澄清的文学创作历程,如果按照一般的文学创作来看,显然有些不合"规律"。因为自1962起至1976年这段时间里,在很多作家相继"失语"的状态下,郭澄清却以罕见的"逆生长"(1)姿态,不断开拓属于他的文学创作空间,在这段被文学史家所普遍称为"空白"或"断裂"时期里,郭澄清不仅以其敏锐的眼光,简略的笔力,奠定其十分出众的小说创作者的...

  • 未知之域的书写与新世纪文学观念的转型

    作者:杨姿 刊期:2019年第05期

    任何一种话语系统,尤其在长期通行使用之后,会形成阅读与写作的舒适区,作者和读者都会在无意识中默认这种隐形权威的作用,即便因为重复而致的审美疲劳令人有反抗与挑战的企图,也容易在习而不察的守成中落入安逸的陷阱,“已知”的诱惑就是这样发生的。文学从喻世、新民的功能进化,到确立主体性、制造私人声音的目标普及,始终都在一个制高点上源源...

  • 人生海海,传奇不奇

    作者:王德威〔美〕 刊期:2019年第05期

    麦家在中国大陆享有“谍战小说之父”之名,在华语世界也广受欢迎。他的作品如《解密》《风声》《暗算》等描写抗日战争、内战时期的谍报工作,波谲云诡,极尽曲折复杂之能事,在当代文学里独树一帜。也因此,麦家小说不仅被大量改编为影视作品,也早有多种翻译版本问世。

  • 聊聊《人生海海》

    作者:季进; 麦家 刊期:2019年第05期

    季进:老麦好,很高兴有机会来聊聊你的新作《人生海海》。我个人感觉你的新作相当棒,可以说是不负众望,惊艳登场。人性与命运、偶然与必然、孤独与英难、记忆与铭记,一旦进入小说世界,就欲罢不能,绝对是近几年长篇小说中让人眼睛一亮的作品,相信一定会有比较大的反响。你能不能先介绍一下小说创作的过程?大概写了多长时间,写作过程当中遇到了哪些...

  • 离散灵魂的造像--班宇小说论

    作者:赵坤 刊期:2019年第05期

    沈阳铁西,某废旧水泥住宅楼顶层,前印刷厂工人孙旭庭赤膊散发拎着菜刀冲出房门;楼下,肖树斌蹲在阳台喝酒,比划着他给儿子教练进贡那枚金镏子的大小;转下楼,失业工人孙少军一家,在除夕夜分食了家里最后一包廉价馄饨,从此家徒四壁;底楼,改造后的旧门头房,吕秀芬和刘建国夫妇坐在“菁菁足疗”的最里间发愁,要如何应付姐夫赵大明接二连三的勒索;出楼...

  • 寻梦者的铁西老城故事——班宇小说的溃败叙事

    作者:马芳芳 刊期:2019年第05期

    一班宇小说中的地理坐标聚焦在辽宁省沈阳市国企重工业集中的铁西区,他以线性时间形式讲述的生命故事则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原点。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沈阳市作为东北的工业重镇、国家重工业聚集地,被重点投资建设。1950年代苏联援建的重要工业工程在沈阳占有很大一部分,而其中主要都集中在铁西区。随厂建而聚集起来的人群,他们的生...

  • 困境中的飞翔,或“相遇的诗学”——论梅尔的诗

    作者:何言宏 刊期:2019年第05期

    梅尔从1980年代开始写诗,直到如今,她的主要诗作都收在诗集《海绵的重量》和《十二背后》中。但中间很长一段时间却是写作的空白期,在停顿近20年后,她似乎被什么力量召唤,又重新回到了诗歌写作。有人将这种情况称作另一种“归来”。至于为何会再度重拾,这其中当然有她的故事,只是我并不想来讲述这故事,因为我深信,诗歌犹如一种精神的鸦片,是很难...

  • 行吟、“及物”与修辞的乡愁——梅尔诗集《十二背后》抒情主体的建构

    作者:姜肖 刊期:2019年第05期

    《十二背后》是一场抒情的冒险。在现代性或后现代性的语境中,狂飙突进的技术理性使得任何浪漫主义式的主体都破碎成过往,诗人们似乎已经厌斥自己,或深谙行动的虚无,逐渐习惯于娴熟地用纯粹文本的渴求压抑着诗歌中“我”的蔓延生长,“抒情”似乎成为一种褪色的传统,被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美学遗弃。不过,梅尔似乎从不掩饰抒情的信念,她的诗歌...

  • 在"永恒"的注视之下--关于梅尔诗集《十二背后》

    作者:王士强 刊期:2019年第05期

    在当代诗歌的场域中,梅尔堪称独异,她不属于某一流派、群体,也较少在诗界“活动”,但却声名远播,自带光环,自成风景。她的诗歌写作看不出明显的谱系传承,却显然有着对于中西文化、中外诗歌的深度浸淫与理解,她有着自己独特的追求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她的作品数量或许并不算多,但是辨识度很高,所以很多时候诗歌界不见她的踪影却流传着她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