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评论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杂志简介:《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04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当代文学观察、中国当代文学再评价、“新生代”写作30年、穆涛散文评论小辑、作家作品评论、国际文学视野、史料研究

主管单位:辽宁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辽宁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2-1809
国内刊号:21-1046/I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4
复合影响因子:0.41
总发文量:2113
总被引量:10928
H指数:45
引用半衰期:9.3
立即指数:0.0939
期刊他引率:0.8933
平均引文率:4.1823
  • 在金砖国家文学论坛上的主旨发言

    作者:莫言 刊期:2018年第02期

    12月份到珠海,无论从哪里来,都是个不错的选择。世界上很多城市都有个美丽的名字,珠海,珍珠的海,这个名字闪闪发光,璀璨夺目啊!如果从全世界的城市名字中选美,我相信珠海肯定榜上有名。当然珠海不仅名字美,风景也美,人也美,更重要的是食物精美,这对我这样的馋鬼来说特别重要。世界上有很多共同体、联合体,但名字最响亮的是“金砖五...

  • 在金砖国家文学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作者:韩少功 刊期:2018年第02期

    中国两千多年前的伟大思想家孔子,在其代表作《论语》第1页,说到他人生中最高兴的两件事:一是温习和运用自己的知识,二是接待来自远方的同道好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作为一个中国作家,我在这里参加金砖五国文学论坛,既有学习之乐,又是交友之乐,享受着双重快乐的一个周末。

  • 你的时代,我的故事

    作者:苏童 刊期:2018年第02期

    各位下午好,为了准备今天的发言,我很认真地写了一个稿子,结果因为太认真,发现写得太长了,所以抛砖引玉,我决定把我文章当中最精华、最好的那部分删掉。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意大利电影大师费里尼著名的电影《八又二分之一》。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值得我们一再讲述,因为它不只是一个导演的故事,也是人生的故事,又似乎是创作的故事。我...

  • 没有作品的作者

    作者:格非 刊期:2018年第02期

    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典礼上有一个很好的演讲,叫《讲故事的人》,我这里提到的文本也叫《讲故事的人》,作者是瓦尔特·本雅明。他认为,自古以来,讲述故事的方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民间故事的阶段,这个时候讲的故事没有统一作者,故事长时间流传,被加工,被不同作者打磨,故事也没有终结。当然,作者得不到版税和出版的机会.

  • 拥抱我们自己的经验世界

    作者:阿来 刊期:2018年第02期

    这个会议的议题很有意思。几个被命名为“金砖国家”的国度的作家相聚在这里,讨论关于时代、经验和想象这样的话题。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设定这样的议题本身,在我理解,意味着我们对于世界文学构成有了新的理解。很长时间以来,说到世界文学的时候,其实说得就是西欧和北美的文学。而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学并不包括在我们视野之内。

  • 鲜花与土壤

    作者:尤·米·波利亚科夫; 淼华 刊期:2018年第02期

    在我们新世纪,学术思想和应用学科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在飞速发展,人类智慧对物质结构的认知越来越深入,进而能对人的生命基因做出解码,然而,文学仍如同一个世纪之前一样,依然是认识世界、社会和人的内心世界最精细入微的工具。

  • 自然,人,文学:竞争、疏远还是和谐?

    作者:伊琳娜·尼古拉耶夫娜·巴尔梅托娃; 张曦 刊期:2018年第02期

    对这一严肃话题进行简单论述,我只能借用著名哲学家、人道主义者、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贝特·施韦泽的话来作为我演讲的主题:“我是想活在生命中的生命,我是想活下去的生命。”新世纪的第二个10年以显而易见的不稳定而著称,而不稳定的自然,即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灾难和其他异常现象,它们正急剧地改变着我们这个星球的形态。

  • 关于新与旧

    作者:玛利亚·露西娅·威尔第; 胡续冬 刊期:2018年第02期

    这次论坛的主题——新时间、新经验、新想象——非常具有挑战性。究竟什么是新?如果它不是旧貌换新颜,不是经由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想象力所改变的过往。想象力,无论在何种状况下,通常都可以是新的、自由的。另一方面,在中国生活的经历让我了解到,按照古典传统,对一位画家或一位诗人来说,重要的不是创作出什么“新”的东西,而是展...

  • 重塑经验、想象和时代

    作者:美瑞杜拉·嘉戈; 姜肖 刊期:2018年第02期

    你们让我来谈谈“新时代,新经验,新想象”和金砖国家文学之间的关系。我想,文学非“新”而不可为,换言之,如果文学不能把“旧”重塑为“新”,那么文学便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价值。用梵语“波罗迦耶布罗崴什”(Parkayapravesh)来解释,文学即是你的灵魂或无意识突人另一个肉身或者意识中。

  • 廓清过往,存念真实

    作者:尼克·穆隆戈; 康文琦 刊期:2018年第02期

    13年前的2004年,我还是开普敦《窈窕淑女》杂志的一名实习记者,我的第一部小说《你死我活》在奎拉出版。在新书会当天发生了一件事。会定于下午6点半至7点开始,在开普敦维多利亚大街的国家图书馆进行。南非最著名的一位作家安德烈·布林克会来现场帮我的书做宣传。

  • 主持人的话

    刊期:2018年第02期

    主持人的话:余华是198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即使批评界对《兄弟》和《第七天》充满了分歧,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余华的文学成就作出肯定性的评价。余华在1980年代一出场便出手不凡,他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和《活着》等作品,和其他作家的重要文本一起,创造了1980年代以来的文学历史。

  • 余华与古典传统

    作者:杨辉 刊期:2018年第02期

    作为兴起于1980年代初中期,并在后期达至巅峰的中国先锋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余华及其作品已被方便地放置入“新时期”以降之先锋脉络中加以考察,并已高度历史化。其间虽有1990年代初“转型”之说,但两种理路“共享”着同一种批评资源,亦存在着内在的延续性。自晚清开启,至五四强化的文化的“古今中西之争”及其所形塑之文化观念.

  • 死亡的三重寓言:余华小说中的生存真理、文化反思与历史真实

    作者:于展绥; 潘莉 刊期:2018年第02期

    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感到她其实并不可怕,她只是沉浸在我当时年龄还无法理解的自我与孤独之中,她站在与死的界线上,同时被两者抛弃。①——余华在其第一本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我认为这部小说迟早会被认可为中文小说的经典著作——开头,余华描绘了一个回荡着寓言意味的令人惊怖的场景:

  • 作家词典·余华

    作者:王布新 刊期:2018年第02期

    余华(1960.4.3一),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浙江省海盐人,祖籍山东省高唐县,出生于医生家庭。1968年3月,就读于海盐向阳小学。1973年初海盐县图书馆重新开放,这年暑假开始,大量阅读鲁迅和“十七年”时期的红色文学作品,从此一直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1973年9月,进人海盐中学读书。1977年中学毕业后参加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落榜。1978...

  •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刊期: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