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评论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杂志简介:《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04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当代文学观察、中国当代文学再评价、“新生代”写作30年、穆涛散文评论小辑、作家作品评论、国际文学视野、史料研究

主管单位:辽宁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辽宁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2-1809
国内刊号:21-1046/I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4
复合影响因子:0.41
总发文量:2113
总被引量:10928
H指数:45
引用半衰期:9.3
立即指数:0.0939
期刊他引率:0.8933
平均引文率:4.1823
  • 巴金:生命艰难地延续

    作者:李辉 刊期:2004年第01期

    巴金是长寿的。到2003年11月25日,他将度过九十九岁生日,按照中国传统,这也是百岁华诞。从1904年走到今年,巴金跨越两个世纪,生命的行程整整走了一百年。在中国作家中,如此高寿是少有的。喜爱他、敬重他的亲友、读者,自然为他的长寿感到高兴。

  • 历史迷魅与文学记忆——《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序

    作者:王德威 刊期:2004年第01期

    这本书以小说为重点,探讨现代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面向:历史迷魅与文学记忆。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动力,不论在实证或叙事层面,都以“除魅”为主轴。在革命与启蒙的号召下,传统与现世中的价值信念苟若不够清明正确,无不被打为魑魅魍魉、牛鬼蛇神。而文

  • 魂兮归来

    作者:王德威 刊期:2004年第01期

    晚明文人冯梦龙(1574—1646)的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里,有一则《杨思温燕山逢故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北宋亡于金人后的第三年(1129)。那年的元宵灯节的晚上,落籍于燕山(即北京)的杨思温偶遇一似曾相识的女子。就像许多宋亡后未能即时南渡的北

  • 文学谱系·意识形态·文本解读——王德威的学术路向

    作者:季进 刊期:2004年第01期

    说起台湾大学外文系,不由得人不心生敬佩,海外文坛一批呼风唤雨的人物,像李欧梵、余光中、白先勇、王文兴、陈若曦、刘绍铭等等,竟然都出自台大外文系。台大外文系可真是秉天地之灵气了。与这些前辈相比,同是台大外文系毕业的王德威是年轻了些,但更有冲劲,更见锋芒。

  • 致作家书

    刊期:2004年第01期

    今年,本刊将开设一个新的栏目,名为“文本互动”。关于它的一些想法,我们想与你沟通一下。

  • 的(中篇小说)

    作者:刁斗 刊期:2004年第01期

    有人说,任何故事都开始于开始之前。对此种说法我表示同意。

  • 2003年《当代作家评论》奖获奖作者和篇目

    刊期:2004年第01期

  • 从结束的地方开始——解读刁斗的《的》

    作者:洪治纲 刊期:2004年第01期

    作为一部具有浓烈的形式主义意味的小说,刁斗的中篇《的》一改作家以往的那种极度欲望化的叙事格调,将话语投置在某种圈套式的文本营构之中。它的整个文本结构,可以看作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封闭性圆圈,主人公的所有行动只是沿着这个圆圈在做前后移

  • 几何学家刁斗

    作者:郜元宝 刊期:2004年第01期

    对跟踪目标的高度期待。“有期待才有苏醒,有苏醒才能爱恋,而爱恋,或许不以占有为结果——即没找到作为标志——还更有意义。”这既是人物对自身行为的自我阐释,也是推动整个叙事发展的逻辑起点。正是“期待”的存在,以及它在主人公内心所产生的巨大诱

  • 公民生命自由教育的沉沦——小娥形象的创造与陈忠实的思想局限

    作者:李咏吟 刊期:2004年第01期

    不知为什么,《白鹿原》这部作品老是让我无法忘怀。这不仅因为它总是勾起我的苦难乡村记忆,更因为它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提供给读者无限的“可思空间”。应该说,《白鹿原》的诞生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因为陈忠实“此前”与“此后”都未能以更优秀的作品

  • 二十二今人志

    作者:郜元宝 刊期:2004年第01期

    读王蒙的书首先应该留意他的语言。这里有细心挑选不露痕迹的文言,外来语,方言和新旧杂陈的北京话。他还特别擅长大量化人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术语——这其实是现代(当代)汉语的主干。当代作家大概没有谁比王蒙的语言更庞杂了,呼吁纯洁汉语的专

  • 1985年“小说革命”前后的时空——以“先锋”与“寻根”等文学话语的缠绕为线索

    作者:王尧 刊期:2004年第01期

    口述史作为一门学科在社会学、民俗学等领域已经相当成熟,近几年来它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兴起,是当代文学学科话语发展的内容之一,既受西学之影响,也承接了中国古代“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

  • “历史”背后——关于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历史相关性问题

    作者:董之林 刊期:2004年第01期

    如果从王瑶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史稿》中撰写“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运动(1949年10月-1952年5月)”算起,中国当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从史学家的最初构想到今日如此之格局,已有半个多世纪;即便是历史需要沉淀,减去十年时间,也至少有四十年经历足以评说。

  • 现代城市的第二历史——略论香港陈果的“游民”电影

    作者:司若 刊期:2004年第01期

    查克拉巴迪曾经提出了第一历史(History 1)和第二历史(History 2)的概念:第一历史是发展进化的历史,具有宏观叙事结构。马克思的理论在第一历史上论述的非常透彻,他利用生产方式的叙事语言分析了社会进步发展的内在规律。而第二历史否定

  • 话语之径(一)

    作者:李庆西 刊期:2004年第01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每年快到诺贝尔文学奖揭晓那段日子,年逾八旬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就成了媒体追踪的对象,连续几年都是人气最旺的竞争者之一,每次却跟这份殊荣擦肩而过。这事情惹得莱辛的爱好者们忿忿不平,也让舆论界大惑不解。其实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