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坛

当代文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杂志简介:《当代文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07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术空间、名家视阈、学术观察、高端访谈、如何书写当代文学史、发现经典·艾伟专辑、地方路径与文学中国、诗坛新观察、理论探索、评论阐...

主管单位:四川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四川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6-0820
国内刊号:51-1076/I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5
复合影响因子:0.19
总发文量:2796
总被引量:6324
H指数:19
引用半衰期:4.14
立即指数:0.0136
期刊他引率:0.8909
平均引文率:4.7789
  • 艺术公赏力的重心位移—艺术公赏力系列研究之六

    作者:王一川 刊期:2014年第04期

    艺术公赏力的问题化过程呈现为不同的重心位移:1874年到期间的天变艺变时段为孕育期,体现为旧雅碍俗;失败到20世纪40年代的以艺启群时段为发生期,要求以雅提俗;40年代到80年代的以艺为群时段为渐变期,主旨为以雅就俗;90年代至今的艺以群分时段为高潮期或爆炸期,多元对话在所难免。艺术公赏力的重心位移不能被单纯归结为中国艺术界自身的...

  • 叶梅创作论

    作者:李美皆 刊期:2014年第04期

    叶梅的写作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民族书写、地域书写、女性书写。叶梅的民族书写道出了土家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也触及了民族间的隔膜问题。叶梅的地域书写几乎等同于乡土书写,其笔下的三峡儿女代表了一种三峡性格。叶梅塑造得较好的现代人是女人,从这些女性身上能够看到叶梅的精神之光与人格力量。

  • 捆绑之后—《黄雀记》及阐释中的苏童

    作者:程德培 刊期:2014年第04期

    我更坚定了一种看法,苏童是当代作家中为数不多的一位自我阐释时常超越他人阐释的作家。我们乐于看到苏童进行的自我模仿,他那在小说中继续营造的意象正在吞食着自己的早期作品。当然,生活仍在演进,时代步伐的每一个阶段正在制造着香椿树街的新内容,但灵魂依然是我们的人生难题。捆绑术即便在不断地变幻着打结的花样,它的永恒主题依然是对...

  • 先锋·历史·现实—多重视野下的苏童小说研究

    作者:冯妮 刊期:2014年第04期

    苏童小说创作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期间的文学思潮之间保持着丰富的互动,与此同时,其创造力与独特性又溢出了各种思潮的既定范畴。近三十年来的苏童小说研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概括:第一个方面集中于苏童八十年代中后期小说中的“先锋”、“实验”性质,第二个方面集中于从“先锋派”到“新历史小说”的转型与延续,第三方面是在...

  • “主体之死”与文学情感论的悖谬处境

    作者:左其福 刊期:2014年第04期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曾经宣告“主体的死亡”和“人的终结”,但在后现代主义文论中,情感观念并没有消失,反而极为突出。后现代主义文论改写了浪漫主义以来的情感-主体模式,代之以情感-非主体模式,使得情感从理性主体的操控下摆脱出来,而与非理性主体即纯粹的感性主体日益亲近。

  • 超越文学内外研究二元对立的理论诉求—布迪厄“艺术场”理论探析

    作者:李占伟 刊期:2014年第04期

    近年来,布迪厄的思想在中国哲学界、社会学界、教育界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文艺界也概莫能外。“艺术场”理论在整个布迪厄文艺思想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布迪厄看来,“艺术场”在整个艺术话语环境中具有“双重位置”的特征,其自身又具有着“双重结构”的特征,因此,这些“双重”特征又决定了它具有着超越文学内外研究二元对立的“双重拒绝...

  • 进入意识形态里的民族身份—后殖民主义对民族身份的“文化遮蔽”

    作者:赖佳 刊期:2014年第04期

    作为后殖民理论的重要议题,后殖民主义对民族身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话语权力批判。但是文化符码只是民族文化身份内部结构中的冰山一角,后者更多指涉了不同意识形态的交织碰撞及其背后的实体利益关系。因此,后殖民理论由于其浓重的文化主义方法论往往遮蔽了其它的“元”意识形态素,从而也削弱了自身反殖民主义的现实锋芒。

  • 从跨文化阐释到三重证据法—《诗经》研究的文学人类学进路

    作者:杨骊 刊期:2014年第04期

    自从葛兰言的《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开创了文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诗经》研究方法,后继者无数,使得文学人类学方法研究《诗经》在20世纪《诗经》研究学术史上成果斐然。文学人类学研究《诗经》的方法论经历了从跨文化阐释到三重证据法的演变,笔者在方法论视域内选取葛兰言、闻一多、白川静、叶舒宪四位中外学者的《诗经》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 翻译诗学研究的理论嬗变

    作者:万江松 刊期:2014年第04期

    翻译诗学正日益成为翻译研究的核心概念,但中西翻译研究界对该术语的使用并未取得一致。要厘清这一概念,必须追溯诗学发展的历史沿革。西方翻译诗学承袭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诗学研究传统,并从俄国形式主义诗学特别是雅各布森的诗学理论中汲取理性养分。翻译诗学的演变具有一定的谱系性,表现出前后继承的特征:初始阶段将翻译诗学纳入诗学的...

  • 论莫言小说对母亲形象的颠覆

    作者:周红莉 曹佳敏 刊期:2014年第04期

    莫言小说还原了母亲作为女人的自由人性和生命张力,将母亲建构为丑陋、粗鄙、自私、冷漠、淫荡等多种异态,并由此勘探母亲这一形象可能蕴藉的深层历史意义及芜杂的社会属性。

  • 阿来小说的激情忧伤书写—评阿来小说《尘埃落定》

    作者:黄群英 张德明 刊期:2014年第04期

    阿来在小说《尘埃落定》中倾注了自己浓郁的情感,对土司王朝更是以一种开放的视野和伤感的情怀进行独特的书写。身为少数民族的阿来,更熟悉和了解自身民族的生活,浸透到作品中就有挥之不去的激情叙述和忧伤情愫,增加了作品的情感力度和悲剧意识,具有超越现实小说的浪漫和理想,更具有诗性特质,在强烈的情感中表现了对人生、社会、文化的多...

  • 抗战叙事的艺术探索—论《战争和人》

    作者:廖四平 刊期:2014年第04期

    王火的《战争和人》再现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艰难历程,揭示了中华民族虽屡经苦难但仍蓬勃兴旺的根本原因,对历史与人生进行了颇有深度的审视;它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人物形象众多而又个性突出、史诗性特征鲜明、结构宏大而又严谨、“散发着中国古典的美学风韵”、心理描写细腻、线索清晰等特点,但也存在着“雅化的过分”、繁冗芜杂等缺憾。

  • 当“语言沉浸于自身”—刘恪“元语言”写作的实践与理论探索

    作者:张新赞 刊期:2014年第04期

    元语言(metalanguage)写作,是刘恪先锋写作的鲜明特征。元语言和相关的概念元叙述、元小说、自主语言等,构成了他先锋写作整体上的一套复杂的手法,同时也是他小说理论思考的一个重点。刘恪的元语言写作彻底颠覆了传统小说的概念,更新了当代小说的文本样式。他的元叙述文本是一种带有浓厚诗意的抒情的先锋小说,接通了中国文学中古老的抒情...

  • 论爱丽丝·门罗的诺贝尔文学奖意义—以《你以为你是谁?》为例

    作者:陈兴 刊期:2014年第04期

    2013年10月10日,瑞典学院宣布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加拿大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爱丽丝·门罗。她不仅是加拿大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文学奖历史上第十三位女作家。本文以门罗1978年获得加拿大总督奖的短篇小说集《你以为你是谁?》为例,通过文本细读揭示门罗获得诺奖的三重意义:一、加拿大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版图;二、其作品呈现出...

  • 从元语言理论考察后现代小说的“解释漩涡”—以托马斯·品钦长篇小说《万有引力之虹》为例

    作者:司炳月 马文美 刊期:2014年第04期

    后现代小说的多音复义往往使评论界的解读莫衷一是,其作品的主题包涵了丰富的意旨,往往具有多重性,众声喧哗的解读背后,反映了后现代小说迥异于从前的文本特征和意义建构方式。从符号学的元语言理论出发,考察后现代小说的“解释漩涡”,可以成为解读后现代小说的一个有效的路径。我们以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长篇小说《万有引力之虹》为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