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坛

当代文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杂志简介:《当代文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07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术空间、名家视阈、学术观察、高端访谈、如何书写当代文学史、发现经典·艾伟专辑、地方路径与文学中国、诗坛新观察、理论探索、评论阐...

主管单位:四川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四川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6-0820
国内刊号:51-1076/I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5
复合影响因子:0.19
总发文量:2796
总被引量:6324
H指数:19
引用半衰期:4.14
立即指数:0.0136
期刊他引率:0.8909
平均引文率:4.7789
  • 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当代文论的对话

    作者:曹顺庆 王庆 刊期:2010年第03期

    中国古代文论与当代西方文论共存于我国当前的文学理论学术话语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交流与对话。从纵向来看,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当代文论之间存在着实际的影响关系。中国古代文论是西方当代文论或隐或显的思想来源,而西方思维反过来又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从横向来看,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当代文论的对话有助于解决当今世界前沿的学术问...

  • 作为学者的何满子

    作者:王彬彬 刊期:2010年第03期

    何满子首先是博雅的学者,其次才是一个文化斗士。由于有着深厚的学术修养,何满子的杂文随笔,也具有很高的学术含量,具有可贵的学术品格。在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上,何满子留下尤其值得珍视的成果。何满子对金庸小说的批判、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看法,都值得我们重视。

  • 李泽厚对实践美学的创建和修补

    作者:封孝伦 刊期:2010年第03期

    李泽厚先生根据马克思的有关语录提出并阐述了实践美学的核心精神,从而“创建”了“实践美学”。虽然他可能觉得他仍然坚守着这个“实践美学”,但实际上他已从原来的出发地走得很远了,实践美学的逻辑起点已被他后来的修补所消解。

  • 三重时间中的“我们”——有关地震文学另一种表述的启示

    作者:范藻 刊期:2010年第03期

    针对地震文学由于作者“过渡”介入而导致的“失真”,《现在的我们——5·12大地震都江堰幸存者口述》以其新颖独特的表现方式改写了地震文学的表述方式,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维度上,讲述和表达了我们——人类的共同感受。并在以下三个方面以启示:过去时态的历史学意义上的“亲历讲述”保留的史诗记忆,现在时态的叙事学意义上的“亲自讲...

  • 灾难记忆的重现意识

    作者:冯源 刊期:2010年第03期

    自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表述和传达这场大地震给予我们民族深刻的灾难记忆的文学作品可谓繁杂众多,其中不乏一些非常优秀的篇章,但不少作品仍然滞留于亲历性、真实性的层面,缺乏对灾难意识的深度发掘,也丧失了史诗意义与价值的卓有成效的探寻。本文从当下长篇小说创作的角度入手分析,认为要使这种灾难记忆有着最高艺术的重现,小说作家就必...

  • 生存价值论视域中的文学本质言说

    作者:秦晓伟 刊期:2010年第03期

    在反本质主义语境中,生存论与价值论的关联是文学本质探讨的逻辑起点。当下文学本质的言说呈现两种思路,一种是整体主义的,将文学的本质视做一个有机整体,对其多重性、多层次性进行分析;一种是审美主义的,在肯定文学多重本质的前提下,从生存价值论出发强调文学的审美超越性维度。对事实和价值关系的不同理解是造成文学本质讨论中分歧的原...

  • 论主体属性的他性维度

    作者:江马益 刊期:2010年第03期

    主体与他者不可分离。主体属性具有主体性和他性两个层面。自我意识、认识发生以及主体心理的形成,既是以他者为参照的主体自我确认的过程,又是主体对他者、主体性对他性不断实施同化、排斥和污蔑的过程,还是他者和他性不断反同化、反排斥和反污蔑的过程。主体与他者、主体性与他性的张力互动,共同建构主体自然的状态。

  • 皮尔斯美学思想及其原创性贡献

    作者:颜青 刊期:2010年第03期

    皮尔斯在美学领域作出了原创性的贡献,他不仅扩充了美学的目的,还将美学划为一门规范科学,与另外两门规范科学——伦理学和逻辑学密切相连,尤其是与符号学同义的逻辑学。美学与伦理学的联系对于实用主义来说意义重大,而与符号学的联系对于处理美学问题则非常有效。皮尔斯的美学思想不仅传承了先哲的智慧,为后人开创新路留下了空间,还给我...

  • “生产的美学”——“后理论时代”美学研究的新路径

    作者:卢迎伏 刊期:2010年第03期

    当一直作为国内美学研究理论来源地的西方已然进入所谓的“后理论时代”时,国内美学研究者应该反思因过度跟风引介西方理论资源而自身匮乏原创性理论的困境,直面国内日益迫近的消费社会现实并肯定其中蕴含的积极性因素,推进传统的学院式美学向“生产的美学”转换。

  • 抱朴守真 不滞不流——王铁仙《中国现代文学精神》阅读札记

    作者:徐秀明 刊期:2010年第03期

    《中国现代文学精神》是王铁仙十余年研究心得的结晶。作者立论严谨,有乾嘉学者之风;学养深厚,熟稔国外现代学界前沿理论;史论结合,时刻注意从现代文学传统来审视当代文学创作的意义;苦心孤诣,以著名学者的身份积极投入文学与文化普及性的文章和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

  • 日常生活“泛艺术化”实践的符号学反思

    作者:伏飞雄 刊期:2010年第03期

    论文从符号学、传播学的角度,对“日常生活泛艺术化”实践所带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论述。笔者认为,“泛艺术”就是“反艺术”,甚至“反文化”,它导致了两个符号系统、两种文化形态的混淆与错置;它更具欺骗性、更带危害性;它只不过是当代消费社会与艺术所签立的一个颇具诡秘性的、浮士德与靡菲斯特式的约定。

  • “守正纳新”的方法论价值和文化意义——评《刘中树文学论集》

    作者:孟繁华 刊期:2010年第03期

    “守正纳新”是刘中树教授坚持的学术观念。如今,社会生活完全被“新”所覆盖,“新”已经构成了新的同质化的时候,“守正纳新”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值得参照的学术观念。在“新”的意识形态统领一切的时候,要挽救的恰恰是那些即将消失的事物,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在文学研究方面,事情的发展与“新”这个神话也相似到这样的程度:80...

  • 传递不灭的文化薪火——从西南联大看大学文化与现代文学之关系

    作者:江渝 刊期:2010年第03期

    作为一所与抗战共始终的大学,西南联大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而独具特质的联大校园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联大师生的文学活动和文学创造进行一种历史文化的观照,来透视大学文化形态与文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 关于中华诗词的文学史地位问题——在全国第二十三届中华诗词研讨会上的发言

    作者:寓真 刊期:2010年第03期

    尽管受到极端的文学革命思潮的挤压,中华诗词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中国传统诗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精华所在,它的底蕴深厚,即使极力推崇西方文学的新潮派诗人,也仍旧摆脱不了传统诗词的影响。且国人的大多数最早接受的教育仍是以传统诗歌为范本的民族文化,脐带可以割断,遗传基因却不可改变。因此,近百年来中华诗词在...

  • 《一个和八个》与郭小川的命运

    作者:邢小群 刊期:2010年第03期

    郭小川的长篇叙事诗《一个和八个》触及了一个非常大胆的题材。如果说它写于1957年上半年是因为有“双百方针”的大氛围,那么,他在1957年底非常严峻的形势下定稿并希望发表,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1959年反右倾时组织批判后,郭小川为什么没有受到任何行政处理?本文试图回答以上问题,以揭示有关郭小川命运的主客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