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国文学

当代外国文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ntemporary Foreign Literature

杂志简介:《当代外国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087/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美国文学专辑、国别文学研究、诺贝尔作家作品研究、理论与争鸣、博士生论坛、书评、动态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1-1757
国内刊号:32-1087/I
全年订价:¥ 14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1
复合影响因子:0.45
总发文量:1123
总被引量:5537
H指数:27
引用半衰期:5.1
立即指数:0.0179
期刊他引率:0.696
平均引文率:11.9018
  • 密码:化解文化冲突的“醒世恒言”——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中所蕴含的现代文化智慧

    作者:刘建军 刊期:2017年第03期

    当代社会不同文化间的各种矛盾冲突日益强烈。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乃至不同教派之间的矛盾冲突,使不同文化之间和谐相处是当前世界性的难题。《达·芬奇密码》通过一个虚构的基督教历史上的两派之争,提出了当代"文化冲突"的本质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的结果,并提出了相互尊重、彼此宽容是实现文化和谐的真正密码。

  • 思辨实在论与《隐者的故事》的后自然书写

    作者:唐伟胜 刊期:2017年第03期

    当代美国声名渐起的自然书写作家瑞克·巴斯的自然想象体现了与之前生态文学的特异性,这与西方近年兴起的"思辨实在论"异曲同工。《隐者的故事》集中体现了他"思辨实在"式的后自然想象:自然有其逻辑系统不依赖人类意识而存在,人类作为自然的组成部分也是超越理性的物性存在。巴斯的"思辨实在"式后自然想象召唤读者走进"实在"的自然,从而...

  • 《但以理书》:暴露国家政治暴力的创伤叙事

    作者:陈世丹; 张红岩 刊期:2017年第03期

    精神创伤是灾难性事件在心理过程中产生持续和深远影响甚至精神失常而导致的心理伤害。受害人由于不知道精神创伤的根源而永远无法走出创伤的影响。类似弗洛伊德帮助病人把创伤性经历从无意识转入意识,理解其成因和蕴含,从而治愈精神创伤的"谈话治疗",作家在文学作品中用创伤叙事使受创伤者重现过去的创伤情景,将创伤与历史记忆联系起来,找到...

  • 论伊丽莎白·毕晓普的诗与宗教共生关系

    作者:吴远林 刊期:2017年第03期

    伊丽莎白·毕晓普通常被认为是"不信教"的诗人,然而对毕晓普的作品所作的整体观照却发现,其诗歌与宗教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依存,互为主体,在文化共生的基础上形成学科之间交往的高级形态:一方面,毕晓普的诗既深受宗教文化的濡染,又能摆脱宗教意识的宰制;另一方面,既希冀有助心灵提升的宗教,又批判以宗教为依托的世俗化流弊。毕晓普的...

  • 德里罗《大都会》车的空间意象

    作者:张琦 刊期:2017年第03期

    本文讨论了唐·德里罗小说《大都会》中车的空间意象,认为通过表现主人公埃里克豪车的三个特征:冷漠无情的庞然大物、虚拟/虚幻的封闭空间、"车轮上的国家"的隐喻,小说不仅塑造了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而且对当前的美国社会进行了反思。虽然这些思考或许没有完全触及问题的根本,但体现了作者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忧患意识。

  • 纳博科夫作品中的仪式话语初探

    作者:郑燕 刊期:2017年第03期

    纳博科夫创作成熟期的三部作品《斩首之邀》、《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和《说吧,记忆》,是作家在虚构与"真实"、过去与现在、历史与文学等两界交融态势下实践其文学相对独立性与自主性主张的力作。在这三部作品以及其他同样重要的作品中,纳博科夫通过重复社会仪式、积极构建作为个体的反仪式行为,力图重现希腊悲剧话语,扭转柏拉图话语,...

  • 纳博科夫与当代英美校园小说刍议

    作者:肖谊 刊期:2017年第03期

    纳博科夫的一些作品已被确认为校园小说经典。他在校园小说作为亚文类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先锋作用并促成这一亚文类形式发展为后现代文学时期的主流写作形式。本文对纳博科夫的校园小说写作进行系统梳理,突出纳博科夫在英美校园小说发展史上的作用,旨在进一步演示纳博科夫校园小说写作对英美小说实验潮流的影响。

  • 论美国犹太小说的叙事主题与叙事模式

    作者:乔国强 刊期:2017年第03期

    本文拟结合小说文本,详尽阐释美国犹太小说中的主题与叙事模式问题。美国犹太小说的叙事主题主要有"同化"、"受害者"、"大屠杀"等。大体说来,与其相对应的叙事模式表现为与"同化"主题相关的"多元叙事模式",与"受害者"主题相关的"反讽叙事模式",以及与"大屠杀"主题相关的"创伤叙事模式"。当然,这三种模式并非总是泾渭分明地存...

  • 安·贝蒂《大大的外部世界》与海明威《雨中的猫》互文性研究

    作者:郭颖 刊期:2017年第03期

    安·贝蒂是当代美国文坛颇具影响力的女作家,"极简主义"小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短篇小说《大大的外部世界》被学界认为深受欧内斯特·海明威《雨中的猫》的影响。安·贝蒂别具匠心地运用互文性手法,既从前文本中获取意义,同时又对现文本进行一定的改变,实现了文学传统的传承与创新。本文将两个文本置于互文性的视域下,从主题展现、角色关系、...

  • 古巴的华裔家族传奇——《猎猴记》中的离散身份政治与空间表征

    作者:黄怡 刊期:2017年第03期

    古巴裔美国作家克里斯蒂娜·加西娅的华裔家族传奇《猎猴记》以非洲黑奴制与亚洲劳工制的历史联结为背景,以华工陈潘只身移民古巴为原型,再现了华工背井离乡来新世界谋生的移民史,以及其后代更复杂的空间位移所折射出的华人离散史。通过描写陈潘在不同场域的生活,加西娅将古巴殖民社会不平等的种族关系以及非裔与华裔群体的联合以空间表征的方式...

  • 注视与超越——《无声告白》中的存在主义思想解读

    作者:王芳 刊期:2017年第03期

    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的小说《无声告白》描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华裔在白人社会"凝视"下的存在危机,揭露了种族和家庭社会等外在压力对人的异化作用,但小说也强调了个人主体建构中的主观能动性,考察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以及族裔和谐共存策略。本文拟从"凝视"的理论视角,分析凝视的作用机制、自为存在的超越性以及凝视压力的消解等问题,解读小...

  • 震古烁今,引领风潮——试论《变》的主题思辨与艺术之魅

    作者:杨柳 刊期:2017年第03期

    文学界把米歇尔·布托尔视为法国"新小说"之父,并与另外一位"新小说"主将罗伯·格里耶相提并论,他们引领了小说界的文学范式革命。其中,布托尔的理论创新体现在小说《变》上,从情节内容、语言技巧和主题思潮三方面奏响了"新小说"运动的高潮。借作家辞世之际,我们回顾作家文学艺术手法,追思其艺术哲学玄思,更好地指导中国当代的文学创作与研...

  • 贾克斯·穆达《赤红之心》的帝国反写与绿色批评

    作者:段燕; 王爱菊 刊期:2017年第03期

    贾克斯·穆达的《赤红之心》是当代非洲英语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自出版后备受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作者将故事背景置于殖民主义和全球化语境下的南非,刻画了原住民科萨族的历史伤疤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新窘境,揭示了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本质、种族主义和物种主义的关联、环境和发展之间的悖论等。本文以后殖民生态批评理论为依托,探讨小说中所...

  • 瓦解与重构——阿迪契小说《紫木槿》家庭叙事下的民族隐喻

    作者:张勇 刊期:2017年第03期

    阿迪契是尼日利亚备受瞩目的新生代女性作家。其长篇小说《紫木槿》以女性作家特有的敏锐视角和纤细笔调,通过家庭叙事,以微观视野呈现宏大主题,呈现出后殖民时代尼日利亚所面临的政治和文化困境。作品通过尤金这一分裂性的悲剧形象,折射出非洲在现代化进程中,西方价值入侵与传统文化价值割裂的畸形文化状态,表现出作家对非洲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肯...

  • 论《孤独的伦敦人》的城市表达与文化形态

    作者:赵晶辉 刊期:2017年第03期

    特立尼达黑人英语作家塞缪尔·塞尔文的小说《孤独的伦敦人》描写了20世纪50年代从西印度群岛迁往英国的移民在伦敦的生存困境。文章在当代空间批评的理论视阈下以伦敦城市空间为切入点,指出小说的伦敦空间具有城市结构层面和城市体验层面的指向和深层意蕴。伦敦空间的概念内涵超越地理界线的架构,城市在建构日常生活的感受和社会文化问题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