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国文学

当代外国文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ntemporary Foreign Literature

杂志简介:《当代外国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087/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美国文学专辑、国别文学研究、诺贝尔作家作品研究、理论与争鸣、博士生论坛、书评、动态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1-1757
国内刊号:32-1087/I
全年订价:¥ 14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1
复合影响因子:0.45
总发文量:1123
总被引量:5537
H指数:27
引用半衰期:5.1
立即指数:0.0179
期刊他引率:0.696
平均引文率:11.9018
  • 冷战的核暴力与终结话语——以西尔科的小说《典仪》为例

    作者:李雪梅 刊期:2015年第02期

    对核殖民和核暴力的持久关注是美国印第安女作家西尔科小说中反冷战意识形态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典仪》中,西尔科用凝重而深邃的现实主义笔触详述冷战的核暴力和终结话语对印第安人的戕害,体现了作家对战争创伤的诘问,对环境污染的反思,对印第安退伍军人归家的两难境遇的抗争,在充满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的爱的字里行间,充盈着作家对当今世界...

  • 囚徒·玩偶·自我——评《掘墓人的女儿》中伦理身份的演变

    作者:朱莉 刊期:2015年第02期

    本文运用柏拉图的“洞喻”理论来观照欧茨小说《掘墓人的女儿》,论证了雅各布的伦理身份由“自我”到“玩偶”,最后沦为“囚徒”,而女儿丽贝卡则通过积极的伦理行为走上一条从“囚徒”到“玩偶”到实现“自我”的身份演变之路.父女俩截然相反的身份演变过程说明人类理想的身份具有层级性和单向性.小说既是柏拉图“洞喻”理论的文学体现,又验证了...

  • 当代美国戏剧的文化他性及其舞台表述

    作者:吾文泉 刊期:2015年第02期

    本文围绕“他者”概念,对当代美国戏剧的文化多样性进行实证分析,考察美国亚文化群体如何通过戏剧舞台所进行的身份诉求,探究当代美国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宽容和理解等问题.本文认为,亚文化群体通过戏剧语言和舞台表述引起人们对其话语权力诉求的关注,通过多样性的舞台艺术和诗意表达来展示其色彩斑斓的文化他性.

  • 身份与象征:解读斯皮格曼的《鼠族》

    作者:闫书颖 刊期:2015年第02期

    美国犹太作家、漫画家、普利策奖获得者阿特·斯皮格曼的《鼠族》运用象征手法,采用猫、鼠、猪等动物形象分别代表并生动描绘了二战大屠杀中的德国纳粹、犹太人以及波兰族人的不同身份和特征.作者运用动物形象规避了犹太幸存者和幸存者后代的身份所带来的历史沉重感和隔膜感,在更广泛意义上进行了身份的重构,增加了作品的可理解度和接受度,...

  • 安吉拉·卡特小说中的吃与权力

    作者:郑佰青 张中载 刊期:2015年第02期

    卡特认为吃象征了权力的编码形式,可以暴露出父权社会试图掩盖的权力机制以及无形中施加在女性身上的身体政治.吃是一种沉默的表达方式,它的主要意义不在于生物性,而在于其象征性:食物与吃已经成为权力斗争的场所.本文将透过食物与吃的多棱镜来审视卡特小说中性别与权力的运作机制,分早、中、后期三个阶段来分析其对吃与权力关系的不同认识及再...

  • 艾丽斯·默多克与后现代叙事语境

    作者:马惠琴 刊期:2015年第02期

    英国著名作家艾丽斯·默多克的很多小说作品都极具实验性,给人一种与时俱进的感觉。但细细品味之后,人们会发现这些实验特征恰恰是对同时期一些主流文学创作理论的批驳或颠覆。表面上看,默多克的小说理念和道德哲学思想显得与时代有些格格不入。然而,她虽对各种元叙述和概括性理论提出质疑,其小说作品中却不乏后现代主义风格的游戏、戏仿和...

  • 创伤与自我疗伤:泰德·休斯的战争诗与挽诗

    作者:刘国清 刊期:2015年第02期

    泰德·休斯长时间被排除在治疗诗人之外.近年来,人们开始认识到这位已故英国桂冠诗人出色的治疗艺术.评论界注意到,泰德·休斯既在为社会疗病,也在为读者疗病,却忽略了诗人也在以诗自我疗伤.休斯因创伤而写自我治疗诗,通过叙述创伤而超越创伤,治疗创伤.为治愈战争创伤休斯写战争诗,为治愈婚爱创伤而写挽诗.无论战争诗还是挽诗都是休斯自我疗伤的工...

  • 身体符号的限度:拜厄特与当代激进身体话语

    作者:徐蕾 刊期:2015年第02期

    对于身体在当代文学理论与文化政治语义场中符号化的倾向,英国作家A.S.拜厄特采取了较为审慎的立场.她在《巴别塔》中质疑了1960年代残酷戏剧的暴力语言对人类身体尊严与价值的侵越和践踏,通过《中国龙虾》的迫害妄想症个案,指出被无限放大的女性身体解放话语会扼杀女性审美想象力、扭曲自我认知,借助《原材料》暗示了表征身体欲望和语言的“阴...

  • “21世纪外国重要作家专题研究”研讨会会讯

    刊期:2015年第02期

    《当代外国文学》编辑部和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拟于2015年7月3—6日举办“21世纪外国重要作家专题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地点为江苏省常州市。 一、会议主题: 1.美国作家:品钦(Thomas Pynchon)、罗斯(Philip Roth)、福厄(Jona than Saffan Foer)、奥尼尔(Joseph O’Neill)、麦凯恩(Colum McCann)、德里罗(Don DeLillo)、...

  • 罪责的审视:透视战后初期德国文学界的“大争论”

    作者:张叶鸿 刊期:2015年第02期

    本文回顾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留在德国的作家与远在美国的流亡作家托马斯·曼之间“大争论”的史实.“大争论”集中讨论了德国人是否应对纳粹德国的行为负有责任.与托马斯·曼长期深刻反思纳粹产生根源相反,留在德国的作家对纳粹罪恶的原因更多持回避态度.托马斯·曼让德国人意识到不能刻意规避对这段历史的责任,对德国社会后来罪责根源的探讨产...

  •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研讨会暨2015年文学理论与解读讲习班通知

    刊期:2015年第02期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将于2015年7月22日一24日在安徽黄山市举办为期三天的英美文学研讨会暨第五届文学理论与解读讲习班,继续邀请国际知名学者、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杰出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刘军(童明)老师主讲,外国语学院殷企平、李公昭、陈正发等资深教授将参与研讨。 2011至2014年,刘军教授主持的讲习班己在杭州连续举办四届...

  • 论“中国经验”的祛魅写作——以波伏瓦、克里斯蒂娃为例

    作者:黄荭 刊期:2015年第02期

    1955年9月,波伏瓦和萨特应邀来新中国访问,回国后波伏瓦写了《长征——中国纪行》. 1974年4月,克里斯蒂娃跟随由《原样》杂志社同仁组成的法国作家代表团来到中的中国,她创作的《中国妇女》于年底付梓.同样作为对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建设怀揣美好遐想的法国女权主义代表人物,波伏瓦和克里斯蒂娃都从亲历的“中国经验”中得到了第一手素材,而...

  • 论希尼的“倾听”诗学理念及其实践

    作者:颜美娟 王丽丽 刊期:2015年第02期

    在对希尼作品中听觉和声音要素的研究里,有关他“倾听”的诗学思想及其实践鲜有评述.希尼作为一个听觉诗人,将他的“倾听”理念浓缩嵌置于诗文创作中.鉴于此,本文试图结合文本揭示其“倾听”思想及其诗学实践:通过“听觉地窖”的储存、“原始音调”的模仿和“个人音调”的探测这一系列的“倾听”实践,使得诗歌能够缔造一种既忠实于外部真实的冲...

  •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人物对话分析

    作者:冯昱旻 刊期:2015年第02期

    本文运用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对海明威小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的人物对话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对话分析把握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征,进一步领会作品内涵和海明威的写作风格艺术技巧.

  • 《爱的进程》:现实主义叙事中的后现代维度

    作者:赵晶辉 刊期:2015年第02期

    《爱的进程》是艾丽丝·门罗1986年发表的同名小说集的开篇之作.作品中,门罗将坚定的现实主义与对爱情的各种假设结合到一起.小说不展开情节,也不塑造人物,破坏了传统小说的叙述常规,解构和颠覆了现实主义小说传统的叙事形式.对立的声音并置构成了小说的叙事张力.故事化作碎片散落在琐细的叙述中,话语呈现去中心化和实验特质的审美范式.本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