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国文学

当代外国文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ntemporary Foreign Literature

杂志简介:《当代外国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087/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美国文学专辑、国别文学研究、诺贝尔作家作品研究、理论与争鸣、博士生论坛、书评、动态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1-1757
国内刊号:32-1087/I
全年订价:¥ 14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1
复合影响因子:0.45
总发文量:1123
总被引量:5537
H指数:27
引用半衰期:5.1
立即指数:0.0179
期刊他引率:0.696
平均引文率:11.9018
  • 男人和女人

    作者:克莱尔·基根 舒程(译) 陈宁(译) 刊期:2008年第01期

    爸爸带着我四处跑。他装着假髋骨,所以常需要我来给他开门。到我们家你得沿着一条小路穿过一片树林,期间需要打开两道门,不过随手得把门关上,以免那些绵羊逃窜到马路上去。我就是专门干这事的人。我从车里出来,打开门,我爸让那辆大众车顺坡滑出门去,然后我在后面把门关上,再用单脚跳回驾驶座旁的位子上。为了节省汽油我爸在下坡时才发动...

  • 译林新书介绍:论扯淡

    刊期:2008年第01期

  •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自觉”三议

    作者:盛宁 刊期:2008年第01期

    一 国内常听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样一种说法。这应该是指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它的独特性、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上,倘若雷同,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存在价值。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全球化时代仍需要的是文化的多元、文化的差异和文化的互动。

  • 译林新书介绍:传染病屋

    刊期:2008年第01期

  • 赛义德的“理论旅行与越界”说探讨

    作者:赵建红 刊期:2008年第01期

    巴勒斯坦裔美国文学与文化理论家与批评家爱德华·赛义德1982年在《理论旅行》一文中提出了“理论旅行”说,时隔多年后又《理论旅行再思考》(1994)对其进行修正,形成了“理论旅行与越界”说。这一学说强调批评意识的重要性和理论变异与时空变动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赛义德对理论及其作用的独特思考,构成了其有关文本与批评家“现世性”论述的...

  • 解构与“文学性”问题——论保罗·德曼的“文学性”理论

    作者:李龙 刊期:2008年第01期

    保罗·德曼的“文学性”理论是理解解构主义文论的关键。保罗.德曼认为所谓的“文学性”不是文学的审美属性,而是语言的修辞功能,而修辞性正是语言的本质所在。因此,文学既不能从美学,也不应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加以界定,而是应当根据语言科学,尤其是语言科学中的修辞学来重新理解。

  • 从A到Ω的流变——从《一个月的星期天》看厄普代克对美国宗教的思考

    作者:谷婷婷 洪增流 刊期:2008年第01期

    A是《红字》中最富内涵的象征,也是霍桑对清教传统提出质疑的载体和表现,Ω则是厄普代克为《一个月的星期天》设定的形状。通过运用Ω这一象征符号,厄普代克不仅对《红字》进行了颠覆和重写,还对美国当代信仰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厄普代克在《一个月的星期天》中对物质与精神之间的二元对立进行了颠覆,试图使精神与肉体结合起来。在重建...

  • 论约翰·厄普代克《A&P》中隐含的文化政治修辞

    作者:方文开 刊期:2008年第01期

    《A&P》虽然短小精悍,但在反传统的表层文本下隐含了一个叙事,即通过与前文本的对话、话语的隐喻功能、人物的互文关系等,作者构造出一个隐形文本,表现了其对美国20世纪60年代社会的认知,以及对处于原子时代的美国年轻一代乃至是整个人类普遍命运的关怀。

  • 罗伯特·潘·沃伦的故土情结与文学创作

    作者:吴瑾瑾 刊期:2008年第01期

    作为二战以后活跃在美国南方文坛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和南方故土的流放者,罗伯特·潘·沃伦的文学创作始终折射出浓郁的乡土意识。他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对人类社会深刻、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源自他对南方故土难以割舍的情感及对南方社会的理性剖析和批判。作为一位心系人类苦难与命运的作家,沃伦在其作品中所表现的地方主义决不是单纯和狭隘的,他在文学...

  • 美国黑人文学的三次高潮和对美国黑人出路的反思与建构

    作者:张军 刊期:2008年第01期

    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高潮,本文以社会大环境、文学理论思潮、作家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形式为观照点,指出三次高潮中美国黑人作家对美国黑人出路的反思与构建主要体现在:第一次高潮中的“觉醒后要求‘多重认同'”;第二次高潮中的“在‘反抗’中争得平等”;第三次高潮中的从“自身‘融合’走向社会‘融合'”。美国黑人文学的自在性和...

  • 《肖申克的救赎》:对人性的深层思考

    作者:于志新 刊期:2008年第01期

    斯蒂芬·金的代表作《肖申克的救赎》,其独特的选材和对人性的解读和深层思考成就了作者和作品,也为信仰缺失、精神生活匮乏和人文生态失衡语境下的当今读者提供了精神盛宴。

  • 倾其一生,难寻理想自我——解读菲利普·罗斯的《普通人》

    作者:朴玉 张而立 刊期:2008年第01期

    《普通人》是美国著名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2006年推出的最新力作,罗斯一反此前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关注,体现出明显的“内倾”特征,即着力捕捉一位七旬老者的内心世界及其对人生的反思。主人公终其一生,一直渴望实现理想自我。本文拟从社会学和心理学中有关自我的描述出发解读这部作品。

  • 重要启事

    刊期:2008年第01期

  • 论《美国牧歌》的多重主题

    作者:林莉 刊期:2008年第01期

    荣获普利策奖的小说《美国牧歌》被认为是小说家菲利普·罗斯近20年艺术创作中最杰出的作品。本文采用文本细读法对其进行分析解读,该作品以犹太家庭内部文化冲突为线索,并结合所处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表现来自不同民族的美国人在当代美国社会的境遇,他们的困惑与挣扎、追梦与幻灭、爱与恨的交织、希望与绝望共同构筑了一个意义纷呈的小说世界...

  • 论《小世界》的追寻母题及其变异——一个体裁批评视角的阐释

    作者:王菊丽 刊期:2008年第01期

    在戴维·洛奇的《小世界》中,对圣杯骑士神话结构的借用赋予了文本清晰的追寻母题。然而随着传奇文学的许多重要体裁特征在《小世界》中发生变异,追寻母题也失却了原有的意义,作家把他对意义的怀疑和对欲望追逐的揭露表现在追寻母题的变异之中。本文试图从《小世界》的叙事策略、话语方式以及人物形态等方面出发,揭示洛奇在追寻母题中所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