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研究

当代青年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ntemporary Youth Research

杂志简介:《当代青年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221/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新媒体与青年、青年婚恋、家庭教育、青年工作、青年观察、国外青少年研究

主管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6-1789
国内刊号:31-1221/C
全年订价:¥ 256.00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98
复合影响因子:0.78
总被引量:13956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4.0932
立即指数:0.0214
期刊他引率:0.9617
平均引文率:6.754
  • “网络揭丑”行为的多重逻辑及其引导与规范

    作者:燕道成; 汪丽萍 刊期:2016年第02期

    “网络揭丑”是以网民为主体,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的社会监督形式。“网络揭丑”的内在推动力是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舆论生态在其影响下有了新的变化。基于网络揭丑的多重逻辑与多重效应,只有科学引导和规制网络揭丑行为,才能形成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机制。

  • 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的调查

    作者:石庆新; 傅安洲 刊期:2016年第02期

    对湖北、河南两地5所高校的1131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呈上升趋势,女大学生、大二学生、城镇大学生为网购成瘾倾向的易发群体,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对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应该以易发群体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和大学生个体自身的作用,从而切实做好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的干预防控工作。

  • 我国青少年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认知认同探究——基于美国“网络自由”渗透战略的研究视角

    作者:夏自军 刊期:2016年第02期

    增进我国青少年网络意识形态认知认同,关键在于谨防美国对华“网络自由”渗透战略引起的破坏颠覆活动。美国“网络自由”渗透战略是“互联网总统”奥巴马大力推崇的有着严密的组织运作,其实质是美国冷战思维和政治价值观的网络翻版,是美国国家利益和霸权主义在网络上的延伸。美国“网络自由”渗透战略对我国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网络主流意识形...

  • 新生代农民工在微信同乡群中自我身份的建构

    作者:郭旭魁 刊期:2016年第02期

    手机是新生代农民工连接乡土社会与城市身份的一种重要媒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微信同乡群进行深入访谈的研究发现,在同地熟悉群与异地熟悉群之间没有本质差异,实际上是原先农村社会秩序和农村人身份的网络迁移;而同地不熟悉群的日常交往,则强调城市现代的平等观念,凸显城市里的功利性交往。相对而言,前者容易出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抱团意识,...

  • 当“超我”成为“上帝”——农村大学生基督徒皈依历程的民族志研究

    作者:程猛 刊期:2016年第02期

    以往对大学生基督徒的研究多关注于其背后的社会结构动因,缺乏对农村大学生基督徒的专门研究,也缺少对皈依历程中内在心理机制的探索。通过对农村大学生为主体的“约瑟”团契和“天使”教会进行的参与观察和后续访谈发现,“祷告”仪式对信仰的发生及维系起着关键作用。皈依即是人格结构中的“超我”逐步转变为上帝的过程。同时,基督教信仰中...

  • 青年宗教心理发展的模型研究

    作者:周普元 刊期:2016年第02期

    根据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在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哈特曼的自我适应性和皮亚杰平衡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的自我同一性理论的ψ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在个体生命周期中“自我与本我、超我”和“自我与环境”两组关系内,个体生命阶段与宗教之间具有相关性。在儿童期,自我逐渐从本我中剥离,并强化了超我的形成。儿童的自我概念逐渐形成,儿...

  • 青少年“在家教育”现状与宗教因素分析

    作者:张永广; 张湛 刊期:2016年第02期

    作为一场社会运动的“在家教育”,起源于20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并逐渐绵延至世界其他国家。近年来,中国大陆地区的“在家教育”主要有“私塾形态的古典教育”和“基于宗教原因的在家教育”两大类。宗教因素特别是基督教信仰在全球范围内的青少年在家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与教育世俗化之间的冲突,也使青少年“在家教育”的未来发展充...

  • 大学生信仰研究视域及教育进路

    作者:张荣华 刊期:2016年第02期

    有关大学生信仰问题的研究看似繁复,实则略显贫乏。在各种思潮泛滥的转型社会,作为“现实的人”,大学生的信仰取向受到复杂意识形态的影响,正在变得愈发碎片化、风险化与多元化。但大学生“信仰的有无”,显然不能以信仰宗教与否为简单的切分标准。信仰的确立离不开教育,目前,大学生信仰构建存在自由化倾向与规范化缺失的情况,确证信仰与...

  •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影响视阈下青年绿色生态观构建

    作者:常素芳 刊期:2016年第02期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绿色发展成为理论热点的时代背景下,生态社会主义因其系统而富有创见地阐述生态危机问题而备受当代青年的关注。但由于生态社会主义理论贡献与缺陷并存的双重性,当代青年如何对其科学扬弃,汲取其合理思想,摒弃其消极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此,要对青年加强系统的生态教育,引导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开放性...

  • 大学生环境意识与旅游环境责任行为意愿

    作者:柳红波 刊期:2016年第02期

    大学生是旅游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主体,大学生环境意识有人类中心环境意识、自然中心环境意识、和谐共处环境意识;旅游环境责任行为意愿分为遵守型旅游环境责任行为意愿、主动型旅游环境责任行为意愿。对324名西部大学生的研究发现,自然中心环境意识对遵守型旅游环境责任行为意愿和主动型旅游环境责任行为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和谐共处环...

  • 青年参与环保行动意愿研究

    作者:段雪辉 刊期:2016年第02期

    当前,环境状况越来越得到重视,而青年参与对环保意义重大。对3483名青年的调查发现,青年群体环保行动参与意愿偏低。学生参与环保行动意愿好于青年白领与青年农民工;郑州青年参与环保行动意愿好于北京青年与上海青年。性别、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等社会人口特征因素对青年参与环保行动意愿具有重要影响。环境责任感、环境关注、政治兴趣、社会认...

  • 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与环保行为激励机制研究

    作者:邹晓涓 刊期:2016年第02期

    环境治理需要公民的环境意识提升和广泛参与。对846名大学生的环境意识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环境知识、环境观念和环保行为得分情况均不理想,且三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正相关。观念的改变往往不是外力强迫的结果,要提升大学生自发的环境意识,需要建立人性化的环保行为激励机制。政府应该鼓励大学生参与环境决策,制定严格的污染付费制度引...

  • “暖男”符号及其性别实践和话语转型探究

    作者:罗晓东 刊期:2016年第02期

    “暖男”符号的构建作为社会实践的结果,特别是其文本特点,再现了当前社会环境下的两性之间的关系和体验,同时,它作为实践意识和符号系统,再次作用于当前的性别关系之上。在父权核心的性别话语体系中,暖男符号体现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诉求表达,还颠覆了传统的性格气质二分方式,对体现男性群体在当前市场化、国际化和多元化社会背景中对新...

  • 唐代敦煌艺术中的青年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那泽民 刊期:2016年第02期

    艺术是社会的镜子,艺术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经济社会状况以及社会精神面貌。对唐代敦煌艺术中的青年艺术形象的研究发现,菩萨造型、飞天形象、舞伎形象、民女形象等女性化审美取向与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由此可以认为,敦煌艺术中的青年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符合当时社会的审美需要,同时是由当时特定阶层的社会性需要...

  • 花木兰:经典叙事的风格颠覆与女青年主体重建

    作者:罗晓东; 李高翔 刊期:2016年第02期

    花木兰作为一种女性形象的经典叙事,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正是其存在才维系了社会性别单一化、主流化的趋势。面对镇压性国家机器的作用和对服从关系的依恋本能和需求,只有通过亚文化对花木兰形象的再赋义,才能形成符合女性青年群体自身的文化风格,才能感染受众,颠覆传统价值观念的约束和认知的改变,重建女青年群体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