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研究

当代青年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ntemporary Youth Research

杂志简介:《当代青年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221/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新媒体与青年、青年婚恋、家庭教育、青年工作、青年观察、国外青少年研究

主管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6-1789
国内刊号:31-1221/C
全年订价:¥ 256.00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98
复合影响因子:0.78
总被引量:13956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4.0932
立即指数:0.0214
期刊他引率:0.9617
平均引文率:6.754
  • 青年研究:学科逻辑与问题意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研究的反思

    作者:陆玉林 刊期:2007年第05期

    反思改革开放以来的青年研究,标准问题是基础性问题。在学者们通常使用的七个标准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学科标准和方法标准。我国的青年研究还没有成为建制性的学科,研究者的学科化诉求需要考虑在非行政权力干预下的基础条件,包括青年是否是独立的知识领域、青年研究的理论硬核等问题。在现实条件下,青年研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问题意识,即青...

  • 成年礼的社会学分析与青年研究的理论建设

    作者:平章起 刊期:2007年第05期

    从成年礼的社会学分析看青年研究的理论建设可能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也会对我们青年研究的学科建设有一定的启发作用。青年研究要进入学术研究的殿堂,应该确立它的学科地位。青年研究应建立在法学门类社会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青年基础理论研究应以社会学理论为旨归,以文化人类学、心理学、教育学的青年研究为基础,以宗教学、历史学、...

  •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及其重大进展

    作者:姚建龙 刊期:2007年第05期

    2006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制的重大进展,具体体现在四大方面:从控制走向尊重,法典精神得到了重大提升;严密了未成年人保护网络;正式确立了“政府主导、司法保障、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加强了与国际儿童保护规则的衔接。新法并...

  • 和谐社会构建中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作者:关颖 刊期:2007年第05期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进一步明确了未成年人的权利。为家庭保护赋予了新的含义。家庭保护的功能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生存与全面发展,实质是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家庭保护中突出的问题是父母对未成年人权利的漠视.具体表现为在履行对孩子监护职责中的“越位”与“缺位”。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和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是父母对未成年人有效...

  • 隐蔽青年现象探析

    作者:刘争先 刊期:2007年第05期

    2005年以来,香港地区青少年中出现的“隐蔽青年”现象,引起了大众和传媒的广泛关注。本文从香港的“隐蔽青年”现象入手,通过分析隐蔽青年出现的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原因,并借鉴、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对我们有所启示。

  • 当代青年媒介素养教育及回归

    作者:王天德 刊期:2007年第05期

    媒介信息包围是影响当代青年次文化的重要因素。它促进着青年世界观和深层价值观的形塑,并对多元文化教育产生重大影响。以风靡全国的“电视秀”为代表的通俗文化的崛起,更使媒介素养教育为学界、政界所关注。在循规蹈矩的学校教育和极具颠覆的媒介通俗文化的夹裹中,青年媒介素养教育理性的价值取向和感性的实践活动显得愈加迫切和重要。

  • 青少年创新素质养成的接受机制

    作者:唐立山 刊期:2007年第05期

    青少年是我国未来创新人才的主体,青少年创新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未来后劲。从人格理论出发,青少年的创新素质都必须经由养成才能实现,在青少年的创新素质养成过程中要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和个人的种种因素影响和作用。

  • 选择非营利部门的发展模式——青少年活动阵地的体制与政策探讨

    作者:杨张乔 刊期:2007年第05期

    青少年活动阵地是一个交叉性很强的文化概念,需要在市场与国家之间寻求生存、发展的社会空间。非营利部门正是这一空间中一种合理的主体定位。本文从制度和政策界面,探讨其投资模式、归类标准、合作关系、管理效率、参与空间、社会机制等,提出驱动转型的管理改革、活动创新和政策评估问题。

  • 网络信息强迫现象的环境诱因

    作者:张广纯 刊期:2007年第05期

    青少年得益于网络信息,但也有不少人在海量信息前迷失了自己,表现出网络信息强迫现象。网络信息强迫有明显表现及危害,深入研究其外在环境的诱发因素,制定出综合防范体系以削减外因的影响,对解除青少年网络信息强迫现象有重要意义。

  • 后现代思潮对大学生的冲击

    作者:张传龄 刊期:2007年第05期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前卫大学生视后现代为时下“一大景观”,进行盲目效仿.直接或间接地冲击着他们的思想观念。为认清其带来的正负两方面影响,客观评判其双重效应,我们应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继承传统美德,实施文明守纪工程,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 析解大学校园迷信的泛滥

    作者:胡萍; 李辉 刊期:2007年第05期

    思想信仰的真空导致了各种迷信活动泛滥在大学校园里,除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外,导致这种现象的流行还在于校园思想政治建设的缺失和信息传递渠道的多样化。我们应该对此现象有足够的重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多方联手填补大学生信仰危机。

  • 大学生就业新模式研究

    作者:刘紫婷 刊期:2007年第05期

    大学生就业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关系密切。根据国家未来人事制度宏观改革的趋势,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模式多元化发展的方向,归纳了“学校主导型”、“学生自主型”、“用人单位订单型”三种就业模式,研究了其性能和特征。为大学生规范就业行为、更新就业观点、形成科学的就业理念、提高就业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 大学生就业中的劳动力市场排斥——社会性别视角的探讨

    作者:李芬 刊期:2007年第05期

    自2003年迎来第一个高校扩招年后,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目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形势下,劳动力市场排斥表现为对大学生的生理排斥与个人经历排斥。同时还表现为大学生的自我排斥。在男女大学生面临共同的劳动力市场排斥过程下,女大学生还要面对特殊的劳动力市场排斥因素。

  • 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法律与社会服务研究

    作者:李晓凤; 王姝娟 刊期:2007年第05期

    近年来,女大学生“就业难”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既有女大学生的主体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的客体原因及政策法律的制度原因。如此,要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方面需要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公共政策的决策主流中,以此完善我国的政策法律,另一方面也要为促进女大学生就业提供一系列的社会服务。

  • 浅论高校就业文化建设

    作者:郑纯 刊期:2007年第05期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氛围正在逐步形成。作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高等学校,如何促进学生充分就业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是事关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在这种背景下,建设和谐高校就业文化的作用更加凸显。本文从大学校园文化入手,提出高校就业文化命题,对其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并就如何建设和谐、健康的就业文化体系作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