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研究

当代经济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ntemporary Economic Research

杂志简介:《当代经济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232/F,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经济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资本论研究与应用、外国经济理论书评、争鸣与探索、财经园地、改革开放论坛、农业经济研究、理论探讨等

主管单位: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国际刊号:1005-2674
国内刊号:22-1232/F
全年订价:¥ 244.00
创刊时间:1990
所属类别:经济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75
复合影响因子:1.1
总发文量:2017
总被引量:12645
H指数:37
引用半衰期:5.8246
立即指数:0.2174
期刊他引率:0.977
平均引文率:10.5145
  • 论资本扩张的历史演变及其在当代的发展

    作者:杨国亮 刊期:2006年第11期

    马克思主义资本扩张理论主要包括资本输出理论和世界市场理论,为研究资本扩张提供了一把钥匙。对外扩张是资本的本性,其目标是在更大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人类社会从各民族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根源于资本扩张的本性。近代史上“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资本扩张的初步表现;国际垄断同盟划...

  • 对《资本论》第三卷与《剩余价值理论》中的两种不同地租量规定理论的探讨

    作者:潘永强 刊期:2006年第11期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中不仅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就其理论结构和理论内容来说,是非常完整和科学的。然而,我们对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的研究,还很不够深入,有些问题还须进一步研究探讨。本文认为,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中的各种形式的地租量规定的表述,并不是马克思的最终规定,而只是马克思在论述地租理论行程...

  • 马克思劳动协作观与产业地域分工的理论渊源辨析

    作者:李福柱; 刘曙光 刊期:2006年第11期

    以分工为基础的马克思劳动协作观认为,劳动协作不仅可以提高生产力、产生空间经济性,还是产生社会分工的基本劳动组织形式。其贯穿在从企业(或集体)生产协作的微观层面到产业生产协作的中观层面,进而落实到具体区域的产业活动中,是推动产业地域分工的重要因素。可以说,马克思的劳动协作观是产业地域分工的重要理论渊源之一。

  • 马克思、瓦尔拉斯和新霍布斯主义生产过程模型比较——萨缪尔·鲍尔斯经济理论观点评介

    作者:杨玉生 刊期:2006年第11期

    鲍尔斯在对马克思、瓦尔拉斯和新霍布斯主义模型进行比较时,正确地提出了瓦尔拉斯模型没有生产过程的结论,但认为新霍布斯主义模型是一种生产过程分析的观点却是不合适的。鲍尔斯把资本主义企业看作是“小命令经济”,这种比喻似乎也表明了马克思所强调的资本主义个别企业的计划性和整个经济的无政府状态的特征,但这和西方经济学家们通常所说...

  • 人力资本积累和溢出驱动的经济增长

    作者:赵文艳; 朱勇 刊期:2006年第11期

    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溢出是理解经济内生增长的关键,据此可构建基于人力资本部门内溢出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型。模型论证了用以生产人力资本的人力资本的存在是经济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模型说明,在缺乏政府干预时,分散经济中人力资本生产的私人投资不足,经济均衡增长是一种社会次优,适当的政府干预措施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率提高和社会福利...

  • 转变资源“透支”型增长方式的战略选择

    作者:刘学侠 刊期:2006年第11期

    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为特征的资源“透支”型增长方式已成为制约我国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瓶颈,必须走一条科学发展的路子。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路反馈式资源利用过程,是当前最先进的经济增长模式。要从统筹规划、立法保障和技术支撑等方面努力,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 要素耦合与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分析

    作者:王知桂 刊期:2006年第11期

    产业集群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和现实基础,决定了二者各子系统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耦合关系。在我国,影响区域创新体系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产业集群组织内部的产业链不长、产品技术含量低和知识流动与扩散半径狭小以及公共品供应不足等;地方行政区划的空间壁垒;科技创新缺乏特色和资金投入有限。为推进我国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需要...

  • 特色产业集群与城乡一体化

    作者:赵立新; 关善勇 刊期:2006年第11期

    城乡融合、城乡和谐是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城乡一体化是实现城乡融合、城乡和谐的方式,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基本路径。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应以县域为载体,在遵循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等原则的基础上,从特色产品生产人手,发展农特产品加工业,打造富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基地,努力延伸产业链条,以期促进城乡互动,实...

  • 要分清两种不同的经济改革开放观——与刘吉先生商榷

    作者:项启源 刊期:2006年第11期

    在改革中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会葬送党和人民七十年奋斗的全部成果。要划清两种改革开放观,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同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化的“改革开放”的根本界限。严肃的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者出于公心,也许会对改革开放的某些具体政策、具体措施提出善意的批评和积极的建议,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和谐社会”的经济思想渊源和发展

    作者:刘建华 刊期:2006年第11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人类发展的共同愿望,更是科学社会主义史上的最新成果。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实业制度、和谐制度和合作公社是“对未来社会的幻想的描绘”,“带有纯粹空想的性质”。与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同,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力量,在于它能对现存社会提供正确认识,而不在于它可能提出什么达到“千年王国”的操作方案。社会主义和...

  • 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作者:于金富 刊期:2006年第11期

    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既阐明了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本质特征,又提出了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显而易见,前者对构建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对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并且努力体现。而对于后者则不应当继续照抄照搬,应当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创造性地探索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

  • 建设节约型社会 促建和谐社会

    作者:黄铁苗 刊期:2006年第11期

    建设节约型社会,克服资源浪费,能够减少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各方面浪费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需要树立节约观念、建设节约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 节约、效率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举措

    作者:杨衍江 刊期:2006年第11期

    不同的节约观形成于不同的时代,产生于不同的原因,并拥有不同的制度保证机制。资源的节约直接与宏观经济效率相关,生产投入的节约直接与微观经济效率相关。我国现阶段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容应该是资源节约和生产投入的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举措就是必须完善现代市场经济的制度体系。

  • 绿色GDP核算体系与发展循环经济

    作者:林娜 刊期:2006年第11期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而绿色GDP核算可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绿色GDP核算,既是经济全球化催生的结果,又是真实反映国民经济净增长的需要,也是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要通过完善核算方法、建立科学的政绩考体系、建立环境补偿机制等措施,确保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完善。

  • 论新时期的“财政均富”理念

    作者:王泽彩 刊期:2006年第11期

    城乡居民间初次分配差距不断拉大,区域间再分配差异日趋扩大,财政制度变迁存在路径依赖,转轨财政体制架构的理论建设滞后等,已成为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只有按照“财政均富”指导理念,坚持再分配“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原则,才能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