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工人

当代工人杂志 省级期刊

Contemporary Worker

杂志简介:《当代工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009/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台前幕后、瞭望角、光影视界、数字劳动、特写_工魂匠心、专题_观念变焦、专题_观念变焦_随母姓,重大的家庭小事、维权_一线专递、仲裁庭录...

主管单位:辽宁省总工会
主办单位:辽宁省总工会
国际刊号:1003-8051
国内刊号:21-1009/C
全年订价:¥ 307.2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7145
总被引量:40
H指数:2
  • 头儿毁了采访

    作者:马征 刊期:2017年第07期

    有位同行说过,记者的任务顺利完成,有很大一部分功劳要算在采访对象身上。对方首先要愿意接受采访,其次愿意倾诉,结束了又不会提出干涉性的要求,这样的对象十分难得。很多记者之所以焦虑,就在于可控性不在自己手。

  • 敬词何以变谦词?

    作者:索超 刊期:2017年第07期

    某年护士节,电视台记者采访一位漂亮护士,护士张口闭口“我们这些白衣天使”。以为是口误,并未在意。前不久上网查资料,偶然发现,自称白衣天使的现象还真不少。比如,某地在护士节时搞征文,多文标题竟然都是:我们是白衣天使。在安徽卫视节目《超级演说家》第二季第十二期,演讲者尹凤龙两分多钟的演讲中规中矩,未出任何纰漏,但电视台打出的字幕标...

  • 光影视界

    刊期:2017年第07期

  • 保真实录

    作者:洪耀; 小平; 燕子; 文君; 余娟; 晓杰 刊期:2017年第07期

    “中国运营网约单车的企业根本无法盈利,他们要依靠政府大量补贴才能维持。一些企业竟然拿着补贴去做房地产等项目。 ——财经观察员谭宏泽在《财新周刊》刊文指出:其中原因在于对公共自行车定位的模糊、政府和市场角色的摇摆。”

  • 翻转

    刊期:2017年第07期

    成都郫县一职业学院在操场上销毁学校禁止使用的电器。 ——为防火灾,查收尚可,销毁无权,毕竞是私人物品。

  • 重庆能源工会提出要求会员代表必须全年在线

    刊期:2017年第07期

    一个普遍现象是,基层工会代表差不多都是一次选举、3天开会、5年沉睡。重庆能源工会则要求,每个会员代表履职时都要全年在线,联系本单位10名一线职工,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就回到正轨了。就像出租车司机必须把车开到一定时间和公里数才能赚到钱,会员代表只有全年在线,才算基本履行了代表职责。本分是也。

  • 著名企业家一句话国家财政部忙回应

    刊期:2017年第07期

    曹德旺称:中国除了人便宜,啥都比美国贵。财政部官员回应: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其间,辽宁通报9起涉企收费违规典型案件。这很像一部卖座大片,该有的元素都有了,接下来,如何减少甚至杜绝涉企违规收费,就看相关部门怎么做了。

  • 作家蒋子龙旧闻重提中国工匠热学学德国

    刊期:2017年第07期

    前不久,作家蒋子龙刊文提起一件旧闻:2013年11月8日,德国主流报纸报道了中国青年工人张磊。他获得了德国大众集团的“最佳学徒工奖”,大众集团总裁亲自授奖。

  • 微博异见

    刊期:2017年第07期

    孙立平 有些一二线城市90%的一手房购买者都是有房人,或是出于改善需求,或是出于投资需求。问题是,当他们从一手房市场买进一套房子之后,多出的那套房子也很难进入市场流通。也就是说,在一些城市,新增一手房中,可能只有10%左右解决的是刚需。

  • 客车掏粪工

    作者:燕燕 刊期:2017年第07期

    清厕400间 现在已很难在城市见到人工掏粪工了,但客运列车上仍有这一职业,他们是在旅客下车、列车停驶后开始工作,通常每5人清理厕所近400间。

  • 与牛结缘 坚守一线的首席专家

    作者:于涛 刊期:2017年第07期

    面前这头原本趴卧着的公牛忽然站了起来,记者下意识地后退一步。 这种牛太大了,比人们常识中的足足大了一圈,站起时的气势像一座山在隆起,硕大的牛头伸过来近在咫尺,两眼雪亮,一副精力弥漫、跃跃欲试的架势。

  • 别人的歌声里

    作者:嘉悦 刊期:2017年第07期

    “天边有一对双星,那是我梦中的眼睛;山中有一片晨雾,那是你昨夜的柔情……”这首降央卓玛的《天边》被王阿姨演唱的温婉深情,好像把地平线唤到了身边。KTV里的观众都是王阿姨的家属,今天的试唱会是她特意为一周后的律师行业年会献唱选歌举办的,评委除了王阿姨的家属,还有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校的声乐教师——赵轩。

  • 国人新吃相 食品变身补药禁药毒药——嘴里戏法

    作者:国立 刊期:2017年第07期

    编前话 关于人与吃的关系,费尔巴哈的名言“人是他所吃的东西”虽然非常哲学,但远不如中国古语“民以食为天”来得直接和朴素。这或许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别。今年元旦过后,就食品安全工作指出: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

  • 从补到禁再到毒

    作者:果友 刊期:2017年第07期

    始用终弃胡萝卜 关爱琴的女儿25岁,今年“十一”结婚。她一直觉得孩子身体虚,为给女儿今后的生育打基础,3年多前,她经过网上查证、广场舞大姐咨询等一系列紧张调研后,认为该给孩子补一补。补什么呢?胡萝卜素。从那以后,不管是煮粥,还是烧菜,她都会切一些胡萝卜丁或片扔进去;隔上三四天还会包胡萝卜馅的蒸饺。丈夫老逗她,“你这是把胡萝卜当补药...

  • 从长寿预期到受害心理

    作者:娄兰 刊期:2017年第07期

    国人何以不把食品当食品,却当成补药、禁药和毒药?原因有六。 一、长寿预期。物质丰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想多享受几年,亲眼看儿孙长大出息。因此,不光要让食品填饱肚子,也要从食品中摄取最大营养,又要防病从口入,更要远离毒食品,让自己有一个好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