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术家

当代美术家杂志 省级期刊

Contemporary Artists

杂志简介:《当代美术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0-1027/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话题、专栏、视界、新潮、资讯、空间、对话、读书

主管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主办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国际刊号:1005-3255
国内刊号:50-1027/J
全年订价:¥ 196.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重庆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7
总发文量:1542
总被引量:72
H指数:4
  • 究竟是谁在影响艺术史?——关于艺术史的书写与转译

    作者:韩晶 刊期:2016年第01期

    毋庸置疑,艺术是一部社会发展的视觉史——每一次科技革命、每一次历史变迁、每一次时代更迭,都能从艺术的图像、技法、风格、样式、观念中,找到端倪、也找到烙印。有趣的是,这本大部头的视觉史,除了艺术作品本身,作为时代的结晶而成为人类文明史中的重要篇章之外,由它引发和衍生的种种文献、研究、理论、批评、记录与传播,也成为时代变革、社会...

  • 克拉里的气质《知觉的悬置:注意力、景观和现代文化》译后感

    作者:贺玉高 刊期:2016年第01期

    像克拉里的《知觉的悬置》这样的艺术史著作艰深晦涩,可以从作者的个性气质出发,进而放入适当的思想背景中,先从整体上把握其精神,这样才可能进行较为准确的翻译。

  • 回到“基层”——巴克森德尔非叙事“低层”美术史描写简说

    作者:王玉冬 刊期:2016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分析美术史家巴克森德尔的几篇关键论著,尝试探讨其美术史写作当中对于视觉分析及"低层"描述的重视,并希望藉此对于时下流行的叙事性美术史进行反思。

  • 前卫艺术的背后——谈谈《大众文化中的现代艺术》这本书

    作者:吴毅强 刊期:2016年第01期

    一般认为,强调先锋、叛逆、个性和创造力的前卫艺术与大众文化来自于不同世界,前者稀有、短缺、珍贵,而后者则大众、常见、庸俗、普通。前卫艺术往往和精英主义、经典和原创以及天才等概念紧密相联,而大众文化则是民主社会、商业和消费社会的象征。但托马斯·克洛却从根本上质疑了这一二元对立,提出大众文化与前卫艺术的不可分割性,认为大众文化...

  • 新前卫研究与西方马克思主义——谈《新前卫与文化工业》的理论倾向

    作者:王志亮 刊期:2016年第01期

    本雅明·布赫洛所著的《新前卫与文化工业——1955到1975年间的欧美艺术评论集》一书是一本新前卫艺术史的研究性文集,也是西方20世纪末研究新前卫艺术史的最重要文本之一。笔者通过对此书的研究,分析布赫洛的理论来源与倾向,进一步剖析布赫洛的理论,厘清其与彼得·比格尔、法兰克福学派和"情境主义"等的关系。

  • 汉泰/维勒特莱和绘画离散的辩证(上)

    作者:本雅明·布赫洛 刊期:2016年第01期

    汉泰和维勒特莱是两位法国在二战结束之后两种不同,但不完全对立的绘画实践。比起单纯的代际相似性,笔者通过对两位画家当时所面临的社会、文化、艺术环境进行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两位画家的绘画艺术,探寻他们艺术风格背后深层的想通之处,进一步剖析二战后的绘画艺术。

  • 解放的水墨和水墨的解放

    作者:冀少峰 刊期:2016年第01期

    都市文化的兴起,观念形态的更新,大众文化的流行,图像时代的来临,特别是全球化的冲击,都使得水墨艺术和水墨艺术家不能孤立于当代社会结构的变迁和文化思潮更替之外。而置身其间的文化传统又构成了水墨解放的背景,意即水墨艺术所面临着的传统,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释现代水墨的各种特征,水墨有关的装置与影像;非水墨艺术家的水墨情怀与表达;水...

  • 适时的沉思

    作者:汉克·斯拉格 刊期:2016年第01期

    "适时"和"沉思"两词的结合实际上包含了一个悖论:首届亚洲双年展暨第五届广州三年展的策展理念试图探讨或描绘"适时"(西式,全球化或"世界时间":加速、速度、能见度、疲惫、逾矩/激进现代性、超资本主义、知识生产和经济)和"沉思"(亚洲时间:静思、专注、现代性的另一种模式、另外一套价值观、智慧)。换句话说,新广州三年展阐明...

  • 光、观看与图腾“再影像:光的实验场”的视觉启示

    作者:杨小彦 刊期:2016年第01期

    "影像艺术"在中国的出现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一批艺术家开始对录像媒介进行关注,并形成一定的创作规模。转眼,我们早已踏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影像艺术越发理所当然地"炙手可热",又或者,是被迷失在某种泛滥的、物化的、甚至所谓先锋的幻境中难觅出路。由此,我们提出了"再影像"的追问,时间与存在仍旧摆在眼前,我...

  • 2015新星星艺术节

    作者:吕澎; 焦兴涛; 陈俊 刊期:2016年第01期

    新星星自2010年起,走过了北京、成都、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于2015年来到西安,12月21日在西安美术馆开幕。作为国内较早的青年艺术家评选平台,新星星的范围覆盖华北、华南、等七大区域和七大艺术院校,是观察和反映青年艺术生态的窗口和平台。而目前众多的青年艺术奖项也让评委和发起人们开始反思青年艺术现象。为此,《当代美术家》采访了此次...

  • “泛媒介”时代的版画拓展(上)

    作者:游江; 吴詠鈊; 谢丹; 张新英; 黄伟鸿; 何惠玲; 鲜甦; 张超; 周举 刊期:2016年第01期

    "在路上: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暨青年批评家论坛"是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从2013年开始推出的一项持续性的当代艺术项目,旨在整理以70后、80后青年艺术家为主体的当代艺术文献,发现并讨论此间浮现出来的当代艺术问题。2015年以实验性、拓展性为艺术表现的青年版画为主题,对于"泛媒介"时代的版画拓展问题,青年策展人与艺术家们共同展开了讨...

  • 艺术驻留计划的所得所思

    刊期:2016年第01期

    "与多元文化的美妙邂逅,总是让人灵感泉涌。"说起艺术家驻留计划(Artist In Residence,简称AIR),日本森美术馆馆长南条史生曾经这样说。很多优秀的艺术家的作品,都在艺术驻留项目中被孕育出来。从现代主义时期的画家皮特.蒙德里安,到今天为人所熟知的华人艺术家蔡国强、白双全,以及青年一代新锐艺术家邓大非、何海、程然、杨心广、耿雪……...

  • 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高等艺术教育改革与青年艺术的发展的新路径

    作者:王天祥 刊期:2016年第01期

    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对刚毕业的青年艺术学子"扶一把、送一程",为中国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和中国青年艺术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与可能。本期访谈采访了项目主要负责人王天祥教授,对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的缘起、运行、特点与可能进行了探讨。

  • 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从坦克库到虎溪公社

    作者:苏永刚 刊期:2016年第01期

    全球化语境下的艺术家驻留项目,不仅是以艺术学院、艺术机构为主导的,艺术家集群效应带动艺术产业生态发展的商业运作,更是一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对立。而面向青年艺术家的驻留计划在创作经验逐渐趋同、思维脱离生存维度的青年艺术生态之中,该如何在学院基础的驻留平台上,建设性地提升青年艺术家的人文素养,创造青年艺术的价值?

  • 与中国当代艺术共同前行的十年——罗中立奖学金十周年采访

    作者:何桂彦; 鲁明军; 张恩利; 仇浩然; 皮力; 李旭; 鲍栋; 刘庆和; 陆寻 刊期:2016年第01期

    2015年是罗中立奖学金重启后的第10年,这10年中罗中立奖学金一直努力探索在学院教育系统与社会艺术系统对接时,学院教育的定位与特点,优势与边界。经过10年的发展,罗中立奖学金本着教育、鼓励、策动、示范的宗旨与目标,鼓励年轻艺术家尝试突破已有的艺术观念与媒介理解。希望罗中立奖学金进入反省、归纳、整理、考量实验结果的阶段后,成为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