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减灾

城市与减灾杂志 部级期刊

City and Disaster Reduction

杂志简介:《城市与减灾》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4652/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减灾论坛、减灾科技、市县工作、海外之窗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主办单位:北京市地震局
国际刊号:1671-0495
国内刊号:11-4652/P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98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66
复合影响因子:0.54
总发文量:1030
总被引量:1502
H指数:16
立即指数:0.1
期刊他引率:1
  • 圆明园,我们到底怎样爱你?!

    作者:郭心 刊期:2005年第03期

    追忆圆明园 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后改为万春园)三部分组成,三园统称圆明园,共占地350公顷.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建造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每年大部分时间居住在此,举行朝会,处理政务、优游享乐,圆明园被皇帝特称为"御园".盛时的圆明园不仅是文化宝库、园林艺术典范,而...

  • 世纪激辨:人类遗产圆明园究竟缺什么?——圆明园防渗工程听证会侧记

    作者:马智 刊期:2005年第03期

    北京,有许多旧的废墟正在成为新的工地,圆明园便是其中一处。最近,在这座世界著名的废墟上进行的防渗工程正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个斥巨资进行的防渗工程,从被媒体曝光到国家环保总局叫停,从专家争论到各界参加中国首次环保听证会,使圆明园这个凝结了中国人太多情感的“万园之园”,再一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 抑制全球变暖——《京都议定书》的深远意义与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作者:丁祖荣 刊期:2005年第03期

  • 日本国际减灾合作新动向——第一届联合国减灾大会侧记

    作者:顾林生; 小林佳子 刊期:2005年第03期

    联合国防灾减灾的发展过程 在国际事务中,除了维护世界和平与政治稳定之外,防灾减灾也是联合国的主要工作之一。1987年,第44届联合国大会把20世纪最后10年定为“国际减灾十年”,主要目的是通过国际协调与合作,减轻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物质损失以及社会经济混乱。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

  • 我国可持续发展应关注灾害经济评价

    作者:金磊 刊期:2005年第03期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以人为本"的安全减灾思想指导下,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灾害经济问题.就我国而言,虽已开始重视灾害的损失问题,但在统计、管理及投资多个方面,灾害经济还仅仅是个新名词,对灾害的评价往往不涉及间接损失,从而使减灾研究及其产业化建设流于形式.

  • 车轮轨迹中的生态忧患

    作者:王海澜 刊期:2005年第03期

  • 关于灾害应急机制的思考

    作者:唐敏康; 冀琳彦; 王洪昌 刊期:2005年第03期

    目前我国灾害应急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对各种灾害的处理过程中,我国政府应急能力的提高已为社会公认,但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灾害应急机制,我国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 让科技为人类“呼风唤雨”

    作者:韩淑云 刊期:2005年第03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人工影响天气已成为向天空这个天然大水库索要水源、缓解旱情与解决淡水资源紧缺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这一手段和方法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认可.

  • 北京市海淀区第一支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成立

    作者:张敬军 刊期:2005年第03期

    2005年4月28日下午,北京市海淀区第一支社区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甘家口街道航天社区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成立。

  • 用科学之笔为乌鸦写真

    作者:蔡亚娜 刊期:2005年第03期

    人们意识中的不祥鸟 在鸟类家族中,乌鸦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了,它与人类常相伴随,但却不招人喜爱.特别是"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句中国汉民族老祖宗传下来的谚语流传至今,使乌鸦名誉受损、倍受歧视,被人看作是不祥的符号,是厄运的象征,是"凶鸟",是"灾星".在国内外的许多诗歌、文学和影视作品中,乌鸦总是与荒郊、野岭、墓地、坟场、枯藤、古树相联系,...

  • 推进不同年龄段的自救互救教育

    作者:张敬军 刊期:2005年第03期

    老年人是国家的财富,是社会的财富。我们通常把老年人和妇女、儿童说成弱势群体,被动的救助群体,但在自救互救过程中,他们都能发挥其不同的作用,老年人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老年人的自救互救教育应作为“第三年龄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非学历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亦“服务于自己”。

  • 发生触电时应如何急救

    作者:杨美洋 刊期:2005年第03期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事故时有发生,触电便是危及人们生命安全的险恶"杀手",必须格外提防.当触电事故不幸发生时,需要我们运用掌握的急救知识,对触电者进行科学救护.以下便是发生触电事故时施救者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 死亡铃山的救援行动

    作者:哈尔·克里福德; 黎鹂 刊期:2005年第03期

    美国阿斯潘市的郊区有一座栗色铃山,因其独特的山色及酷似铃铛的山形而得名.每年夏天都会有许多登山爱好者冲击栗色铃山,而在那地势险峻、布满冰雪的山坡上,稍一失足便有可能造成致命的后果.半个世纪以来,粗略计算也有20多位登山者葬身于此,因此在一条山路旁便立起了一块标牌,上写:"死亡铃山".而我就是阿斯潘市登山救护队的一名队员,负责栗色铃...

  • 菲律宾人的微笑

    作者:伊夫 刊期:2005年第03期

    尽管在所谓"亚洲四小龙"的一些人眼里,邻近的菲律宾是一个"经济很贫困、治安很乱"的国家.但是,这个国家留给外界的印象更多的,则是人们脸上总是挂着的微笑.

  • 村里的那一口老井

    作者:程才实 刊期:2005年第03期

    老家的村子,确实并不算小。前些年,村民饮水的井,就有好几口呢!对于村民来说,井水是生命的保障,井水是生命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