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报

中医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Acta Chinese Medicine

杂志简介:《中医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411/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肺炎中医防治研究、论著、述评、名医心法、实验研究、方药研究、临床研究、中医文献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
国际刊号:1674-8999
国内刊号:41-1411/R
全年订价:¥ 336.00
创刊时间:1976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16
复合影响因子:1.71
总发文量:7893
总被引量:51335
H指数:44
引用半衰期:5.0787
立即指数:0.0353
期刊他引率:0.9562
平均引文率:5.4327
  • 气虚证肺系病类证类治

    作者:李建生 刊期:2019年第07期

    基于病证结合模式的以证统病形式,根据异病同证同治的原则,提出气虚证肺系病的类证类治。气虚证包括肺气虚证、心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等,以肺气虚证为核心。依据气虚证的共性而采用益气补肺的共同治法,并因气虚证的病因、病位、病势、主症、程度、病性等不同而佐以不同治法方药。

  • 试论五轮学说“轮”与“脏”的关系

    作者:俞洋 刊期:2019年第07期

    “轮脏相应”是古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眼与脏腑关系认知的理想体现,之所以出现“脏不平,轮必病”的原因在于:人们未能从眼与脏腑的生物学特性角度去认识“轮”与“脏”的关系。本文从胚眼发育、生物全息论、元气三个角度探讨“轮”与“脏”的关系,揭示了眼这一特殊感觉器官的双胚层分化规律,得出眼各相对独立部分与脏腑生物学特征的相似性是其...

  • 试论温病的辨证体系

    作者:郭选贤; 邵文雪 刊期:2019年第07期

    鉴于目前学术界对“温病的辨证”“温病的辨证体系”的概念不甚明了的状况,本文对温病辨证体系中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三焦辨证体系和湿热三焦辨证体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以期达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温病的辨证体系内容,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之目的。文章首先明晰“温病”“证候群”“辨证体系”这三个重要概念的基本含义,然后从整体上概述了温病辨证体...

  • 益脾养肝法探析

    作者:刘永刚; 李京涛; 宋春荣; 南然; 常占杰 刊期:2019年第07期

    益脾包括补脾、运脾、温脾、醒脾、滋脾;养肝包括养肝血、疏肝气、暖肝阳、化肝瘀。益脾养肝法,即通过调理脾脏,助脾运化,培土植木,涵养肝脏,从而濡养肝体、助肝用、固毒邪,以达到肝脾二脏之间气机与功能的协调。在临床肝癌的诊治中,益脾养肝法可以通过调养脾胃而长养肝木之脏,调动肝木生发的机能,扶正助肝脾生养发陈以祛除毒邪。

  • 浅论“气血流通即是补”

    作者:李钰; 张雪亮; 王庆国 刊期:2019年第07期

    补法是中医八法之一。狭义的补法是针对形体的虚损,补养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治疗各种虚证的治疗方法;广义的补法则不单纯局限于补虚,对一切形神功能状态失衡的调理维护,使其获益,归于平和,均为补法。人体的状态与气血运行的盛衰息息相关,气血流通是治病的关键。不管是补虚损还是泻实邪,都是从气血着手,或补气、或补血、或行气、或活血,抑...

  • 消渴治疗的理论框架研究

    作者:沙菲; 石岩 刊期:2019年第07期

    在中医学文献中,对消渴治疗的记载较早且详备。先秦两汉时期,治以祛湿化瘀、温阳化气、滋补肾阴为主;魏晋隋唐时期,治以滋养清润为主,并提出了饮食疗法及运动疗法治疗消渴的新思路;宋金元时期,出现三消分治、养肺降火、补脾升阳、益肾养血、补血活血、滋阴润燥等治法;明清时期,消渴的治法进一步丰富,通过辨虚实、阴阳、气血而达到治疗消渴的目的...

  • 浅析“冬病夏治”原理

    作者:杨巧丽; 郑好飞; 郑腾飞; 刘颖 刊期:2019年第07期

    “冬病夏治”是中医“天人合一”和“治未病”观点的具体运用,其治疗原理可分为“攻邪学说”“储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攻邪学说”可理解为夏季为攻克体内寒邪、饮邪的最佳时期;“储阳学说”可理解为夏季为储蓄体内阳气的最佳时期;“五行学说”可理解为以长夏之土,克冬之寒水,生秋之肺金。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典型运用,不仅可用于治疗阳...

  • 基于“毒瘀骨髓”理论舒缓化疗骨髓毒性反应

    作者:李潇; 侯丽; 田劭丹; 李冬云; 陈信义 刊期:2019年第07期

    化疗药可导致造血干细胞耗竭及骨髓微环境紊乱,产生骨髓毒性反应。陈信义教授为主的学术团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提出,“毒瘀骨髓”是化疗骨髓毒性反应的关键病机。本文从化疗药毒直中骨髓,毒聚骨髓不得逾越而成瘀和毒瘀骨髓新血不得生化的角度来阐述化疗导致“毒瘀骨髓”的理论基础;基于“毒瘀骨髓”理论,详细论述从祛髓瘀、通髓络、生髓血、生...

  • 张元素六气主病思想初探

    作者:郭雨晴; 李媛媛; 周文婷; 王新宇; 翁洁琼 刊期:2019年第07期

    张元素将运气学说与人体紧密结合,提出了五运主病与六气主病学说。其运气学说不以外界为主,注重人体自身属性与外界天气变化的关系和小运对人体属性的影响,主张从人体自身的运气属性来认识和治疗疾病,提出“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借鉴运气理论阐述药性,并且借鉴运气治法拟订制方大法,为后世医者辨证与用药提供了新的思路。张元...

  • 中医疮疡内治法的理论沿革

    作者:张金超; 吕景晶; 何秀娟; 张璐; 林燕; 李萍 刊期:2019年第07期

    中医疮疡内治法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之上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宋以前,外治法盛行,内治法发展;宋至明代,内外并重;清代,强调内治,结合外治;现代,疮疡的治疗继承了消、托、补的内治理论,结合阴阳辨证,根据不同时期的证候特征,发展了不同阶段的具体治疗方法。中医内治法对于疮疡的治疗不可或缺。现代医家多结合整...

  • 肿瘤绿色治疗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外敷法治疗癌痛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冯高飞; 易舒婧; 陈若; 涂轩; 刘鹏; 钟元涛; 胡凯文 刊期:2019年第07期

    癌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期,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阿片类药物在镇痛的同时,易引起严重的消化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治疗作用和副反应相当。肿瘤绿色治疗理论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为目标,以最小的治疗伤害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为落脚点,以中医寒热辨证为纲领,运用中药针对病因治疗,综合运用消瘤、大毒...

  • 脾胃升降相因对药应用经验

    作者:高奎亮; 李薇; 徐广鑫; 李吉彦 刊期:2019年第07期

    临床巧用药对可以调整脾胃升降功能,从而维护机体气机的升降平衡。升清降浊以畅达气机:党参配半夏,增强降逆化痰之力,用于急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导致的腹胀、泄泻、恶心、呕吐、呃逆、噎膈等症。补中益气汤配旋覆代赭汤,升中气,降胃气,标本兼顾,升降相使,用于因脾虚生痰,痰阻气逆,而见嗳气、呃逆、呕吐等症。僵...

  • 从胃食管反流病中促胃动力药的应用现状谈中医健脾法的运用内涵

    作者:陈恂; 燕晓茹; 张立平 刊期:2019年第07期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因发病机制复杂,症候群多样,单纯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治疗难以达到满意疗效,联合用药成为趋势。近年来促胃动力药作为GERD的辅助用药,疗效不佳。寻找其他治疗方法势在必行。临床研究表明,GERD患者的消化道存在的诸如食管蠕动降低、食管下括约肌(low esophageal sphincte...

  • 基于谷氨酸能系统障碍探讨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可能机制

    作者:贾曼; 陈喆思; 李晓丹; 郭太品 刊期:2019年第07期

    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作用机制是多靶点的,针刺对抑郁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神经递质、神经免疫系统、各种信号传导通路、神经营养因子以及神经元重塑、神经传导通路等均有所调节和改善,体现了中医针灸疗法中的整体观念。但仍存在以下问题:①慢性应激致动物抑郁模造模法被广泛认可和应用,但对卒中后抑郁造模尚未制定统一标准,期间应激方法的选...

  • 刘万里运用药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经验

    作者:苏坤涵 刊期:2019年第07期

    刘万里教授诊疗消化系统疾病,立意中州,珍视中药配伍的妙效,活用药对常为点睛之笔。黄芩配仙鹤草燥湿健脾,有较强的抑杀幽门螺杆菌作用,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无苦寒败阳之弊。柴胡配白芍调肝消胆,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养肝柔肝的功用,且无劫肝阴之虞。胃食管反流病的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枳壳配桔梗降中有升,阴中蕴阳,通降胃腑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