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报

中医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Acta Chinese Medicine

杂志简介:《中医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411/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肺炎中医防治研究、论著、述评、名医心法、实验研究、方药研究、临床研究、中医文献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
国际刊号:1674-8999
国内刊号:41-1411/R
全年订价:¥ 336.00
创刊时间:1976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16
复合影响因子:1.71
总发文量:7893
总被引量:51335
H指数:44
引用半衰期:5.0787
立即指数:0.0353
期刊他引率:0.9562
平均引文率:5.4327
  • 风寒证肺系病类证类治

    作者:李建生 刊期:2019年第04期

    基于病证结合模式的以证统病形式,根据异病同证同治的原则,提出并论述风寒证肺系病的类证类治。风寒证包括风寒袭肺证、外寒内饮证、外寒内热证等。依据风寒证的共性而采用散寒宣降的共同治法,又根据表里轻重而侧重于疏风散寒或宣降肺气等,并因风寒证的病因、病位、病势、主症、程度、兼证等不同而佐以不同治法方药。通过分析风寒证的类证类治为...

  • 外感病证与体质

    作者:黄莉; 王融冰 刊期:2019年第04期

    外感病证发病与否与体质有关,体质强则不易发病,且不同体质对某些特定外邪具有易感性。外感病证病机传变的性质和部位与体质有密切关系,从阳化热、从阴化寒,中气强实易燥化归阳明,中气虚羸易湿化归太阴。外受邪攻,若体质强则易于痊愈,否则易内传出现复杂多样的变证、坏证。对外感病证的治疗要增强体质、顾护体质,外感病证辨治中应高度重视中医体...

  • 试论“血之源头在乎肾”

    作者:崔家康; 姜泉 刊期:2019年第04期

    血在脉道中运行,流注周身,循环不已,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肾为先天之本,肾主藏精,肾阴肾阳为五脏阴阳之本,其在血生成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肾也影响着血行,故有'血之源头在乎肾'之说。肾精、肾气、肾阴、肾阳在血化生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肾是血化生的本原和动力,血液运行同样与肾关系密切,肾虚可导致血虚,亦可引起瘀血、出血等病...

  • 《理虚元鉴》对慢性肾脏病调治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汉岑; 孙伟 刊期:2019年第04期

    《理虚元鉴》'虚证六因说'即'先、后天之因、痘疹及病后之因、外感、境遇、医药之因',符合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相关病因认识,为中医辨治各种慢性肾脏病提供了思路。同时,《理虚元鉴》创造性提出'三本二统'的治虚理念,避苦寒辛热两端,立平调用中之法,治其肺、脾、肾三脏,肺通调水道,脾转输水精,肾蒸化开阖,共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正常功能。慢...

  • 《伤寒杂病论》多汗证之病因证治

    作者:施蕾; 郑瑀; 许琳洁; 庞礴; 许凤全 刊期:2019年第04期

    多汗证因营卫不和所致者,见于太阳病;热邪所致者,见于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肠痈病;湿邪所致者,见于太阳病、阳明病及水气病;寒邪所致者,见于厥阴病。审其多汗之因,不外虚、实、虚实夹杂三种。实证为外感所致,以热邪、湿邪为主,夹杂风邪;虚证为营卫不和,寒邪伤及阴阳所致;虚实夹杂则多为平素体虚复感外邪或伤寒后失治、误治伤及气血所致,可分...

  • 六腑之“是主所生病”探源

    作者:刘仝书; 姬永宽; 唐华伟 刊期:2019年第04期

    《灵枢·经脉》谈及'十二经脉'时,描述了五脏的'是主所生病',但没有相应描述六腑的'是主所生病'。通过研究《黄帝内经》原文,认为《灵枢·经脉》篇中六阴经'是主所生病'对应的是五脏及心包,而六阳经的'是主所生病'之所以对应的不是六腑,是因为六阳经的五输穴并不是用来治疗所属六腑疾病的,而治疗六腑疾病的是六腑的'下合穴',这即是《黄帝内经》中'...

  • 浅析陈实功治疡疾以脾胃为要

    作者:甘雨龙; 张毅; 苏化; 张紫琪 刊期:2019年第04期

    陈实功为明代著名外科医家,是中医外科学三大流派之一正宗派创始人,其'脾胃为要'的学术思想贯穿疡疾治疗的始终。陈实功认为疡疾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与脾胃关系密切,脾胃功能受损,可导致疡疾为患。治疗疡疾时当以'初期宜消,慎伤脾胃;将溃宜托,健运脾胃;溃后宜补,强壮脾胃'为治疗法则,日常调护也应注重脾胃,慎用寒凉以免损及脾胃。

  • “间者并行”在《伤寒论》寒热错杂病证中的应用

    作者:潘青云; 高兵; 储全根; 储琴莉; 朱彦长 刊期:2019年第04期

    '间者并行'出自《素问·标本病传论》,是指若患者症状繁杂且其病势不危重而相对较轻时,可以采取主症、兼症同时治疗的法则。《黄帝内经》与《伤寒论》一脉相承,仲景治疗寒热错杂之证符合'间者并行'之治则。考《伤寒论》寒温并用者达52方,将寒热药性相反之品合于一方之中,取其相反而达相成之妙,谨守寒热错杂的病机,因而效如桴鼓。

  • 浅析张仲景五脏元真通畅思想

    作者:刘涛; 王中华; 李金田; 赖乾 刊期:2019年第04期

    '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即人体五脏元气充实,气、血、津液通畅,阴平阳秘,五脏功能和调,从而具有较强的抗邪能力,使外邪不易侵犯人体,人体生理活动正常。《金匮要略》将疾病病机概括为阴阳失调,气滞、水停、血瘀等。阴阳失调伴随疾病的始终。气滞、水停、血瘀可随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先后、轻重的不同。在疾病后期的瘀血阶段,病机复杂,往往阴阳失调...

  • 妊娠脉诊及其意义

    作者:张富强; 钟丽 刊期:2019年第04期

    妊娠脉诊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根据脉象可判断妊娠与否,推测妊娠的月份、预测胎儿性别、判定生产日期和指导产后康复。但历代医籍对此众说纷纭,或语焉不详,致使后学者难以运用。笔者查阅相关经典古籍和文献报道并进行总结,详细论述妊娠脉象中少阴脉动甚、阴脉小弱、阴搏阳别的滑数脉、身有病而无邪脉、神门脉动,天突穴脉动;诊脉辨男女;离经脉中...

  • 从逻辑关系角度考察“以方测证”法

    作者:李奕; 沈照波 刊期:2019年第04期

    '以方测证'是中医传统研究方法,其理论基础是'方证相应''方证相对',主要用于经方研究,现代亦将此法应用于实验研究。若是从形式逻辑关系推理的角度考察,方与证未必是'一一关系',所以方证对应未必可靠,故而'以方测证'的移植应用应予以反思,应当设置类似方的对照组,重视观测指标的多样性以及各项指标间的关联,提高可靠性。

  • 中医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认识及治疗

    作者:赖英哲; 王静滨; 戈焰; 邱健行 刊期:2019年第04期

    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是以阳明胃热为标,脾气亏虚为本,同时与肝的疏泄条达密切相关。故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方法有①以清热治标行'霸道',直折其热。②以健脾补虚为'王道',缓图治本,同时配合化湿利湿之品。③调肝之用,斡旋枢机。④根据症状,随证加减:气滞明显者可加厚朴、延胡索、救必应、郁金、香附等;嗳气频、气逆不降者可加赭石...

  • 阔韧带撕裂综合征中医辨治四法

    作者:苏庆洋; 王忠民 刊期:2019年第04期

    阔韧带撕裂综合征是女性产伤或外伤导致阴道裂伤出血而引发的阔韧带内出血或者阔韧带血肿,属创伤引发的妇产科综合征。西医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手段,但临床以中医药活血化瘀为主进行治疗同样有较好的疗效。阔韧带撕裂综合征的形成病因与创伤出血有关,属于中医所说离经之血,其基本病机故此为瘀血所为。同时,瘀血阻滞、血不循经,溢于脉外可致出血加剧...

  • 应用浊毒理论辨治下肢静脉性溃疡

    作者:张建强; 仝光照; 许志会; 周蕾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下肢静脉疾病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其中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最难治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原因是三泵功能异常导致静脉高压后所形成的炎症级联反应。把西医所谓的静脉高血和慢性炎症与中医的浊毒理论结合,并依据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CEAP分期,详辨其发病、发展过程,把其分为脾肺气虚、湿浊血瘀、浊毒致损3个时期,并且针对虚、瘀、浊...

  • 从肝论治原发性痛经的思考和体会

    作者:潘立文; 段利生; 杨先振 刊期:2019年第04期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是一种在青年女性中高发的病证。在月经期前、期间或期后出现小腹疼痛,甚至可向大腿内侧、会阴部等部位放射,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等情况。现代医学对PD的病因尚不明确,尚缺有效药物。笔者通过总结文献,认为痛经与肝气有密切关系,病位在肝经,由肝气失常所致。因此,痛经当从肝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