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报

中医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Acta Chinese Medicine

杂志简介:《中医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411/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肺炎中医防治研究、论著、述评、名医心法、实验研究、方药研究、临床研究、中医文献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
国际刊号:1674-8999
国内刊号:41-1411/R
全年订价:¥ 336.00
创刊时间:1976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16
复合影响因子:1.71
总发文量:7893
总被引量:51335
H指数:44
引用半衰期:5.0787
立即指数:0.0353
期刊他引率:0.9562
平均引文率:5.4327
  • 正确理解卫气营血辨证需要掌握几个关键词

    作者:郭选贤 刊期:2019年第02期

    卫气营血辨证是规律性很强的辨证论治体系。其临床一般演变规律可分为卫、气、营、血4个阶段,是由其病机的浅深层次所决定的。4个阶段的划分以临床表现出的四大证候群为依据,大证候群又可进一步分为若干小证候群,也可出现相兼证候群,最后可区分为单个证候。证候既定,即可确定治则方药。因此,卫气营血辨证是理、法、方、药俱全的辨治体系。要正确...

  • 小儿推拿五指配属五脏的理论依据

    作者:石志勇 刊期:2019年第02期

    在临床小儿推拿治疗中,通过推五指(即五经:脾经、肝经、心经、肺经及肾经)治疗相应的五脏疾病,疗效显著。综观古代相术、五行特性、八卦分区、经络循行、生物全息理论,都能一定程度上阐释五指配属五脏的原因,但归根结底都反映在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上。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统一性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人...

  • 余云岫《古代疾病名候疏义》释义方法与特点研究

    作者:吕晓雪; 王育林 刊期:2019年第02期

    余云岫所著《古代疾病名候疏义》内容丰富、考释词义严谨。其释义方法为解释一个医词时,不仅要查阅医书,还要参考其他类别的典籍及旧注。查阅同一个医词在不同古籍中的记载,使不同典籍中针对同一医词的训释互见,发现异同,辅助互证。旧注可以帮助后人理解词义,对有疑义的词义,旧注虽未得出最终结论,但可提供大量参考材料,供后人考证时使用。医学...

  • 《温病条辨》苦辛法治疗湿热类温病浅析

    作者:邵文雪; 郭选贤; 卢晨光 刊期:2019年第02期

    吴鞠通《温病条辨》苦辛配伍法为治疗湿热类温病确立了一大法则。邪在上焦,以轻苦微辛法清泻热邪、轻开肺气,以三仁汤、银翘马勃散、宣痹汤治之。邪在中焦,多用苦辛寒法泻热燥湿、调畅气机,以黄芩滑石汤治之;苦辛温法燥湿温中、宣开中焦,加减正气散、加减小柴胡汤治之;苦辛通法通络开窍、清热利湿,以宣痹汤、新制橘皮竹茹汤治之;苦辛淡法清热宣...

  • 试论井穴补泻

    作者:刘耶露; 林先刚; 余金谊 刊期:2019年第02期

    井穴皆位于四肢之末端,为经脉之根,脉气所发之处,亦为五腧穴之首。井穴的补泻效应建立在针刺疗法补泻效应的基础之上。井穴上可以运用的补泻手法有迎随补泻法、呼吸补泻法、放血法、艾灸法、开阖法、开周法、指按法等。一般病证,补虚时多采用轻刺激,泻实时多采用重刺激,由于井穴的特殊性,手法上宜灵活掌握,不可拘泥。井穴位于手足指(趾)末端,皮...

  • 浅析《金匮要略》特殊用水

    作者:杨成; 李鹏英 刊期:2019年第02期

    张仲景对煎药用水十分考究,他在《金匮要略》中精妙选择煎药用水,使药效发挥到最大:泉水具有清凉甘润之性,能清心润肺、引热下行、通利小便,主要用于治疗百合病;井花水性趋下,有助于滋阴潜阳、通窍解热,主要用于治疗阳热炽盛、血热上升所引起的中风偏瘫、癫痫、小儿惊风等病证;东流水具有顺流之性,能引药下行,治疗下焦的病证;甘澜水味甘温而性柔...

  • 浅析《伤寒论》之“泻心汤”与“心下痞”

    作者:周勇; 魏盼; 周小康 刊期:2019年第02期

    《伤寒论》所称"心下痞"即患者自觉心下痞满不舒,按之濡或硬,无疼痛症状。痞证之根本病机为中焦气机壅滞,脾胃升降失和。《伤寒论》中关于心下痞的"泻心汤"有五种,分别为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附子泻心汤。五方均主治痞证,然各方所治主证之病机有所差异: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之痞;生姜泻心汤主治太阳少阳并病...

  • 仲景黄疸证治探要

    作者:杨广栋; 李卫民; 高志远 刊期:2019年第02期

    黄疸的直接病因乃是湿邪、热邪、湿热或寒湿之邪侵袭,伤及血分,致血分出现"血气流溢",以致胆汁外泄,脾色外现,出现黄疸。湿邪为贯穿黄疸的主线,热为黄疸发病的关键,瘀为黄疸发病的要着。寒、虚、兼表证为黄疸发病的变证,寒没有附方,虚用小建中汤、猪膏发煎,表用桂枝加黄芪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黄疸病应早期积极治疗,若于10 d左右邪退正安,则病...

  • 薛己运用六味地黄丸规律新探

    作者:王泷; 郭彦麟; 孙钰; 任北大; 张保春 刊期:2019年第02期

    钱乙最初创六味地黄丸一方,专治小儿五迟之证,后世鲜有发挥。直至明朝薛己大力赞赏推广,六味地黄丸才逐渐成为滋阴补肾的首要方剂。现在,医家主要将六味地黄丸用于治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肾阴亏虚之证,然而六味地黄丸的功用远不止于此。薛己作为第一位将六味地黄丸用于治疗痰饮诸病及肝、脾、肺三阴经虚损的医家,临...

  • 扶阳思想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栋平; 倪瑶; 胡伶姿; 吕文良 刊期:2019年第02期

    阳气不足是肿瘤形成的根本原因,阳虚日久导致寒痰内凝,形成肿瘤扶阳固本为治疗肿瘤的根本大法:早期肿瘤,邪实正虚,要攻邪扶阳,此时应用大辛大热之品开冰解冻;中期肿瘤,正气亏虚,当扶其正任邪自去;晚期肿瘤,脾肾亏虚,此时应峻补元阳,回阳救逆。同时,还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适当辅以清热解毒、化痰祛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调气解郁等...

  • 从阴阳浅谈肾性高血压

    作者:逯晓琪; 何永生 刊期:2019年第02期

    阴阳者,万物对立统一之根本。肾性高血压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肾脏受损,精气内伤,脏腑阴阳失调,阴虚阳亢,虚阳上扰清窍。阴阳失衡为本病之根本,外邪、季节、昼夜等外界环境变化,脏腑阴损阳亢、气机不畅;因五脏生克相关,气血津液的变化以及风、火、痰、瘀等实邪均可使机体阴阳失衡、气血逆乱而致肾性高血压。治疗上,应以调整阴阳盛衰合以去邪为主。肾...

  • 从肾论治变应性鼻炎

    作者:潘梦晨; 王东方 刊期:2019年第02期

    肾脏与变应性鼻炎关系密切。肾藏精,主水,主纳气,为气之根,五脏阴阳之本,肾气充足、肾阳充盛,则鼻窍通利、嗅觉聪敏、呼吸顺畅。肾失温煦,纳气无权以及水液代谢功能障碍,则鼻失温养、清道壅塞、喷嚏频频、清涕量多,其关键在于肾阳亏虚。此外,足少阴肾经与鼻有着间接的经络联系,肾与变应性鼻炎在现代病理学和免疫学方面均有相关性。变应性鼻炎临...

  • 从腹论治中风后遗症偏瘫

    作者:刘兴安 刊期:2019年第02期

    中风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偏瘫作为此病后遗症中主要病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目前对于偏瘫的传统治疗往往从作用于局部入手,疗效不显著。笔者提出中风后遗症偏瘫应先调脏腑、后调经脉,从腹部进行诊疗.腹部神经反射学说、脏腑经络学原理、生物全息学说、神阙布气学说都为中风后遗症偏瘫从腹论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腹部脏腑集中...

  • 心病证治规律及配伍用药

    作者:苗小玲 刊期:2019年第02期

    心系病证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心脑,常用心病证治法主要有补益心气法、温补心阳法、补益心血法、滋补心阴法、滋补阴阳法、活血通脉法、通阳宽胸法、化痰安神法、镇心安神法、养心安神法、活血安神法、清心安神法、开窍醒神法、益心固脱法、清心除烦法、清心凉血法临证常配伍利水药、行气药、健脾消食药、平肝熄风药,常常能事半功倍,收效显著。

  • 中医外治法防治特发性肺纤维化思考

    作者:赵虎雷; 谢洋 刊期:2019年第02期

    中医外治疗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有灸法(艾灸疗法、督灸疗法及艾灸联合刺血疗法)、中药贴敷疗法、中药离子导入法以及穴位埋线法「中医外治法通过局部操作和用药,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并且具有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等优势。中医外治法存在以下不足之处:①外治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临床应用和疗效观察方面,基础研究相对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