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献

中医文献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Literature

杂志简介:《中医文献》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682/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献研究、学术探讨、名医经验、验案选介、医药学史、书刊述评、文献综述、杏苑纵横、其他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华中医药学会
国际刊号:1006-4737
国内刊号:31-1682/R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47
复合影响因子:0.34
总发文量:1566
总被引量:4581
H指数:18
引用半衰期:5.82
期刊他引率:0.9433
平均引文率:5.3377
  • 《艺文类聚》中“药香草部”的主要内容、文献来源与传播情况

    作者:韩毅; 梁佳媛 刊期:2016年第05期

    唐初欧阳询等敕撰的《艺文类聚》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官修类书。书中的"药香草部",是我国自《神农本草经》问世以来,首次在非医学著作中以"随类相从"体例编辑的大型药物学论著,共收载药物43种,其中包括常用药物11种,香草药物28种,菜蔬药物4种,引用文献约517种,不仅详细地介绍药物的名称、来源、分布、采摘时间、入药部位、炮制和主治病症,...

  • 论经学对《黄帝内经》学术发展的影响

    作者:谷建军; 王育林 刊期:2016年第05期

    汉以后《黄帝内经》的学术发展受到经学的极大影响。汉学方法论对《黄帝内经》经文的整理与注释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隋唐时期和清代,宋学之影响则主要在宋金元明时期,这一时期《黄帝内经》理论与宋学哲学思想相结合,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对临证的指导。清代则受汉学复兴思潮影响,对《内经》文字训诂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

  • 康平本《伤寒论》注文功用类析

    作者:杨旭 刊期:2016年第05期

    康平本《伤寒论》是《伤寒论》众版本之一,此本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正文之外尚有颇具特色的旁注和夹注,这两种注文研究价值极高。本文将康平本《伤寒论》夹注、旁注功用析为注文补充具体内容例、注文以释病机例、注文以明方法例、注文以示预后例、注文以作评注例、注文有助分析句读例、注文有助订正语序例、旁注以明异文例八类。

  • 《本草求原》版本及学术价值探究

    作者:朱蕴菡 刊期:2016年第05期

    《本草求原》全书27卷,附奇病症治1卷。清代赵其光撰。现存版本仅有两种,分别为清道光二十八年戊申(1848年)远安堂刻本和清养和堂刻本。全书对中药、食材、草药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合计载药972种,良方、单方不啻数万,附奇病症治一卷载各种奇难病症138种。本书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清代道光前的岭南本草学成就。作者本于经典,又兼取各家学说,且...

  • 本草文献编撰源流梳理

    作者:黄晓华; 朱继峰; 王枫 刊期:2016年第05期

    梳理历代本草文献编撰的源流,即结合文献的序跋、凡例、内容及近现代研究的一些成果梳理历代本草文献的前后嬗递关系,按照后世文献对前代文献的继承方式,如注释、节录、增补、改编及综合编撰等进行梳理,为阅读、研究本草文献时相互借鉴提供便利。

  • “五输穴”别名命名规律浅析

    刊期:2016年第05期

    经络腧穴经历几千年的传承,名称多有变化。而每个名称的由来必有一定的依据。腧穴之“别名”并非为腧穴之“绰号”,而是在流传过程中的某一个时期中出现或公认的穴位名称,这种现象是由于时代原因导致的。据前人总结,穴位命名(主要指正名)方法包括写实法、比拟法、象形法、会意法等。相比之下,别名命名除包含以上规律外,具有更通俗易懂、...

  • 连翘应用源流初考

    作者:王小芸; 赵怀舟; 倪艳 刊期:2016年第05期

    笔者在初步梳理连翘一药本草学考证的基础上,对其历代以来的临床应用实践略作温习。目的是对连翘的临床使用有一个相对全面的概述,特别是对历史曾经出现的使用青翘的情况加以讨论。

  • 中药栀子在复方配伍中的功效发微

    作者:杨宜花; 洪婷 刊期:2016年第05期

    栀子是临床上常用药物,在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其主要配伍意义表现在清心除烦、清泻肝火、清泄肺热、清泻脾胃、泻火解毒、清热利湿、清热凉血、消肿止痛等方面。

  • 略论《百喻经》中医药案例之哲理

    作者:李良松 刊期:2016年第05期

    《百喻经》是一部富含哲理的佛教经典,如空中楼阁、一厢情愿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该经。本文通过对9则富含哲理的医药案例的考释与分析,冀以说明贪、嗔、痴"三毒"与地、水、火、风"四大"对人们身心灵健康的影响。文中讲到,凡心胸狭隘、痴心妄想、无端猜疑、昧于医药、固守愚钝、夹板治偻、以身试伤、违背规律、不量时空等行为,都是心灵方面的疾...

  • 古医案对诊治肺癌的启示

    作者:石舒尹; 戈欣; 田建辉; 王兴伊 刊期:2016年第05期

    本文通过整理、分析与肺癌相关的古籍医案,从脉症、病机、传变、治疗、预后五个方面,探讨其中可对现代中医认识、诊断、治疗肺癌产生积极意义的内容。结论如下:除现代中医对肺癌的常规认识外,脏腑传变对肺癌病机、转化的影响,肺癌的中医脉症,寒温并用、补泻结合的治法,以及各时期肺癌的相关理论、诊治特点,均有很大价值及研究空间。

  • 以形求理,以简驭繁——《笔花医镜》导读

    作者:梁慧凤; 陶御风 刊期:2016年第05期

    《笔花医镜》为清代医家江涵暾所撰,全书从诊法、五脏六腑、儿科、女科四方面论述疾病的诊治,内容浅近,论述简要,是一部流传甚广,颇有影响的医学入门读物。本文从《笔花医镜》的作者、学术特点和临床指导意义以及如何学习应用三个方面作了阐述。

  • 《阴阳大论》今何在

    作者:陶广正 刊期:2016年第05期

    张仲景在《伤寒论原序》中的论述提示说明《阴阳大论》在汉末犹在,可是后来却不见了。那么,《阴阳大论》今何在?笔者从中国文化有"尚九"的传统,古人著书常以首句为篇名、首篇为书名,"阴阳应象大论"与"七篇大论"内容上的联系这三个方面对此进行逻辑上的验证,并得出"七篇大论"应归《阴阳大论》、《阴阳大论》应为九篇、"七篇大论"或曾...

  • 谈中医内科学教材中“痰”与“饮”、“肺痿”与“肺胀”的废与存

    作者:黄吉赓 刊期:2016年第05期

    1917-1966年丁甘仁医学派《中医内科讲义》都取材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及"痰饮咳嗽"两篇。自1979-1997年中首先出现痰饮分篇,继则恢复原态,再而把痰饮和肺痿均删除。之后1999-2012年分合八九次。2011年黄吉赓《肺病临证经验集》将"肺痿"、"肺胀"合为一篇,提出肺源性心脏病的本虚证阶段归属"肺痿",而标实证阶段属于...

  • “治未病”考

    作者:李今庸 刊期:2016年第05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按:此处着重探讨"不治已病治未病"句。今人所说其"治未病"者,皆谓是治无病之人也,实有误会,而应是杨上善所说的"无病之病"。《周易·系辞下》说:"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韩康伯注:"几者,去无入有,理而未形者,不可以名寻,不可以形睹也。唯...

  • 海派中医运用凤凰衣、木蝴蝶药对治疗脾胃病经验总结

    作者:杨倩颖; 朱凌云 刊期:2016年第05期

    凤凰衣和木蝴蝶是一常用药对,章次公、张镜人至朱凌云均用于治疗脾胃病并取得疗效,其特点在于对胃黏膜的修复作用,是体现"护膜医疡"治则的特色药对。其代代相传的过程也体现了海派中医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