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分析

哲学分析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Philosophical Analysis

杂志简介:《哲学分析》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2054/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理论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理论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哲学专题讨论、哲学传统研究、日常生活的哲学思考、科学技术的哲学理解、动态与随笔

主管单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2095-0047
国内刊号:31-2054/C
全年订价:¥ 300.00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理论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
复合影响因子:0.46
总发文量:1100
总被引量:1449
H指数:15
立即指数:0.0104
期刊他引率:1
  • 亲亲与时间——论张祥龙先生的现象学儒学或亲亲现象学

    作者:朱刚 刊期:2018年第06期

    张祥龙以现象学方法对儒家思想的重新解读已构成当代儒学的一种新形态——现象学儒学。这一现象学儒学的核心是“亲亲现象学”,即对于亲子关系的现象学研究。“亲亲现象学”之首要特色是从时间性出发来阐明亲亲之爱的深层人性根据。时间性的思想是现象学的基本内容之一,而亲子关系或亲亲又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与根本,因此,当张祥龙以现象学的时间性...

  • 法家政治与儒家政治的时间特征——兼评《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

    作者:黄启祥 刊期:2018年第06期

    权力传承是关乎国运的大事,是政治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理问题,是现象学应该研究的现象。《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一书通过现象学的时间观对权力传承进行了新颖独到的论述。通过它所拓展的视野,我们看到权力传承首先是一个原本的时间问题;法家政治将权力实体化、绝对化、现在时化,这种传承几乎是注定要失败的;儒家基于亲子...

  • 原时间、亲亲与权力传承——回应朱刚和黄启祥

    作者:张祥龙 刊期:2018年第06期

    现象学时间视野有助于理解儒家的亲亲仁道,却不一定会陷入以时间性来替换亲亲源头的危险,因为这种时间视野比胡塞尔、海德格尔甚至列维那斯的时间观都更彻底地摆脱了个体主义的干扰。而且,这种三时相互补对生的时间观在《周易》的阴阳时间中,获得了更有质感的家庭化的特征,以至于时间与亲亲相互贯通了起来。权力现象学可以解释秦国及秦朝的权力...

  • 卢梭与追求幸福

    作者:克里斯托弗·凯利; 曾誉铭(译) 刊期:2018年第06期

    卢梭的同时代人对追求幸福的解释往往把幸福界定为减轻不幸或者通过娱乐回避不幸。数学家莫佩尔蒂试图用数学方法计算出人类生活的幸福与痛苦,从而主张追求幸福只会增加欲望与满足之间的间隔,进而用斯多葛式节制欲望的方法来追求幸福;霍布斯认为没有完全满足的欲望,幸福是从欲望到欲望的权力欲求。卢梭则主张用当下的享受来代替追求幸福,用新的...

  • 思想的本性和任务:马克思和恩格斯与德国理念论的争执,抑或互补?

    作者:丁三东 刊期:2018年第06期

    传统上,马克思和恩格斯被刻画为以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理念论的反对者。然而,如果我们把德国理念论解释为从纯粹哲学的角度论证了思想之本源性的学说,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解释为从政治哲学的角度论证了物质生活对特定历史—社会中的众多思想进行选择的机制,则两者就可以被视为互补关系。

  • 后现代哲学解构主体的他者向度及其理论困境——兼论马克思实践概念对主体性重建的启示

    作者:李晓梅 刊期:2018年第06期

    现代主体性在一路高歌之后陷入了危机。主体性危机表明了主体性结构中自我与他人、经验与先验、理性与非理性等各种因素的缠绕遮蔽与对立冲突,因而主体自身发生着解构。现代主体是建立在排除和压制他者的基础上的,后现代哲学对主体的解构是对他者的肯定。他者并不是简单的人称称谓,而是寻求差异的一种复杂的话语语境。列维纳斯、德里达、福柯等...

  • 经济伦理学如何能够加强社会凝聚力?

    作者:乔治·恩德勒; 陆晓禾(译); 杜晨(译) 刊期:2018年第06期

    当代的社会凝聚力正面临来自从地方到全球不同层次上的多种方式的挑战,尽管远非经济伦理学能解决,但作为一种三层次的研究方法,经济伦理学应该而且能够作出尽管有限但是重要的贡献。首先,将企业和经济的目的解释为财富创造,定义财富是私人财富与公共财富的结合,包括自然资本、经济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并且特别强调,公共财富的创造意味着...

  • 存在“之间”与“介入”伦理——以意大利文艺复兴为思考范例

    作者:徐艳东 刊期:2018年第06期

    文艺复兴时期的“介入伦理”突出强调由力量与能力导致的主体性向他者施加影响的品质。“存在者之间”的本体论对“介入”能力的强调告别了之前中世纪流行的对道德品质的固定看法,转而重视主体自身在具体改变他者与世界走向方面的动态功能。以费奇诺为代表的新柏拉图主义“爱的伦理学”提倡最大幅度地向外“介入”,同时注重保留与维护他者主体性...

  • 知识建构的信号逻辑

    作者:韩永进; 孙夜晴 刊期:2018年第06期

    信号是流动的能量,信号携带信息,信号传输是知识成为可能的基本前提。感官系统和意识的产生依赖流动的能量,流动能量携带信息即为信号,信息量和信息内容是信息的两大基本要素,信息内容随感官系统和意识的选择而转化为意义,意义的初始形态是现象,现象使知识成为可能,由此可知,信号传输使知识成为可能。

  • 技术、身体及其空间表征

    作者:刘伟伟; 刘侃文 刊期:2018年第06期

    身体是技术活动得以展开的重要组成要素,而身体意向性概念的引入有助于克服客观主义方法的理论局限,进而凸显出身体意向性在技术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不仅如此,身体意向性与技术活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形成身体意向性游走于技术活动之间这一空间表征结构。此种表征结构在身体意向性的导向与关联原则的双重作用下,显示出了身体意向性、技术...

  • 从现象学到分析哲学,只为寻找“实在性”——访伯努瓦教授

    作者:若瑟兰·伯努; 谢晶 刊期:2018年第06期

    若瑟兰·伯努瓦是当代法国哲学界的一位奇才。我们在他身上找不到任何“巴黎索邦大学哲学教授”这个头衔“应有”的气息:他既不古典,也不正统,生于1968年的他看上去还是一个对于新鲜事物带着极大热情的顽童。他的谈吐不仅风趣,而且无忌,充分体现了其哲学思想鲜活而又锋芒毕露的特征。

  • 当具身认知在跨学科合作中得到耦合——访加拉格尔教授

    作者:肖恩·加拉格尔; 何静 刊期:2018年第06期

    在已是古稀之年的加拉格尔教授身上很难看出年龄的痕迹,这位爱尔兰裔美国哲学家始终如此开朗和富有激情,这份激情来自他对哲学的着迷,来自探索未知的永恒动力,在高中时对阿奎那,继而大学时对萨特、加缪直至读博时迷恋现象学。

  • 科学哲学如何塑造更好的“后人类”社会——访斯乔平教授

    作者:瓦切斯拉夫·谢苗诺维奇·斯乔平; 章含舟(访); 陈欢(访); 钱宗旗(译); 王时玉(译) 刊期:2018年第06期

    1934年,著名哲学家斯乔平(Vyacheslav S.Stepin,也译为斯焦宾)出生于俄罗斯西部边境布良斯克州一个名为纳夫利亚的村庄。布良斯克地处东欧平原中部,南与乌克兰接壤,西邻白俄罗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数个世纪以来,这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坎坷曲折的发展历史、东方与西方交汇的地缘政治,在这片并不算大的土地(相较整个俄罗斯联邦而言)上凝结了...

  • 从牛津出发,半个世纪追求最严格的分析哲学——访皮考克教授

    作者:克里斯多夫·皮考克; 郁锋 刊期:2018年第06期

    “我是一个牛津的孩子。”这是克里斯多夫·皮考克在接受我们访谈时给自己贴上的唯一标签。的确,作为当今英美分析哲学界赫赫有名的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逊尼哲学教授,67岁的皮考克的前半生几乎都徜徉在书香满城的牛津。其父是牛津大学著名的神学家、生物化学家阿瑟·皮考克。

  • 智能化社会的来临与哲学的预见——“智能化社会与人类发展”学术会议暨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8年学术年会综述

    作者:叶圣华 刊期:2018年第06期

    2018年6月9日,由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然哲学委员会、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的“智能化社会与人类发展”学术会议暨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东华大学召开,来自全国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哲学等领域的近50位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