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分析

哲学分析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Philosophical Analysis

杂志简介:《哲学分析》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2054/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理论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理论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哲学专题讨论、哲学传统研究、日常生活的哲学思考、科学技术的哲学理解、动态与随笔

主管单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2095-0047
国内刊号:31-2054/C
全年订价:¥ 300.00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理论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
复合影响因子:0.46
总发文量:1100
总被引量:1449
H指数:15
立即指数:0.0104
期刊他引率:1
  • 自我与他者:不同的科学-评吴国盛教授的《什么是科学》

    作者:吴彤 刊期:2017年第02期

    《什么是科学》在大量事实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科学是一种十分稀罕的人类文化现象,起源于对自由人性的追求和涵养。从自我与他者的视角出发,有几个问题与《什么是科学》的作者商榷。首先,“求真”是否可以等于“追求永恒不变性”?追求变化的认识不是求真吗?其次,“什么是科学”不仅是定义、观念与哲学问题,还是一个事实、经验和历史问题。...

  • 科学真的不能以别的方式产生吗?——评吴国盛的《什么是科学》

    作者:颜青山 刊期:2017年第02期

    叙述的科学哲学或许可以为吴国盛在新作《什么是科学》中流露的非本质主义科学观背书,但其以向外的“求力意志”来解释近代科学中实验传统的出现,与古希腊科学基于“自由”、“理性”的精神不协调,而将实验传统看作以技术求力方式排除外在干扰,维护自然的理想性、纯粹性和内在演绎性则更为合适。写作方式上,该书具有“周详周纳”的特殊主义...

  • 对批评的答复

    作者:吴国盛 刊期:2017年第02期

    希腊科学是现代科学的正宗来源,这不是哲学判断而是历史实情。基督教是现代科学的必要条件,现代科学对自然的无限控制和征服有其基督宗教的基础。说中国古代没有数理实验科学,是基于一种新的科学编史学;撇开西方语境谈论中国传统的所谓“科学”不合时代的要求。

  • 关心与远虑——黑格尔实践哲学中可持续性的观念

    作者:克劳斯·菲韦格; 高桦 刊期:2017年第02期

    虽然“可持续性”这个概念是由德国林业学家汉斯·卡尔·冯·卡尔洛维茨提出,但是黑格尔在其《法哲学原理》一书中接受并发展了这个概念。通过提出“关心”与“远虑”这两个核心概念,黑格尔法哲学中包含的身体占有和对外部事物占有这两个要素的所有权理论就能够为当今思考可持续性问题提供洞见。当黑格尔将基本事物排除在私人所有权领域之外时,...

  • 民主理论的实用主义转向

    作者:戴维·拉斯姆森; 曾誉铭 刊期:2017年第02期

    罗尔斯很重要的思想贡献是提出新兴的政治领域概念。他的思想经历过一次转折,即民主理论的实用主义转向,也就是从道德的形而上学证明转向政治的证明。这次转折使罗尔斯从康德式建构主义转到政治建构主义,并在强调宪政主义的基础上在宪政主义与公共理性之间建立联系。这种转向面临三个合法性问题:首先,新宪政主义形式的意义;其次,非自由社...

  • 先秦诸子与唯物辩证法:中国现代自由的一个面相——以任继愈所编著中国哲学史著作为中心

    作者:蔡志栋 刊期:2017年第02期

    我们应该重视体现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先秦诸子与认识自由之间关系的思想。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便是一个范本。该书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主要是唯物辩证法)为原则来解读先秦诸子。判断他们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则,还是为这个原则贡献了若干的环节,或者比较接近这些原则,只是在某些地方需要修补。《中国哲学发展史》认为...

  • 公理与时势:康有为历史观探析

    作者:鲍文欣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主要借助于本土的思想资源,康有为对现代历史进步观作了具有深度且较为系统的探索。在传统“天理”向现代“公理”的转化中,康有为的思路是,将“天理”的规范性含义扩展至历史解释,用历史的“应当如何”囊括、笼罩了历史的“何以如此”。这一思路的负面效应是失去了“天理”的合理性内涵,无法有效地证成历史发展的合理性,从而使得他一再强...

  • 什么叫“值得过的生活”?

    作者:陈家琪 刊期:2017年第02期

    苏格拉底有言,“未经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按照汉娜·阿伦特的理解,这里的“省察”指的是不问后果的“省察本身”,即把内心的独白变成公共话语。于是,“省察本身”也就具有了相应的伦理意味和政治诉求。有三种可供选择和三种不做选择的生活样态,而不选择更难,其道理在于人的自由。

  • 伦理规范的话语形式及其“规范性”问题

    作者:李晔 刊期:2017年第02期

    伦理规范可以在社会事实和话语形式两个层面来理解和说明。通常认为事实、事态、事件以及关于它们的描述性命题不具有规范性作用,伦理规范话语形式的规范性力量来自规范语句所表达的规范性命题,规范语句、命题的规范性用法和作用,以规则体系的制度性地位以及规范性话语约定俗成的意义或“普遍化了的”含义为基础。这提供了关于伦理规范话语形...

  • 想象之城中的他者——偶然和恐惧的异乡人

    作者:约翰·朗德尔; 欧阳光明; 骆月明 刊期:2017年第02期

    诸多恐惧与现代性并行不悖,城市是其重要的发生空间。围绕传统社会理论来看,两种城市形象和理念均与都市理念和异乡人反理念密切相关。作为外来者,异乡人总是与城市形象相伴随的。特别是当我们都是异乡人时,这种与外在经验融合共存的关系使城市的内在生活紧张或不安。

  • 基于大数据知识表征的特质

    作者:苏玉娟 刊期:2017年第02期

    基于大数据的知识表征不仅凸显知识的精神特质,而且凸显知识生产特质、实践特质和规范特质。多元的大数据主体使知识更加复杂,数据的主体多元性在客观上要求数据共享,而实现大数据共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数据的主体多元性使大数据仓库的客观性越来越复杂。关联的网状大数据彰显知识的客观性,基于大数据知识表征的客观性不仅来源于关联的大数...

  • “网络延展心灵”假说的哲学探析

    作者:戴潘 刊期:2017年第02期

    当代认知科学哲学出现了以延展心灵理论为代表的新的范式革命,引发了学界的广泛争论。斯马特等人近年来积极提倡信息和网络科学在延展心灵的论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提出了“网络延展心灵”假说。尽管当前的互联网发展尚不足以满足严格的延展认知的条件,但是未来的技术发展,例如数据网络和真实世界网络等将能够实现心灵的延展。斯坦利提出...

  • 归纳推理的概称句解释

    作者:张立英 刊期:2017年第02期

    要表达归纳推理结论的不确定性和刻画非单调的归纳推理,并非只能使用概率方法,用概称句和包含概称句的推理来刻画归纳推理是另一种可行且十分自然的方法。

  • 汤一介与“中国诠释学”——关于建构“中国诠释学”之我见

    作者:潘德荣 刊期:2017年第02期

    汤一介先生为人儒雅敦厚,为学博大精深,有一代大儒之风范。我与汤一介先生接触虽不多,但在收到“汤一介研究会”约稿函后,我几乎不假思索地回函表示愿意撰写一篇纪念性的文字。能以这种方式缅怀我所敬仰的学界前辈,是我的荣幸。

  • 探根溯源的哲学追寻——俞宣孟研究员访谈

    作者:俞宣孟; 石永泽 刊期:2017年第02期

    石永泽(以下简称“石”):俞老师,您好!关于您的故事我们听到过不少,这次想请您谈谈您的学术生涯,相信对我们这些后辈会有启迪。您是如何走上哲学研究的道路的?从您发表的作品我们知道您从事哲学研究是从海德格尔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