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分析

哲学分析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Philosophical Analysis

杂志简介:《哲学分析》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2054/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理论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理论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哲学专题讨论、哲学传统研究、日常生活的哲学思考、科学技术的哲学理解、动态与随笔

主管单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2095-0047
国内刊号:31-2054/C
全年订价:¥ 300.00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理论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
复合影响因子:0.46
总发文量:1100
总被引量:1449
H指数:15
立即指数:0.0104
期刊他引率:1
  • 在意识的深处倾听存在——围绕方向红《时间与存在》展开

    作者:谢利民 刊期:2015年第04期

    围绕时间这个被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共享的现象学核心概念,一方面,通过对“活的当下”既流动又静止的自身悖谬现象的分析.最终可以发现原自我与原非我的不可还原的交织,这是胡塞尔现象学中一切构造的起点、意识的终极奥秘;另一方面,这种时间现象的分析所展示的意识的深度.反射出早期海德格尔思想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同构性——这就是《时间与存...

  • 开拓性分析与创造性批判并重——评方向红《时间与存在》

    作者:谢裕伟 刊期:2015年第04期

    《时间与存在》第一部分基于胡塞尔晚期的时间现象学手稿对感知与想象的关系、原自我与原非我的关系以及睡眠、死亡等问题作出了细致的现象学分析,其中时间意识的"视差现象"为解决胡塞尔自我概念的难题提供了依据,而原非我的概念则为解释康德先验图型论的困难打开了新思路。第二部分则借助新的方式比较"此在"与"自我"、"存在"与"意识"...

  • 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哲学中的越界现象——兼复两篇书评

    作者:方向红 刊期:2015年第04期

    从越界视角审视胡塞尔的现象学,不仅胡塞尔在意向性学说和范畴直观理论上的突破得到了新的理解,就连他在意识和自我这样的核心概念上对近代哲学的颠覆也可以更容易地为我们所确认。从越界视角审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我们会获得两个异于常识的观点:海德格尔早期所宣称的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越界是一种伪越界,他对存在、此在及其超越性的理解与胡塞尔...

  • 培养德性:在孟子与阿奎那之间

    作者:约翰·奥茨林 吴广成 刊期:2015年第04期

    "培养"一词意涵丰富,原指农作物的培植,但被孟子和阿奎那用于描述德性修养的复杂过程。他们都认为,人的德性之端或种子受之于天或上帝,是人性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培养才能发展它们。只有培养德性,才能实现人性,并最终实现人的天命或终极目的。对二人来说,乐于为善行德,才是德性的真谛。尽管二人在人性、德性以及德性的培养等问题上有很多相似之...

  • 从陈康与刘述先的争论看事物的个体性与同一性

    作者:黄启祥 刊期:2015年第04期

    陈康与刘述先半个世纪之前关于性质如何结合成个体事物的争论,对于我们今天探讨事物的个体性与同一性仍有启发意义,但是陈康的论述也存在着若干问题。他把"许多性质如何结合成一个个体"的问题等同于"一个个体如何是一个个体"的问题和个体的同一性问题,并把对象的同一性混同于自我的同一性,这使他未能提出解决事物的个体性与同一性的方案。纵...

  • 论简、帛《五行》之三层经解

    作者:张锦枝 刊期:2015年第04期

    帛书《五行》经部和竹简《五行》之中呈现出严谨的经—解—再解的三层解释关系,完全不需要调整现有的顺序。解的特征是比较完整地阐发经的旨意,并解释其中的每句话。再解的特征是重点解释解中的重点词汇,作延伸说明。按照经—解—再解的解释关系对应竹简《五行》和帛书《五行》经部,一些看似费解的文句意义便可以得到落实。

  • 作为跨文化哲学实践的“多极对话”概念浅析

    作者:王俊 刊期:2015年第04期

    在全球化的时代,各自代表着不同中心论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形态如何共存?跨文化理解,甚至一种普遍意义上的跨文化哲学是可能的吗?针对这些问题,奥地利哲学家维默(Franz Martin Wimmer)设计了"多极对话"(Polylogues)模式,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为哲学的发展和跨文化理解与交流提供了一套哲学实践模式。一方面,哲学植根于具体的文化传统和语言...

  • 论小说中的真?——从可能世界的视角看

    作者:张文琴 刊期:2015年第04期

    评价小说有很多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维度是小说中的"真","真"同时也是逻辑哲学的核心概念。有鉴于议题的相关性,从逻辑哲学的角度探讨小说中的"真"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卫·刘易斯从可能世界语义学的角度来解读小说中的真,他从语用的维度将小说理解为说故事的行为,将小说看作可能世界,将小说中的语句看作省略了"在如此这般的小说中"这一作用...

  • 转化人类主义与人格的形而上学

    作者:威廉·斯威特 计海庆 刊期:2015年第04期

    转化人类主义主张通过运用基因修饰技术或生物机械工程等手段,使得人类能够超越生物性的限制以实现个体的增强——包括身体、智能和心理等能力的增强,其思想前提包括个体身份的非连续性、身体和心灵的工具化和财产化、对完美身体的追求等。通过阐明一种人格论的人本主义的观点,即人是具身的存在、是道德共同体中的成员、是具有尊严的存在,转化人...

  • 感受性问题与物理主义——评金在权“接近充足的物理主义”

    作者:陈晓平 刊期:2015年第04期

    在当代心灵哲学中占据统治地位的功能主义又以两种方式隶属于物理主义,即非还原的物理主义和还原的物理主义,金在权属于后者。金在权一方面指出非还原的物理主义在理论上的不协调性,另一方面承认还原的物理主义在感受性问题上遭受挫折,退而主张有条件的或局部的物理主义,即"接近充足的物理主义"。然而,感受性对于心理性质而言具有某种普遍性,...

  • 米歇尔·福柯的技术本体论

    作者:贾玉树 刊期:2015年第04期

    技术是福柯哲学无法还原的始基,权力—知识、话语实践乃至主体等福柯思想的核心概念都是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之上的,理性话语霸权的核心是控制,权力—知识实施的关键在于技术,在控制与技术的统一中隐藏着现代性的全部奥秘。福柯哲学中的一切存在都是在技术中产生和发展,并在新的技术中走向消亡的。

  • 两种人文主义——《政治哲学》中译本序言

    作者:吕克·费里 邓皓琛 刊期:2015年第04期

    30多年前,我写这本书时——其中第一、二卷是我提交的国家博士论文的一部分—我的想法是要为一种今天可称之为"第一种人文主义"的政治哲学提供辩护。也就是说,一种继承自启蒙传统、康德、伏尔泰以及法国大革命和人权理念的那种共和人文主义。那时,我觉得自己的立场和已经见面多次的哈贝马斯接近。和他的朋友卡尔-奥托·阿佩尔(Karl-Otto Apel...

  • 从驳赫拉克利特的“流变”学说谈起

    作者:李大志 刊期:2015年第04期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皆流,无物常住,总之,一切存在又不存在,是又不是。在巴门尼德看来,这样的思想只是停留在感官认识上的凡人的见解。巴门尼德说道:"要让你的思想远离这种途径……只是以茫然的眼睛、轰鸣的耳朵或舌头为准绳,要用你的理智来解决纷争的辩论。"1巴门尼德认为,如果承认一切存在又不存在,人的思想将无所适从、一无所获,"因为当你...

  • 开端、目标与普遍性——关于西方哲学的对谈

    作者:黄颂杰 俞宣孟 刊期:2015年第04期

    黄颂杰(以下简称"黄"):我们今天先来谈谈西方哲学的开端、进路及其所追求的目标,然后再延伸讨论一些相关的问题。俞宣孟(以下简称"俞"):你讲的这个思路很好的,我们都是学西方哲学的,现在也都退休了,回过头来看,厘清这些问题,对于现在和今后的教学、研究都是有价值的。黄:要理解当代的西方哲学,需要把源头的问题厘清。

  • “生活哲学:阐释与创新”天津论坛综述

    作者:耿静波 刊期:2015年第04期

    2015年3月13日至15日,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联合主办的"生活哲学:阐释与创新"天津论坛在天津社会科学院召开。本次论坛定位于高端学术会议,共有来自全国21个省市的高校、社科院、党校系统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天津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钟会兵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何锡蓉研究员向论坛致辞。与会学者从自...